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调查了大学英语口头报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了改进口头报告教学的行动方案,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学生日志等形式进行数据收集,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行动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口头报告应当而且可以成为一种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形式。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口头报告 行动研究
一、引言
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1]。张正东(2001)把行动研究步骤归结为六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鉴别、反思等方法发现问题;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制订行动计划;行动并观察其结果;思考、描述行动结果;如发现所用办法还存在问题,需重新拟订行动计划再次行动,直到满意为止[2]。可见,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向前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其目的是增加对课程与教学的了解,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最终结果是改善课堂教学[3]。
二、口头报告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形式,许多老师均尝试过口头报告。口头报告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锻炼了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量,提高了他们的信心。同时,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4]。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做口头报告只注重形式,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口头报告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为完成任务应付性地读一遍从网络或杂志上找来的文章,有的对文章内容不甚了解,有的读音出现多处错误;有些同学不认真听或做与此无关的事情。总之,通过口头报告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没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二)原因分析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研究了口头报告相关教学理论。口头报告教学包括十大关键环节:评估学生水平、明确口头报告的目标、提供标准和范例、教授报告技能、布置报告任务、回应报告提案、点评口头报告、评估口头报告、课程评估。这十大关键环节实际上是由环环相扣的许多任务链组成的,任何工作没做好,都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对口头报告教学缺乏了解,只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考虑不周全,如报告前的辅导、教授口头报告技巧欠缺。以往仅是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没有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改正,缺乏系统的训练。随后笔者与其他教师就口头报告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根据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就口头报告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将原因归结如下:一些学生害怕在公众面前发言,不敢参与口头报告;口头报告形式单一;选题缺乏吸引力;评价标准模糊,教师口头点评后没有确切的标准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评定,导致学生成绩平均,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欠缺,影响了口头报告的效果。
(三)制定和实施行动方案
基于上述调查分析,笔者制订了如下行动计划,并于第二学期实施。
1.对口头报告的结构和语言进行训练。
在研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笔者把口头报告训练的重点定位在结构和语言上。开学后的前两周,就学生口头报告中普遍存在的结构、语言等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训练内容依次是:书面语变口头语、复杂句简单化、难词释义。随后,进行结构训练。笔者准备了两篇口头报告材料,其中一篇结构不完整,衔接存在较大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后从结构和衔接两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评价并说明原因。之后讲解口头报告的结构及常用句型让学生操练。最后引导学生就其中一篇结构不当的文章进行调整,同时对语言进行必要的加工。
2.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口头报告进行评价。
发放口头报告评价表,使学生清楚口头报告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涉及话题的吸引力、话题的引入、报告的语言、报告的条理性,报告人的举止、声音、语速,以及与听众的眼神交流等。让学生逐渐明白口头报告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训练方式。另外,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方式更灵活,注重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3.改进口头报告的形式,使其多样化,明确学生口头报告的时间。
为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利,促进合作学习,这学期,口头报告的形式除演讲外,还可以进行对话、角色扮演等。另外,确定口头报告的时间,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4.口头报告的话题要有吸引力,内容难度适中。
明确口头报告的话题是同学们熟悉并感兴趣的。因为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提高报告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语言吸收。同时,熟悉的话题能够吸引听众,缓解情感焦虑。为确保大部分同学能够理解,规定报告人对报告中的生词和长难句进行简化处理。
5.加强学生口头报告前的辅导,帮助学生减轻焦虑感,提升信心。
以选题到报告前的一周内,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者面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口头报告进行指导,就口头报告的结构、语言等提出修改意见,并在发音、话题的引入等方面予以指导。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后课下反复练习。另外,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鼓励羞于公众发言的学生,引导他们把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之前充分的准备中。
(四)行动研究方案的调整
行动方案实施5周之后,笔者就以上行动方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这种方法有针对性,有利于口头报告能力的提高。但还有一些学生存在抵触情绪,主要原因是语言基础差,评分标准的明确使他们担心做不好会影响成绩。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加大了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鼓励他们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不要怕出错,只要认真准备,就会有进步。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组织学生成果展,展示学生的反思日志及学生报告的录像。
(五)实践效果评价
笔者采用课堂观察、访谈、学生日志等方式收集数据。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本学期学生参与口头报告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表演的话剧《来自星星的你海选》、《灰姑娘》等在班上赢得了阵阵掌声。为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口头报告的主题,一些学生还在报告的引入环节设计问题,增加与听众的互动。同时学生对口头报告的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把黑板注出的生词都记下来。报告后的讨论相当激烈,课堂气氛活跃。另外,学生口头报告水平也有很大进步,在讲台上,他们表现得更加自信和从容。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脱稿的情况下将主题内容清晰、有条理地传达给听众。
通过访谈和学生日志得知,为做好口头报告,学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一名学生在反思日志中写到“在做口头报告的前几天,我每天都对着镜子练习”。为使口头报告的话题能够吸引更多听众,一名学生谈到“我在宿舍广泛征求同学意见,最终确定报告的话题”。就教师的指导而言,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很有帮助。一名学生谈到“我的发音得到了纠正,也知道了怎样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同时大部分学生表示,很喜欢口头报告这种训练形式,做一次口头报告使他们受益匪浅。一名学生提到为做好口头报告,她查阅了很多资料,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演讲技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还有学生表示通过口头报告与同学交流某一问题的看法,增进了同学间的沟通。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次口头报告行动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口头报告应当而且可以成为一种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形式。同时,这次行动研究促进了笔者的反思,增进了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职业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张正东.外语教学科研的方法[A].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1981-2001)[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Ebbua,D.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Some General Concern and Specific Quibble[M].Mimeo:Cambridge Institute of Education,1983.
[4]张丽华.美国课堂中口头报告的启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3-84.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12年教改项目“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调查研究”成果(编号:JG1207)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口头报告 行动研究
一、引言
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1]。张正东(2001)把行动研究步骤归结为六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鉴别、反思等方法发现问题;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制订行动计划;行动并观察其结果;思考、描述行动结果;如发现所用办法还存在问题,需重新拟订行动计划再次行动,直到满意为止[2]。可见,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向前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其目的是增加对课程与教学的了解,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最终结果是改善课堂教学[3]。
二、口头报告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形式,许多老师均尝试过口头报告。口头报告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锻炼了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量,提高了他们的信心。同时,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4]。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做口头报告只注重形式,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口头报告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为完成任务应付性地读一遍从网络或杂志上找来的文章,有的对文章内容不甚了解,有的读音出现多处错误;有些同学不认真听或做与此无关的事情。总之,通过口头报告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没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二)原因分析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研究了口头报告相关教学理论。口头报告教学包括十大关键环节:评估学生水平、明确口头报告的目标、提供标准和范例、教授报告技能、布置报告任务、回应报告提案、点评口头报告、评估口头报告、课程评估。这十大关键环节实际上是由环环相扣的许多任务链组成的,任何工作没做好,都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对口头报告教学缺乏了解,只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考虑不周全,如报告前的辅导、教授口头报告技巧欠缺。以往仅是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没有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改正,缺乏系统的训练。随后笔者与其他教师就口头报告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根据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就口头报告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将原因归结如下:一些学生害怕在公众面前发言,不敢参与口头报告;口头报告形式单一;选题缺乏吸引力;评价标准模糊,教师口头点评后没有确切的标准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评定,导致学生成绩平均,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欠缺,影响了口头报告的效果。
(三)制定和实施行动方案
基于上述调查分析,笔者制订了如下行动计划,并于第二学期实施。
1.对口头报告的结构和语言进行训练。
在研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笔者把口头报告训练的重点定位在结构和语言上。开学后的前两周,就学生口头报告中普遍存在的结构、语言等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训练内容依次是:书面语变口头语、复杂句简单化、难词释义。随后,进行结构训练。笔者准备了两篇口头报告材料,其中一篇结构不完整,衔接存在较大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后从结构和衔接两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评价并说明原因。之后讲解口头报告的结构及常用句型让学生操练。最后引导学生就其中一篇结构不当的文章进行调整,同时对语言进行必要的加工。
2.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口头报告进行评价。
发放口头报告评价表,使学生清楚口头报告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涉及话题的吸引力、话题的引入、报告的语言、报告的条理性,报告人的举止、声音、语速,以及与听众的眼神交流等。让学生逐渐明白口头报告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训练方式。另外,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方式更灵活,注重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3.改进口头报告的形式,使其多样化,明确学生口头报告的时间。
为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利,促进合作学习,这学期,口头报告的形式除演讲外,还可以进行对话、角色扮演等。另外,确定口头报告的时间,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4.口头报告的话题要有吸引力,内容难度适中。
明确口头报告的话题是同学们熟悉并感兴趣的。因为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提高报告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语言吸收。同时,熟悉的话题能够吸引听众,缓解情感焦虑。为确保大部分同学能够理解,规定报告人对报告中的生词和长难句进行简化处理。
5.加强学生口头报告前的辅导,帮助学生减轻焦虑感,提升信心。
以选题到报告前的一周内,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者面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口头报告进行指导,就口头报告的结构、语言等提出修改意见,并在发音、话题的引入等方面予以指导。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后课下反复练习。另外,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鼓励羞于公众发言的学生,引导他们把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之前充分的准备中。
(四)行动研究方案的调整
行动方案实施5周之后,笔者就以上行动方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这种方法有针对性,有利于口头报告能力的提高。但还有一些学生存在抵触情绪,主要原因是语言基础差,评分标准的明确使他们担心做不好会影响成绩。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加大了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鼓励他们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不要怕出错,只要认真准备,就会有进步。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组织学生成果展,展示学生的反思日志及学生报告的录像。
(五)实践效果评价
笔者采用课堂观察、访谈、学生日志等方式收集数据。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本学期学生参与口头报告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表演的话剧《来自星星的你海选》、《灰姑娘》等在班上赢得了阵阵掌声。为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口头报告的主题,一些学生还在报告的引入环节设计问题,增加与听众的互动。同时学生对口头报告的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把黑板注出的生词都记下来。报告后的讨论相当激烈,课堂气氛活跃。另外,学生口头报告水平也有很大进步,在讲台上,他们表现得更加自信和从容。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脱稿的情况下将主题内容清晰、有条理地传达给听众。
通过访谈和学生日志得知,为做好口头报告,学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一名学生在反思日志中写到“在做口头报告的前几天,我每天都对着镜子练习”。为使口头报告的话题能够吸引更多听众,一名学生谈到“我在宿舍广泛征求同学意见,最终确定报告的话题”。就教师的指导而言,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很有帮助。一名学生谈到“我的发音得到了纠正,也知道了怎样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同时大部分学生表示,很喜欢口头报告这种训练形式,做一次口头报告使他们受益匪浅。一名学生提到为做好口头报告,她查阅了很多资料,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演讲技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还有学生表示通过口头报告与同学交流某一问题的看法,增进了同学间的沟通。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次口头报告行动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口头报告应当而且可以成为一种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形式。同时,这次行动研究促进了笔者的反思,增进了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职业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张正东.外语教学科研的方法[A].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1981-2001)[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Ebbua,D.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Some General Concern and Specific Quibble[M].Mimeo:Cambridge Institute of Education,1983.
[4]张丽华.美国课堂中口头报告的启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3-84.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12年教改项目“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调查研究”成果(编号:JG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