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开学以来我们进入了生日主题,孩子们对自己要过集体生日了显得非常开心,跃跃欲试开始准备啦!
篇章一:生活中的音符——蛋糕旋律初启
在孩子们的印象中,过生日意味着礼物,好吃的蛋糕,爸爸妈妈好朋友的祝福等等,在生活中也参加了很多好朋友的生日会,对生日布置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生日布置有气球,有蛋糕”。有的孩子说:“我到好朋友家去過生日,贴在墙上的有充气蛋糕”。。。。蛋糕,是此刻孩子们对生日会最直接的表达,他们不约而同地说道:“我们想做一个大蛋糕!”老师听罢,也受到了他们的感染,好!我们一起做蛋糕吧!说干就干,听从了孩子们的想法,老师帮助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大大的三层蛋糕底板,孩子们来具体实施蛋糕的设计与装饰,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蛋糕会设计成什么样,但孩子们眼中期待的目光却也让我们加紧了行动的脚步。
做蛋糕的梦想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是现阶段他们对自己生日会最强烈的愿望。此时此刻老师尊重了孩子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准备了必要的材料,给予他们适宜的机会与施展空间,在孩子们的能力范围内将计划与活动的自主权放手给了孩子。接下来看看孩子会有怎样的惊喜给我们呢。
篇章二:蛋糕协奏曲——似乎有点儿不好听
底板出现了,孩子们更开心了,叽叽喳喳谈论了起来,小A说:“我要做一个大白蛋糕。”小C说:“不不,我要做个娃娃蛋糕”。。。。。一时间,孩子们争论不停。“那不如,我们大家都来先画一画设计一下吧”,老师说道。这个想法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同意,大家都在小的蛋糕地图上设计起来,不一会儿,作品完成了,虽然没有老师的范例指导,然而每个蛋糕都是孩子们梦想的承载,都让人觉得非常欣喜。孩子们的作品被展示在大蛋糕底板的背面,很多孩子都围了上去欣赏,不时发出哇哇的惊叹声。老师问道:“你们设计的蛋糕漂亮吗?”正当我满心期待孩子响亮回答时,听到了一个声音,
“我觉得,嗯有点乱。。。”一看,
是正在远处喝水的小D在回答。“嗯,我看到的感觉他们都太小太乱了”,“真的是这样吗?”我反问孩子们,一时间,孩子们都到了远处的茶杯架处观察。“真的哎,老师,它们真的有点儿乱七八糟的,各种颜色都有,我不喜欢”。。。。一时间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同时脸上有些失望的表情。那怎么办呢?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情况让孩子们皱起了眉头。
在成人的审美经验中,大幅的作品似乎更需要风格的统一,才能表现其美感。然而中班小朋友的心理年龄和发展让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意见或者说很难去妥协于数量庞大的其他群体,如果让他们自己去商量作品风格,30多个孩子,也很难有个统一的结果。面对这一情况,老师在孩子们意见刚刚有分歧的时候没有强行提出要制作风格统一的蛋糕的想法,而是采取了自主设计,集中展示的方式,使得孩子们自己发现了“意见不统一”,作品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同时进行了作品审美表达的前测。在幼儿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直面困难,寻找解决方式。
篇章三:画作中的灵感——蛋糕旋律再启
这一天,孩子们吃完饭后在散步,路过走廊时,孩子们不知不觉停在了走廊的装饰画前,哇好美呀,路过这么多次,孩子们第一次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它也好大好大,怎么这么好看呢”,小E说。听说了此话,老师不禁思考,这样的画作可以给孩子们欣赏吗?它会对孩子们制作大大的蛋糕有启发吗?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第二天,班级进行了该画作的欣赏活动。活动旨在感受大画作中色彩的搭配,自然材料的运用以及孩子们整体感受的表达。在活动中,老师提出问题:画面上有哪些颜色,哪些自然物材料,为什么会用这些材料?整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等问题引导孩子欣赏画作,最后在乐曲“清晨”的旋律中鼓励幼儿用动作表达画作给自己的感受。孩子的回答也非常精彩,有的孩子说:“有深绿,浅绿,黄色,好像大森林啊”。。。。有的孩子说:“上面有很多叶子,松果,上面也有颜料的装饰,这些东西是在森林里面捡到的吗?”在乐曲中,孩子们发出了:啊,我好想在这里晒晒太阳啊,我和我好朋友正在森林里做游戏呢的感慨。同时孩子们也发现:“哎呀,画作上星星点点的绿色,黄色其实藏着渐变色的秘密”,而那些果实,叶子也和这些颜色有着紧密的联系。。。。。。孩子们说,它们好像是这么多颜色变出来的呢。欣赏完这个大画作作品,老师抛出了问题,到底该怎么样装饰我们的蛋糕才能好看呢?受到了启发的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也想用渐变色来装饰我们的蛋糕!”至于蛋糕上的装饰物,孩子们也提出了用甜甜圈和慕斯线条装饰,原因是这些东西在蛋糕店里是最常见的。
顺应着孩子的兴趣,老师从画作中提取了渐变色,自然物与色彩相联系的两个关键元素和经验对孩子进行引导,因为这两个元素符合班级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同时对这两个内容的吸收与应用也符合幼儿跳一跳摘果子的最近发展区理念,使得幼儿能顺利的迁移和应用,提出了自己解决问题和富有创造性地设计蛋糕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来源于孩子本身,同时也是他们内在经验升华后的鲜明表达。而老师所做的则是及时抓住孩子当前的需要,进行适时地,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引导,不干涉儿童,不强加于自己的成人视角和经验给儿童,只是在他们迷茫时在背后给他们一个助力,给予他们选择的利器,鼓励他们做出符合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的准确判断。
篇章四:蛋糕变奏曲——我们的分工
有了大家都同意的创作思路,接下来的活动也应运而生,孩子们提出:那我们来做蛋糕吧!关于怎么分工,孩子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我们来设计表格,做一个东西先画出来,然后参加的人在下面写名字”;有的孩子说:“不不不,我们可以画个图标,然后想参加的人在图标前面排队,老师再用手机拍下来,这样快”;有的孩子还补充:“干脆我们把小组图标换成制作蛋糕图标,一组的人做一样的东西”;还有的孩子说:“我们先看点名板上的名字,然后涂色或者画一画,比如涂蛋糕蓝色的就把它的名字涂成蓝色,做甜甜圈的就把名字画个圆圈”。。。。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一时间制作分工的设计也彰显出孩子们非凡的创造力!而在随后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也显得非常专注,同伴之间常常你一笔,我一画,配合默契,非常开心! 虽然制作蛋糕是一个偏向艺术领域的制作活动,但可以看出因为是来源孩子本身的兴趣和想法,所以除了孩子们艺术领域的经验在不断萌发,同时他们其他方面的经验,例如其中的社会性交往经验“商量讨论”,制定计划的条理性等逻辑思维能力等也在不断萌芽和上升。这其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也越发明显,也使得老師能够更加全面和有目的地观察和了解儿童。
篇章五:温情的尾音——蛋糕墙的祝福风景
蛋糕制作完成啦,孩子们看到蛋糕的成品非常高兴,“哇,太好看啦,你看xxx是我做的”,“好看吧,我们可真能干”,孩子们的自豪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把它放在哪呢?”小A提出来了这个问题。“嗯,我们过生日时候要拿出来布置教室,”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意见。平时呢,放哪里呀?这个问题老师听了也有些犯难。这时,小D说:“我太喜欢它啦,要是收起来的话,它太孤单啦,能不能放到门口?这样我天天都能看到它。”“对对,过生日时候我们还能拍照片,拍好的照片也能贴在它周围呀,”小F补充道。这个想法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响应,“对对,有照片,有蛋糕,这样蛋糕能一直陪着过生日的小朋友,太开心啦”。。。。。按照孩子们的想法,老师将大蛋糕安放在了教室门口,每逢集体生日会,孩子们欢乐的身影都集成照片留在蛋糕旁。平日的生活里,孩子们入园时会拉着爸爸妈妈介绍,吃完午饭后,会和好朋友一起看一看,这样的蛋糕生日墙也变成了班级门口一道动态的风景!
制作的结束并没有截断孩子们对蛋糕作品的内在感情,反而促使孩子们产生带有温度的新想法:如何安置它,关心它,甚至如何应用它。孩子们在一系列的过程中对蛋糕产生移情,使得大蛋糕不再是一个装饰道具,而是孩子们心中过生日的一种寄托与念想,也促使大蛋糕真正与班级环境融为一体,与孩子们的生活产生温情的互动。
制作大蛋糕活动暂告一段落了,但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打破了以往的活动方式,与环境,物体,他人不断产生互动,不断进行尝试,最终完成作品。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老师没有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巧妙地提供支架帮助孩子,这些也给了我深深的启发,现总结如下:
一、追随幼儿兴趣,搭建适宜支架促进幼儿的发展
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基于幼儿兴趣开展的活动能够刺激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他们的体验和收获更加深刻。老师作为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更应该选择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对待孩子们的话语和行为,分析其背后的价值,选择符合他们当前发展需要和年龄特征的兴趣点,搭建适宜的支架进行活动。本文中,老师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生成了《我们的生日计划(谈话)》,《小小蛋糕设计师(美术)》,《春野(艺术欣赏)》,《蛋糕制作大分工(综合)》,《蛋糕diy》等一系列的活动,真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幼儿,使得幼儿的教育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二、重视通感体验,关注与完整儿童的经验连结
所谓通感,就是以感觉来写感觉。艺术活动中常常运用通感体验的方式加深幼儿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时,通感体验和完整儿童也有着紧密的关系。《指南》中提出:艺术对其幼儿来说有其本体的审美价值外,还有衍生价值,这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活动使幼儿获得其他领域发展所需的态度,能力与知识,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全面发展。[1]通感体验所达到的效果正是该理论的最佳证明,孩子们在运用通感进行感受的同时也是幼儿经验生长的最佳时期,孩子们不经意的一个小小举动就是一个教育行为的契机。从理论上来看通感体验和完整儿童中所提及的创造性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然而它和完整儿童中其他部分的联系,例如社会性的发展,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本文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了通感体验对蛋糕创作的迁移,才有了后来孩子们对于蛋糕制作分工形式的讨论和设计,在这一行为中孩子们被当作完整儿童看待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整儿童的经验也得到了提升。
三、尊重温情的创作成果,让环境为儿童所用
站在成人视角看,孩子们操作的成果可能只是一个物件和结果,然而在孩子们来看,他们的成果是自己的宝贝,是带有感情色彩和温度的,因而显得倍加珍惜。除却本文中的蛋糕,孩子们在园的每一个作品,事实上也理应获得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尊重。甚至对幼儿来说,作品的位置便是心上的位置。站在这样一个视角来看,幼儿园的主题环境也应有儿童参与规划,设计的权利和意义。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运用专业素养,给予恰当适宜的教育建议也能促使主题墙真正被幼儿所关注,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儿童的“一砖一瓦”中成为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使它真正与幼儿的生活融为一体,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主编
篇章一:生活中的音符——蛋糕旋律初启
在孩子们的印象中,过生日意味着礼物,好吃的蛋糕,爸爸妈妈好朋友的祝福等等,在生活中也参加了很多好朋友的生日会,对生日布置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生日布置有气球,有蛋糕”。有的孩子说:“我到好朋友家去過生日,贴在墙上的有充气蛋糕”。。。。蛋糕,是此刻孩子们对生日会最直接的表达,他们不约而同地说道:“我们想做一个大蛋糕!”老师听罢,也受到了他们的感染,好!我们一起做蛋糕吧!说干就干,听从了孩子们的想法,老师帮助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大大的三层蛋糕底板,孩子们来具体实施蛋糕的设计与装饰,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蛋糕会设计成什么样,但孩子们眼中期待的目光却也让我们加紧了行动的脚步。
做蛋糕的梦想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是现阶段他们对自己生日会最强烈的愿望。此时此刻老师尊重了孩子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准备了必要的材料,给予他们适宜的机会与施展空间,在孩子们的能力范围内将计划与活动的自主权放手给了孩子。接下来看看孩子会有怎样的惊喜给我们呢。
篇章二:蛋糕协奏曲——似乎有点儿不好听
底板出现了,孩子们更开心了,叽叽喳喳谈论了起来,小A说:“我要做一个大白蛋糕。”小C说:“不不,我要做个娃娃蛋糕”。。。。。一时间,孩子们争论不停。“那不如,我们大家都来先画一画设计一下吧”,老师说道。这个想法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同意,大家都在小的蛋糕地图上设计起来,不一会儿,作品完成了,虽然没有老师的范例指导,然而每个蛋糕都是孩子们梦想的承载,都让人觉得非常欣喜。孩子们的作品被展示在大蛋糕底板的背面,很多孩子都围了上去欣赏,不时发出哇哇的惊叹声。老师问道:“你们设计的蛋糕漂亮吗?”正当我满心期待孩子响亮回答时,听到了一个声音,
“我觉得,嗯有点乱。。。”一看,
是正在远处喝水的小D在回答。“嗯,我看到的感觉他们都太小太乱了”,“真的是这样吗?”我反问孩子们,一时间,孩子们都到了远处的茶杯架处观察。“真的哎,老师,它们真的有点儿乱七八糟的,各种颜色都有,我不喜欢”。。。。一时间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同时脸上有些失望的表情。那怎么办呢?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情况让孩子们皱起了眉头。
在成人的审美经验中,大幅的作品似乎更需要风格的统一,才能表现其美感。然而中班小朋友的心理年龄和发展让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意见或者说很难去妥协于数量庞大的其他群体,如果让他们自己去商量作品风格,30多个孩子,也很难有个统一的结果。面对这一情况,老师在孩子们意见刚刚有分歧的时候没有强行提出要制作风格统一的蛋糕的想法,而是采取了自主设计,集中展示的方式,使得孩子们自己发现了“意见不统一”,作品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同时进行了作品审美表达的前测。在幼儿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直面困难,寻找解决方式。
篇章三:画作中的灵感——蛋糕旋律再启
这一天,孩子们吃完饭后在散步,路过走廊时,孩子们不知不觉停在了走廊的装饰画前,哇好美呀,路过这么多次,孩子们第一次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它也好大好大,怎么这么好看呢”,小E说。听说了此话,老师不禁思考,这样的画作可以给孩子们欣赏吗?它会对孩子们制作大大的蛋糕有启发吗?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第二天,班级进行了该画作的欣赏活动。活动旨在感受大画作中色彩的搭配,自然材料的运用以及孩子们整体感受的表达。在活动中,老师提出问题:画面上有哪些颜色,哪些自然物材料,为什么会用这些材料?整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等问题引导孩子欣赏画作,最后在乐曲“清晨”的旋律中鼓励幼儿用动作表达画作给自己的感受。孩子的回答也非常精彩,有的孩子说:“有深绿,浅绿,黄色,好像大森林啊”。。。。有的孩子说:“上面有很多叶子,松果,上面也有颜料的装饰,这些东西是在森林里面捡到的吗?”在乐曲中,孩子们发出了:啊,我好想在这里晒晒太阳啊,我和我好朋友正在森林里做游戏呢的感慨。同时孩子们也发现:“哎呀,画作上星星点点的绿色,黄色其实藏着渐变色的秘密”,而那些果实,叶子也和这些颜色有着紧密的联系。。。。。。孩子们说,它们好像是这么多颜色变出来的呢。欣赏完这个大画作作品,老师抛出了问题,到底该怎么样装饰我们的蛋糕才能好看呢?受到了启发的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也想用渐变色来装饰我们的蛋糕!”至于蛋糕上的装饰物,孩子们也提出了用甜甜圈和慕斯线条装饰,原因是这些东西在蛋糕店里是最常见的。
顺应着孩子的兴趣,老师从画作中提取了渐变色,自然物与色彩相联系的两个关键元素和经验对孩子进行引导,因为这两个元素符合班级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同时对这两个内容的吸收与应用也符合幼儿跳一跳摘果子的最近发展区理念,使得幼儿能顺利的迁移和应用,提出了自己解决问题和富有创造性地设计蛋糕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来源于孩子本身,同时也是他们内在经验升华后的鲜明表达。而老师所做的则是及时抓住孩子当前的需要,进行适时地,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引导,不干涉儿童,不强加于自己的成人视角和经验给儿童,只是在他们迷茫时在背后给他们一个助力,给予他们选择的利器,鼓励他们做出符合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的准确判断。
篇章四:蛋糕变奏曲——我们的分工
有了大家都同意的创作思路,接下来的活动也应运而生,孩子们提出:那我们来做蛋糕吧!关于怎么分工,孩子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我们来设计表格,做一个东西先画出来,然后参加的人在下面写名字”;有的孩子说:“不不不,我们可以画个图标,然后想参加的人在图标前面排队,老师再用手机拍下来,这样快”;有的孩子还补充:“干脆我们把小组图标换成制作蛋糕图标,一组的人做一样的东西”;还有的孩子说:“我们先看点名板上的名字,然后涂色或者画一画,比如涂蛋糕蓝色的就把它的名字涂成蓝色,做甜甜圈的就把名字画个圆圈”。。。。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一时间制作分工的设计也彰显出孩子们非凡的创造力!而在随后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也显得非常专注,同伴之间常常你一笔,我一画,配合默契,非常开心! 虽然制作蛋糕是一个偏向艺术领域的制作活动,但可以看出因为是来源孩子本身的兴趣和想法,所以除了孩子们艺术领域的经验在不断萌发,同时他们其他方面的经验,例如其中的社会性交往经验“商量讨论”,制定计划的条理性等逻辑思维能力等也在不断萌芽和上升。这其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也越发明显,也使得老師能够更加全面和有目的地观察和了解儿童。
篇章五:温情的尾音——蛋糕墙的祝福风景
蛋糕制作完成啦,孩子们看到蛋糕的成品非常高兴,“哇,太好看啦,你看xxx是我做的”,“好看吧,我们可真能干”,孩子们的自豪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把它放在哪呢?”小A提出来了这个问题。“嗯,我们过生日时候要拿出来布置教室,”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意见。平时呢,放哪里呀?这个问题老师听了也有些犯难。这时,小D说:“我太喜欢它啦,要是收起来的话,它太孤单啦,能不能放到门口?这样我天天都能看到它。”“对对,过生日时候我们还能拍照片,拍好的照片也能贴在它周围呀,”小F补充道。这个想法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响应,“对对,有照片,有蛋糕,这样蛋糕能一直陪着过生日的小朋友,太开心啦”。。。。。按照孩子们的想法,老师将大蛋糕安放在了教室门口,每逢集体生日会,孩子们欢乐的身影都集成照片留在蛋糕旁。平日的生活里,孩子们入园时会拉着爸爸妈妈介绍,吃完午饭后,会和好朋友一起看一看,这样的蛋糕生日墙也变成了班级门口一道动态的风景!
制作的结束并没有截断孩子们对蛋糕作品的内在感情,反而促使孩子们产生带有温度的新想法:如何安置它,关心它,甚至如何应用它。孩子们在一系列的过程中对蛋糕产生移情,使得大蛋糕不再是一个装饰道具,而是孩子们心中过生日的一种寄托与念想,也促使大蛋糕真正与班级环境融为一体,与孩子们的生活产生温情的互动。
制作大蛋糕活动暂告一段落了,但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打破了以往的活动方式,与环境,物体,他人不断产生互动,不断进行尝试,最终完成作品。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老师没有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巧妙地提供支架帮助孩子,这些也给了我深深的启发,现总结如下:
一、追随幼儿兴趣,搭建适宜支架促进幼儿的发展
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基于幼儿兴趣开展的活动能够刺激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他们的体验和收获更加深刻。老师作为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更应该选择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对待孩子们的话语和行为,分析其背后的价值,选择符合他们当前发展需要和年龄特征的兴趣点,搭建适宜的支架进行活动。本文中,老师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生成了《我们的生日计划(谈话)》,《小小蛋糕设计师(美术)》,《春野(艺术欣赏)》,《蛋糕制作大分工(综合)》,《蛋糕diy》等一系列的活动,真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幼儿,使得幼儿的教育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二、重视通感体验,关注与完整儿童的经验连结
所谓通感,就是以感觉来写感觉。艺术活动中常常运用通感体验的方式加深幼儿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时,通感体验和完整儿童也有着紧密的关系。《指南》中提出:艺术对其幼儿来说有其本体的审美价值外,还有衍生价值,这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活动使幼儿获得其他领域发展所需的态度,能力与知识,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全面发展。[1]通感体验所达到的效果正是该理论的最佳证明,孩子们在运用通感进行感受的同时也是幼儿经验生长的最佳时期,孩子们不经意的一个小小举动就是一个教育行为的契机。从理论上来看通感体验和完整儿童中所提及的创造性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然而它和完整儿童中其他部分的联系,例如社会性的发展,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本文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了通感体验对蛋糕创作的迁移,才有了后来孩子们对于蛋糕制作分工形式的讨论和设计,在这一行为中孩子们被当作完整儿童看待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整儿童的经验也得到了提升。
三、尊重温情的创作成果,让环境为儿童所用
站在成人视角看,孩子们操作的成果可能只是一个物件和结果,然而在孩子们来看,他们的成果是自己的宝贝,是带有感情色彩和温度的,因而显得倍加珍惜。除却本文中的蛋糕,孩子们在园的每一个作品,事实上也理应获得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的尊重。甚至对幼儿来说,作品的位置便是心上的位置。站在这样一个视角来看,幼儿园的主题环境也应有儿童参与规划,设计的权利和意义。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运用专业素养,给予恰当适宜的教育建议也能促使主题墙真正被幼儿所关注,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儿童的“一砖一瓦”中成为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使它真正与幼儿的生活融为一体,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