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阶段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文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观点。
【关键词】中学化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老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兴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要做到以下几点:(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改进教学方法,要做到课堂开头新颖、别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间有高潮,使学生心境不衰;结尾有余味,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里自始至终具有浓厚兴趣。(3)开展课外活动,设立兴趣小组。(4)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使学生“亲师道,信其道”,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地激励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期望激励,例如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教师应多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学生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教学中教师应多表扬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三是成功激励,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严格控制教学的每一个程序,将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空间看成是一种“施舍”,甚至是一种浪费,这是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的主要原因。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中,复习铺垫是最常见的导入形式,从新的教学理念看,这样做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小了探究学习的空间,对学生的发展不利。随着化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习作准备转向情景诱导;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转向关注发展性领域。所以,导入时应弱化复习的作用,强化情景创设,让学生体会到今天学习的化学就在身边,形成探究的欲望。
同时,导入也可以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独立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从科学探究中经历新知识产生的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学习化学最好的方法是根据所具备的知识,不断地去探究,从而发现了解新知识。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发现。因此,自主学习应集中地体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地探究与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认识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论。
例如,在教“催化剂”这一概念时,我这样安排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自行操作实验:①观察常温下大试管里H2O2溶液的分解,用带火星的本条放在试管口检验;②往①中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MnO2,观察产生的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待没有气泡产生时,重新加入H2O2溶液,观察产生的现象;③单独加热,MnO2观察产生的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学生都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作了有关记录,跃跃欲试地都想把自己的发现和结论说出来,这时我满足学生的意愿,这排每个小组指派一位同学上讲台阐述本组的观点,进行互相交流;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出结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找出学生认识模糊和未知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你发现了什么”、“得到什么结论”来组织学习活动,留给学生较多时间和较大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树立假设,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节课的教学,既突破了“催化剂”的概念这一教学难点,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3、设计开放习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
以往,封闭式题型被教师们奉为法宝,大量的、重复性的试题虽然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但却使学生的思想僵化。而题型的适度开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学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道题:“H2和O2混后气体20克,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了18克水,问混合气体中H2和O2各是多少?”这样设计的习题具有的优势主要在于:⑴由于题型的开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⑵由于设计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生可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⑶寻求答案的过程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观察、交谈、提问分析和课堂练习等随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的方法,从而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信心。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动力和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发挥的,因此必须改革老师的教学习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很小,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消极的。在新课标下,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要相信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学的机会。保罗朗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督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应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积极意愿,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的行为。老师应使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指导、自我强化。比如说,在上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课题之前,可先给出学习的目标,在学生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后,布置学生自学,采取小先生讲课的方法,请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步骤,并以一道题目为例进行板演,然后归纳出本课题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再由教师补充讲解。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归纳总结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自学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工作者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基础和保证。例如,对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观察现象并记录,
传统的演示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但往往是教师讲十遍,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遍。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中,教师讲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各收集一瓶氧气,然后让学生对他们实验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讨论,教师只对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集中点拨。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又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别人的意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因此,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抽取的研究》这一课题时,我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每四个同学为一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进行全面的探讨,从所给的化学仪器中选择出适当的仪器组装出一套最佳的装置来抽制取二氧化碳,探讨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并与气氛的实验室制取进行比较,填写实验报告。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阐述本组探讨的结果,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肯定最佳结果。这样的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了学生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学习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国才:创新教育概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夏俊生: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中学卷中),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单位:416400湖南省花垣县排吾中学)
【关键词】中学化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老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兴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要做到以下几点:(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改进教学方法,要做到课堂开头新颖、别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间有高潮,使学生心境不衰;结尾有余味,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里自始至终具有浓厚兴趣。(3)开展课外活动,设立兴趣小组。(4)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使学生“亲师道,信其道”,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地激励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期望激励,例如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教师应多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学生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教学中教师应多表扬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三是成功激励,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严格控制教学的每一个程序,将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空间看成是一种“施舍”,甚至是一种浪费,这是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的主要原因。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中,复习铺垫是最常见的导入形式,从新的教学理念看,这样做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小了探究学习的空间,对学生的发展不利。随着化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习作准备转向情景诱导;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转向关注发展性领域。所以,导入时应弱化复习的作用,强化情景创设,让学生体会到今天学习的化学就在身边,形成探究的欲望。
同时,导入也可以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独立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从科学探究中经历新知识产生的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学习化学最好的方法是根据所具备的知识,不断地去探究,从而发现了解新知识。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发现。因此,自主学习应集中地体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地探究与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认识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论。
例如,在教“催化剂”这一概念时,我这样安排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自行操作实验:①观察常温下大试管里H2O2溶液的分解,用带火星的本条放在试管口检验;②往①中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的MnO2,观察产生的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待没有气泡产生时,重新加入H2O2溶液,观察产生的现象;③单独加热,MnO2观察产生的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学生都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作了有关记录,跃跃欲试地都想把自己的发现和结论说出来,这时我满足学生的意愿,这排每个小组指派一位同学上讲台阐述本组的观点,进行互相交流;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出结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找出学生认识模糊和未知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你发现了什么”、“得到什么结论”来组织学习活动,留给学生较多时间和较大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树立假设,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节课的教学,既突破了“催化剂”的概念这一教学难点,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3、设计开放习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
以往,封闭式题型被教师们奉为法宝,大量的、重复性的试题虽然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但却使学生的思想僵化。而题型的适度开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学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道题:“H2和O2混后气体20克,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了18克水,问混合气体中H2和O2各是多少?”这样设计的习题具有的优势主要在于:⑴由于题型的开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⑵由于设计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生可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⑶寻求答案的过程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观察、交谈、提问分析和课堂练习等随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的方法,从而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信心。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动力和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发挥的,因此必须改革老师的教学习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很小,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消极的。在新课标下,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要相信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学的机会。保罗朗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督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应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积极意愿,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的行为。老师应使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指导、自我强化。比如说,在上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课题之前,可先给出学习的目标,在学生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后,布置学生自学,采取小先生讲课的方法,请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步骤,并以一道题目为例进行板演,然后归纳出本课题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再由教师补充讲解。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归纳总结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自学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工作者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基础和保证。例如,对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观察现象并记录,
传统的演示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但往往是教师讲十遍,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遍。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中,教师讲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各收集一瓶氧气,然后让学生对他们实验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讨论,教师只对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集中点拨。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又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别人的意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因此,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抽取的研究》这一课题时,我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每四个同学为一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进行全面的探讨,从所给的化学仪器中选择出适当的仪器组装出一套最佳的装置来抽制取二氧化碳,探讨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并与气氛的实验室制取进行比较,填写实验报告。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阐述本组探讨的结果,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肯定最佳结果。这样的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了学生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学习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国才:创新教育概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夏俊生: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中学卷中),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单位:416400湖南省花垣县排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