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的105家出版社、年出版图书约1.5万种,发展到2017年拥有580余家出版社、出版图书近50万种、总印数92.4亿册、出版物销售总额3704亿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出版业快速发展,出版物品种日益丰富。
从“书荒”到“书海”,出版物市场的巨大变化,表明我国当下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出版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日报发行量、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印刷业整体规模世界第二,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出版业的持续繁荣,体现在数据上便是呈明显上升趋势的2009年至2017年图书总印数。
全国图书总印数从2009年的70.4亿册上涨至2017年的92.4亿册,复合增长率为3.46%,印刷总量仍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出版图书数逐年攀升,从2009年的30.2万种上升至2016年的49.99万种,复合增长率达7.47%,表明文化市场日渐繁荣,大众可选择的图书种类更加丰富。
2019年1月,在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订货会组委会、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联合发布了《2019新书选题走势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年图书市场,经典作品仍盘踞销售榜单前列,这一方面说明读者更青睐经典作品,另一方面也说明2018年图书选题逐渐向广度和深度纵横拓展。
“改革开放40年,图书市场的繁荣是人们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体现。”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说,改革开放前,图书市场是十分匮乏的。现在,人们的选择性已大大增强,但我们的内容创造力仍不足,应该扩大视野,出品一些站在时代高点思考人类命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图书。
大众类图书面向所有类型的读者,通常以图书内容来进行分类,常见类别有经管、励志、艺术、少儿和传记等。伴随着文化消费升级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图书市场呈现出明显向大众图书倾斜的趋势。数据显示,2017年,社科、文艺、少儿、生活等大众图书贡献了83.88%的增长,大众图书成为图书市场的重要支柱。
由于大众图书的种类非常多,读者可选择性较大,因此价格弹性大。
码洋在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以实体书店为统计口径,大众图书2012年~2016年各种类的码洋占比如下:文艺、少儿、社科和生活休闲类图书码洋占总码洋提升至61.4%。其中,少儿类图书增长速度较快,从2012年的15.1%上升至2016年的18.9%。
从2015年至2017年,少儿类图书的出版数量和总印数不断攀升。虽然2017年少儿类图书的出版数量相比2016年有所下降,但有18种少儿图书当年累计印书超过100万册,比2016年增加13种,表明家长们重视学前教育,少儿类市场增长迅速。
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达894亿元人民币,线上图书销售比上年增长27.4%,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增长来源于童书市场。
此外,在大众图书市场,“二八效应”表现得非常明显,即销量排名靠前的畅销书贡献了高比例的销售码洋。
开卷信息和观研天下的资料显示,自2014年起头部畅销书(Top1000)的销售码洋和占比均呈上升趋势。销售码洋从2014年的26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52亿元,2016年码洋比重上升至7.5%,出现向头部畅销书集中的趋势。与此同时,头部畅销书的销售册数从2014年的1.1亿册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2.12亿册,增长幅度达92.73%。
此外,根据开卷信息对实体书店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排名前5%的图书品种为零售市场贡献64.43%的销售码洋,表明畅销书已经成为出版社的重要收入来源。
按图书类型划分,图书市场大致可以分为教育类图书、大众类图书和专业类图书。其中,教育类图书的主要产品是课本,读者主要是学生,其市场需求与学生人数密切相关。
从统计数据来看,教育出版是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支柱。课本出版种数占比为17.8%,但总印数和总印张占比超过30%,定价总金额占比为22.46%。其中,由于中小学课本内容统一性较高,印刷量很大,因此其占比远超种类繁多的大中专课本。
不过,受中小学在校生人数的持续减少、循环使用教材政策等因素影响,在出版业各项数据均取得正增长的背景下,课本出版的总印数、总印张和定价总金额占图书出版业的整体比重呈下降趋势,表明其多项数据可能处于停滞不前甚至下跌的状况。
因此,对倚重教材教辅类图书收入的出版业公司来说,如何摆脱对教材教辅类图书的收入的依赖,已经是摆在面前的挑战。
2017年,互联网思想巨匠凯文·凯利与耶鲁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陈志武先后登陆喜马拉雅FM。凯文·凯利曾在《必然》一书的结尾写过一句话,《必然》可能是他这辈子写的最后一本书了,之后他希望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在书之后应该是流动的知识、流动的世界。而进行在线直播,无疑是互联网时代一次新的出版尝试。当技术再次催生了新的学习体验,我们必须重新探讨内容出版传播服务的新可能。
阅读形式在社会范围内的巨变,就发生在最近的10年至15年之间。当201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葛洛·庞帝预言纸质书将在五年内被电子书取代之后,电子书逐渐陷入疲软;相反,纸质书的回暖以及有声读物的崛起为社会阅读注入新活力。
俞敏洪曾说:“虽然只有纸质书才能体现书的本质,但作为一个阅读者,纸质书和数字化阅读两者都不能少。”这是数字技术时代下多数人的选择,也是阅读形式变迁中必然的选择。
2015年,“60后”学者李猛的《自然社会》成为三联书店出版的“现象级学术书”。在三联编辑冯金红的记忆中,很多年没有一本纯学术书籍能够像《自然社会》这样引起大众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了。这是因为书中讨论的是西方社会早期的“现代性”问题,它触及到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国人一度以为西方是药,能够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而当那些现代性问题真正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时,他们才发现西方这药也未必灵。与二三十年前“西学东渐”之风不同,近几年,中国学者原创性的著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既需要重新认识自我,也需要重新认识西方。
这种对自我文化认知的回归潮流,也使得清华大学学者陈来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一书热销,这本书到目前为止已经输出了15个语种的版权。2016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多年来实地考察中国大地上重要城址、战场、祭祀和思想史遗迹后写下的《我们的中国》,也成为极受大众欢迎的学术书籍。李零说:“研究中国,脚踏实地,有地理感非常重要。不跑路,你怎么知道什么叫中国。”
这些都反映出,当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出版业面临着如何挖掘自己的学者和学术著作、如何迎接中国人文化上的回归的问题。
2019年3月12日至14日,第48届伦敦国际书展在伦敦奥林匹亚展览中心闭幕。本届书展设立“聚焦中国儿童教育娱乐市场”论坛,探讨中国儿童教育娱乐出版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国际出版商开拓中国市场提出实用建议。
近年來,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件事上,中国出版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我国所举办的国际性书展,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展商的参与。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共有93个国家和地区参展,海外展商1520家。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678项,同比增长7.9%。其中达成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3610项,输出引进比为1.74:1。
2007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社(英国)国际有限公司(CYPI)在英国伦敦成立。而今,随着我国出版企业实力的增强,通过并购、合资、独资等方式在海外成立分支机构的出版社越来越多。2018年,又有不少出版社与国外出版社共同成立了中国主题图书国际编辑部。除了纸质图书外,中外出版机构在新媒体上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合作。
在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在海外读者对中国的美食、旅游、历史掌故等轻阅读题材已经不满足的时候,政治、经济等涉及当下中国状态的主题内容,以及更深层次阐释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厚重题材,明显更受海外出版商的青睐。
从“书荒”到“书海”,出版物市场的巨大变化,表明我国当下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出版产业体系。
出版业持续繁荣
目前,我国日报发行量、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印刷业整体规模世界第二,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出版业的持续繁荣,体现在数据上便是呈明显上升趋势的2009年至2017年图书总印数。
全国图书总印数从2009年的70.4亿册上涨至2017年的92.4亿册,复合增长率为3.46%,印刷总量仍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出版图书数逐年攀升,从2009年的30.2万种上升至2016年的49.99万种,复合增长率达7.47%,表明文化市场日渐繁荣,大众可选择的图书种类更加丰富。
2019年1月,在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订货会组委会、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联合发布了《2019新书选题走势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年图书市场,经典作品仍盘踞销售榜单前列,这一方面说明读者更青睐经典作品,另一方面也说明2018年图书选题逐渐向广度和深度纵横拓展。
“改革开放40年,图书市场的繁荣是人们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体现。”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说,改革开放前,图书市场是十分匮乏的。现在,人们的选择性已大大增强,但我们的内容创造力仍不足,应该扩大视野,出品一些站在时代高点思考人类命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图书。
大众类图书头部效应明显
大众类图书面向所有类型的读者,通常以图书内容来进行分类,常见类别有经管、励志、艺术、少儿和传记等。伴随着文化消费升级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图书市场呈现出明显向大众图书倾斜的趋势。数据显示,2017年,社科、文艺、少儿、生活等大众图书贡献了83.88%的增长,大众图书成为图书市场的重要支柱。
由于大众图书的种类非常多,读者可选择性较大,因此价格弹性大。
码洋在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以实体书店为统计口径,大众图书2012年~2016年各种类的码洋占比如下:文艺、少儿、社科和生活休闲类图书码洋占总码洋提升至61.4%。其中,少儿类图书增长速度较快,从2012年的15.1%上升至2016年的18.9%。
从2015年至2017年,少儿类图书的出版数量和总印数不断攀升。虽然2017年少儿类图书的出版数量相比2016年有所下降,但有18种少儿图书当年累计印书超过100万册,比2016年增加13种,表明家长们重视学前教育,少儿类市场增长迅速。
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达894亿元人民币,线上图书销售比上年增长27.4%,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增长来源于童书市场。
此外,在大众图书市场,“二八效应”表现得非常明显,即销量排名靠前的畅销书贡献了高比例的销售码洋。
开卷信息和观研天下的资料显示,自2014年起头部畅销书(Top1000)的销售码洋和占比均呈上升趋势。销售码洋从2014年的26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52亿元,2016年码洋比重上升至7.5%,出现向头部畅销书集中的趋势。与此同时,头部畅销书的销售册数从2014年的1.1亿册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2.12亿册,增长幅度达92.73%。
此外,根据开卷信息对实体书店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排名前5%的图书品种为零售市场贡献64.43%的销售码洋,表明畅销书已经成为出版社的重要收入来源。
教辅教材占比逐渐下降
按图书类型划分,图书市场大致可以分为教育类图书、大众类图书和专业类图书。其中,教育类图书的主要产品是课本,读者主要是学生,其市场需求与学生人数密切相关。
从统计数据来看,教育出版是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支柱。课本出版种数占比为17.8%,但总印数和总印张占比超过30%,定价总金额占比为22.46%。其中,由于中小学课本内容统一性较高,印刷量很大,因此其占比远超种类繁多的大中专课本。
不过,受中小学在校生人数的持续减少、循环使用教材政策等因素影响,在出版业各项数据均取得正增长的背景下,课本出版的总印数、总印张和定价总金额占图书出版业的整体比重呈下降趋势,表明其多项数据可能处于停滞不前甚至下跌的状况。
因此,对倚重教材教辅类图书收入的出版业公司来说,如何摆脱对教材教辅类图书的收入的依赖,已经是摆在面前的挑战。
“互联网+” 出版的另一种可能
2017年,互联网思想巨匠凯文·凯利与耶鲁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陈志武先后登陆喜马拉雅FM。凯文·凯利曾在《必然》一书的结尾写过一句话,《必然》可能是他这辈子写的最后一本书了,之后他希望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在书之后应该是流动的知识、流动的世界。而进行在线直播,无疑是互联网时代一次新的出版尝试。当技术再次催生了新的学习体验,我们必须重新探讨内容出版传播服务的新可能。
阅读形式在社会范围内的巨变,就发生在最近的10年至15年之间。当201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葛洛·庞帝预言纸质书将在五年内被电子书取代之后,电子书逐渐陷入疲软;相反,纸质书的回暖以及有声读物的崛起为社会阅读注入新活力。
俞敏洪曾说:“虽然只有纸质书才能体现书的本质,但作为一个阅读者,纸质书和数字化阅读两者都不能少。”这是数字技术时代下多数人的选择,也是阅读形式变迁中必然的选择。
中国学者原创性著作正备受关注
2015年,“60后”学者李猛的《自然社会》成为三联书店出版的“现象级学术书”。在三联编辑冯金红的记忆中,很多年没有一本纯学术书籍能够像《自然社会》这样引起大众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了。这是因为书中讨论的是西方社会早期的“现代性”问题,它触及到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国人一度以为西方是药,能够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而当那些现代性问题真正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时,他们才发现西方这药也未必灵。与二三十年前“西学东渐”之风不同,近几年,中国学者原创性的著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既需要重新认识自我,也需要重新认识西方。
这种对自我文化认知的回归潮流,也使得清华大学学者陈来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一书热销,这本书到目前为止已经输出了15个语种的版权。2016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多年来实地考察中国大地上重要城址、战场、祭祀和思想史遗迹后写下的《我们的中国》,也成为极受大众欢迎的学术书籍。李零说:“研究中国,脚踏实地,有地理感非常重要。不跑路,你怎么知道什么叫中国。”
这些都反映出,当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出版业面临着如何挖掘自己的学者和学术著作、如何迎接中国人文化上的回归的问题。
中国出版升级“走出去”
2019年3月12日至14日,第48届伦敦国际书展在伦敦奥林匹亚展览中心闭幕。本届书展设立“聚焦中国儿童教育娱乐市场”论坛,探讨中国儿童教育娱乐出版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国际出版商开拓中国市场提出实用建议。
近年來,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件事上,中国出版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我国所举办的国际性书展,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展商的参与。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共有93个国家和地区参展,海外展商1520家。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678项,同比增长7.9%。其中达成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3610项,输出引进比为1.74:1。
2007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社(英国)国际有限公司(CYPI)在英国伦敦成立。而今,随着我国出版企业实力的增强,通过并购、合资、独资等方式在海外成立分支机构的出版社越来越多。2018年,又有不少出版社与国外出版社共同成立了中国主题图书国际编辑部。除了纸质图书外,中外出版机构在新媒体上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合作。
在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在海外读者对中国的美食、旅游、历史掌故等轻阅读题材已经不满足的时候,政治、经济等涉及当下中国状态的主题内容,以及更深层次阐释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厚重题材,明显更受海外出版商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