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均健康:宝宝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方法,也是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如果父母均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产科医生会在宝宝出生后尽快(24小时内,越早越好)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出院后,父母需要在宝宝1月龄和6月龄时带宝宝到预防接种机构再各加强接种1次。此方案称为0、1、6方案。末次接种后1~3个月,可抽血检测HBsAb(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约95%可产生保护性抗体。
父母与乙肝病毒“有染”:孕妈妈产前阻断 宝宝主被动联合免疫
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感染乙肝病毒,那么预防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程序就要复杂些了。
一般地说,女性怀孕后机体的免疫状态会降低。因此,如果母亲孕前为“带毒”状态,即HBsAg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在孕期应监测其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必要时需到专科医院治疗;如果母亲为乙肝患者,则需在孕前进行保肝治疗和(或)抗病毒治疗,使转氨酶和HBV DNA维持在安全水平后再怀孕,并在孕期严密随访。无论母亲为“带毒”还是“乙肝患者”,可在孕晚期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进行产前阻断,并在宝宝出生后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来降低母婴垂直传播。
孕妈妈产前阻断推荐从孕28周开始,每4周注射1次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注射3次,产前一周再注射1次。
宝宝主动免疫宝宝出生后2小时内和15天时各注射1次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
宝宝被动免疫即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有两种方案可选择:一种方法是出生后1月龄、2月龄和7月龄分别接种1次乙肝疫苗,另一种方法是0、1、6方案。
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概率很低,但父婴传播是乙肝病毒直接整合在精子中引起胎儿感染,除了使宝宝发生慢性乙肝外,还可以引起畸形、死胎、流产等,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措施能阻断父婴传播。因此,只能通过在孕前降低父亲的HBV DNA载量来降低父婴传播的发生率。
温馨提示:我国已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列入计划免疫,正规医院都会给予免费注射,但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是自费的,医院不提供,需要自己到防疫部门购买,提前做好准备。
免疫预防后并非万事大吉
按照以上程序进行免疫预防后,并不是一定能使宝宝避免感染乙肝病毒,原因有以下几种: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小三阳”妈妈的宝宝多可完全阻断,但“大三阳”妈妈的宝宝仍有一小部分会被感染;有一些宝宝,包括健康妈妈的宝宝,在全程注射疫苗后未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或抗体滴度不够;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弱或消失,保护力减弱。因此,新妈妈还要留意宝宝是否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乙肝病毒,建议新妈妈在宝宝9月~18 月龄间带宝宝去医院进行免疫后保护性抗体(HBsAb)和HBsAg的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加强接种乙肝疫苗或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之后每年随访1次,一旦抗体水平低下或转阴就应立即加强接种,接种1月后再复查抗体水平。
如果家庭成员都健康,也建议妈妈在宝宝3岁和6岁时带宝宝到预防接种机构加强接种一次乙肝疫苗,以增加宝宝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进行传播,与乙肝患者的密切生活接触会增加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因此,如果母亲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乙肝患者,在宝宝未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前,不要有血液(如伤口)或体液(唾液、尿液及汗液等)接触,尽量避免直接亲吻宝宝口鼻,饮食用具、洗漱用具等也要尽量分开使用。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方法,也是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如果父母均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产科医生会在宝宝出生后尽快(24小时内,越早越好)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出院后,父母需要在宝宝1月龄和6月龄时带宝宝到预防接种机构再各加强接种1次。此方案称为0、1、6方案。末次接种后1~3个月,可抽血检测HBsAb(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约95%可产生保护性抗体。
父母与乙肝病毒“有染”:孕妈妈产前阻断 宝宝主被动联合免疫
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感染乙肝病毒,那么预防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程序就要复杂些了。
一般地说,女性怀孕后机体的免疫状态会降低。因此,如果母亲孕前为“带毒”状态,即HBsAg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在孕期应监测其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必要时需到专科医院治疗;如果母亲为乙肝患者,则需在孕前进行保肝治疗和(或)抗病毒治疗,使转氨酶和HBV DNA维持在安全水平后再怀孕,并在孕期严密随访。无论母亲为“带毒”还是“乙肝患者”,可在孕晚期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进行产前阻断,并在宝宝出生后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来降低母婴垂直传播。
孕妈妈产前阻断推荐从孕28周开始,每4周注射1次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注射3次,产前一周再注射1次。
宝宝主动免疫宝宝出生后2小时内和15天时各注射1次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
宝宝被动免疫即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有两种方案可选择:一种方法是出生后1月龄、2月龄和7月龄分别接种1次乙肝疫苗,另一种方法是0、1、6方案。
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概率很低,但父婴传播是乙肝病毒直接整合在精子中引起胎儿感染,除了使宝宝发生慢性乙肝外,还可以引起畸形、死胎、流产等,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措施能阻断父婴传播。因此,只能通过在孕前降低父亲的HBV DNA载量来降低父婴传播的发生率。
温馨提示:我国已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列入计划免疫,正规医院都会给予免费注射,但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是自费的,医院不提供,需要自己到防疫部门购买,提前做好准备。
免疫预防后并非万事大吉
按照以上程序进行免疫预防后,并不是一定能使宝宝避免感染乙肝病毒,原因有以下几种: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小三阳”妈妈的宝宝多可完全阻断,但“大三阳”妈妈的宝宝仍有一小部分会被感染;有一些宝宝,包括健康妈妈的宝宝,在全程注射疫苗后未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或抗体滴度不够;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弱或消失,保护力减弱。因此,新妈妈还要留意宝宝是否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乙肝病毒,建议新妈妈在宝宝9月~18 月龄间带宝宝去医院进行免疫后保护性抗体(HBsAb)和HBsAg的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加强接种乙肝疫苗或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之后每年随访1次,一旦抗体水平低下或转阴就应立即加强接种,接种1月后再复查抗体水平。
如果家庭成员都健康,也建议妈妈在宝宝3岁和6岁时带宝宝到预防接种机构加强接种一次乙肝疫苗,以增加宝宝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进行传播,与乙肝患者的密切生活接触会增加宝宝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因此,如果母亲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乙肝患者,在宝宝未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前,不要有血液(如伤口)或体液(唾液、尿液及汗液等)接触,尽量避免直接亲吻宝宝口鼻,饮食用具、洗漱用具等也要尽量分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