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使学生在教学中能轻松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能把学生在生产、生活中看到的和听到的现象,通过实验手段再现出来,把“生活世界”转化为“物理世界”,使学生置于物理情境之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演示实验以其简单易做而理所当然的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八、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决定了其学习动机主要是直接兴趣。因而本人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时:用一只大试管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乒乓球,在试管中装满水正放时用乒乓球堵口,然后倒立,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试管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下落反而上升。并且让多名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实验时,同学们在看到这两个有悖于他们认知规律的实验现象时,都急于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不断改变实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获得物理知识。
二、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一段话:“实验的教学价值时常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那个用自己做的,常引起错误的学生,比那个仔细调整过,因而他易于相信它而不敢弄坏他的仪器的学生,学得到的多点。”这对物理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启发。比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中,首先让学生猜想得到:(1)浮力跟密度有关。(2)浮力跟物体所受重力有关。(3)跟物体体积大小有关。(4)跟浸没的深度有关。(5)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等等。其次,不规定学生选哪个猜想去验证,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问题,自由组合、讨论设计方案并进行试验。比如选择(4)的那组可引导他们先测出铁块部分露出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把铁块浸在水中较浅的位置测浮力,再把它浸没较深的地方测浮力,这种通过动手动脑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兴趣。慢慢地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活跃“课堂试验”,了解物理真相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物理现象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建立和总结出来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做实验会收到比语言描述更好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做好实验,对学生突破难点、重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对于不受外力时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就比较难于理解,也很抽象。在教学中本人让学生通过:“让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个高度上滑下,分别在粗布、毛巾、玻璃板上滑行,比较分析推理,此问题便迎刃而解。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加深了理解。虽然实验非常简单,但可以形象直观的克服学生学习“物理难”的心理障碍,并且有助于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
四、“生活材料”实验,物理就在身边
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曾积极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渎做实验。”瓶、水、纸、线、铁丝、木棒、玩具等都能作为实验器具,尽可能不花钱就能做实验,从实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利用废旧物品和易得廉价物品做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热爱物理学。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先在一个容量为2.5升的雪碧瓶里装满水,旋紧瓶盖,然后让一位力气小的女生单手握雪碧瓶,将其举高,女生轻而易举的完成。接着在雪碧瓶外表面涂上洗洁剂,再请一位力气大的男生重复女生的动作,他使出全身力气,结果也没有把雪碧瓶举起来。通过这个对比实验,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一下被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观察的结果也很好奇。这样的课外小实验简单易做,取材容易,不受条件限制,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对学生的独创性、想象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应用好“实验教学”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注重了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程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用“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能把学生在生产、生活中看到的和听到的现象,通过实验手段再现出来,把“生活世界”转化为“物理世界”,使学生置于物理情境之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演示实验以其简单易做而理所当然的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八、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决定了其学习动机主要是直接兴趣。因而本人在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时:用一只大试管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乒乓球,在试管中装满水正放时用乒乓球堵口,然后倒立,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试管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下落反而上升。并且让多名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实验时,同学们在看到这两个有悖于他们认知规律的实验现象时,都急于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不断改变实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获得物理知识。
二、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一段话:“实验的教学价值时常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那个用自己做的,常引起错误的学生,比那个仔细调整过,因而他易于相信它而不敢弄坏他的仪器的学生,学得到的多点。”这对物理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启发。比如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中,首先让学生猜想得到:(1)浮力跟密度有关。(2)浮力跟物体所受重力有关。(3)跟物体体积大小有关。(4)跟浸没的深度有关。(5)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等等。其次,不规定学生选哪个猜想去验证,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问题,自由组合、讨论设计方案并进行试验。比如选择(4)的那组可引导他们先测出铁块部分露出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把铁块浸在水中较浅的位置测浮力,再把它浸没较深的地方测浮力,这种通过动手动脑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兴趣。慢慢地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活跃“课堂试验”,了解物理真相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物理现象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建立和总结出来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做实验会收到比语言描述更好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做好实验,对学生突破难点、重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对于不受外力时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就比较难于理解,也很抽象。在教学中本人让学生通过:“让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个高度上滑下,分别在粗布、毛巾、玻璃板上滑行,比较分析推理,此问题便迎刃而解。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加深了理解。虽然实验非常简单,但可以形象直观的克服学生学习“物理难”的心理障碍,并且有助于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
四、“生活材料”实验,物理就在身边
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曾积极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渎做实验。”瓶、水、纸、线、铁丝、木棒、玩具等都能作为实验器具,尽可能不花钱就能做实验,从实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利用废旧物品和易得廉价物品做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热爱物理学。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先在一个容量为2.5升的雪碧瓶里装满水,旋紧瓶盖,然后让一位力气小的女生单手握雪碧瓶,将其举高,女生轻而易举的完成。接着在雪碧瓶外表面涂上洗洁剂,再请一位力气大的男生重复女生的动作,他使出全身力气,结果也没有把雪碧瓶举起来。通过这个对比实验,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一下被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观察的结果也很好奇。这样的课外小实验简单易做,取材容易,不受条件限制,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对学生的独创性、想象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应用好“实验教学”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注重了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程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用“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