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行业薪酬为啥这么低?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m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取消对基金会工作人员薪酬的不合理限制。作为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马蔚华近年来积极利用政协委员的身份为公益人的薪酬待遇发声。
  薪酬待遇低已是公益行业的“共识”。根据《2014 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数据,公益从业者的平均薪酬为3998元,与当地企业薪酬水平相比差距显著。有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甚至用“低到难以启齿”来形容公益人的薪酬待遇。
  两副“镣铐”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现行政策条例的限制。
  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条例》的出台深刻影响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当年全国基金会数量仅为700多家,此后几乎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底,全国基金会数量已经突破4200家。
  《条例》对于公益从业者薪酬待遇的影响同样深远。《条件》规定了“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这在王振耀看来,“10%”在当时有着合理性,但十多年过去了,公益慈善环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样的规定已经不合时宜。”
  资深公益人李劲打了一个比喻,认为公益人在“10%”的规定下做事,就像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当我们想做点事情时,无法放开手脚,甚至陷入被束缚的状态,无所适从,心理上有着巨大的落差,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努力,就觉得越辛苦。”
  去年底,李劲所在的基金会在招人,他在哈佛肯尼迪学院的校友正在著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工作,主动请缨,对他说:有什么要求,我帮你找,李劲回他,能接受薪酬待遇与付出不太一致的人。同学听完后,笑了,“你这是什么观念啊,你这样的观念还能找到好人才吗?”
  李劲一时无语,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你很难跟行业外的人解释10%,没有哪个行业会有这样的规定。”
  除了“10%”外,还有一条关于“2倍工资”的规定同样给公益人的薪酬戴上“镣铐”。2014年实施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上年度税务登记所在地人均工资水平的两倍”。
  换句话说,只有满足这个条件,基金会才具有免税资格。
  资深公益人涂猛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对于很多大型公募基金会而言,行政支出不超过10%的要求相对容易达到,但“2倍工资”则直接规定了公益从业者的薪酬水平,“这是要命的规定”。
  两个落差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南方一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募基金会去年的管理成本虽然只达到当年总支出的5.82%,但人均工资水平已经接近当地人均工资的两倍,使得其员工的薪酬难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不利于基金会的员工激励和人才储备,同时限制了机构的成长。
  “10%”和“2倍工资”规定导致的结果是,公益从业者薪酬偏低,行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2014 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公益人才流失更多的是向行业外流动,超过一半离职员工最终离开公益事业,选择到企业、政府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仅有3成左右的离职员工选择到其他公益组织工作或者创办新的公益组织。


  这给公益组织的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李劲坦言,在工作中需要经常思考:如何才能留住优秀的员工?“一名新员工经过两三年培养后,个人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但因为政策的限制,导致薪酬无法大幅提升,他就有可能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公益事业常常说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但现实是,待遇上不去,所谓的事业和感情都会显得比较苍白。”
  即便是选择留下来的公益人,他们的职业成长也容易碰到天花板。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杨钦焕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公益慈善组织的年轻员工在入职时的起薪不比企业差,但做到中高层后,再与同龄、同级别的企业从业人员比较,就有了显著的落差。
  两种声音
  “从这个现象中,我的理解是公益人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太低,直接反映在秘书长的薪酬待遇上,许多优秀的公益慈善组织秘书长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高于自己的所得。这个天花板导致了公益慈善组织难以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阶和激励体系,优秀人才在薪酬到达天花板之后流失风险增加,以道德、情怀支撑人才留守的做法并不具备普遍性和可持续性。”杨钦焕说。
  受访的专家学者、公益人均不约而同希望修改相关的法规条例,为公益人的薪酬松绑。因而,《慈善法》的制定被公益界寄予厚望,业界普遍希望借助这部上位法的出台,破除原有政策条例的限制。
  但现实是,《慈善法》的一审二审草案从未出现对公益慈善组织管理费用比例的限制规定,但在3月9日披露的三审草案中,出现了“具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年度管理成本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5%”的规定,并由此引发了广泛的争论。
  在全国政协的讨论会现场,有政协委员指着草案中的条文,大声指责,“15%的管理费太高了”;也有委员建议,应该完善审计,公开透明,“看看钱都花哪了,用得着10%这么多吗?”而在会场外,公益界的专家学者则认为条文不利于慈善事业发展,呼吁取消关于管理费的限定。
  后来的事实证明,场外的声音终究难以影响立法的最终走向。
  4天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草案作出修改,新草案对管理费的限制从15%降至10%。即便到了投票当日,仍有12名学者22家基金会联名给全国人大写信,希望改变这个规定,但最终还是无法左右结果。16日上午,《慈善法》表决通过,赞成2636票,反对131票。
  《慈善法》的一锤定音,让管理费的争议暂告一段落,但在政策层面外,行业对于改善公益人薪酬待遇的倡导和行动仍在继续。
其他文献
我们以财富角度观察中国公益慈善的进程,至今已有5年。这5年,中国公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公益基金会2000不足,且以官办基金会为主,到如今正式登记的基金会已近5000,民间组织逐渐成为主流。  进步轨迹是清晰的,但有一顽疾始终悬而不决,那就是:公益从业者的薪酬。  目前,公众及政商各界对公益慈善行业的“道德绑架”仍然存在,公益从业人员还未能光明正大地拿到符合其市场价值的工资,这种行业发展与人心浮动
期刊
“以前上公开课,我都是有意识地去安排,而现在我却深刻地认识到课堂应该是真实、原生态的,是孩子们提问的地方,而不是‘教学表演’。”11月23日,来自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镇中心小学的汪老师在“2013年一汽丰田‘希望工程助学基金’教师培训计划结业仪式”上感慨道。在刚刚结束的“一汽丰田‘希望工程助学基金’教师培训”中,30名像汪老师一样来自四川、青海等边远地区的小学教师,与教育专家一起交流教学心得,接受专
期刊
采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当你读完收集好的材料,写出了采访提纲,也在脑子里一遍遍梳理好整个访问的逻辑链条,满心觉得,“他”就是这个样子了。可是,且慢,你小心翼翼地接近这个马上要出现在你面前的人,很可能会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打破原来的构想。就像你无比谨慎地去捉一只金色的蜻蜓,在双手合拢的最后一刻,它“忽”地腾空而起,飞走了。留下翅膀在你手心划过的一抹微凉,让你惊讶又欢喜——原来它的自由,并不由你来决定
期刊
在11年5月1日,唐冠华走上崂山清凉涧,从一座废弃的老房子开始,修缮,建造,种菜,养鸡。在探讨生存选择的可能性时,他以自己和妻子为小白鼠,来开展一场自给自足的生存实验。他从城市退到山沟一隅,因为唯有乡村的土地,能为他提供自然的供养。与众不同的是,带着“青年艺术家”的头衔,唐冠华从上山的那一刻起,就把家园计划视为用生活来描绘的作品。  有为青年  为什么做家园计划?  面对这个问题,唐冠华把手插在口
期刊
国务院要求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  《意见》具体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二是一方留家照料;三是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同时,
期刊
“女童保护”从2013年6月百名女记者发起,至今已是第三年。其间,有多个志愿者提出过疑问,也有寻求合作的机构表达过疑惑:“女童保护”为什么这么麻烦?为什么不能给我们教案就直接上课?为什么讲师试讲考核那么严?为什么课后还要反馈情况?  今天,就是想和大家聊聊,“女童保护”为什么要这么“麻烦”?  一切为了孩子  事实上,“女童保护”的儿童防性侵教案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都是长期公开的,从2014年全国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慈善也可以创造GDP  公益慈善本身可以创造GDP,带来就业。在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人甚至占到就业人口的10%左右,志愿服务可以产生出大量的社会服务,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而对于慈善业来说,不仅有巨大的资金体量,还需要日益专业化的服务。在现实中,有人要捐赠上百亿资产,有人要捐赠股权,有人要捐赠建筑物,有太多复杂的情形需要解决,而慈善事业本身
期刊
金秋,是北京一年里最好的季节。在这个早已都市化多年的城市,人们似乎早已遗忘了季节与农事间的关系。11月12日,一颗由昔日“IT业教父”柳传志所种植出来的猕猴桃,却再次让人们品尝到了久违的丰收喜悦。长长的红地毯一直铺到了宴会厅外,身穿黑色燕尾服的侍者快步穿行于一片西装革履之中。  这场高调奢华的鸡尾酒会,是特地为一颗远道而来的猕猴桃而准备。今年秋天,这种号称“营养密度之王”的独特黄肉猕猴桃,在四川蒲
期刊
南风窗  《保卫生活,保卫你的“流动性”》  2016年,和过去的那些年都一样,不用过多地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而忧虑,你一定要相信中国中央政府的责任感和能力。也不用对以房产“计价”的社会财富地位固化而懊恼,你改变不了的可能真的就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的就一定要抓住机会。你必须关注你的流动性。这不是让你囤积现金,持币待购。合理的消费会提振中国的内需,也会提高你个人的生活品质,请花掉你该花的钱。你应该做
期刊
公益趋势论坛发起人、九方马管理顾问机构董事长 王万军  趋势 让公益更有效  公益,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捐钱、捐物的单一模式。我们对公益的关注也不该再是停留在你做了什么,更多的应是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对公益发展趋势的探讨,是为了让公益更有效,同时也是对创新可持续的、专业、理性化的公益模式的探寻。我个人非常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举办,把大家集合在一起,各抒己见、博采众长,为公益的更有效发展出谋划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