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小肝癌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5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72例行微创手术治疗(微创组)
【机 构】
: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辽宁 朝阳,122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小肝癌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5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72例行微创手术治疗(微创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后期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远期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 (4/72)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6.28%(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P=0.0160.05).[ConcLusion]Theincidenceof compLicationsafterminimaLLyinvasivesurgeryfor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isLowerthanthatofopensurger-y,andthetumor-freesurvivaLrateandoveraLLsurvivaLratewithin5yearsareconsistentwiththatofopenopera-tion.MinimaLLyinvasivesurgeryisasafeandeffectivemethodforthetreatmentof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
其他文献
杜老师执教高一语文课,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有一次,刚走进教室,一个女生就神色慌张地向他反映,有人在她的语文教科书里塞进了一条虫子,现在被她抖落在课桌上。杜老师走过去一看,果然有一条大绿虫在书桌上蠕动,破裂的肚子还流出黏糊糊的东西。他问是谁干的?女生嗫嚅着说:“好像是后排的丁建。”他问丁建:“是你吗?”丁建立刻瞪着眼睛大嚷起来:“谁说是我干的?难道你看到了吗?窗户开着,外面有树,谁敢保证不是树上
在解分式方程时通常都是先把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成整式方程,然后求整式方程的解,求解后还要进行验根。那么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解分式方程为什么必须要验根呢?增根是如何产生的?增根是分式方程所特有的吗? 分式方程的根与增根 能够使分式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分式方程的根;增根是在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若整式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为0(根使整式方程成立,而在分式方程中分母为0),那么这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微创给药在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生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收集2016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十几年的执教生涯,一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令我刻骨铭心,又常常在不经意间涌上心来。 一 刚走上讲台,激情绽放。为了美化教室环境,我特意从家里带上几株太阳花,告诉孩子们,只要有阳光的普照,无论有无根须,土地是否肥沃,太阳花都能顽强地生长。孩子们一听,既惊奇又充满了企盼,他们天天小心翼翼地给太阳花浇水,并把它们搬到太阳底下。十来天后,太阳花灰褐的茎上长出了第一片淡绿的卵形叶瓣,再过个把月,就开出了
[目的]探讨初产妇无痛分娩第二产程中自由体位与传统体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自由组和传统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无痛分娩椎管内麻醉,待进入第二产程后
从懵懂学书到“好为人师”,几近四十个春秋,其间许多往事渐渐模糊,怎么也清晰不起来,唯有那油墨的清香却总是萦绕在脑际,难以忘怀。 我的中小学学习生活是轻松愉快的。那时没有几门功课,薄薄的两三册课本透着淡淡的幽香,老师还没开讲,我就把书翻完了。作业不多,平时也没有什么考试。语文老师给了我一项额外的任务:每天早餐后,有一节朗读课,老师会拿来一张报纸,让我向全班同学朗读他选好的文章。后来,就让我自己从报
教学实践说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思维被启活,学生想象力被培养,课堂效率被提高。多媒体的介入改变数学学科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从而实现课堂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益处很多,下面就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分数的大小比较”这课时,因为内容简单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设计播放一段《猴妈妈
捧着2009年第6期《江西教育》(B版),看着那印有自己名字的文章——《难忘讲台情》,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和《江西教育》的邂逅。 那是到一所学校参加教研活动,中途休息时,我来到校长办公室,随手拿起书架上一本杂志。“《江西教育》的确办得不错,值得一读呢!”我还没看清杂志名,校长就介绍道。“是吗?这杂志我真还没读过呢。那您借给我看看吧!” 回到家里,我打开目录浏览起来,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题目:《 观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笔者发现教师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会使学生的课堂思维表现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下面笔者以两位教师执教的《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思考,建立起问题——经验——知识——方法的问题解决思维模式。在这一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