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台湾偏乡地区,随着少子化浪潮和教育选择权的提倡,家长弃区内择他校的比例逐渐升高,偏乡小校生源严重不足,规模不断减小,以农业为主的当地政府财政紧张,偏乡学校正面临裁并。文章旨在以笔者在中国台湾探访的台湾屏东县饷潭国小、同安国小、南和国小三所偏乡学校为例,陈述偏乡小校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如何利用在地资源发展学校特色,为面临困境的中国台湾偏乡小校提供发展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偏乡小校;学校特色;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一、概念界定
1.偏乡小校
中国台湾《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草案》对偏远学校作如下定义:位于离岛、山地乡、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海拔1000米以上;校门口距公共交通工具站牌2.5千米以上;村里或部落办公处所距国中小5千米以上,且缺乏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到达学校;有其他文化不利、生活不便、经济不佳之特殊情形,依地方主管机关认定,经所属教育审议委员会通过的公立中小学。
2.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是课程松绑、教师专业自主及尊重个别差异的学生,使学校更加有其特色。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指出特色学校主要是利用在地特色与人文特质,结合在地产业文化、民间业者等异业联盟,设计有意义的课程,扩大学校空间效益,融入产业文化、山川景观、自然生态、人文遗产等,提供优质化、多元化、丰富化的课程发展素材,发挥创意经营与实质效益,突破各校发展风格,形塑品牌特色学校,并珍视环境永续与生态教学观念,打造新概念的校园。
二、台湾偏乡小校发展现状
1.地处偏僻,资源不足
台湾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城乡差异,而少子化现象加剧了这一矛盾。偏乡小校地处偏远,务农为本,文化刺激有限,学习资源不足。由于待遇较低,师资流动率高且结构失衡,专业教师资源不足;资讯不流通,信息资源获得滞后。结合课本的多媒体及教具运用频率近年有所增加,但仍少于城市,对拓展教学思路和学习者视野十分不利。
2.家庭困难,起点落后
偏乡学校的生源所在家庭以农、工为主,普遍存在经济困难、单亲家庭、隔代教养、父母其中一方服刑等状况。父母农务繁重,只能“养育”而无法“教育”,对教育的重视不及赖以生存的农业,家庭资源主要投入非教育部分。一方面,这导致学生起点落后;另一方面,班亲会即家长会常常不能有效开展,影响家校沟通。
3.文化特殊,特色发展
偏乡学校所在地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源流,与众不同的族群、宗教文化及历史背景,为教学课程设置和校园环境打造提供了素材。不少偏乡学校正努力在尊重学生学习权利的前提下,挖掘自身优势,进行“文化回应教学”的理念学校建设,发展校本课程,并以此吸引区内生源。
4.基础薄弱,有待加强
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学校,本是偏乡学校可以发挥的一大优势,但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校易于忽略学生基础学科领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学校要求学生呼应课程建设,走出教室,就近取譬,多元思考,但与此同时忽略了知识系统传授的必要性和体系化知识框架的建立;另外,由于教师编制紧张,教师兼任行政工作,难以专注教学实践及反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台湾偏乡小校发展策略
1.合理评估学校内外各项条件,挖掘优势特色项目
学校特色必须具备教育性、独特性、优异性、普遍性与永续性等。根据在地优势建设的学校特色项目即是最好的教育内容。台湾屏东县饷潭国小位于大武山脚下,环境优美,原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学校因地制宜开创生态理念课程,借由环境教育与户外教育课程,培育学生关怀家乡土地、关心生命与提升自我观察学习的敏锐度,让学生有机会与大自然对话,提升人文涵养;台湾屏东县南和国小依据生源发展原住民特色文化课程,保护在地文化,如聘请人才开设排湾族原住民族语课、坊寮美术村美术班,同时重点培养和保护学生天然的音乐能力,因材施教,保证每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能掌握一种或多种乐器;台湾屏东县同安国小则利用特色教师资源,开设机器人科学教育理念课程进行科学知识的启蒙,希冀培育出能够从生活周遭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设法解决问题的“创客”。
2.以积极姿态寻求政府和民间投入
屏东县偏乡小校受屏东县政府教育处管辖。学校为建设学校特色,争取支持教学、日常运转及设备维护的支出,在常态经费和县政府的补助之外,还应以积极姿态寻求各种经费支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屏东县南和国小的陈德兴校长外出募捐,以学校的特色办学成果为演讲内容,用自身办学理念及人格魅力吸引资金流入,教师也会在社交平台上扩大影响力,并争取親朋好友的协助;屏东县同安国小的毕业校友、家长委员会委员及顾问会提供外部资源,社会和家长如果对学校有信任感,也会进行募款;屏东县饷潭国小则是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撰写竞争型计划(英语教学创新方案、理念学校、品德学习计划等),通过申请专案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3.家校合作、社区协作,产生区域效应
偏乡小校充分发挥在地优势的同时,还应该积极“走出去”,通过实践和宣传,深入学生家庭和社区,以学校为中心、教育热忱为半径,构建具有延伸和辐射效果的学习社区,让特色教育真正走进在地人心中。
例如,屏东县同安国小印制《同心圆》宣传册,运用各种媒介向家长作校务宣导。屏东县饷潭国小邀请社区发展协会的理事长和总干事进校园一起办活动,协助校园发展公共关系;申请办理所在地台湾屏东县新埤乡的乐龄学习中心,开办成人教育班,关怀长者、合作互助;定期举办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参与的学生公听会;进行社区水质监测、环境打扫、关怀独居老人。通过家校合作、社区协作,发挥地区优势,建设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学校特色和理念的推广,逐步形成社区共同体,加强地区认同感。
4.兼顾特色课程实施与基础能力培养
偏乡小校应该兼顾自身优势及特色建设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切忌本末倒置。在对三所学校的教师的访谈中,笔者发现,教师对于特色学校、理念学校建设的疑虑主要集中在基础领域的教育能否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基础领域的学习是提升学生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偏乡小校的班级人数少、整体规模小,有时一个年段只有一个班级,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不强烈,学校也往往不给出排名,长此以往导致学力下降,基础能力薄弱。因此,学校在打造特色课程的同时也应投入精力,加强周三教师进修和专业发展,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兼顾学科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多元、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巩固。
5.建立评价机制,在实践和方案调整中循序渐进
特色学校的经营必须辅之以必要评价机制,学校特色的愿景、计划、策略和行动在一以贯之的同时更需要内外呼应的监督,从而在评估、调整、再评估、再调整的滚动上升式循环中达到加强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效果,最终获得校内成员的归属感和校外各方的认同。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偏乡小校;学校特色;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一、概念界定
1.偏乡小校
中国台湾《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草案》对偏远学校作如下定义:位于离岛、山地乡、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海拔1000米以上;校门口距公共交通工具站牌2.5千米以上;村里或部落办公处所距国中小5千米以上,且缺乏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到达学校;有其他文化不利、生活不便、经济不佳之特殊情形,依地方主管机关认定,经所属教育审议委员会通过的公立中小学。
2.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是课程松绑、教师专业自主及尊重个别差异的学生,使学校更加有其特色。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指出特色学校主要是利用在地特色与人文特质,结合在地产业文化、民间业者等异业联盟,设计有意义的课程,扩大学校空间效益,融入产业文化、山川景观、自然生态、人文遗产等,提供优质化、多元化、丰富化的课程发展素材,发挥创意经营与实质效益,突破各校发展风格,形塑品牌特色学校,并珍视环境永续与生态教学观念,打造新概念的校园。
二、台湾偏乡小校发展现状
1.地处偏僻,资源不足
台湾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城乡差异,而少子化现象加剧了这一矛盾。偏乡小校地处偏远,务农为本,文化刺激有限,学习资源不足。由于待遇较低,师资流动率高且结构失衡,专业教师资源不足;资讯不流通,信息资源获得滞后。结合课本的多媒体及教具运用频率近年有所增加,但仍少于城市,对拓展教学思路和学习者视野十分不利。
2.家庭困难,起点落后
偏乡学校的生源所在家庭以农、工为主,普遍存在经济困难、单亲家庭、隔代教养、父母其中一方服刑等状况。父母农务繁重,只能“养育”而无法“教育”,对教育的重视不及赖以生存的农业,家庭资源主要投入非教育部分。一方面,这导致学生起点落后;另一方面,班亲会即家长会常常不能有效开展,影响家校沟通。
3.文化特殊,特色发展
偏乡学校所在地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源流,与众不同的族群、宗教文化及历史背景,为教学课程设置和校园环境打造提供了素材。不少偏乡学校正努力在尊重学生学习权利的前提下,挖掘自身优势,进行“文化回应教学”的理念学校建设,发展校本课程,并以此吸引区内生源。
4.基础薄弱,有待加强
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学校,本是偏乡学校可以发挥的一大优势,但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校易于忽略学生基础学科领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学校要求学生呼应课程建设,走出教室,就近取譬,多元思考,但与此同时忽略了知识系统传授的必要性和体系化知识框架的建立;另外,由于教师编制紧张,教师兼任行政工作,难以专注教学实践及反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台湾偏乡小校发展策略
1.合理评估学校内外各项条件,挖掘优势特色项目
学校特色必须具备教育性、独特性、优异性、普遍性与永续性等。根据在地优势建设的学校特色项目即是最好的教育内容。台湾屏东县饷潭国小位于大武山脚下,环境优美,原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学校因地制宜开创生态理念课程,借由环境教育与户外教育课程,培育学生关怀家乡土地、关心生命与提升自我观察学习的敏锐度,让学生有机会与大自然对话,提升人文涵养;台湾屏东县南和国小依据生源发展原住民特色文化课程,保护在地文化,如聘请人才开设排湾族原住民族语课、坊寮美术村美术班,同时重点培养和保护学生天然的音乐能力,因材施教,保证每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能掌握一种或多种乐器;台湾屏东县同安国小则利用特色教师资源,开设机器人科学教育理念课程进行科学知识的启蒙,希冀培育出能够从生活周遭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设法解决问题的“创客”。
2.以积极姿态寻求政府和民间投入
屏东县偏乡小校受屏东县政府教育处管辖。学校为建设学校特色,争取支持教学、日常运转及设备维护的支出,在常态经费和县政府的补助之外,还应以积极姿态寻求各种经费支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屏东县南和国小的陈德兴校长外出募捐,以学校的特色办学成果为演讲内容,用自身办学理念及人格魅力吸引资金流入,教师也会在社交平台上扩大影响力,并争取親朋好友的协助;屏东县同安国小的毕业校友、家长委员会委员及顾问会提供外部资源,社会和家长如果对学校有信任感,也会进行募款;屏东县饷潭国小则是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撰写竞争型计划(英语教学创新方案、理念学校、品德学习计划等),通过申请专案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3.家校合作、社区协作,产生区域效应
偏乡小校充分发挥在地优势的同时,还应该积极“走出去”,通过实践和宣传,深入学生家庭和社区,以学校为中心、教育热忱为半径,构建具有延伸和辐射效果的学习社区,让特色教育真正走进在地人心中。
例如,屏东县同安国小印制《同心圆》宣传册,运用各种媒介向家长作校务宣导。屏东县饷潭国小邀请社区发展协会的理事长和总干事进校园一起办活动,协助校园发展公共关系;申请办理所在地台湾屏东县新埤乡的乐龄学习中心,开办成人教育班,关怀长者、合作互助;定期举办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参与的学生公听会;进行社区水质监测、环境打扫、关怀独居老人。通过家校合作、社区协作,发挥地区优势,建设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学校特色和理念的推广,逐步形成社区共同体,加强地区认同感。
4.兼顾特色课程实施与基础能力培养
偏乡小校应该兼顾自身优势及特色建设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切忌本末倒置。在对三所学校的教师的访谈中,笔者发现,教师对于特色学校、理念学校建设的疑虑主要集中在基础领域的教育能否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基础领域的学习是提升学生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偏乡小校的班级人数少、整体规模小,有时一个年段只有一个班级,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不强烈,学校也往往不给出排名,长此以往导致学力下降,基础能力薄弱。因此,学校在打造特色课程的同时也应投入精力,加强周三教师进修和专业发展,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兼顾学科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多元、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巩固。
5.建立评价机制,在实践和方案调整中循序渐进
特色学校的经营必须辅之以必要评价机制,学校特色的愿景、计划、策略和行动在一以贯之的同时更需要内外呼应的监督,从而在评估、调整、再评估、再调整的滚动上升式循环中达到加强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效果,最终获得校内成员的归属感和校外各方的认同。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