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xiaox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使学生在教学中能轻松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能把学生在生产、生活中看到的和听到的现象,通过实验手段再现出来,把“生活世界”转化为“物理世界”,使学生置于物理情境之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演示实验以其简单易做而理所当然的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八、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决定了其学习动机主要是直接兴趣。因而本人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时:用一只大试管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乒乓球,在试管中装满水正放时用乒乓球堵口,然后倒立,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试管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下落反而上升。并且让多名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实验时,同学们在看到这两个有悖于他们认知规律的实验现象时,都急于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不断改变实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获得物理知识。
  二、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一段话:“实验的教学价值时常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那个用自己做的,常引起错误的学生,比那个仔细调整过,因而他易于相信它而不敢弄坏他的仪器的学生,学得到的多点。”这对物理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启发。比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中,首先让学生猜想得到:(1)浮力跟密度有关。(2)浮力跟物体所受重力有关。(3)跟物体体积大小有关。(4)跟浸没的深度有关。(5)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等等。其次,不规定学生选哪个猜想去验证,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问题,自由组合、讨论设计方案并进行试验。比如选择(4)的那组可引导他们先测出铁块部分露出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把铁块浸在水中较浅的位置测浮力,再把它浸没较深的地方测浮力,这种通过动手动脑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兴趣。慢慢地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活跃“课堂试验”,了解物理真相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物理现象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建立和总结出来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做实验会收到比语言描述更好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做好实验,对学生突破难点、重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对于不受外力时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就比较难于理解,也很抽象。在教学中本人让学生通过:“让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个高度上滑下,分别在粗布、毛巾、玻璃板上滑行,比较分析推理,此问题便迎刃而解。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加深了理解。虽然实验非常简单,但可以形象直观的克服学生学习“物理难”的心理障碍,并且有助于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
  四、“生活材料”实验,物理就在身边
  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曾积极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渎做实验。”瓶、水、纸、线、铁丝、木棒、玩具等都能作为实验器具,尽可能不花钱就能做实验,从实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利用废旧物品和易得廉价物品做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热爱物理学。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先在一个容量为2.5升的雪碧瓶里装满水,旋紧瓶盖,然后让一位力气小的女生单手握雪碧瓶,将其举高,女生轻而易举的完成。接着在雪碧瓶外表面涂上洗洁剂,再请一位力气大的男生重复女生的动作,他使出全身力气,结果也没有把雪碧瓶举起来。通过这个对比实验,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一下被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观察的结果也很好奇。这样的课外小实验简单易做,取材容易,不受条件限制,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对学生的独创性、想象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应用好“实验教学”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注重了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程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用“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其他文献
9月22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第一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暨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由省教科文委工会主办,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  下面我就自己的参赛课和收获做如下汇报:  参赛课目和教学方式:我的参赛课目为北师大版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授课时间为40分钟。(与人教版的区别是《物体的质量》和《质量的测量》是2课时内容。)课前我认真撰写教学设计,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充分
期刊
小学低年级儿童刚刚进入学校不久。这些孩子刚刚从涂鸦期进入了图示期,这是最好的绘画启蒙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绘画兴趣最浓,他们喜欢随心所欲地去画,不愿意接受技法的限制,没有比例空间的概念,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随意夸张某一部分。例如:孩子想让自己画的小朋友个子很高,就把他的腿画得很长很长;想让小朋友在天空中飞翔,就给小朋友身上画翅膀等等。这是孩子创作才能的萌发。我们不要禁锢他们的思维,应该让他们直接
期刊
新课改的推进,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新课程下的新情况,在课堂实践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积累经验,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经营。新课改追求地是学生充满激情地自主学、随着课时的减少,学生学习时空的增多,仅仅有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有效率的教学是难以奏效的,下面就高中学生有效学习进行探讨研究。  一、在生本课堂上催生学生的有效学习  生本课堂把学生的学放
期刊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语文教师,不断挖掘、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并付诸于语文教学实践,使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层次的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多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
期刊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优点较多,语文教师觉得它好用,好教是主要的。笔者在三年前才接触到这套教材,经过一轮的使用之后,颇觉这套教材的新颖和实用,尤其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更是以往任何版本的语文教材所无法做到的。但是,这套教材在选编方面尚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一、 选文中相关知识与其他知识链接缺失  1.七(上)《紫藤萝瀑布》的时代背景是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在《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中学习),学生对文化
期刊
课前预习是一种课堂教学具有前瞻性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虽然语文教师经常会布置学生课下预习,但缺少系统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预习方法,笔者试图从课前预习的几种方法入手浅谈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通常是指学习主体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之前的准备活动。它既是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有人形象地称它为课堂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从语文教学内容来
期刊
面对今天的世界,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努力做好教育工作,处于对新课改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改的理念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需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去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使他们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
期刊
虚实手法是我国给传统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书法、园林、诗词诸领域中常常用到。蓄势,就是蓄积一种表现的势能,含蓄而有能量。  虚实  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好例非常多。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四字而可以想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
期刊
据悉全国中小学职称改革工作将于2们4年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二是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健全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四是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这四条中的第
期刊
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其分类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它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是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两个方面。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含理科实验室、图书馆、劳动技术教室和科技活动室、音体美卫类专用功能室和文科类专用功能室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是指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