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维式生态立意”是指从虚实、大小、正反三个维度进行立意,并结合学生自我的阅读量、生活体验、思维趋向等,选取最适合的立意点,力求使文章的立意正确、深刻、集中、新颖。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四类较为成熟的“三维式生态立意法”在指导高中生作文教学中实效明显。
【关键词】新课程;作文教学;三维式生态立意
“三维式”是指在对作文材料进行审题以后从三个维度进行立意:一是虚实维度。“实”,指的是具体实在的内容,如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虚”,是抽象概括的内容,如人的品质、素养、精神、境界等。二是大小维度。“小”可以是个人、朋友、家庭等方面的“小话题”;“大”可以是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大话题”。三是正反维度。“正”即通常所说的正面理解;“反”则是其反面的概念或判断,因为从反面考虑,批评反面观点或不良现象更有助于正面观点的确立。
“生态立意”是指在上述三个维度的考量下,结合学生自我的阅读量、生活体验、思维趋向等状况,选取最适合学生写作的的立意点,力求使文章的立意正确(代命题人立言)、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是言同学之所未尽言)、集中(在领会写作意图基础上超越自我所呈现出的使命感、时代感、沧桑感、厚重感,言同学之所不能言)、新颖(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言同学之所未曾言)。
一、化用与反哺:在阅读生态中立意
阅读生态中立意是指学生以自我的阅读为背景,学习借鉴前人的思维成果,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并形成个性化的文章立意。为了让学生在三维式解读能灵活化用与反哺阅读生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了“学生点评——名作赏析——点评整合”的热点赏析法,即就某一个社会热点,让学生畅谈自我看法,学生的思维本身带有一定的固定性,在学生谈论后,让学生熟读名家对这一现象的解读,让学生思维与名家思维形成冲突,拓宽学生思路,最后,让学生重新整合自我观点,形成新的思维思路,以此来强化学生在作文立意中对阅读生态的关注与化用。
【教学案例一】
作文题目:
高中要不要取消文理分科的讨论正热火朝天。其实很多事情就不能作简单的、截然的划分,比如快与慢,比如长与短,比如得与失,比如乐与哀,请以“之间”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学生立意:
学生典型立意一:通过描述古人或自己的事例,阐述成功与失败之间仅一线之隔。
学生典型立意二:结合自己的高三生活,阐述高三生活中,梦想与现实之间,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学生典型立意三: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名句得到启示,阐述“小与大”之间的关系,认为事情得从小处着手,才能创造辉煌。
教师点评:受到考场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明显没有打开,立意比较集中,不是借古人阐述成败仅一念之差,就是阐述高三生活的残酷与梦想的美好,几乎存在千篇一律的感觉,而且在阐述中又存在着立意浅,挖掘不够深入的问题。
“三维式立意”法剖析:从实虚的维度看,实的可以是具体的可感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比如近观与遥望、放弃与收获等,虚的可以是抽象的精神层面的关系,比如痛苦与快乐、同与异之间等;从大小维度看,小的可以是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强调个人感受,大的可以是通过论述,强调民族、国家层面的关系等;从正反维度看,正的可以是从事物积极乐观的一面入手,借以弘扬某种正气等,反的可以是通过反面事物的衬托,来强调烘托某种正面形象等。
如何从上述几个维度中选取出最佳立意点,我们引领学生结合自我的实际状况,在阅读生态中立意,即站在以往阅读基础上,化用以往学到的名家观点,来反哺作文立意,学生可以向这些智慧大师们学习洞察事物、思考问题、探求真理、憧憬未来的人生经验,并灵活地将他运用到作文立意中来。
当然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生态立意时,我们首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深入理解前人的思维品质;并且教育学生在化用前人思维的时候,切忌照搬,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创作水平,在自我思考中反哺出新的立意点,这样学生的作文立意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会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品质,让立意走向深刻。
再度创作后学生的立意:
学生新立意一:借用冰心的“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丽。它当初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汗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的观点,结合大仲马、《左传》等例子,阐述没有最初的悲伤,便没有最后的喜悦,强调我们要正视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苦难,在悲喜之间纵览人生风景。
学生新立意二:站在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和余光中的“猛虎细嗅蔷薇”的基础上,阐述理想人才本身就得动静相宜,兼具仁者之风,智者之范。
学生新立意三:对勾践、李清照、萧红、刘备等事例进行提炼概括,阐述放弃,不意味着将一无所有,相反,那是另一种新的收获。
二、迁移与提升:在现实生态中立意
现实生态立意即生活迁移法,就是通过把作文题蕴含的情感、知识等向生活中迁移、延展,通过生活来验证,从而看清楚作文题的本真面目,达到立意正确与新颖的要求。现实生态立意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形成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思维具有创造性,文章才会因其新颖的见解或形式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作文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将话题置于学生自身或者人生的背景下去考虑,引导他们对班级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认识,然后从小处着眼,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反映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使文章思路更宽广、立意更深刻。
【教学案例二】
作文题目:
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有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
请以“那阵风吹过”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学生立意:
本次作文学生在创作中立意比较开放,但将近80%的同学还是集中在以下几点上:
典型立意一:描述具体的自然界的一阵风吹过,自然界产生的变化。
典型立意二:描写班级在高三学习中,在一阵阵紧张而有序的考试风的吹袭下,学生盲目、忙碌到享受的过程,揭示出高三学子在高三历练中的成长。
典型立意三:社会上一阵描述时尚风吹过,学生疯狂追捧的情景,借以讽刺学生追逐虚华无实的风潮、浪费自己的青春光阴。
教师点评: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学生能有上述的立意已属不错,但是,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立意上依然停在就事论事的层面,没有深入挖掘,导致立意不够深刻,当然,由于学生创作点的集中,导致立意也大众化,不够新颖。
“三维式立意”法剖析:从实虚的维度看,实的可以是自然的一阵风吹过,自然界产生的变化,虚的可以是社会上一种感恩、环保之风吹过,使社会风气产生变化;从大小维度看,小的可以是描写那阵风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产生的变化,大的可以是那阵风对故乡、国家产生的变化等;从正反维度看,正的可以是描写那阵风对社会风气起到的正面积极之意等,反的可以是描述某种黑暗肮脏之风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借以达到讽刺鞭挞之意。
如何从上述角度中选取适合自我风格的立意点,我们强调学生从现实生态中去关照文章立意,联系生活,让本来抽象、枯燥的作文题形象、丰满起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现实生态中立意强调用现实生活去诠释作文题目,采用类比的手法,巧用现实素材,提升作文内涵。这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自身成长的轨迹,关注其他人群的生存状态。这既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也为作文立意的提升提供条件。其次,更要引导学生对所关注的对象进行思考,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进而进行加工整合,从中提取有价值的素材。
再度创作后学生的立意:
学生新立意一:以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之风来吹出社会中孕育盎然生机的童年、包裹肉欲横流的青壮年、捧掬着澄澈空明的老年、夹杂着严寒桎梏的暮年,揭示出风是人性在空气中嘀嘀咕咕的私语。
学生新立意二:将小时候与爷爷一起看火车的生活场景进行迁移,提炼出我将一路前行,因为有充满爷爷气息的风一路伴我的主旨。
学生新立意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超女快男现象,揭示出人性光辉的闪耀点才是持久的风尚,风潮只进行着现在时,未来无可预知的主旨。
三、发散与提炼:在思维导图中立意
思维导图是英国伯赞博士根据达·芬奇等能力超群人士手稿发明的一种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脑图,是表达发散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革命性的思维工具。运用思维导图立意能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使灵感纷至沓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千人一面、千文同调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生阅读量少而又缺乏阅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多数学生的线性思维模式有关系。因此,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方式,就能使学生思如泉涌,每一篇文章立意都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教学案例三】
作文题目:
请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学生立意:
学生立意一:写大自然的美,特别突出颜色的丰富多彩。
学生立意二:由色彩的丰富多彩联想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着力于描写自我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生立意三:由灰色的压抑联想到自我生活的苦闷,全文流露出在高三环境下的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
教师点评:
“色彩”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创作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话题的具象性与模糊性处理不够到位,很多学生就色彩谈色彩,没有拓展,或者脱离色彩谈生活,具象性不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常规衍射,让学生在立意时既正确又充满新意。
“三维式立意”法剖析:从实虚的维度看,实的可以是生活中的具体色彩,虚的可以是色彩所象征的品质;从大小维度看,小的可以是描写与色彩相关的一件事情,大的可以是由色彩衍生出来的爱国之情等等等;从正反维度看,正的可以是描写色彩所影射处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等,反的可以是色彩所代表的困难、挫折,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候折射出的乐观心态等。
再度创作后学生的立意:
学生立意一:通过曼哈顿、巴黎、上海的对比引出灰色的巴格达,强调在社会中我们要关注身边的那一抹灰色,对社会有所承载、有所担当。
学生立意二:结合诗文,阐述获得人生幸福色彩的方法:努力、给予、满足、旷达,用心体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学生立意三:以“书的色彩”为中心,多角度阐述读书给予自己的各种色彩。
四、逆向与创新,在多维生态中立意
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认识,认识形成的过程需要思维的参与,认识外化为语言文字的过程同样离不开思维的参与。选材立意是作文的显性过程,思维则是作文的隐性过程,是贯穿于文章生成全过程的核心因素。尤其是多维性思维,在学生审题立意、挖掘主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维性思维就是着眼于同一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而取得不同的认识,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开阔视角,多角度进行文章立意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案例四】
作文题目:
请以“静听回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三维式立意”法剖析:从实虚的维度看,实的可以是自然界与现实生活中的具象回声,虚的可以是历史或人内心的某种回声;从大小维度看,小的可以是静听回声对个人内心产生的影响,大的可以是静听回声对集体、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进程产生的影响;从正反维度看,正的可以是回声所产生的对个人、社会产生的推动作用,反的可以是回声所产生的消极悲观,给人的启迪。
为使学生文章的立意更集中、更新颖、更深刻,我们可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即在采用通常情况下的与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力求思路更全面,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学生讨论、修改后的立意:
学生立意一:通过描述老屋里照片、厨房里破竹篮、墙角的石灰等在作者内心的回声,揭示出自己对外祖母浓厚的思念之情。
学生立意二:通过描写水泥井夏、冬两个季节在我内心的回声来揭示“有些事情,其实并没有太在意他们的存在,却又那么真实地倾述着我们的人生。”
学生立意三:通过描述门前的菜地、池塘里的水葫芦等在我内心的回声,来表达我对故乡的依恋与不舍。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文章要凸显中心,让主将号令三军,就必须做好立意的工作。在写作中,特别是高考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似乎忘记了这至关重要的一大步骤,导致文如水流散漫,不知所云。而“三维式生态立意法”的研究与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传统的作文立意法,促使作文立意走向有效与精彩。
【关键词】新课程;作文教学;三维式生态立意
“三维式”是指在对作文材料进行审题以后从三个维度进行立意:一是虚实维度。“实”,指的是具体实在的内容,如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虚”,是抽象概括的内容,如人的品质、素养、精神、境界等。二是大小维度。“小”可以是个人、朋友、家庭等方面的“小话题”;“大”可以是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大话题”。三是正反维度。“正”即通常所说的正面理解;“反”则是其反面的概念或判断,因为从反面考虑,批评反面观点或不良现象更有助于正面观点的确立。
“生态立意”是指在上述三个维度的考量下,结合学生自我的阅读量、生活体验、思维趋向等状况,选取最适合学生写作的的立意点,力求使文章的立意正确(代命题人立言)、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是言同学之所未尽言)、集中(在领会写作意图基础上超越自我所呈现出的使命感、时代感、沧桑感、厚重感,言同学之所不能言)、新颖(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言同学之所未曾言)。
一、化用与反哺:在阅读生态中立意
阅读生态中立意是指学生以自我的阅读为背景,学习借鉴前人的思维成果,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并形成个性化的文章立意。为了让学生在三维式解读能灵活化用与反哺阅读生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了“学生点评——名作赏析——点评整合”的热点赏析法,即就某一个社会热点,让学生畅谈自我看法,学生的思维本身带有一定的固定性,在学生谈论后,让学生熟读名家对这一现象的解读,让学生思维与名家思维形成冲突,拓宽学生思路,最后,让学生重新整合自我观点,形成新的思维思路,以此来强化学生在作文立意中对阅读生态的关注与化用。
【教学案例一】
作文题目:
高中要不要取消文理分科的讨论正热火朝天。其实很多事情就不能作简单的、截然的划分,比如快与慢,比如长与短,比如得与失,比如乐与哀,请以“之间”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学生立意:
学生典型立意一:通过描述古人或自己的事例,阐述成功与失败之间仅一线之隔。
学生典型立意二:结合自己的高三生活,阐述高三生活中,梦想与现实之间,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学生典型立意三: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名句得到启示,阐述“小与大”之间的关系,认为事情得从小处着手,才能创造辉煌。
教师点评:受到考场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明显没有打开,立意比较集中,不是借古人阐述成败仅一念之差,就是阐述高三生活的残酷与梦想的美好,几乎存在千篇一律的感觉,而且在阐述中又存在着立意浅,挖掘不够深入的问题。
“三维式立意”法剖析:从实虚的维度看,实的可以是具体的可感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比如近观与遥望、放弃与收获等,虚的可以是抽象的精神层面的关系,比如痛苦与快乐、同与异之间等;从大小维度看,小的可以是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强调个人感受,大的可以是通过论述,强调民族、国家层面的关系等;从正反维度看,正的可以是从事物积极乐观的一面入手,借以弘扬某种正气等,反的可以是通过反面事物的衬托,来强调烘托某种正面形象等。
如何从上述几个维度中选取出最佳立意点,我们引领学生结合自我的实际状况,在阅读生态中立意,即站在以往阅读基础上,化用以往学到的名家观点,来反哺作文立意,学生可以向这些智慧大师们学习洞察事物、思考问题、探求真理、憧憬未来的人生经验,并灵活地将他运用到作文立意中来。
当然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生态立意时,我们首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深入理解前人的思维品质;并且教育学生在化用前人思维的时候,切忌照搬,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创作水平,在自我思考中反哺出新的立意点,这样学生的作文立意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会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品质,让立意走向深刻。
再度创作后学生的立意:
学生新立意一:借用冰心的“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丽。它当初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汗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的观点,结合大仲马、《左传》等例子,阐述没有最初的悲伤,便没有最后的喜悦,强调我们要正视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苦难,在悲喜之间纵览人生风景。
学生新立意二:站在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和余光中的“猛虎细嗅蔷薇”的基础上,阐述理想人才本身就得动静相宜,兼具仁者之风,智者之范。
学生新立意三:对勾践、李清照、萧红、刘备等事例进行提炼概括,阐述放弃,不意味着将一无所有,相反,那是另一种新的收获。
二、迁移与提升:在现实生态中立意
现实生态立意即生活迁移法,就是通过把作文题蕴含的情感、知识等向生活中迁移、延展,通过生活来验证,从而看清楚作文题的本真面目,达到立意正确与新颖的要求。现实生态立意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形成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思维具有创造性,文章才会因其新颖的见解或形式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作文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将话题置于学生自身或者人生的背景下去考虑,引导他们对班级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认识,然后从小处着眼,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反映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使文章思路更宽广、立意更深刻。
【教学案例二】
作文题目:
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有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
请以“那阵风吹过”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学生立意:
本次作文学生在创作中立意比较开放,但将近80%的同学还是集中在以下几点上:
典型立意一:描述具体的自然界的一阵风吹过,自然界产生的变化。
典型立意二:描写班级在高三学习中,在一阵阵紧张而有序的考试风的吹袭下,学生盲目、忙碌到享受的过程,揭示出高三学子在高三历练中的成长。
典型立意三:社会上一阵描述时尚风吹过,学生疯狂追捧的情景,借以讽刺学生追逐虚华无实的风潮、浪费自己的青春光阴。
教师点评: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学生能有上述的立意已属不错,但是,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立意上依然停在就事论事的层面,没有深入挖掘,导致立意不够深刻,当然,由于学生创作点的集中,导致立意也大众化,不够新颖。
“三维式立意”法剖析:从实虚的维度看,实的可以是自然的一阵风吹过,自然界产生的变化,虚的可以是社会上一种感恩、环保之风吹过,使社会风气产生变化;从大小维度看,小的可以是描写那阵风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产生的变化,大的可以是那阵风对故乡、国家产生的变化等;从正反维度看,正的可以是描写那阵风对社会风气起到的正面积极之意等,反的可以是描述某种黑暗肮脏之风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借以达到讽刺鞭挞之意。
如何从上述角度中选取适合自我风格的立意点,我们强调学生从现实生态中去关照文章立意,联系生活,让本来抽象、枯燥的作文题形象、丰满起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现实生态中立意强调用现实生活去诠释作文题目,采用类比的手法,巧用现实素材,提升作文内涵。这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自身成长的轨迹,关注其他人群的生存状态。这既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也为作文立意的提升提供条件。其次,更要引导学生对所关注的对象进行思考,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进而进行加工整合,从中提取有价值的素材。
再度创作后学生的立意:
学生新立意一:以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之风来吹出社会中孕育盎然生机的童年、包裹肉欲横流的青壮年、捧掬着澄澈空明的老年、夹杂着严寒桎梏的暮年,揭示出风是人性在空气中嘀嘀咕咕的私语。
学生新立意二:将小时候与爷爷一起看火车的生活场景进行迁移,提炼出我将一路前行,因为有充满爷爷气息的风一路伴我的主旨。
学生新立意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超女快男现象,揭示出人性光辉的闪耀点才是持久的风尚,风潮只进行着现在时,未来无可预知的主旨。
三、发散与提炼:在思维导图中立意
思维导图是英国伯赞博士根据达·芬奇等能力超群人士手稿发明的一种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脑图,是表达发散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革命性的思维工具。运用思维导图立意能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使灵感纷至沓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千人一面、千文同调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生阅读量少而又缺乏阅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多数学生的线性思维模式有关系。因此,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方式,就能使学生思如泉涌,每一篇文章立意都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教学案例三】
作文题目:
请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学生立意:
学生立意一:写大自然的美,特别突出颜色的丰富多彩。
学生立意二:由色彩的丰富多彩联想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着力于描写自我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生立意三:由灰色的压抑联想到自我生活的苦闷,全文流露出在高三环境下的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
教师点评:
“色彩”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创作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话题的具象性与模糊性处理不够到位,很多学生就色彩谈色彩,没有拓展,或者脱离色彩谈生活,具象性不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常规衍射,让学生在立意时既正确又充满新意。
“三维式立意”法剖析:从实虚的维度看,实的可以是生活中的具体色彩,虚的可以是色彩所象征的品质;从大小维度看,小的可以是描写与色彩相关的一件事情,大的可以是由色彩衍生出来的爱国之情等等等;从正反维度看,正的可以是描写色彩所影射处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等,反的可以是色彩所代表的困难、挫折,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候折射出的乐观心态等。
再度创作后学生的立意:
学生立意一:通过曼哈顿、巴黎、上海的对比引出灰色的巴格达,强调在社会中我们要关注身边的那一抹灰色,对社会有所承载、有所担当。
学生立意二:结合诗文,阐述获得人生幸福色彩的方法:努力、给予、满足、旷达,用心体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学生立意三:以“书的色彩”为中心,多角度阐述读书给予自己的各种色彩。
四、逆向与创新,在多维生态中立意
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认识,认识形成的过程需要思维的参与,认识外化为语言文字的过程同样离不开思维的参与。选材立意是作文的显性过程,思维则是作文的隐性过程,是贯穿于文章生成全过程的核心因素。尤其是多维性思维,在学生审题立意、挖掘主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维性思维就是着眼于同一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而取得不同的认识,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开阔视角,多角度进行文章立意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案例四】
作文题目:
请以“静听回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三维式立意”法剖析:从实虚的维度看,实的可以是自然界与现实生活中的具象回声,虚的可以是历史或人内心的某种回声;从大小维度看,小的可以是静听回声对个人内心产生的影响,大的可以是静听回声对集体、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进程产生的影响;从正反维度看,正的可以是回声所产生的对个人、社会产生的推动作用,反的可以是回声所产生的消极悲观,给人的启迪。
为使学生文章的立意更集中、更新颖、更深刻,我们可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即在采用通常情况下的与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力求思路更全面,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学生讨论、修改后的立意:
学生立意一:通过描述老屋里照片、厨房里破竹篮、墙角的石灰等在作者内心的回声,揭示出自己对外祖母浓厚的思念之情。
学生立意二:通过描写水泥井夏、冬两个季节在我内心的回声来揭示“有些事情,其实并没有太在意他们的存在,却又那么真实地倾述着我们的人生。”
学生立意三:通过描述门前的菜地、池塘里的水葫芦等在我内心的回声,来表达我对故乡的依恋与不舍。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文章要凸显中心,让主将号令三军,就必须做好立意的工作。在写作中,特别是高考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似乎忘记了这至关重要的一大步骤,导致文如水流散漫,不知所云。而“三维式生态立意法”的研究与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传统的作文立意法,促使作文立意走向有效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