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开学后,我担任了一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在与孩子们两个多月的交往中,我发现小龙(男孩,六周岁半)虽然聪明可爱,但是不爱说话。
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母亲,高中毕业,有点文化,很早就在村边开了一个小商店;父亲,初中毕业,文化水平低,在离家五六十公里远的一个小化工厂上班。家庭收入不多,勉强能维持生活。
教育方式与父母性格:父亲离家远,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所以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落在母亲身上。母亲性格内向,由于开商店的缘故,基本没有工夫陪孩子玩,但对孩子照顾得很好,要求也很严,一上火就打骂孩子。
指导方法:心理辅导——改变认知法
根据小龙母亲提出的关于孩子性格的烦恼,我认为有必要改变她对“内向”的理解。下面,我就本次交流做一简短分析。指导老师:你好象不喜欢孩子的性格?母亲:是啊,孩子胆小,内向,将来怎么能成大事呢?我希望他胆子能大一点,活泼开朗一些。指导老师:你们夫妻平常说话多吗?家中来客人多吗?母亲:我们很少交流,他爸回来次数也少,也不爱说话;家中基本上没什么客人。分析:一个人的性格中有先天的气质特征,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先天的因素只是生物前提,而后天的环境才对性格起决定作用。在这个家庭中,父母都沉默少语,不善交流,朋友往来少,自然使孩子的性格不活泼开朗。指导老师:你认为孩子的内向性格有什么危害吗?母亲:我自己就很内向,所以不希望孩子也这样。平常孩子胆小,不爱说话,来了生人更是躲在我身后,不肯叫人,怎么启发、诱导都不行,我真的很苦恼。将来,这种性格怎么在社会上吃得消呢?分析:家长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不认同,所以对孩子的性格当然不接受,希望孩子从小能改变胆小、内向的性格。这是投射心理在起作用。家长把它当作缺点,内心从不接纳它,所以特别担忧自己的弱点在孩子身上重现,对孩子的种种表现,感到恐惧不安,紧张、害怕。对孩子的鼓励少,总是怨恨孩子的胆小怕事。母亲:还有一次他闹着要到三里地外的镇上看电影,我就给他钱让他自己去,但他嚷着让我陪他去。我没工夫,就冲他发火,骂他胆小如鼠。指导老师:你发火时对他说什么?母亲:我骂他怎么这么胆小,连个小镇都不敢去,别的孩子早就拉帮结伙去玩了。分析:在日常教育中,最有杀伤力的就是“负面的强化”,也就是高频率地使用一些否定词、反面词否定孩子、暗示孩子,最终使孩子自己否定自己,失去了信心,滋生了自卑心理。父母越是采用负面的强化,这种不良行为的出现率就越高。成人的负面评价会让孩子形成负面的认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极为不利。指导老师:您是不是认为内向是一种缺点?母亲:当然是。他这样的性格,将来在社会上肯定是吃不开的。他爸就是个老实、木讷的人,孩子又这样,我该怎么办?分析:人的性格并不是简单的二分法。每个人的性格当中多少都有内向或外向的特点。外向和内向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不管哪种性格或倾向,只要不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就属于健康的性格。家长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要看到有利的、正向的一面。比如内向的孩子言行谨慎,说话有分寸,不鲁莽行事,考虑问题周到全面,有个性,有主见,善于观察思考,独立性强,少说多做,甚至还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通过本次家访,我知道了小龙性格内向胆小的原因。经过和家长的反复商讨,我们决定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小龙的日常行为:
1. 正面强化,不给学生贴负面的标签。在学校和家庭中,教师和家长只要发现了学生积极的语言和行动,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和赏识,让他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有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好的言行可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树立其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2.积极引导,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家庭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当“老板”,学会招呼客人、收钱、递货等,慢慢学着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一回生,两回熟,胆子也就逐渐大起来了。在班级,老师要鼓励他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会团结同学、帮助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友好相处;学会结交朋友,并与他们同甘共苦;多举行一些有趣的比赛、游戏等活动,让他参与其中,获得参与的兴奋、成功的喜悦。
3.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到人多的地方走走,多跑多玩,可以邀请别的孩子到自家玩耍,多到亲戚家串串门,教会他怎样与小孩大人讲话做事。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周围的景点走走,多接触一下大自然,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和气魄。
4.家庭中要营造和谐幽默的气氛。家长要带头多说笑,营造一种具有幽默感的、富有朝气的、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受到感染,变得乐观、活泼、富有朝气。
5.母亲要接纳孩子的性格,接纳这个人。只有在接纳的前提下,才谈得上教育好孩子,如果不接纳自己,也不会做到接纳孩子。只有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接纳孩子、欣赏孩子。
6.夫妻要和睦相处,多交流沟通,保持亲密感,成为孩子学会爱的范本。妻子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泄对丈夫的不满,因为孩子对环境因素的吸收能力很强,要多欣赏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把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一面展现出来。
7.做父亲的要创造条件多接触孩子,多陪孩子玩,让孩子从父亲身上感受到诸如勇敢、大胆、敢作敢当、粗犷豪放等男子汉的特点,用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孩子。
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母亲,高中毕业,有点文化,很早就在村边开了一个小商店;父亲,初中毕业,文化水平低,在离家五六十公里远的一个小化工厂上班。家庭收入不多,勉强能维持生活。
教育方式与父母性格:父亲离家远,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所以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落在母亲身上。母亲性格内向,由于开商店的缘故,基本没有工夫陪孩子玩,但对孩子照顾得很好,要求也很严,一上火就打骂孩子。
指导方法:心理辅导——改变认知法
根据小龙母亲提出的关于孩子性格的烦恼,我认为有必要改变她对“内向”的理解。下面,我就本次交流做一简短分析。指导老师:你好象不喜欢孩子的性格?母亲:是啊,孩子胆小,内向,将来怎么能成大事呢?我希望他胆子能大一点,活泼开朗一些。指导老师:你们夫妻平常说话多吗?家中来客人多吗?母亲:我们很少交流,他爸回来次数也少,也不爱说话;家中基本上没什么客人。分析:一个人的性格中有先天的气质特征,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先天的因素只是生物前提,而后天的环境才对性格起决定作用。在这个家庭中,父母都沉默少语,不善交流,朋友往来少,自然使孩子的性格不活泼开朗。指导老师:你认为孩子的内向性格有什么危害吗?母亲:我自己就很内向,所以不希望孩子也这样。平常孩子胆小,不爱说话,来了生人更是躲在我身后,不肯叫人,怎么启发、诱导都不行,我真的很苦恼。将来,这种性格怎么在社会上吃得消呢?分析:家长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不认同,所以对孩子的性格当然不接受,希望孩子从小能改变胆小、内向的性格。这是投射心理在起作用。家长把它当作缺点,内心从不接纳它,所以特别担忧自己的弱点在孩子身上重现,对孩子的种种表现,感到恐惧不安,紧张、害怕。对孩子的鼓励少,总是怨恨孩子的胆小怕事。母亲:还有一次他闹着要到三里地外的镇上看电影,我就给他钱让他自己去,但他嚷着让我陪他去。我没工夫,就冲他发火,骂他胆小如鼠。指导老师:你发火时对他说什么?母亲:我骂他怎么这么胆小,连个小镇都不敢去,别的孩子早就拉帮结伙去玩了。分析:在日常教育中,最有杀伤力的就是“负面的强化”,也就是高频率地使用一些否定词、反面词否定孩子、暗示孩子,最终使孩子自己否定自己,失去了信心,滋生了自卑心理。父母越是采用负面的强化,这种不良行为的出现率就越高。成人的负面评价会让孩子形成负面的认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极为不利。指导老师:您是不是认为内向是一种缺点?母亲:当然是。他这样的性格,将来在社会上肯定是吃不开的。他爸就是个老实、木讷的人,孩子又这样,我该怎么办?分析:人的性格并不是简单的二分法。每个人的性格当中多少都有内向或外向的特点。外向和内向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不管哪种性格或倾向,只要不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就属于健康的性格。家长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要看到有利的、正向的一面。比如内向的孩子言行谨慎,说话有分寸,不鲁莽行事,考虑问题周到全面,有个性,有主见,善于观察思考,独立性强,少说多做,甚至还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通过本次家访,我知道了小龙性格内向胆小的原因。经过和家长的反复商讨,我们决定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小龙的日常行为:
1. 正面强化,不给学生贴负面的标签。在学校和家庭中,教师和家长只要发现了学生积极的语言和行动,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和赏识,让他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有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好的言行可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树立其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2.积极引导,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家庭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当“老板”,学会招呼客人、收钱、递货等,慢慢学着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一回生,两回熟,胆子也就逐渐大起来了。在班级,老师要鼓励他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会团结同学、帮助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友好相处;学会结交朋友,并与他们同甘共苦;多举行一些有趣的比赛、游戏等活动,让他参与其中,获得参与的兴奋、成功的喜悦。
3.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到人多的地方走走,多跑多玩,可以邀请别的孩子到自家玩耍,多到亲戚家串串门,教会他怎样与小孩大人讲话做事。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周围的景点走走,多接触一下大自然,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和气魄。
4.家庭中要营造和谐幽默的气氛。家长要带头多说笑,营造一种具有幽默感的、富有朝气的、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受到感染,变得乐观、活泼、富有朝气。
5.母亲要接纳孩子的性格,接纳这个人。只有在接纳的前提下,才谈得上教育好孩子,如果不接纳自己,也不会做到接纳孩子。只有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接纳孩子、欣赏孩子。
6.夫妻要和睦相处,多交流沟通,保持亲密感,成为孩子学会爱的范本。妻子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泄对丈夫的不满,因为孩子对环境因素的吸收能力很强,要多欣赏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把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一面展现出来。
7.做父亲的要创造条件多接触孩子,多陪孩子玩,让孩子从父亲身上感受到诸如勇敢、大胆、敢作敢当、粗犷豪放等男子汉的特点,用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