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记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in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每天他都搭乘巴士回家,尽管说起来这并不必要。年迈的父母现在仍居住在市中心一幢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旧宅里,黑漆的铁门,窗格中嵌着彩色玻璃,还有嘎吱嘎吱的楼梯总是间或作响。
  他的父母身体都很健朗,所以其实并不需要每天去看他们。至于那旧房子,已经不适合继续居住和缅怀,它年久失修,车辆从街上驶过,整幢楼房就会摇晃。再说屋内墙粉剥落,光照不足,壁炉是早已封死了。
  可是,无端地,他仍然喜欢坐巴士回家,好像天天有种难抑的欲望。哐当哐当,从上下颠簸的车窗看出去,昔日的街景不再重现,他恍觉自己正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巴士沿着站牌后面的背景全改变了,一大片灰蒙蒙的天空,尘土,瓦砾,还有四处裸露出来的旧楼,重见天日似的兀立在那里。
  他总是情不自禁,在坐巴士的时候努力回忆已经消逝的沿街房屋,当然是凭空想像。那种白日痴梦,搜寻记忆残片的欲望,总以无能为力收场。巴士的停靠和启动,这一瞬间的摇撼总会摇醒他的游思和冥想,刚刚忆及含混的片断,随着街景拉洋片一样晃过,就立即隐退消匿了。
  也有一些不变的景物,街灯柱、护栏、围墙、电话亭,它们很像舞台换布景时被遗忘的道具。当然还有不少建筑仍然屹立原处,医院、电车场和百货大楼,以及一排拱廊的宅邸。总算尚有不少建筑幸存着,只是原先和它们毗邻的房子不见了。
  他一向所熟悉的城市地图早已不管用,有人说,新版地图其实很有收藏价值,由于城市的日新月异,今天描绘的地图明天或许就是文物了。他就这样每天穿行在未及印刷成地图的房子和道路之间、废墟和站牌之间,沿着一条忧郁而不稳定的路线,任由巴士载他回家。
  道路梗塞不通,巴士经常被堵塞在车流里,这时候他不会有怨言,他喜欢这种停顿,因为停顿意味着驻留——他会庆幸:我在此地,而且在此刻,我正要去我的家,现在我还在路上,但我会立即离开这儿。
  连建筑的驻留都那么无常,不能自决其命运,被另一种力量所宰制,那么一切皆流就是天经地义了。巴士是一艘船,它航行在一座无常的城市里,搭乘巴士的人们,不会悟察到它的目的地,最终也是要漂移的,漂移到虚空里。哐当哐当,巴士又朝前蠕动了。从巴士小站步行回家,远远地看到那幢旧宅,他想:它将不存在,但它此刻还在。这双重的念想不住地咬噬着他的心:它预感到未来的创痛……他回到家中,又一次见到了年迈的父母,这时心才宁静下来。他又开始凭空想像对街那排有圆拱门的砖楼,它们两年前就已经拆除了。不过他一直觉得它们还在,在籍里柯的画中也有这种外形的房子——黄昏的阳光斜照过来,廊柱的投影横贯过街道。
其他文献
左靖,男,1970年11月生。艺术策展人。参与策展:新中国画大展(2000年,上海、南京),中国/艺术思想及其行为/二OOO展现(2000年,苏州等地),墨墨墨……(2000年,上海),2021艺术工作室开放展(2001年,合肥),重塑社会(2001年,安徽泾县),↑∞↓(2001,上海),三段论(2002年,合肥),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2002年,广州),幻觉(2002年,连云港),状态(200
期刊
吴晨骏,男,1966年5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著有小说集《明朝书生》《我的妹妹》《柔软的心》,诗集《棉花小球》。现为《海峡》月刊编辑。    我大体看了这次“幻觉”活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总的印象很好,应该说这个活动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说一点我的感受。  “幻觉”,作为这次活动的名称或者主题,这个切入点很不错。参展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基本上也都体现出某种程度的“幻觉
期刊
恋上韩剧症候群    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韩剧,如同陷入热恋般无可救药。据调查显示,长长剧集,如同恋爱病菌,带来不同症候群。    冷漠级  高危人群:大多数男性,单身或从来不陪老婆女友看电视者  典型症状:谈及韩剧态度冷漠,故而得名。被问及平时看不看韩剧时,回答是不看,斩钉截铁,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当在其面前历数一大堆经典韩剧名称时,其脸部表情茫然空洞,不知所指。    轻度级  高危人群:甚少做“沙
期刊
理由1:偶像  韩剧中的明星往往长得特别对得起观众,女主角一律温柔贤良淑德,美丽可人,男主角绝对白马王子,英俊帅气。怎么说看如此明星排场的韩剧也是一种视觉享受,人气偶像自然带来韩剧人气的节节高升。    受众1:爱上男主角  kk(女,18岁,学生)  我最喜欢元彬了,自从看了《蓝色生死恋》之后就迷他迷得不行。我还特意去买了《蓝色生死恋》的碟片来珍藏,温习无数次,每次元彬出场都可爱帅气得不得了。凡
期刊
大大喇喇的洪晃真麻烦    我并不排斥采访洪晃这类人,此辈凌驾于世态人情之上,你怎么问、怎么写,他们都会泰然处之,不会跟你过不去。我喜欢跟这类人打交道,彼此都不累,活儿也容易做。但是,洪晃“激怒”了我,我跟她的助理金英约定6月25日采访,临到采访时突然变卦,金助理说她去了上海,下周再接受我的采访。一周过后,我做好了采访准备,金助理打电话却又告诉我,洪晃还是没空接受我的采访,并向我推荐了另外一个人。
期刊
在“超女”热席卷全国之后,接踵而来的一波热潮,也是同出湖南的《大长今》。“想唱就唱,唱得漂亮”变成了乍一听,像似在唱“武大郎,武大郎,武呀大郎……”  就算人家过去是个武大郎吧,今天可是蛹化蝴蝶,成为美男子裴勇俊了。  记得在清乾隆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81年。朝鲜使臣代表李朝皇帝到承德祝贺乾隆七十寿辰,其中有一个叫朴趾源的秀才,把他的中国见闻写了本《热河日记》的书。书中记载的中国普通农家是“虽
期刊
而莲安不属于锦上添花,亦不是雪里送炭。她是我生命中一扇门,轻轻推开,无限天地。我便知道她是等着的人。    1    我喜欢丰盛而浓烈地活。良生,也许那只是我的幻觉。  莲安17岁的时候,在广州的酒吧里以唱歌谋生。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做怎么样的事情,但有些人不是。对莲安来说,唱,是轻易的事情。只是用来谋生。她与男友保罗一起住在地下室里,白天他出去倒卖盗版碟片,她在阴暗闷热的地下室旅馆里睡觉,晚
期刊
彭扬,1984年出生,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大一学生。高中时起在《人民文学》《当代》《青年文学》《上海文学》《芙蓉》等杂志发表文章。曾获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大赛“少年美文大奖”,日本第九届“少年村上春树文学奖”,英国“维吉尼亚·伍尔芙”文学基金奖,首届《青年文学》“校园文学之星”文学奖等18个国内外奖项。有三部文学作品被拍成电视剧,五部文学作品被改成广播剧。作品被译成英、日、法等文字,受到文学大师大江健次郎
期刊
劳特累克,一直以暖昧、局外与沉溺的双重性眼睛,去观察他周围的环境——酒店、舞厅和商业招贴,他只是描绘,却从来不置评。一种正在身边展开的生活,只具有诱惑力,或是反面:拒斥力,而评议,总显苍白,有时则是表现出虚拟的强大。如果评议现实,仅仅是宣泄不满,那也许有望诞生愤怒的诗,但那种修辞很快会蜕变成假装,特别是当今这个一切都旨在表演,企图吸引别人目光的时刻。  反感于商业文明,把罪恶的源头追溯到欧洲早期工
期刊
那时候他不到二十岁,身强力壮,吃东西狼吞虎咽。有些事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关于吃,也一样——谁相信他曾一口气吃掉四十只生煎包子?  当然,更多时候,吃的享受是隐蔽的单独的。那会儿他同所有同龄人一样,身边的钱非常有限,大家凑在一起吃一顿,这种奢侈的事多半是偶一为之。他记得,每到夏天,在回家的路上,他总是忍不住要去一家小杂货店,花八分钱喝一杯散装啤酒,有时则是连喝两杯。那会儿他在一家小厂当工人,每天单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