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利好”有待惠及更多残疾人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jie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落下残疾人群体
  记者:你今年的提案是关于精神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提案的初衷是什么?
  王新宪:从现实情况看,可以说残疾类别里,精神残疾人的困难程度是最大的,精神残疾人的亲属是非常痛苦的。精神康复者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活干,社会上其他患者一出事,就连累他们也丢了工作。精神病患者的亲属告诉我,患者往往是在康复之后因歧视才感到真正的痛苦。在有些农村贫困地方,“关锁”精神病人的现象还存在,精神病人的处境可想而知。因此,必须为他们发声。
  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和关爱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去年,有新闻报道中直接用“武疯子”这一词做标题。我告诉当地有关部门,用“武疯子”来形容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就有歧视侮辱的意味。这是一种误导。人精神状态正常的时候去侵害别人,是要担法律责任的。(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是完全或部分失去责任能力之后的行为。


  记者: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精神残疾人社会认识还存在缺憾?
  王新宪:是这个原因。现在,社会上人们往往把感冒发烧当常见病,没把精神疾病当成病,这就是社会认识的缺失。《精神卫生法》已经出台了,但怎么向社会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常见街道社区的宣传栏上对常见病、老年病宣传不少,比如防止高血压、糖尿病等。与此相对,怎么防止精神类疾病,如何注意家庭成员的精神异常,如何早发现早介入早治疗,很少看到这方面的介绍。种种原因,不少人根深蒂固地把精神残疾人当成社会的另类来看待,客观上加大了精神残疾人康复回归社会的难度。
  记者:除了社会认知不足外,精神残疾人康复工作难度大还体现在什么方面?
  王新宪:这两年做了些调研,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许多地方在这方面经费保障不足、医疗康复设施缺乏、专业队伍人员不足。
  总体来说,国家这些年越来越重视,保障得越来越到位,但由于人多面广,现在保障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比如精神残疾人的服药。大家知道,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在公共卫生的负担是排在前面的。如果患者选择服用二代药的话,每个月至少要300-500元,这对不少贫困患者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同时,用于精神残疾人康复的基础设施还比较少。
  另外,还必须看到,为这部分特殊群体服务的队伍也不足,我们国家的精神残疾人有800多万,全国才两万多个专业医生,与儿科医生问题一样堪忧。
  记者:这部分人大多数还是贫困群体,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该怎么做?
  王新宪:贫困地区老乡有句话,说“有吃的没花的,最怕摊上个残疾的”。对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讲,往往吃饱穿暖没问题,但最怕家里有个残疾人,这是困难家庭长期被困扰的原因,这不光影响当代人,还影响子女的教育成长,导致家庭的穷根移到了第二代身上。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能落下残疾人群体。我认为,对残疾人的帮扶,要和我们国家提出的“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战略举措结合起来,把他们纳入到医疗保障兜底的那一批人群中。
  仍有40%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未能就业
  记者:说到残疾人就业,目前国内残疾人就业整体状况如何?
  王新宪:这些年来,各级政府为帮助残疾人就业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据统计,仍然有40%以上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还没能就业,已经就业的也并不稳定。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如果企业裁员,很多情况下残疾人首当其冲。我也一直呼吁,在企业困难时,要优先保障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要尽量把他们留下来。
  记者:一直以来精神残疾人就业都存在困难?
  王新宪:残疾人就业困难是客观事实,特别是中重度残疾人,包括精神残疾人和重度智障残疾人等。这部分人比较稳定、流动性小,在适当的条件下,安排他们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哪怕做简易的家庭保洁都可以,就业渠道还有拓展的空间。
  记者: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实施了很多年,情况怎么样?
  王新宪:这是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还是要多呼吁多重视。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应该比其他地方做得更好。比如公务员招收,每年要留出一部分岗位给残疾人,只要考试合格的,就要安排。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是人合格了,用人单位还是不愿意安排。还有的企事业单位,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意雇用残疾人就业,这就是一种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
  记者:残疾人就业培训是不是也很重要?
  王新宪:是的,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很重要。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的本质是生产者不是慈善家。根据我们的统计数字,近些年国家在就业培训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残疾人接受培训的人数没有相应提高,和国家加大投入的部分不成比例。我觉得这里还是有各种障碍,国家职业培训的“利好”有待更多地惠及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
  记者: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王新宪:对于残疾人就业培训,要适销对路,安排适合残疾人的科目类型。另外,培训机构要具备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就业和培训。有些公共场所只有台阶,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上不去,接受培训或者就业的机会就没了。要积极行动消除这些障碍,所有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和公共场所,都应该按照国家无障碍标准来建设或改造,这对健全人也提供了方便。
  记者:是不是针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也可以进行一些创新?
  王新宪:确实是这样。我了解到,现在有地方就开始通过网络对残疾人进行培训,或者帮助他们在网上进行创业。有些残疾人开电商网店做得很好,但起步的时候还是很艰难,也需要社会支持。比如残疾人在家里上网接受培训,需要电脑但没钱买,可以动员机关团体把淘汰换下的电脑给他们用,利用一些闲置的资源来帮助残疾人,也是举手之劳。
  要培训专业养老队伍
  记者: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残疾老年人这方面更难吧?
  王新宪:这要从两个层面看。一方面,随着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相应地残疾风险就越高。一般人到了70岁以上,老年性痴呆、耳聋、白内障、中风等疾病发生风险变高,一旦得病,康复难度大,也加大了养老的负担。另一方面,发展专业的残疾老人托养服务机构,或者残疾人居家养老服务是当务之急,要培训相应的社区服务队伍、社会工作者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等不同性质的服务人员。
  记者:为什么需要这些不同的队伍?
  王新宪:不同队伍服务侧重点不同。社区和社会服务队伍主要提供经常性、照顾性服务,比如在家里帮助残疾老人吃药、做饭、换煤气、洗衣等家政服务。很多残疾老人走得早,就是遇到了二次损伤,如摔倒等。还有,残疾老人除一般老人的常见病之外,还有因残疾给他带来的其他病痛,这些需要专业工作者来护理。因此,解决残疾老年人养老难问题,除了对一般老人的社会福利保障措施之外,还要针对残疾老年人的特殊性,这很重要。
  关心残疾人背后的故事
  记者:如何消除有些宣传报道、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对残疾人有歧视和偏见的现象?
  王新宪: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不经意中,对精神病人或残疾人的言语、动作进行模仿,这反映了主持人缺少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文明教养。过去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缺少手语翻译,现在很多电视台都增加了这一项,实现了信息无障碍,帮助残疾人与社会其他成员一起,共同享有精神文化的成果。我希望对精神残疾人的新闻报道要严谨,不要把精神残疾人妖魔化,要更多地关心残疾人背后的故事,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同在蓝天下的温暖。
其他文献
南风窗  《保卫生活,保卫你的“流动性”》  2016年,和过去的那些年都一样,不用过多地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而忧虑,你一定要相信中国中央政府的责任感和能力。也不用对以房产“计价”的社会财富地位固化而懊恼,你改变不了的可能真的就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的就一定要抓住机会。你必须关注你的流动性。这不是让你囤积现金,持币待购。合理的消费会提振中国的内需,也会提高你个人的生活品质,请花掉你该花的钱。你应该做
期刊
公益趋势论坛发起人、九方马管理顾问机构董事长 王万军  趋势 让公益更有效  公益,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捐钱、捐物的单一模式。我们对公益的关注也不该再是停留在你做了什么,更多的应是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对公益发展趋势的探讨,是为了让公益更有效,同时也是对创新可持续的、专业、理性化的公益模式的探寻。我个人非常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举办,把大家集合在一起,各抒己见、博采众长,为公益的更有效发展出谋划策。 
期刊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取消对基金会工作人员薪酬的不合理限制。作为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马蔚华近年来积极利用政协委员的身份为公益人的薪酬待遇发声。  薪酬待遇低已是公益行业的“共识”。根据《2014 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数据,公益从业者的平均薪酬为3998元,与当地企业薪酬水平相比差距显著。有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甚至用“低到难以启
期刊
基金会秘书长,不好当  中国财富:你身兼第二部门和第三部门的身份,你觉得在薪酬待遇方面,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应该向商业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看齐吗?  刘京:西方观点认为,社会的进步有三大动力:一是政府自主改良;二是社会批评;三是公益推动。过去我们意识不到,但在中国经济发展后,我们现在意识到公益的作用越来越大了,现在我们所说的公益,已经远远不是救助层面这么简单。  现在中国的基金会越来越多,但中国的基金会秘
期刊
1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老基会)旗下的浩天健康医疗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在珠海举行医养健康联谊会,旨在加大支持珠海和华南地区医养服务的力度,提高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并启动医养扶助计划。  “医养”模式旨在解决养老所面临的“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等诸多尴尬。记者从珠海市卫计局了解到,珠海其实也开展“医养”模式试点工作,目前运作情况良好。  老年医疗资源不足  据介绍,珠海现有老年人社
期刊
招商银行原行长、壹基金理事长马蔚华接受专访时表示,当前慈善组织比较弱势,需要政府与社会支持,同时慈善组织发展迅速,也需要制度的规范。他认为,慈善法的出现,对慈善组织而言是非常好的消息。  信息不透明,公信力就会丧失  马蔚华对记者表示,慈善法动议了十年,真正启动是去年开始。“所谓公益慈善的转型,从过去政府主导变成政府与社会共同主导。公益慈善是从民间少数人的施舍行为,变成人人公益的社会行为。公益慈善
期刊
3月21日, 广州市举办第三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签约仪式,并正式启动劝募平台,首批23个公益项目将集体上线腾讯乐捐等互联网筹款平台,向公众展示广州优秀的公益项目,并筹集公益善款。  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已经连续三年举办,成为社会组织发展成长的重要支持平台。今年,主办方牵手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打造在线劝募平台,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支持本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促进各创投项目的落地实施。  公益项
期刊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在全国两会上接受专访时表示,要抓住机遇,把好事办好,办得更实在,让贫困群众真正地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得到实惠,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范小建长期工作于扶贫战线,目前担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采访中,他对脱贫攻坚的各项数据非常熟悉,信手拈来。范小建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当前,扶贫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挂钩,把它放在
期刊
3月3日上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北京团代表来到驻地报到。一位代表,50多岁,穿胸前印有“中国中铁”的工装,上衣有些松垮,朴实的身影起初并没引来太多话筒和镜头。  他的名字叫巨晓林,今年53岁,陕西岐山县人,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接触网六段高级技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今年1月17日,在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后,他又多了一个新头衔——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媒体称他为全总
期刊
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2016年,其实处在一个历史最重要的转折关头。  今年3月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和国际接轨的慈善界根本大法《慈善法》诞生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如果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2005年打开了发展慈善事业的政策大门,2008年社会开始积极响应创造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元年,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积累,现在中国的慈善事业到了一个非常高端的阶段,到了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