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乘法分配律》教学为例,论述了学生存在的错误,提出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错误,将错误变成课堂重要的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生成更精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错误资源 《乘法分配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77-01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虽然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周密的预设,但是错误仍会伴随在课堂活动中。对于学生存在的错误,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将错误变成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生成更精彩的数学课堂。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是学生出错比较多的一个知识点,巧妙用好学生的错误,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生成精彩课堂。
一、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将新知纳入自我认知体系的过程。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存在差异,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错误,有效利用好错误资源,让错误变成课堂的“小插曲”。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营造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纠错、去反思,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熟悉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在熟练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进行解题。由于乘法分配律较之于其他几个运算定律难度更大,灵活性更强,所以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如在计算163×99时,很多学生写成163×99=163×(99+1)=163×100=16300。在检查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很清楚地发现163×99=163×100是不正确的,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却不清楚。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得出,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想到了99靠近100,所以错误地写成了99+1,造成式子前后不等。可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错误,从而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二、巧用错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错误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具备主动应对的能力,发现错误资源中隐含的数学思维与价值。教师只有正确处理好学生的错误,对错误进行适时点拨与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进而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不断地纠错中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乘法分配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组练习:222×33+889×66和37×47+36×53,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在做题时很多学生也能够发现它们与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相同,但却不知道如何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因而出现了错误。此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如第一题中前后没有公因数,能不能通过积不变规律来找到公因数呢?第二题37、36是两个相邻的数,那么是不是可以将37写成36+1,从而使运算更简便呢?……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很快完成了解题,拓展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三、巧用错误,增强学生的数学品质
巧借错误资源可以让学生在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和纠正错误中提高修正错误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建立“错题集”的方式整理自己的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数学品质。
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错因,从而积累最基本的学习资料。错题的整理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自主整理出自己存在的错误,并可以將相同类型的错题进行整合,以方便平时和复习时使用。如学生可以总结一些创新类问题中出现的错误,如37×16×101+37×64×131,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将37×16看成一个整体作为公因数进行计算,这样在计算过程中就没有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错误较多,教师应引导他们进行归类整理,如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逆运用等,方便学生夯实基础,更好地把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总之,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平时的出错是为了应用时不出错,错误伴随着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巧妙点拨,从而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让课堂因错误而更加精彩。
(责编 林 剑)
【关键词】小学数学 错误资源 《乘法分配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77-01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虽然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周密的预设,但是错误仍会伴随在课堂活动中。对于学生存在的错误,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将错误变成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生成更精彩的数学课堂。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是学生出错比较多的一个知识点,巧妙用好学生的错误,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生成精彩课堂。
一、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将新知纳入自我认知体系的过程。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存在差异,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错误,有效利用好错误资源,让错误变成课堂的“小插曲”。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营造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纠错、去反思,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熟悉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在熟练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进行解题。由于乘法分配律较之于其他几个运算定律难度更大,灵活性更强,所以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如在计算163×99时,很多学生写成163×99=163×(99+1)=163×100=16300。在检查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很清楚地发现163×99=163×100是不正确的,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却不清楚。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得出,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想到了99靠近100,所以错误地写成了99+1,造成式子前后不等。可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错误,从而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二、巧用错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错误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具备主动应对的能力,发现错误资源中隐含的数学思维与价值。教师只有正确处理好学生的错误,对错误进行适时点拨与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进而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不断地纠错中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乘法分配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组练习:222×33+889×66和37×47+36×53,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在做题时很多学生也能够发现它们与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相同,但却不知道如何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因而出现了错误。此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如第一题中前后没有公因数,能不能通过积不变规律来找到公因数呢?第二题37、36是两个相邻的数,那么是不是可以将37写成36+1,从而使运算更简便呢?……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很快完成了解题,拓展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三、巧用错误,增强学生的数学品质
巧借错误资源可以让学生在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和纠正错误中提高修正错误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建立“错题集”的方式整理自己的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数学品质。
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错因,从而积累最基本的学习资料。错题的整理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自主整理出自己存在的错误,并可以將相同类型的错题进行整合,以方便平时和复习时使用。如学生可以总结一些创新类问题中出现的错误,如37×16×101+37×64×131,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将37×16看成一个整体作为公因数进行计算,这样在计算过程中就没有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错误较多,教师应引导他们进行归类整理,如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逆运用等,方便学生夯实基础,更好地把握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总之,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平时的出错是为了应用时不出错,错误伴随着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巧妙点拨,从而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让课堂因错误而更加精彩。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