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和运用,音乐教育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其发展也得到革新,以往的作曲教学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也具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新媒体为作曲教学和音乐互动提供了更简洁方便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也将作曲教学模式中全新的课题研究展现出来。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作曲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阐述作者对新媒体和作曲教学间的关系关联的理解与观点。
关键词:新媒体;作曲;教学模式
引言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人们日常生活或是娱乐消遣更离不开新媒体,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教育事业在面对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大时代下,也不得不做出变革,与时俱进。而如何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改革,这将是传统作曲教学中前所未有的重任。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这四项是作曲教学主要和基础内容,作曲教师需要以新媒体信息技术作为媒介,依据新型教学辅助工具,围绕四项基础内容完成教学模式的革新。
一、新媒体时代下作曲教学特色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音乐作曲的教学工作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并不是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在课堂教学中仅是辅助教學,强化课堂效果,传统的板书和纸笔在课堂中仍占有较重要位置,包括课堂活动中的重难点都需要依靠传统的教学工具来完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优质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对教师而言,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借鉴最新的教学模式,投入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另一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线上交流。在课后教师和学生能够依靠众多社交软件和APP,分享彼此对音乐的看法,方便学生在课后请教教师问题,教师也可以辅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同学间也可以相互学姐借鉴、探讨。
(二)丰富教学内容
依赖于新媒体的特色,作曲教学在获取信息方式上有了更多广阔多样的渠道,不再拘泥于某一种方式方法。学生因此获得了更多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文化的机会,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在音乐作曲知识的储备量上也有明显的提高。这种不断接触新知识新事物的多样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不再局限于书本上构架,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形成适用于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交流学习,主动学习
在新媒体背景下的音乐作曲学习,学生将不再是独自思考且不能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个体。这是因为在多媒体背景下,学生凭借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在线上与他人一同交流探索,发表各自的观点。彼此的观点不断融合碰撞,再形成新的观点,推陈出新。在这一分享交流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思想的创造者,带有主观能动性和思辨性,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作曲教学不应当具有特定性和稳定性,因为作曲教学是一个处于持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更容易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在积极主动学习时凭借自身兴趣的牵动,更容易完成作曲学习,突破常规教学的结构桎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开发,也有益于新时期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二、以新媒体为媒介的作曲教学模式
作曲教学由作曲技术理论与作曲技术也就是实际操作所构成,每个模块项目的学习都要求紧密接轨融合,这一过程是充分地把理性逐步推向感性。所以,学生在接受作曲教学时,在进行作曲学习和创作时,需要教师提供细心地指导和具有目的性的分享、修改。国内著名作曲家赵行道先生将作曲学习分为主要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写,即学生独立思考创作,第二部分是思考和推敲,第三部分为不断地修改。即便是以新媒体作为教学媒介和载体,这三部分的重要性依旧是教学活动中不应忽视的,在这三部分中,仍旧需要教师强化作曲教学的属性和特征。但在这三部分中,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介入,每个部分的开展工作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和方式转变,在第一部分写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来完成,提供写作速度和效率。在第二部分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设备查阅相关资料,为作曲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并在线上与教师同学交流经验、心得体会。第三部分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对学生的作品实现远程指导和评估,高效便捷,指导记录便于学生保存查阅。依靠于新媒体的发展,作曲教学正在逐步发展完善、创新。
(一)辅助课件教学的运用
课件辅助教学模式最大的功能就是突破了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桎梏,实现了作曲教学资源和课堂趣味性、直观性的最大化。在该模式中,教师能够通过PPT及其他软件将图文、音频视频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提供了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件制作软件种类繁多,做主要的为 PPT、Flash、Director等,虽然课件给学生和教学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方便高效,但教师在对资料资源的整理工作上,也需要在课前花费较大的时间精力。
(二)网络课程教学的运用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依托于网页,方便快捷的浏览和极具趣味性的图文都是网页的一大特色,因此作曲教学中可以通过网页实现网络授课,同时也可以将教学中的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等作为授课内容,展现在网页中,这一方法极具传播性并且能够一次性展现多样的知识,有助于强化作曲教学的传播和效果。
(三)隐性课程的构建
不是通过正式课程学习到的且不再教学课程设置内的一种物质意境,这是隐形课程。隐形课程的构建包括学习和生活环境、校园文化和风格等。新媒体的发展和介入,强化了隐形课程的构建。学生们可以凭借网络技术实现作品的自主创作,音乐会交流或者是比赛等方式来构建隐形环境。此外,将网络游戏和作曲学习相融合,这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作曲能力的判断和辨识能力,在音乐作曲创作和欣赏上,能够获得心理认同感,强化学生主观参与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和学习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其发展趋势更具人性化。
结语
综上,作曲教学融合新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创新,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益处。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不断通过新媒体来完善作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洪. 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在提升高校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中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纪欢格. 高等师范院校作曲课程教学的误区与教改创新[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34(02):65-69.
[3]刘和智. 论新时期下我国高校作曲教学的变革[J]. 艺术教育,2015(08):92.
[4]韩兰魁. 分段性作曲教学探索[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03):62-63.
[5]王建新. 新时期高校作曲教学发展的宏观思考[J]. 艺术教育,2013(09):62-63.
作者简介:李雁飞(1982年8月-),女,汉族,籍贯:湖南,硕士,讲师,主要研究:作曲、和声与音乐作品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作曲;教学模式
引言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人们日常生活或是娱乐消遣更离不开新媒体,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教育事业在面对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大时代下,也不得不做出变革,与时俱进。而如何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改革,这将是传统作曲教学中前所未有的重任。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这四项是作曲教学主要和基础内容,作曲教师需要以新媒体信息技术作为媒介,依据新型教学辅助工具,围绕四项基础内容完成教学模式的革新。
一、新媒体时代下作曲教学特色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音乐作曲的教学工作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并不是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在课堂教学中仅是辅助教學,强化课堂效果,传统的板书和纸笔在课堂中仍占有较重要位置,包括课堂活动中的重难点都需要依靠传统的教学工具来完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优质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对教师而言,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借鉴最新的教学模式,投入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另一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线上交流。在课后教师和学生能够依靠众多社交软件和APP,分享彼此对音乐的看法,方便学生在课后请教教师问题,教师也可以辅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同学间也可以相互学姐借鉴、探讨。
(二)丰富教学内容
依赖于新媒体的特色,作曲教学在获取信息方式上有了更多广阔多样的渠道,不再拘泥于某一种方式方法。学生因此获得了更多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文化的机会,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在音乐作曲知识的储备量上也有明显的提高。这种不断接触新知识新事物的多样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不再局限于书本上构架,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形成适用于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交流学习,主动学习
在新媒体背景下的音乐作曲学习,学生将不再是独自思考且不能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个体。这是因为在多媒体背景下,学生凭借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在线上与他人一同交流探索,发表各自的观点。彼此的观点不断融合碰撞,再形成新的观点,推陈出新。在这一分享交流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思想的创造者,带有主观能动性和思辨性,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作曲教学不应当具有特定性和稳定性,因为作曲教学是一个处于持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更容易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在积极主动学习时凭借自身兴趣的牵动,更容易完成作曲学习,突破常规教学的结构桎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开发,也有益于新时期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二、以新媒体为媒介的作曲教学模式
作曲教学由作曲技术理论与作曲技术也就是实际操作所构成,每个模块项目的学习都要求紧密接轨融合,这一过程是充分地把理性逐步推向感性。所以,学生在接受作曲教学时,在进行作曲学习和创作时,需要教师提供细心地指导和具有目的性的分享、修改。国内著名作曲家赵行道先生将作曲学习分为主要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写,即学生独立思考创作,第二部分是思考和推敲,第三部分为不断地修改。即便是以新媒体作为教学媒介和载体,这三部分的重要性依旧是教学活动中不应忽视的,在这三部分中,仍旧需要教师强化作曲教学的属性和特征。但在这三部分中,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介入,每个部分的开展工作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和方式转变,在第一部分写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来完成,提供写作速度和效率。在第二部分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设备查阅相关资料,为作曲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并在线上与教师同学交流经验、心得体会。第三部分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对学生的作品实现远程指导和评估,高效便捷,指导记录便于学生保存查阅。依靠于新媒体的发展,作曲教学正在逐步发展完善、创新。
(一)辅助课件教学的运用
课件辅助教学模式最大的功能就是突破了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桎梏,实现了作曲教学资源和课堂趣味性、直观性的最大化。在该模式中,教师能够通过PPT及其他软件将图文、音频视频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提供了教学资源的利用。课件制作软件种类繁多,做主要的为 PPT、Flash、Director等,虽然课件给学生和教学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方便高效,但教师在对资料资源的整理工作上,也需要在课前花费较大的时间精力。
(二)网络课程教学的运用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依托于网页,方便快捷的浏览和极具趣味性的图文都是网页的一大特色,因此作曲教学中可以通过网页实现网络授课,同时也可以将教学中的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等作为授课内容,展现在网页中,这一方法极具传播性并且能够一次性展现多样的知识,有助于强化作曲教学的传播和效果。
(三)隐性课程的构建
不是通过正式课程学习到的且不再教学课程设置内的一种物质意境,这是隐形课程。隐形课程的构建包括学习和生活环境、校园文化和风格等。新媒体的发展和介入,强化了隐形课程的构建。学生们可以凭借网络技术实现作品的自主创作,音乐会交流或者是比赛等方式来构建隐形环境。此外,将网络游戏和作曲学习相融合,这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作曲能力的判断和辨识能力,在音乐作曲创作和欣赏上,能够获得心理认同感,强化学生主观参与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和学习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其发展趋势更具人性化。
结语
综上,作曲教学融合新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创新,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益处。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不断通过新媒体来完善作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洪. 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在提升高校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中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纪欢格. 高等师范院校作曲课程教学的误区与教改创新[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34(02):65-69.
[3]刘和智. 论新时期下我国高校作曲教学的变革[J]. 艺术教育,2015(08):92.
[4]韩兰魁. 分段性作曲教学探索[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03):62-63.
[5]王建新. 新时期高校作曲教学发展的宏观思考[J]. 艺术教育,2013(09):62-63.
作者简介:李雁飞(1982年8月-),女,汉族,籍贯:湖南,硕士,讲师,主要研究:作曲、和声与音乐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