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觉:陈述与反驳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har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靖,男,1970年11月生。艺术策展人。参与策展:新中国画大展(2000年,上海、南京),中国/艺术思想及其行为/二OOO展现(2000年,苏州等地),墨墨墨……(2000年,上海),2021艺术工作室开放展(2001年,合肥),重塑社会(2001年,安徽泾县),↑∞↓(2001,上海),三段论(2002年,合肥),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2002年,广州),幻觉(2002年,连云港),状态(2003年,上海)。有文章见于《艺术世界》《艺术家》《艺术界》《上海艺术家》《江苏画刊》《南方周末》《中国上海2000年双年展及外围展文献》等。
  
  作为“年课”,由茅小浪任总策划的“幻觉”展在时阴时雨的苏北的一所镇中学如期举行了。关于这个活动,早在去年“重塑社会”进行时,茅小浪就跟我提起过,看到他随后寄来的文案,我想每个阅读它的人可能都会产生某种幻觉。在这次活动的现场,另一位策划人孙建春一贯的闪烁其辞,使他始终扮演着一个欲罢不能的持不同意见者的角色;而朱其则在茅小浪的命题下干脆把幻觉幻化为幻想,大谈特谈其放之四海皆准的理想主义。作为所谓的策划之一,我清楚自己在现场的种种作为会让我再次给人留下面目模糊的印象。如果我可以为从2000年的“墨墨墨……”2001年的“重塑社会”到今天的“幻觉”这一类的活动命名,我想称之为当代艺术中的“茅小浪模式”。实际上,我们在有意无意中都成了茅小浪个人精神史中的一个无足轻重的注脚,就像罗伯特·穆齐尔的一本书名:《没有个性的人》。
  不管怎么说,2002年10月17日,各路人马像飞蛾投奔灯火似的往江苏省东海县房山中学——“幻觉”现场去了。在路上,我想这又是一次超现实主义之旅,我们原本就根植于一片幻觉的土地,但我们必须要今天赶到特定的“幻觉”现场,必须要在幻觉中制造幻觉。
  几经辗转,晚上7点零5分,火车准时停靠在东海站。出了站台,我望了望隐晦的天以及同样隐晦的人群,我实在看不出当代艺术与他们有什么关系,而这一切将在第二天发生,第三天消失,就像人们时常在疲惫的午后所产生的一次短暂的幻觉,它存在于遥不可及的虚无之境,让我们在往后的日子难以清晰地怀想。
  对我而言,房山符合我对苏北农村的所有想像。但出乎意料的是,房山中学居然是江苏省的一所重点中学。由于李枪的长期驻扎经营以及尚艺美术学校的设立,使这所学校弥漫着奇异的气息,而李枪的工作室更是其中一个突兀的幻象。
  先我们(陈亚峰、张燕翔和左靖)到来的有南京的罗辑、罗隶、孙建春和茅小浪,济南的高氏兄弟,重庆的丁岚,无锡的王婷,还有本地的李枪、董成和纪岩峰等。吃过晚饭,英雄大会之后,我们在黑黢黢的镇上寻找已经预定好的旅馆,几个重复的来回,使我们产生了第一个有点诡异的幻觉。
  茅小浪的作品《看啊,我们的天》在我们到来之前的傍晚就已完成。从他寄来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一群中学生仰头围成一团,手持电筒射向天空。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做的一件现在看起来非常怪诞的事,那时我已经知道了光行走时的惊人速度,所以我时常在某个夏夜用手电对准一颗星星,想像光在某一刻正好达到了它的表面。但我相信茅小浪的用意并非如此,他似乎是想通过自我的力量来揭示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在18日上午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李枪和纪岩峰实施了名为《庆祝当代艺术大丰收》的行为。在同名的横幅之下,李枪煞有介事地宣读了颁奖令,然后将“学术奖”“艺术之星”等奖项颁给了罗隶、孙建春、陈亚峰等人。这一行为可以理解为对当代艺术泡沫化与体制化的双重嘲讽。问题是,我们正在成为这种嘲讽的对象。
  罗辑、罗隶的作品《醉卧花丛》是一件经过充分准备的作品。前一天,李枪就在东海县城为他们找了近十个下岗工人。在罗氏兄弟的指挥下,身穿蓝色统一制服、胸戴“光荣上岗”红花的工人纷纷卧倒在一片塑料花丛中,摆成“上岗”的字样,背景是数面猎猎飘动的红旗,上面印有栗宪庭的最高指示“重要的不是艺术”,远远望去,煞是好看。更有趣的是,当一位工友在回答南京一家电视台的提问时,对这样的“行为艺术”赞不绝口,连声说今天很高兴,因为今天上岗了。当问到明天怎么办时,该工人用《海港》里的口气,极为乐观地说,我们不怕,明天再去找工作。在这样经典对白的祥和气氛中,我看到一位工友几度从地上欠起身来用手机与人通话。待一切就绪,摄影师上场,完成了这一幻觉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随后是李枪、丁岚和王婷的作品《小布人·飘》。这几年来,李枪用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做了上万个形态相同的小布人,李枪带着它们用不同的排列方式频频出席于不同的场合。与蒋志的被施予了生命和意义的木木不同的是,李枪并非赋予这些小布人以生命,而是把它们视作超越了具体生命的存在,并试图通过这种冥冥中的存在来传达一种富于幻觉色彩的神秘——这种神秘足以吞噬我们的心灵。这次的《小布人·飘》是李枪在两个女生的协助下,安排这些小布人乘上氢气球,飞向我们无法预知的地方,这也许预示着李枪对小布人的最终的放弃。
  由于高氏兄弟的“拥抱”要得到学生的配合,18日一早,我们就进入了某种体制内的程序。整个上午,我们仿佛沉浸在占卜前的巨大疑惑之中。终于,随着程序的一步步进行,《2002年东海县房山中学的拥抱》活动在某一个环节遭到了学校暧昧的集体抵制。面对全体班主任和校领导,高氏兄弟的解释显得有些苍白,老师们脸上复杂的表情意味着“拥抱”又遇到了问题。这十几天来,我亲眼见证,在中国,从摩天大楼高耸的广州到阡陌交错的偏僻一隅房山,“拥抱”不约而同地成为一种难以明言的“禁忌”。也许,这种生硬的“拥抱”本身并无多少意义可言,而在实施过程中的艰辛和磨难,使它诞生了某种意义,而且,随着各种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的不断出现,意义越来越被放大。但,我们既然已经来了,拥抱必须进行。当天下午,在情急无奈之下,李枪率领他所带的美术班100余名同学在操场的看台上实施了这个看起来极为轻松、随意的行为。与此同时,茅小浪适时地发挥了自己的煽动力,在他的鼓噪下,操场上踢足球的男生被说动了,加入了拥抱者的行列,另有几个女生勇敢地上前与茅小浪拥抱,这一偶发的短暂激情似乎算是整个活动的一小段华彩。
  因为需要晦暗不明的光线,陈亚峰的作品《嗅觉》被安排在晚上实施。在电炉上,李枪炒锅里的香水与可乐的混合物由于温度的上升而散发出一股难言的气味,围坐在电炉边的学生们的脸上顿时显露出各种无可名状的表情……这件作品的用意无非是想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之外,进而探求嗅觉在当代艺术中运用的可能性。
  董成的作品《2002年中国戏剧》则是对《白毛女》人物的一种戏仿,黄世仁和杨白劳分别站在坐着的喜儿的两旁,喜儿的表情严肃,黄、杨二人则分别做着不同姿势,或仰望头顶的红星,或用猥亵的目光盯着喜儿,在略显荒诞之余,给四周的观众造成了一种紧张的压迫感。
  让我们把目光从具体的作品中收回。我想,也许除了茅小浪,没有一个人真正读懂了“幻觉”的文案。对一些人而言,他们早就学会了如何在这样的一个活动中有效地完成自己。因此,文案的暴力色彩由于失去了施暴的对象而显得无关紧要,所谓的主题完全可以撇在一边。好在“幻觉”一词的适用面是如此之广,以至于在任何方面的任何行为都可与之关联。就我而言,我个人更愿意从小处着眼,更愿意把“幻觉”当作一种精神性的病理反应而折身返回到自我。也就是说,我越来越对这种宏大到失去控制的叙事感到失望。几年以来,我一直努力倡导在所谓的“隐而不发”中坚持知识分子性,但种种迹象表明,这种策略性的举动在这些活动中完全得不到丝毫的体现,我微弱的声音一经发出,就迅速被淹没——这一切更是加重了我的失望。但,失望只是一种情绪,并不意味着我的理想主义已经泯灭。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出一个结论,即当代艺术在中国的进行本身就是一个“行为”的过程,它在过程中所呈现的价值似乎要远远超过作品的价值。从这个意义而言,所有的当代艺术活动都有了自己存在的理由,实际上,它们正是这样存在着的。但,我必须申明,我对目前的这些活动越来越不看好,它们的过于粗糙、浅白以及直接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的方式,或者说,已经成为一种我们亟待反对的传统。
其他文献
2003年6月27日,本刊假座《海上文化俱乐部》成立仪式,组织部分上海作家与上海房地产企业家,就上海房地产开发与发展、“非典”之后的上海房产市场走势等市民关注的问题,共同探讨。参加座谈的企业家有桑荣林(原上海市房地局局长)、徐林宝(上海房地集团董事长)、朱胜杰(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阮人旦(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勇(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智伟(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
期刊
徐春浩,男,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2002级硕士研究生。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参与编著了《高中生作文指导》和《初中生作文指导》两本书,读研前发表有新闻、诗歌、小说、散文、论文等共计60多篇,十几万字。2002年9月,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读研,现任教育部主办的《中国研究生》杂志南京记者站站长、《南京大学研究生》报主编。    2004年2月27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作客南大,上午10点在逸夫
期刊
他们也许是一些非常害怕寂寞的人,需要感知彼此皮肤的温度和气味的包围,这样可以不用面对心灵上的破洞。  我是乔。这一年春天,我在上海。  每天在家里写作,同时为数家杂志撰稿,写专栏。让每个字产生反映精神,兑现物质的价值。说来这应是我唯一的谋生技能,收入虽不稳定,但维持生存尚可。  这种生活在旁人的眼里,也许过于随性及缺乏安全感。但对一个长年没有稳定工作且不愿在人群里出没的女子来说,就好像是潜伏在海底
期刊
这次阅读了春树的随笔《泪眼问花花不语》,讲一讲我的感想。  说到春树,很容易想到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不知这二者之名有无关联。我好像理解为村上的春树,于是,春树所带来的冲击,便有了“邻家有女已长成”的感觉。一是由于我的女儿马上要上高中了,二是我小时候的同学的子女,有比春树还大的。自己认为,我是比较冷静地面对“80后”的。  自从“80后”(我也不认可这个命名,认为太缺乏创意)引起人们的关注以来,我并没
期刊
欧亚:第一笔稿费你是怎么用的?听说搞了本《80后诗选》?花了多少钱?  春树:这是一个总结。自己也曾经热情过,想想那个时候阿斐、但影,大家一起写诗,互相鼓励。现在写诗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差了,既不敏感,也不勇敢。我原来有想跟但影一起做诗选的,后来发现他的热情已经不能支持我了,就自己干了。时间改变了很多,可是要是不做点什么,真的很没意思,但影劝我看点哲学、宗教什么的——我怕这个,怕自己掉进去就出不来了,
期刊
城里的春天没有特别的标志,身在其中的人更会不经意间迷失自己。  一个心无牵绊的日子,悠然地睡醒了出门。猛抬头,发现四周已是新绿一片。从嫩叶之间挤出来的光斑跳跃到地面,叽叽喳喳地把生活涂得色彩缤纷。  当你看到朝阳锐不可当地喷薄而出时,你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并为之振奋。什么姜是老的辣夕阳无限好为霞满天都没错,雏凤清于老凤声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正在上演是不容置疑的。  读着时下一些少年才俊的文字,欣赏他
期刊
春树的确是个很勤恳的作家,甚至有段时间里,她居然在春树下的小黑板上(为不明所以的读者注明一下,“春树下”是春老师的论坛,而小黑板是春老师用来发布消息的一个小地方)写了:安静生活。拒绝采访!这话什么意思啊,摆明了是不让我这样的“闲杂人等”找她玩。可就在这不久以前,她老人家还说,有什么玩的一定得叫上她。  很理解春树前段时间有些闷闷不乐的原因。不就是上了个《时代》周刊的封面吗?一些记者跟不怀好意的人便
期刊
放学回家,像往学一样打开E-mail,收到了啄木鸟的来信——到奥克兰有两个月了,每天上网收信是很重要的事。“现在的生活虽然紧张却很充实,我很快乐”——这是连续在啄木鸟信中出现的句子。很令人高兴的句子。  那些昔日里迷恋着网络和恋爱游戏的孩子们,似乎也在瞬间长大了。  不仅是啄木鸟,还有依然在国内学习的那些友人,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亦可感觉到他们的成长——对高考,对人生有了这样那样的认识和规划。他们说很
期刊
猫王去世距今已有25年。从50—70年代,他给美国音乐、社会和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数代歌迷直到今天都抱有这样一个幻想:无论他在地狱或人间都能意识到自己曾是多么伟大,于是他会重新站立起来,恢复昔日的荣耀。    尽管这只是幻想,却丝毫没有降低他在现代音乐中的重要性,他在这段时期表现出罕见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才能,使青少年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音乐个性。他的作品超越了任何影响历史的所有因素,蹴就了摇滚乐五彩缤
期刊
林晓云,女,1978年生,现为复旦大学在读博士生。    一、牛人    昨天晚上舍友进一回来就嚷嚷个不停,我实在惊讶,因为我一直以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让一个快四十岁的女博士感到激动的东西一定不多了。  原来是她的一个师兄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写了六十万字的博士论文,牛人。用我朴素的经济学头脑花一秒钟算了一下,就是一天一万字。有朴素的经济学头脑是清水对我的评价,而他是经济学博士,所以我以此为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