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资源进入语文课堂,有利于创设语文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加深对作品的深层解读等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影视资源使用的盲目性、随意性。
一些教师导入影视资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不再枯燥而单调。只要有一点相关性就用,影视欣赏在语文课堂上就成了一道只是为了迎合学生口味的风景,成了轻松课堂的工具。盲目、随意导入的影视资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把学习当成娱乐,喧宾夺主,实际教学过程平淡,教学内容肤浅、单薄,就会使影视资源成为教学的反作用力。
其次,影视欣赏代替文本阅读,忽略了语文的主体性。
文学作品“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阅读欣赏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作品“不尽之意”再创造的过程。所以,“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影视语言与文本语言不同,在编剧、导演、演员将文字转化为影视作品的时候,就已经掺入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主观理解。即便影视作品再怎么去还原文字的客观,它都无法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它所展示的图画太过具体,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文字想象力和感悟力。
归根结底,语文姓“语”,影视作品不管多么优秀,都只是辅助材料。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在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是关键,是根本,我们可以用影视作品作为阅读的迁移和深化,而绝不能放松对文本语言的解读。
再次,影视资源滥用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性。
我们使用影视资源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如果不对众多影视资源进行筛选和取舍,就会导致材料臃肿泛滥,表面上容量大而实际效率差。或者由于导入的最佳时机没掌握,过早、过迟或过多地出现,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迁移或无法集中,或思维产生惰性,从而大大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性。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如何舞好影视资源这柄大众文化的双刃剑,使之产生正面的影响,这要求我们教育者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相应的策略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利用影视资源
在课堂中导入影视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来确定导入影片的目标。我们的课堂目标是什么?仅仅只是为了热闹,激发学生的兴趣么?不是,这只不过是影视作品在水面吹起的小小涟漪;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丰富多彩的水下世界。导入影视作品目的一定要明确:或用来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或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或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等等。影视资源使用要适度,要有计划,要和其他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经典名著《红楼梦》博大精深,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也只是管中窥豹。电视剧《红楼梦》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切入口。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有关情节草草播放了事,要根据这个篇目的特点来确定这一节课的课堂目标。同时必须注意的是,我们确定的目标一定要重点突出,以一个重要目标为主,其他为辅,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二、对影视资源进行选择和加工
课堂上,往往不需要或不能播放整部的影视剧,要对影视资源选择加工,包括对整部影视片版本的选择和对影视剧情节的剪辑。对片子的选取、剪辑不当,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所选情节要避免暴力、血腥、色情等场面;要与课文内容相符或者互补;所选情节要紧凑,对于节奏慢,比较冗长的情节,只着重选取一两组与课文理解相关的镜头,比如《辛德勒名单》长达3小时15分,课堂上只能节选使用,例如为了表现德国纳粹的残忍,在黑白色画面上出现唯一着色的奔跑的小女孩,穿着红色亮点的衣裙,很快她成为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这样的电影镜头比哭天喊地的屠杀场面更具震撼力,让学生很快明白被列入辛德勒名单,意味着什么。
三、将影视资源与课文文本结合起来,融入整体教学
影视资源进入语文课堂,容易出现课堂资源的失控现象。为防止把语文课上成影视剧课,教师应有统摄、纠偏的能力,将影视资源与课文文本结合起来,把影视资源转化为教学材料的一部分。
可以用影视剧作为课前准备,如在教学《边城》前,先给学生放电影《边城》,让学生对小说的社会环境、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也可以剪裁相关片断在课中辅助教学,如在教学《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课中可给学生播放《巴黎圣母院》的相关情节;还可以在课堂中使用相关剧照或影视剧中的主题曲或插曲,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在语文课堂的探索实践中,我们不能盲目地只注意到影视作品直观、生动、形象的影视效果,教师应当自觉提高自己的影视素养,慎重使用影视资源,让影视资源真正成为语文教学有效的辅助材料。
首先,影视资源使用的盲目性、随意性。
一些教师导入影视资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不再枯燥而单调。只要有一点相关性就用,影视欣赏在语文课堂上就成了一道只是为了迎合学生口味的风景,成了轻松课堂的工具。盲目、随意导入的影视资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把学习当成娱乐,喧宾夺主,实际教学过程平淡,教学内容肤浅、单薄,就会使影视资源成为教学的反作用力。
其次,影视欣赏代替文本阅读,忽略了语文的主体性。
文学作品“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阅读欣赏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作品“不尽之意”再创造的过程。所以,“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影视语言与文本语言不同,在编剧、导演、演员将文字转化为影视作品的时候,就已经掺入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主观理解。即便影视作品再怎么去还原文字的客观,它都无法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它所展示的图画太过具体,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文字想象力和感悟力。
归根结底,语文姓“语”,影视作品不管多么优秀,都只是辅助材料。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在语文教学中解读文本是关键,是根本,我们可以用影视作品作为阅读的迁移和深化,而绝不能放松对文本语言的解读。
再次,影视资源滥用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性。
我们使用影视资源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如果不对众多影视资源进行筛选和取舍,就会导致材料臃肿泛滥,表面上容量大而实际效率差。或者由于导入的最佳时机没掌握,过早、过迟或过多地出现,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迁移或无法集中,或思维产生惰性,从而大大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性。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如何舞好影视资源这柄大众文化的双刃剑,使之产生正面的影响,这要求我们教育者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相应的策略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利用影视资源
在课堂中导入影视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来确定导入影片的目标。我们的课堂目标是什么?仅仅只是为了热闹,激发学生的兴趣么?不是,这只不过是影视作品在水面吹起的小小涟漪;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丰富多彩的水下世界。导入影视作品目的一定要明确:或用来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或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或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等等。影视资源使用要适度,要有计划,要和其他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经典名著《红楼梦》博大精深,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也只是管中窥豹。电视剧《红楼梦》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切入口。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有关情节草草播放了事,要根据这个篇目的特点来确定这一节课的课堂目标。同时必须注意的是,我们确定的目标一定要重点突出,以一个重要目标为主,其他为辅,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二、对影视资源进行选择和加工
课堂上,往往不需要或不能播放整部的影视剧,要对影视资源选择加工,包括对整部影视片版本的选择和对影视剧情节的剪辑。对片子的选取、剪辑不当,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所选情节要避免暴力、血腥、色情等场面;要与课文内容相符或者互补;所选情节要紧凑,对于节奏慢,比较冗长的情节,只着重选取一两组与课文理解相关的镜头,比如《辛德勒名单》长达3小时15分,课堂上只能节选使用,例如为了表现德国纳粹的残忍,在黑白色画面上出现唯一着色的奔跑的小女孩,穿着红色亮点的衣裙,很快她成为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这样的电影镜头比哭天喊地的屠杀场面更具震撼力,让学生很快明白被列入辛德勒名单,意味着什么。
三、将影视资源与课文文本结合起来,融入整体教学
影视资源进入语文课堂,容易出现课堂资源的失控现象。为防止把语文课上成影视剧课,教师应有统摄、纠偏的能力,将影视资源与课文文本结合起来,把影视资源转化为教学材料的一部分。
可以用影视剧作为课前准备,如在教学《边城》前,先给学生放电影《边城》,让学生对小说的社会环境、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也可以剪裁相关片断在课中辅助教学,如在教学《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课中可给学生播放《巴黎圣母院》的相关情节;还可以在课堂中使用相关剧照或影视剧中的主题曲或插曲,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在语文课堂的探索实践中,我们不能盲目地只注意到影视作品直观、生动、形象的影视效果,教师应当自觉提高自己的影视素养,慎重使用影视资源,让影视资源真正成为语文教学有效的辅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