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思路探究与实践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an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当下,仍有很多的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不能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教学质量、个人的教学水平都难以提升。本文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探究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设计和实施创新教学思路的几种可行措施,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也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时期下新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创新思路;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倡导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生命现象、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社会责任等。而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不正确的生物学科观念等,使得很多生物课堂不能很好的达到新课标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落实新课标下学科素养,是生物教师们要深刻探究、积极开展实践的。
   一、恰当使用教具让教学直观化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生理过程等的描述,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的学生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这些概念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往往较难,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一些教具,则能很好的使教学过程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难点。如:在学习“肾单位的结构”时,肾单位的组成: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如果能事先准备(自制)一个教具模型,在课堂上结合模型来认识肾单位的结构,其效果会很好,学生也容易理解不同结构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功能。另外,在使用教具时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年龄特征等,大多数初中生已经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既可以深入的观察,又可能发现与成年人不一样的独特视角。教师选择合适的直观教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感官参与学习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如:就生物标本来讲,其不用受到时空的约束,而且方便观察。一些水中的生物,利用标本的形式,能够将其放在课堂上供学生认真观察。而对于一些必须要在自然界长时间观察的对象,比如:昆虫的发育、青蛙的发育等,通过标本展示的形式不仅能很好的展示发育的过程,更能显著减少观察时间。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常规的教学模式往往因为追求所谓的公平,以及教师开展教学的便利性等原因,并不注重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对统一的教学模式,这样就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方法,简单来说,是指结合学生潜力倾向以及能力水平等等,将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这样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进而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全班学生的水平,从学科知识、动手能力等多方面来分组,保证各小组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他们在实验的时候可以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探究。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也是十分必要的。课堂上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及时给以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表扬他们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表扬他们听课认真,作业仔细;学习能力偏弱的同学,表扬他们听课积极,有热情等。在进行评价时,不单单局限于作业质量、测评分数等,还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如实验过程中参与度,发言积极,动手能力等,总之,如果教师能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放在首位,尊重差异,积极实施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必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应用信息技术,优化生物课堂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投影等多种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开展生物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图片、动画,还可以利用声音、视频以及音频等来优化教学,加大教学容量,将原本抽象的知识概念、生理过程等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调动课堂的气氛,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如: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时,双受精以及子房的发育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就可以将该部分内容做成视频或者动画。通过视频和动画,学生很清晰地就弄清了双受精中2枚精子分别与极核、卵细胞融合的过程,以及受精后子房各部分慢慢发育成果实的各部分的过程。再如:学习“观察叶表皮气孔”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借助一些授课软件(如希沃授课助手等)将学生观察到的不同植物的气孔进行集中展示,这样学生们通过多种植物气孔图片的相互比较就能总结出气孔的一般特点及其生理功能,还能比较出不同植物气孔形态、结构以及分布上的不同。在观察气孔结构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从一般到普遍,从现象到本质的理性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创新教学思路的探究是一线生物教师们适应新课标要求、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走之路,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教具的使用、分层教学的开展以及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创设出新颖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创新教学思路还有更多、更科学、更可行的措施,是值得每一位生物教师们去探究与实践的。
   【参考文献】
   [1]黄雪爱.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J].才智,2019(21):65
   [2]王俊树,李炜.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60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             江苏 徐州 221200)
其他文献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当前新课改环境下的新要求,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氛围的一个有效路径,加强其在课程教学中的创新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就如何创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了重点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对策   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是当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也是是目前
【摘 要】本文为顺应时代对新课改革的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并深刻的认识到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发挥个人潜力和学习动力时的重要作用,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培养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永远都是老师主动授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以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
【摘 要】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而英语写作这项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因此写作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只要求学生自主写作,而没有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提高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写作的水平。本文将从小学英语教学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入手,针对译林版小学英语教
【摘 要】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积极地引导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英语绘本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为小学生增加英语阅读的趣味,并激发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因此英语绘本教学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本文首先分析英语绘本的概念和特点,并提出英语绘本的选择,最后指出为更好的帮助教师使用英语绘本,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英语绘本;小学英语教学;运用  
在中国热带北缘非传统植胶区,低温寒害和风害是发展天然橡胶生产面临的严重挑战和威胁。存我国要大面种植和发展橡胶,必须开展以抗灾为重点的橡胶树北移种植技术研发。云南植胶
<正>"会理石榴"是四川省会理县独具地方特色的名优水果,以果大、色鲜、皮薄、粒大、籽软、味甜、风味浓郁、品质佳良,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素有"籽粒透明似珍珠,果味
总部位于汉堡的行业期刊《油世界》周一报告称,2011/2012市场年度,全球棕榈油贸易量或将增至3930万吨,而2010/2011年度为3790万吨。从10月1日开始的2011/2012年度,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