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贸易效率是我国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和分析200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的贸易效率特征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外贸依存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拥有共同边界显著促进双边贸易合作,而地理距离阻碍贸易往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畅通”取得阶段性成果。从区域来看,我国在亚洲大洋洲地区和南亚地区的贸易效率较高,东欧和中亚地区贸易效率偏低。从东道国发展程度来看,在发达经济体贸易效率值最高,发展中经济体贸易效率增速最快,转型经济体不断缩小与发展中经济体间贸易效率差距。文化距离对我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贸易效率影响差异明显,发展中经济体门槛值最小,发达经济体次之,转型经济体门槛值最大。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效率;文化距离;门槛效应
中图分类号:F1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5-0022-08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贸易畅通”是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总额达到9.30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近三成,在全球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1 ]。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基础和纽带,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增速高于整体外贸增速,推动了我国外贸加速回暖,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抬头的形势下,成为我国外贸的新亮点,也成为国内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动力。
在对外贸易合作中,经济效益是贸易往来追求的目标,高质量的贸易往来是高水平合作和对外开放的前提。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提高贸易效率也成为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近年来,学者们在贸易效率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福斯和沃勒布(Fuchs & Wohlrabe)[ 2 ]运用引力模型发现,新成员对欧盟标准框架的协同促进了传统成员贸易合作。拉维申卡和斯泰克(Ravishankar & Stack)[ 3 ]测度了欧洲国家的贸易效率。在国内,施炳展等[ 4 ]首次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从贸易效率角度研究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鲁晓东等[ 5 ]以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了我国的“前沿”出口水平,发现我国出口处于低效率状态,同时也表明我国出口的巨大潜力。司增绰等[ 6 ]认为,我国贸易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呈现出上升趋势。贺书峰等[ 7 ]分別对传统贸易环境和北极航道通航条件下的贸易潜力进行了估计和比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研究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陈创练等[ 8 ]以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研究发现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贸易效率不断上升,且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与地区的贸易效率较高。陈琳等[ 9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对1980—2015年中国对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效率进行测定,同样认为中国对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贸易效率呈不断上升态势,且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贸易效率较高。王亮等[ 10 ]从“自然贸易伙伴”假说出发分析了沿线各国间双边贸易非效率程度。龚静等[ 11 ]从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的视角分析了铁路建设对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应。张会清[ 12 ]认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波动较大,近年来趋于下降,但是贸易潜力巨大。宗慧隽等[ 13 ]首次将灯光数据运用到随机前沿模型,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普遍较低,且进口效率整体优于出口效率。
在国别合作方面,研究对象集中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张燕等[ 14 ]对中澳双边贸易效率进行了研究。高志刚等[ 15 ]构建时变随机前沿模型从双边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层面分析中巴贸易效率,发现双边贸易效率明显低于出口效率。侯敏等[ 16 ]认为,我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效率总体较低。林玲等[ 17 ]对中美两国的贸易效率进行研究发现,近年来两国贸易效率较高,两国贸易潜力相对较小。在区域合作方面,周曙东等[ 18 ]对中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国家的贸易效率进行研究,提出应该推动RCEP谈判,尽早达成协议,提高贸易合作效率。龚新蜀等[ 19 ]认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空间分布不均,在金融危机后缓慢提升。陈继勇等[ 20 ]对“中巴经济走廊”周边国家贸易效率进行研究后认为,该走廊的贯通将使部分周边国家出口增长空间平均提升约23%。刁莉等[ 21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9个国家研究后发现,我国在拓展区出口效率最高、核心区居中、重要区效率最低。王瑞等[ 22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产品进口效率进行了研究。谭秀杰等[ 23 ]认为,我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效率不断提升,且出口仍有很大潜力。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学者们在贸易效率方面的研究涵盖的国家越来越多,内容更加细致,但大多选取双边合作、区域合作或整体合作进行研究,在区域比较和发展程度方面研究相对欠缺。基于此,本文以6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与其贸易效率,从区域和东道国发展程度两个视角分析贸易效率差异。另外,选取文化距离作为门槛变量,研究其对不同发展程度国家贸易效率影响的异质性,以期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贸易畅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模型构建和数据说明
(一)模型构建
随机前沿分析由艾格纳(Aigner)等[ 24 ]首次提出,而引力模型是测算贸易效率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近年来,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被应用到传统引力模型中,最终确定双边贸易“前沿水平”,即贸易潜力。通过计算实际贸易与贸易潜力的比值,获得双边贸易效率。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在式(5)中,β0表示常数项,β1至β8均表示待估参数;gdpit、gdpjt分别表示t时期i国和j国的GDP,一般认为,经济规模越大,出口潜力越大;disij表示i国与j国间的地理距离,本文选取两国首都间距离作为两国地理距离的替代变量,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是双边贸易往来重要的阻碍因素之一;pgdpit、pgdpjt分别表示i国和j国的人均GDP,两国人均GDP越大,越会促进双边贸易合作,增加双边贸易流量,即存在“林德效应”;ycdjt表示j国t年的外贸依存度①,用于衡量一国对外贸易水平,本文利用一国进出口额占其GDP之比作为替代变量;borij表示i国与j国是否存在共同边界,旨在衡量贸易往来是否存在“临界效应”;wtoj表示j国是否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各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二)样本与数据说明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研究的科学性,本文最终选取69个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研究样本,面板数据时间跨度为 200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流量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各国GDP、人均GDP均来源于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数据库(WDI);两国间首都距离、是否拥有共同边界相关数据均来源于法国国际经济研究中心(CEPII)数据库;是否为WTO成员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
三、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
以2000—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量为基础,并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运用Stata15.0软件进行随机前沿模型的参数估计。首先,对是否存在非效率项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通过显著性检验,证明选择随机前沿模型是正确的。其次,对非贸易效率项进行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即非贸易效率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应该选择时变随机前沿模型。最后,为了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对模型时变和时不变两次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具体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以上两种回归结果比较发现,时变随机前沿模型是选择无误的,变量选取是合理的。因此,本文以时变随机前沿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分析。第一,我国GDP和东道国GDP對双边贸易合作均为显著正向影响,且我国GDP影响系数更大,作用更显著。双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体量越大,对贸易吸引力就越强,更有利于双边贸易合作。同时,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潜在市场巨大,与各国合作空间广阔。第二,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合作具有负向影响,说明地理距离仍然是阻碍各国贸易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互联互通”建设的深入推进,自然距离影响逐渐减弱。第三,双方人均GDP显著影响双边贸易合作,人均收入越高,意味着拥有更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双方人均GDP差距越小,越有利于双边贸易往来,同时也验证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存在“林德效应”。第四,贸易依存度与双边贸易合作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即贸易依存度越大,越有利于双边贸易往来。第五,虚拟变量方面,拥有共同边界使得两国间贸易往来更加紧密;加入WTO对成员国双边贸易合作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从以上结果还可以发现,无论是时变模型还是时不变模型,μ值均显著大于零,再次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中确实存在非效率因素。同时,η值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再次验证本文选择时变模型的正确性。
四、实证分析
贸易效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使得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呈现出明显异质性。本文利用Stata15.0软件测得200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效率值,分别从空间分布和东道国经济发展程度两个维度研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变化特征。
(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特征分析
1.按空间分布分析贸易效率特征
利用Arcgis10.2软件可绘制2000年和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值的空间分布情况。从区域③来看,南亚地区平均贸易效率最高,达到0.340,亚洲大洋洲地区次之(0.393),东欧地区相对最低,仅为0.252。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国家,呈现出明显的邻近贸易关系。一方面,我国非常重视与邻国的贸易合作,积极发展贸易战略伙伴关系,以此不断向外拓展、延伸、扩大贸易合作“朋友圈”。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新时期,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各国合作显著加强,逐步成长为贸易大国,多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并完成了由“新成员”向“参与者”和“推动者”的角色转换。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和转型升级,进而向贸易强国行列迈进。
200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平均贸易效率值为0.259,其中越南(0.530)、土耳其(0.520)和印度(0.500)三国的贸易效率位列前三位,这些国家与我国地理距离较近,具有长期友好的贸易传统。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周边国家及近距离国家成为我国贸易合作的首选之地。另外,亚美尼亚(0.178)、巴林(0.200)和文莱(0.200)三国的贸易效率最低,大多数沿线国家与我国贸易效率徘徊在0.200,普遍偏低,主要由于相关国家经济体量较小,且发展程度有限,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制约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贸易往来。 2017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与各国贸易效率普遍有了大幅提升,平均贸易效率达到0.387。“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有效推动了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合作,显著提高了双边贸易效率。从区域来看,除了我国与周边及近距离国家贸易效率较高外,沿线其他国家贸易效率显著提升,且范围越来越广。具体来看,双边贸易效率位列前三的仍是印度(0.601)、越南(0.585)和土耳其(0.576),其中贸易效率超过0.500的国家数达到了8个;贸易效率最低的三国分别为波黑(0.203)、佛得角(0.204)和尼泊尔(0.210)。受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或文化、制度差异等的影响,我国与非洲等国家双边合作起步较晚,再加上这些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双边贸易合作效率较低。但是这种局面近年来发生很大改变,尤其是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与中国签订贸易合作备忘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双边合作潜力逐步释放。
总体而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偏低,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尤其是地理距离较远、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文化制度差异明显的地区取得了显著进步,相关贸易合作协议逐步达成,双方往来更加密切,说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并取得初步成效。
2.按东道国发展程度分析贸易效率特征
根据样本国家发展程度的不同,参考世界银行的标准,将本文选取的样本国家依次划分为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三类,2000—2017年间我国与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贸易效率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总体来看,我国与发达经济体贸易效率最高(0.383),略高于发展中经济体(0.371),与转型经济体贸易效率差距不断扩大。从增长幅度来看,发展中经济体增幅最大,转型经济体次之,发达经济体增幅最小。
在发达经济体中,平均贸易效率由0.321(2000年)增长至0.402(2017年)。其中,与韩国、墨西哥和智利的贸易效率位列前三位,平均效率均高于0.500,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为双边贸易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贸易效率低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效率值,发展中经济体平均效率由0.277(2000年)增长至0.386(2017年),但与印度、越南的贸易效率达到了0.590和0.580,远高于其他经济体。中印作为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贸易体量较大,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不断推动双边合作。中越双方具有良好的传统友谊,制度环境相似,文化差异较小,减少了很多自然壁垒,为贸易合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在转型经济体中,平均贸易效率明显落后于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仅为0.289。究其原因,转型经济体大多处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对外开放程度有限,正处于贸易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完善的贸易制度和较多的贸易壁垒导致贸易效率偏低。但是,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贸易效率上升势头明显,增速超过发达经济体,不断追赶发展中经济体。
(二)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门槛效应分析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的沿线国家贸易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深入思考发现:一方面,天然的地理位置是不可改变的阻碍现实贸易往来合作的第一道“硬”屏障,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是造成贸易合作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各国文化背景、制度环境、宗教信仰等是造成双边贸易合作往来的另一道“软”屏障。学者们对贸易合作“硬”屏障的研究已非常丰富,对“软”屏障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基于此,本文就文化距离对我国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沿线国家间贸易效率的门槛效应进行研究。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交往的影响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很多学者研究了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间的关系。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借鉴霍夫斯泰德(Hofstede)[ 25 ]的国家文化理论,测度中国与6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在此基础上,借鉴汉森(Hansen)[ 26 ]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方法(Threshold Regression),选取文化距离(dcjt)为门槛变量,研究文化距离对我国与沿线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国家贸易合作效率的影响。假设dcjt存在两个门槛值1和2,构建模型如下:
在式(6)中,TEjt表示j国t年的贸易效率,I(*)为示性函数,η1、η2、η3分别表示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不同发展程度东道国间贸易效率的影响系数,当γ满足对应括号内的条件时,此函数取1,否则取0。式(6)中其他变量的含义与前文一致。首先,本文要对文化距离门槛效应的存在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的檢验结果可以发现,全部样本国家和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均存在明显的单一门槛效应,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单一门槛效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全部经济体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均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为了进一步研究文化距离对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贸易效率门槛效应的影响差异,本文选用单一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从最终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文化距离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间贸易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对应的门槛值也存在较大差异。从全部样本国家来看,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效率的影响系数为负,具有显著阻碍作用,其门槛值为2.146,且对文化距离小于2.146国家的阻碍作用强于文化距离大于2.146的国家。可能的原因是文化距离较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等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相较于亚洲及周边国家,中国与其贸易合作起步较晚,同时也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未来贸易合作潜力巨大,要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效率。总之,由于沿线各国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发展道路、发展阶段甚至发展理念的不同,最终导致文化距离对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千差万别。
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的门槛值为2.141,与全样本国家的门槛值相近,不难发现当门槛值大于2.141时,文化距离对发达经济体贸易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门槛值小于2.141时具有抑制作用。发展中经济体的门槛值为0.776,明显小于其他发展程度的国家,主要原因是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程度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贸易往来更加容易。值得注意的是,当文化距离大于0.776时,对双边贸易效率影响显著为负;而当文化距离小于0.776时,这种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在发展中经济体行列中,当与我国文化距离超过0.776时,就会阻碍双边贸易往来。在转型经济体中,文化距离的门槛值最高为2.741,且对双边贸易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转型经济体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经济结构单一,对外贸易发展滞后;另外,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大国,双方经济互补性较强,这成为未来双边贸易合作的重要动力。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首先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200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的贸易效率,并从空间分布和东道国发展程度两个维度分析了贸易效率特征。其次,选取文化距离作为门槛变量,研究其在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对贸易效率的影响差异。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在解释变量方面,双方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对贸易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地理距离仍然是阻碍贸易往来的基本因素。在虚拟变量方面,加入WTO和拥有共同边界均会促进双边贸易往来。
第二,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整体偏低,但近年来提升明显,贸易畅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空间分布看,亚洲大洋洲地区和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效率高于其他地区,非洲等地区贸易合作潜力逐步释放。从东道国发展程度来看,发达经济体贸易效率最高,但发展中经济体贸易效率增速最快,转型经济体不断缩小与发展中经济体贸易效率差距。
第三,地理距离等是阻碍贸易合作的一道“硬”屏障,文化差异、制度环境等是阻碍贸易往来的另一道“软”屏障。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贸易效率影响差异明显。其中,转型经济体的门槛值最大,发达经济体次之,发展中经济体的门槛值最小。
基于此,在“一带一路”逐步深入推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政策沟通,促进民心相通,是保证贸易畅通的基础和前提。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提高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感,调动沿线国家的参与积极性。尤其是我国在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贸易合作成为推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提高贸易效率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另外,深化沿线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让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成果,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注释:
①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额+出口额)/GDP。
②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www.yidaiyilu.gov.cn)公布的信息,最终选取的69个样本国家依次为蒙古、韩国、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柬埔寨、老挝、越南、斐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伊朗、土耳其、约旦、黎巴嫩、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马耳他、葡萄牙、南非、加纳、纳米比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埃及、佛得角、莫桑比克、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巴拿马。
③此处地区划分,参照中国一带一路网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划分标准。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划分为亚洲大洋洲地区(13个)、南亚地区(6个)、中亚地区(4个)、西亚地区(15个)、东欧地区(17个)和非洲及拉美地区(14个)。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EB/OL].(2018-05-06)[2018-12-10].http://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54720.htm.
[2]FUCHS M,WOHLRADE K.The European Union’s trade potential after the enlargement in 2004[R].IFO working pa pers,2005.
[3]RAVISHANKAR G,STACK M M.The gravity model and trade efficiency:a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of eastern Eu ropean countries’ potential trade[J].World economy,2014(5):690-704.
[4]施炳展,李坤望.中國出口贸易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贸易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64-74.
[5]鲁晓东,赵奇伟.中国的出口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21-35.
[6]司增绰,周坤,邵军.中国对外贸易升级:效率提高与潜力实现[J].上海经济研究,2019(1):113-128. [7]賀书锋,平瑛,张伟华.北极航道对中国贸易潜力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8):3-12.
[8]陈创练,谢学臻,林玉婷.全球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7):27-39.
[9]陈琳,谢学臻,刘琳.中国出口的贸易效率与贸易潜力:1980—2015[J].国际经贸探索,2018(1):33-50.
[10]王亮,吴浜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潜力——基于“自然贸易伙伴”假说和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6(4):33-41.
[11]龚静,尹忠明.铁路建设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视角的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2):14-25.
[12]张会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潜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7(7):85-95.
[13]宗慧隽,王明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考察[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6):125-133.
[14]张燕,高志刚.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中澳双边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5(12):20-30.
[15]高志刚,张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双边贸易潜力及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J].财经科学,2015(11).
[16]侯敏,邓琳琳.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7(7):105-116.
[17]林玲,闫玉宁,赵素萍.中美两国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2):1-14.
[18]周曙东,郑建.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效率与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7):93-101.
[19]龚新蜀,乔姗姗,胡志高.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和贸易潜力——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经济问题探索,2016(10):145-154.
[20]陈继勇,李知睿.“中巴经济走廊”周边国家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14-28.
[21]刁莉,罗培,胡娟.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研究,2017(11):56-68.
[22]王瑞,王永龙.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研究[J].经济学家,2017(4):99-106.
[23]谭秀杰,周茂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2):3-12.
[24]AIGNER D,LOVELL C A K,SCHMIDT P.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77(1):21-37.
[25]HOFSTEDE G.Cultural constraints in management theories[J].Executive,1993(1):81-94.
[26]HANSEN B E.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 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 rics,1999(2):345-368.
Research on Efficiency and Threshold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and Panel Threshold Model XU Jun and LI Jin-ye
(Xinjiang University,Urumchi,Xinjiang830000,China)
Abstract:Improving trade efficiency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nd internal motivation for China’s high- level construction of the“Belt and Road”and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author uses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and the panel threshold model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threshold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69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 2000-2017.Research shows that,first,economic scale,per capita income,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ownership of common borders have significantly promoted bilateral trade cooperation,while geographical distance hinders trade. Second,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have achieved“phased results”;from a regional perspective,China’s trade efficiency in Asia’s Oceania and South Asia is relatively high,and trade efficiency in Eastern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is low;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the host country,the trade efficiency valu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s the highest,the trade efficienc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the fastest,and the transition countries are shrinking the trade efficiency gap betwee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ird,the cultural distance has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trade efficiency between China and different development economies. The threshold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is the smallest,follow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and the threshold of transition economies is the largest.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trade efficiency;cultural distance;threshold effect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效率;文化距离;门槛效应
中图分类号:F1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5-0022-08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贸易畅通”是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总额达到9.30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近三成,在全球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1 ]。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基础和纽带,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增速高于整体外贸增速,推动了我国外贸加速回暖,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抬头的形势下,成为我国外贸的新亮点,也成为国内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动力。
在对外贸易合作中,经济效益是贸易往来追求的目标,高质量的贸易往来是高水平合作和对外开放的前提。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提高贸易效率也成为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近年来,学者们在贸易效率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福斯和沃勒布(Fuchs & Wohlrabe)[ 2 ]运用引力模型发现,新成员对欧盟标准框架的协同促进了传统成员贸易合作。拉维申卡和斯泰克(Ravishankar & Stack)[ 3 ]测度了欧洲国家的贸易效率。在国内,施炳展等[ 4 ]首次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从贸易效率角度研究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鲁晓东等[ 5 ]以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了我国的“前沿”出口水平,发现我国出口处于低效率状态,同时也表明我国出口的巨大潜力。司增绰等[ 6 ]认为,我国贸易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呈现出上升趋势。贺书峰等[ 7 ]分別对传统贸易环境和北极航道通航条件下的贸易潜力进行了估计和比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研究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陈创练等[ 8 ]以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研究发现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贸易效率不断上升,且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与地区的贸易效率较高。陈琳等[ 9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对1980—2015年中国对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效率进行测定,同样认为中国对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贸易效率呈不断上升态势,且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贸易效率较高。王亮等[ 10 ]从“自然贸易伙伴”假说出发分析了沿线各国间双边贸易非效率程度。龚静等[ 11 ]从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的视角分析了铁路建设对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应。张会清[ 12 ]认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波动较大,近年来趋于下降,但是贸易潜力巨大。宗慧隽等[ 13 ]首次将灯光数据运用到随机前沿模型,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普遍较低,且进口效率整体优于出口效率。
在国别合作方面,研究对象集中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张燕等[ 14 ]对中澳双边贸易效率进行了研究。高志刚等[ 15 ]构建时变随机前沿模型从双边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层面分析中巴贸易效率,发现双边贸易效率明显低于出口效率。侯敏等[ 16 ]认为,我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效率总体较低。林玲等[ 17 ]对中美两国的贸易效率进行研究发现,近年来两国贸易效率较高,两国贸易潜力相对较小。在区域合作方面,周曙东等[ 18 ]对中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国家的贸易效率进行研究,提出应该推动RCEP谈判,尽早达成协议,提高贸易合作效率。龚新蜀等[ 19 ]认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空间分布不均,在金融危机后缓慢提升。陈继勇等[ 20 ]对“中巴经济走廊”周边国家贸易效率进行研究后认为,该走廊的贯通将使部分周边国家出口增长空间平均提升约23%。刁莉等[ 21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9个国家研究后发现,我国在拓展区出口效率最高、核心区居中、重要区效率最低。王瑞等[ 22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产品进口效率进行了研究。谭秀杰等[ 23 ]认为,我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效率不断提升,且出口仍有很大潜力。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学者们在贸易效率方面的研究涵盖的国家越来越多,内容更加细致,但大多选取双边合作、区域合作或整体合作进行研究,在区域比较和发展程度方面研究相对欠缺。基于此,本文以6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与其贸易效率,从区域和东道国发展程度两个视角分析贸易效率差异。另外,选取文化距离作为门槛变量,研究其对不同发展程度国家贸易效率影响的异质性,以期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贸易畅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模型构建和数据说明
(一)模型构建
随机前沿分析由艾格纳(Aigner)等[ 24 ]首次提出,而引力模型是测算贸易效率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近年来,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被应用到传统引力模型中,最终确定双边贸易“前沿水平”,即贸易潜力。通过计算实际贸易与贸易潜力的比值,获得双边贸易效率。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在式(5)中,β0表示常数项,β1至β8均表示待估参数;gdpit、gdpjt分别表示t时期i国和j国的GDP,一般认为,经济规模越大,出口潜力越大;disij表示i国与j国间的地理距离,本文选取两国首都间距离作为两国地理距离的替代变量,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是双边贸易往来重要的阻碍因素之一;pgdpit、pgdpjt分别表示i国和j国的人均GDP,两国人均GDP越大,越会促进双边贸易合作,增加双边贸易流量,即存在“林德效应”;ycdjt表示j国t年的外贸依存度①,用于衡量一国对外贸易水平,本文利用一国进出口额占其GDP之比作为替代变量;borij表示i国与j国是否存在共同边界,旨在衡量贸易往来是否存在“临界效应”;wtoj表示j国是否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各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二)样本与数据说明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研究的科学性,本文最终选取69个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研究样本,面板数据时间跨度为 200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流量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各国GDP、人均GDP均来源于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数据库(WDI);两国间首都距离、是否拥有共同边界相关数据均来源于法国国际经济研究中心(CEPII)数据库;是否为WTO成员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
三、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
以2000—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量为基础,并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运用Stata15.0软件进行随机前沿模型的参数估计。首先,对是否存在非效率项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通过显著性检验,证明选择随机前沿模型是正确的。其次,对非贸易效率项进行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即非贸易效率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应该选择时变随机前沿模型。最后,为了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对模型时变和时不变两次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具体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以上两种回归结果比较发现,时变随机前沿模型是选择无误的,变量选取是合理的。因此,本文以时变随机前沿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分析。第一,我国GDP和东道国GDP對双边贸易合作均为显著正向影响,且我国GDP影响系数更大,作用更显著。双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体量越大,对贸易吸引力就越强,更有利于双边贸易合作。同时,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潜在市场巨大,与各国合作空间广阔。第二,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合作具有负向影响,说明地理距离仍然是阻碍各国贸易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互联互通”建设的深入推进,自然距离影响逐渐减弱。第三,双方人均GDP显著影响双边贸易合作,人均收入越高,意味着拥有更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双方人均GDP差距越小,越有利于双边贸易往来,同时也验证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存在“林德效应”。第四,贸易依存度与双边贸易合作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即贸易依存度越大,越有利于双边贸易往来。第五,虚拟变量方面,拥有共同边界使得两国间贸易往来更加紧密;加入WTO对成员国双边贸易合作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从以上结果还可以发现,无论是时变模型还是时不变模型,μ值均显著大于零,再次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中确实存在非效率因素。同时,η值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再次验证本文选择时变模型的正确性。
四、实证分析
贸易效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使得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呈现出明显异质性。本文利用Stata15.0软件测得200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效率值,分别从空间分布和东道国经济发展程度两个维度研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变化特征。
(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特征分析
1.按空间分布分析贸易效率特征
利用Arcgis10.2软件可绘制2000年和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值的空间分布情况。从区域③来看,南亚地区平均贸易效率最高,达到0.340,亚洲大洋洲地区次之(0.393),东欧地区相对最低,仅为0.252。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国家,呈现出明显的邻近贸易关系。一方面,我国非常重视与邻国的贸易合作,积极发展贸易战略伙伴关系,以此不断向外拓展、延伸、扩大贸易合作“朋友圈”。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新时期,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各国合作显著加强,逐步成长为贸易大国,多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并完成了由“新成员”向“参与者”和“推动者”的角色转换。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和转型升级,进而向贸易强国行列迈进。
200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平均贸易效率值为0.259,其中越南(0.530)、土耳其(0.520)和印度(0.500)三国的贸易效率位列前三位,这些国家与我国地理距离较近,具有长期友好的贸易传统。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周边国家及近距离国家成为我国贸易合作的首选之地。另外,亚美尼亚(0.178)、巴林(0.200)和文莱(0.200)三国的贸易效率最低,大多数沿线国家与我国贸易效率徘徊在0.200,普遍偏低,主要由于相关国家经济体量较小,且发展程度有限,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制约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贸易往来。 2017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与各国贸易效率普遍有了大幅提升,平均贸易效率达到0.387。“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有效推动了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合作,显著提高了双边贸易效率。从区域来看,除了我国与周边及近距离国家贸易效率较高外,沿线其他国家贸易效率显著提升,且范围越来越广。具体来看,双边贸易效率位列前三的仍是印度(0.601)、越南(0.585)和土耳其(0.576),其中贸易效率超过0.500的国家数达到了8个;贸易效率最低的三国分别为波黑(0.203)、佛得角(0.204)和尼泊尔(0.210)。受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或文化、制度差异等的影响,我国与非洲等国家双边合作起步较晚,再加上这些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双边贸易合作效率较低。但是这种局面近年来发生很大改变,尤其是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与中国签订贸易合作备忘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双边合作潜力逐步释放。
总体而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偏低,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尤其是地理距离较远、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文化制度差异明显的地区取得了显著进步,相关贸易合作协议逐步达成,双方往来更加密切,说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并取得初步成效。
2.按东道国发展程度分析贸易效率特征
根据样本国家发展程度的不同,参考世界银行的标准,将本文选取的样本国家依次划分为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三类,2000—2017年间我国与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贸易效率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总体来看,我国与发达经济体贸易效率最高(0.383),略高于发展中经济体(0.371),与转型经济体贸易效率差距不断扩大。从增长幅度来看,发展中经济体增幅最大,转型经济体次之,发达经济体增幅最小。
在发达经济体中,平均贸易效率由0.321(2000年)增长至0.402(2017年)。其中,与韩国、墨西哥和智利的贸易效率位列前三位,平均效率均高于0.500,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为双边贸易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发展中经济体的平均贸易效率低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效率值,发展中经济体平均效率由0.277(2000年)增长至0.386(2017年),但与印度、越南的贸易效率达到了0.590和0.580,远高于其他经济体。中印作为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贸易体量较大,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不断推动双边合作。中越双方具有良好的传统友谊,制度环境相似,文化差异较小,减少了很多自然壁垒,为贸易合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在转型经济体中,平均贸易效率明显落后于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仅为0.289。究其原因,转型经济体大多处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对外开放程度有限,正处于贸易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完善的贸易制度和较多的贸易壁垒导致贸易效率偏低。但是,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贸易效率上升势头明显,增速超过发达经济体,不断追赶发展中经济体。
(二)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的门槛效应分析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的沿线国家贸易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深入思考发现:一方面,天然的地理位置是不可改变的阻碍现实贸易往来合作的第一道“硬”屏障,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是造成贸易合作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各国文化背景、制度环境、宗教信仰等是造成双边贸易合作往来的另一道“软”屏障。学者们对贸易合作“硬”屏障的研究已非常丰富,对“软”屏障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基于此,本文就文化距离对我国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沿线国家间贸易效率的门槛效应进行研究。
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交往的影响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很多学者研究了文化距离与国际贸易间的关系。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借鉴霍夫斯泰德(Hofstede)[ 25 ]的国家文化理论,测度中国与6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在此基础上,借鉴汉森(Hansen)[ 26 ]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方法(Threshold Regression),选取文化距离(dcjt)为门槛变量,研究文化距离对我国与沿线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国家贸易合作效率的影响。假设dcjt存在两个门槛值1和2,构建模型如下:
在式(6)中,TEjt表示j国t年的贸易效率,I(*)为示性函数,η1、η2、η3分别表示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不同发展程度东道国间贸易效率的影响系数,当γ满足对应括号内的条件时,此函数取1,否则取0。式(6)中其他变量的含义与前文一致。首先,本文要对文化距离门槛效应的存在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的檢验结果可以发现,全部样本国家和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均存在明显的单一门槛效应,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单一门槛效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全部经济体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均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为了进一步研究文化距离对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贸易效率门槛效应的影响差异,本文选用单一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从最终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文化距离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间贸易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对应的门槛值也存在较大差异。从全部样本国家来看,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效率的影响系数为负,具有显著阻碍作用,其门槛值为2.146,且对文化距离小于2.146国家的阻碍作用强于文化距离大于2.146的国家。可能的原因是文化距离较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等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相较于亚洲及周边国家,中国与其贸易合作起步较晚,同时也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未来贸易合作潜力巨大,要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效率。总之,由于沿线各国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发展道路、发展阶段甚至发展理念的不同,最终导致文化距离对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千差万别。
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的门槛值为2.141,与全样本国家的门槛值相近,不难发现当门槛值大于2.141时,文化距离对发达经济体贸易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门槛值小于2.141时具有抑制作用。发展中经济体的门槛值为0.776,明显小于其他发展程度的国家,主要原因是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程度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贸易往来更加容易。值得注意的是,当文化距离大于0.776时,对双边贸易效率影响显著为负;而当文化距离小于0.776时,这种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在发展中经济体行列中,当与我国文化距离超过0.776时,就会阻碍双边贸易往来。在转型经济体中,文化距离的门槛值最高为2.741,且对双边贸易效率有显著负向作用,转型经济体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经济结构单一,对外贸易发展滞后;另外,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大国,双方经济互补性较强,这成为未来双边贸易合作的重要动力。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首先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200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的贸易效率,并从空间分布和东道国发展程度两个维度分析了贸易效率特征。其次,选取文化距离作为门槛变量,研究其在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对贸易效率的影响差异。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在解释变量方面,双方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对贸易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地理距离仍然是阻碍贸易往来的基本因素。在虚拟变量方面,加入WTO和拥有共同边界均会促进双边贸易往来。
第二,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整体偏低,但近年来提升明显,贸易畅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空间分布看,亚洲大洋洲地区和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效率高于其他地区,非洲等地区贸易合作潜力逐步释放。从东道国发展程度来看,发达经济体贸易效率最高,但发展中经济体贸易效率增速最快,转型经济体不断缩小与发展中经济体贸易效率差距。
第三,地理距离等是阻碍贸易合作的一道“硬”屏障,文化差异、制度环境等是阻碍贸易往来的另一道“软”屏障。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贸易效率影响差异明显。其中,转型经济体的门槛值最大,发达经济体次之,发展中经济体的门槛值最小。
基于此,在“一带一路”逐步深入推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政策沟通,促进民心相通,是保证贸易畅通的基础和前提。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提高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感,调动沿线国家的参与积极性。尤其是我国在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贸易合作成为推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提高贸易效率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另外,深化沿线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让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成果,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注释:
①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额+出口额)/GDP。
②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www.yidaiyilu.gov.cn)公布的信息,最终选取的69个样本国家依次为蒙古、韩国、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柬埔寨、老挝、越南、斐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伊朗、土耳其、约旦、黎巴嫩、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马耳他、葡萄牙、南非、加纳、纳米比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埃及、佛得角、莫桑比克、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巴拿马。
③此处地区划分,参照中国一带一路网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划分标准。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划分为亚洲大洋洲地区(13个)、南亚地区(6个)、中亚地区(4个)、西亚地区(15个)、东欧地区(17个)和非洲及拉美地区(14个)。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EB/OL].(2018-05-06)[2018-12-10].http://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54720.htm.
[2]FUCHS M,WOHLRADE K.The European Union’s trade potential after the enlargement in 2004[R].IFO working pa pers,2005.
[3]RAVISHANKAR G,STACK M M.The gravity model and trade efficiency:a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of eastern Eu ropean countries’ potential trade[J].World economy,2014(5):690-704.
[4]施炳展,李坤望.中國出口贸易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贸易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64-74.
[5]鲁晓东,赵奇伟.中国的出口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21-35.
[6]司增绰,周坤,邵军.中国对外贸易升级:效率提高与潜力实现[J].上海经济研究,2019(1):113-128. [7]賀书锋,平瑛,张伟华.北极航道对中国贸易潜力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8):3-12.
[8]陈创练,谢学臻,林玉婷.全球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7):27-39.
[9]陈琳,谢学臻,刘琳.中国出口的贸易效率与贸易潜力:1980—2015[J].国际经贸探索,2018(1):33-50.
[10]王亮,吴浜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潜力——基于“自然贸易伙伴”假说和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6(4):33-41.
[11]龚静,尹忠明.铁路建设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视角的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2):14-25.
[12]张会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潜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7(7):85-95.
[13]宗慧隽,王明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考察[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6):125-133.
[14]张燕,高志刚.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中澳双边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5(12):20-30.
[15]高志刚,张燕.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双边贸易潜力及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J].财经科学,2015(11).
[16]侯敏,邓琳琳.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7(7):105-116.
[17]林玲,闫玉宁,赵素萍.中美两国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2):1-14.
[18]周曙东,郑建.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效率与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8(7):93-101.
[19]龚新蜀,乔姗姗,胡志高.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和贸易潜力——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经济问题探索,2016(10):145-154.
[20]陈继勇,李知睿.“中巴经济走廊”周边国家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14-28.
[21]刁莉,罗培,胡娟.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研究,2017(11):56-68.
[22]王瑞,王永龙.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贸易研究[J].经济学家,2017(4):99-106.
[23]谭秀杰,周茂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2):3-12.
[24]AIGNER D,LOVELL C A K,SCHMIDT P.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77(1):21-37.
[25]HOFSTEDE G.Cultural constraints in management theories[J].Executive,1993(1):81-94.
[26]HANSEN B E.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 and inference[J].Journal of economet rics,1999(2):345-368.
Research on Efficiency and Threshold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and Panel Threshold Model XU Jun and LI Jin-ye
(Xinjiang University,Urumchi,Xinjiang830000,China)
Abstract:Improving trade efficiency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nd internal motivation for China’s high- level construction of the“Belt and Road”and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author uses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and the panel threshold model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threshold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69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 2000-2017.Research shows that,first,economic scale,per capita income,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ownership of common borders have significantly promoted bilateral trade cooperation,while geographical distance hinders trade. Second,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have achieved“phased results”;from a regional perspective,China’s trade efficiency in Asia’s Oceania and South Asia is relatively high,and trade efficiency in Eastern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is low;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the host country,the trade efficiency valu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s the highest,the trade efficienc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the fastest,and the transition countries are shrinking the trade efficiency gap betwee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ird,the cultural distance has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trade efficiency between China and different development economies. The threshold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is the smallest,follow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and the threshold of transition economies is the largest.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trade efficiency;cultural distance;threshold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