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下如何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各种教学方法使农村中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和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遇到的困难分析,按照中学阶段农村初中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数学认知过程规律的特点,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从而使学生获得有实用价值的数学知识的广泛意义上的教学思想、数学方法,并且有利于指导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方法 教育理念
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数学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几年来,听过许多公开课,许多教师上的课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研讨、去总结的地方。每听完一堂课,我都感触颇深。他们在数学学科的前沿做的尝试和探究,让我们能够有所启悟,能够探索出更好的途径。这些课不仅渗透着新的教学理念,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示范课中的不足、缺憾,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宝贵的借鉴。也许,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有时确实无法把握知识教学的本质,或者迷失于形式上的多元化,或者玩弄花拳绣腿,或者盲目地跟随潮流。这其中蕴含的是浮躁,还是深刻?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对此笔者作了一些思考,现就有关观点、方法和措施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数学知识时,这些小困难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数学教学的失败。困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农村初中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相对较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的一些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农村学生家长一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就谈不上在学习上教育子女,甚至还有家长对孩子说“念个初中毕业就足够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教学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来源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学习数学就是为现在或将来解决生产、生尖的数学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变苦学为乐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仰、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语言: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亲和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2.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我国古代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3.教学过程:突出重点、注意阶段性。
为了达到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的目的,教师要按照预先制定的目标组织教学,尤其要考虑重点、难点的讲解方法和效果,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等键的地方要给予学生提示并可适当停顿和重复,要避免长时间的讲解,防止冗长单调的刺激引起学生的疲劳感。
4.教学方法: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上本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翻硬币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字的一面为正,国徽一面为负,让两个同学一组来翻硬币,每人翻五次,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如:笔者在讲授初中教学《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一节时,由于学生缺乏立体概念,很难理解这些几何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为此,笔者就要求学生自制圆锥的模型。通过自制模型,学生不仅能很快理解这些几何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而且对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也给推导、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更重要是使学生树立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意识。
5.课外交流:充分利用正面表扬的激励作用。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性活动。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承认或者自己内在的满足,会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往往会强化其兴趣的稳定性。因此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在原有起点上有所发展获得进步,哪怕其水平是较低的,其幅度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得到积极的鼓励。
三、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习数学的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填鸭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要采取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时,要着重培养以下数学学习方法。
1.鼓励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农村学校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物质条件使得农村中学正规教师严重不足,不得不让代课教师继续存在也就使得农村中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从小没有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方法,也就使得在农村中不一部分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他们“做记号”,如:分式方程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做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注重学生听课的质量。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
第一、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要妥善排除干扰。
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重点强调某些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课后复习巩固。
第三、预习中做记号的知识点,应“仔细听,多交流,及时巩固成果”,保证做到弄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
3.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几种简单的数学思维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性地教材中深入挖掘能突出思想方法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合理吸收生活中、其它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分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可起到在教材中降低“难关”中所出现的大跨度的抽象落差的作用。而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数学思想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几种为主:
(1)分析、综合法。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
(2)类比、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类比,可增加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的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的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多方面发展。
(3)观察、实验。观察是以感知为基础,有目的、有选择地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一种方法。实验就是借助一定的手段或工具,在人为控制条件下,通过感官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常用于形成概念过程中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实验可以启发思维发现规律。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如: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尝试“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感性认识。
总之,数学课本本身是枯燥的,教师要活用课本,变死的教材为活的生活,巧用生活教育和数学学科的关系,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努力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能和学生产生良好的关系,为数学教学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家生,施钰编著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2]季素月.编著的《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
[3]吴之季,张孝达主编的《数学》
[4]刘兼,孙晓天.编著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5]高向斌编著的《新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建议》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格宜镇第二中学)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方法 教育理念
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数学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几年来,听过许多公开课,许多教师上的课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研讨、去总结的地方。每听完一堂课,我都感触颇深。他们在数学学科的前沿做的尝试和探究,让我们能够有所启悟,能够探索出更好的途径。这些课不仅渗透着新的教学理念,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示范课中的不足、缺憾,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宝贵的借鉴。也许,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有时确实无法把握知识教学的本质,或者迷失于形式上的多元化,或者玩弄花拳绣腿,或者盲目地跟随潮流。这其中蕴含的是浮躁,还是深刻?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对此笔者作了一些思考,现就有关观点、方法和措施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数学知识时,这些小困难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数学教学的失败。困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农村初中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相对较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的一些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农村学生家长一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就谈不上在学习上教育子女,甚至还有家长对孩子说“念个初中毕业就足够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教学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来源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学习数学就是为现在或将来解决生产、生尖的数学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变苦学为乐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仰、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语言: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亲和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2.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我国古代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3.教学过程:突出重点、注意阶段性。
为了达到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的目的,教师要按照预先制定的目标组织教学,尤其要考虑重点、难点的讲解方法和效果,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等键的地方要给予学生提示并可适当停顿和重复,要避免长时间的讲解,防止冗长单调的刺激引起学生的疲劳感。
4.教学方法: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上本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翻硬币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字的一面为正,国徽一面为负,让两个同学一组来翻硬币,每人翻五次,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如:笔者在讲授初中教学《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一节时,由于学生缺乏立体概念,很难理解这些几何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为此,笔者就要求学生自制圆锥的模型。通过自制模型,学生不仅能很快理解这些几何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而且对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也给推导、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更重要是使学生树立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意识。
5.课外交流:充分利用正面表扬的激励作用。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性活动。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别人的承认或者自己内在的满足,会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往往会强化其兴趣的稳定性。因此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在原有起点上有所发展获得进步,哪怕其水平是较低的,其幅度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得到积极的鼓励。
三、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习数学的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填鸭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要采取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时,要着重培养以下数学学习方法。
1.鼓励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农村学校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物质条件使得农村中学正规教师严重不足,不得不让代课教师继续存在也就使得农村中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从小没有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方法,也就使得在农村中不一部分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他们“做记号”,如:分式方程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做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注重学生听课的质量。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
第一、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要妥善排除干扰。
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重点强调某些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课后复习巩固。
第三、预习中做记号的知识点,应“仔细听,多交流,及时巩固成果”,保证做到弄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
3.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几种简单的数学思维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性地教材中深入挖掘能突出思想方法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合理吸收生活中、其它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分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可起到在教材中降低“难关”中所出现的大跨度的抽象落差的作用。而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数学思想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几种为主:
(1)分析、综合法。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
(2)类比、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类比,可增加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的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的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多方面发展。
(3)观察、实验。观察是以感知为基础,有目的、有选择地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一种方法。实验就是借助一定的手段或工具,在人为控制条件下,通过感官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常用于形成概念过程中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实验可以启发思维发现规律。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认识。如: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尝试“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感性认识。
总之,数学课本本身是枯燥的,教师要活用课本,变死的教材为活的生活,巧用生活教育和数学学科的关系,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努力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能和学生产生良好的关系,为数学教学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家生,施钰编著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2]季素月.编著的《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
[3]吴之季,张孝达主编的《数学》
[4]刘兼,孙晓天.编著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5]高向斌编著的《新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建议》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格宜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