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o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高中以后,学生学习任务增多,但课时有限,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已然成为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在我国教育环境中播下种子,生根发芽,是否能茁壮成长,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心律,这还有待实践、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教学导入、开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下面我就结合实例具体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策略
  微课,又称为微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其具有短小、精悍、灵活的特点,时间较短,通常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能打破时空局限,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地学习平台,帮助其理解、掌握,以此促进知识消化、掌握,达到预期目标。
  一、 課前——指导预习,顺利导入新课
  不同于初中,高中地理基础性很强,涉及知识点很多,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加,一度陷入困境,难以突破。对此,就可引入微课,抓住其“先自学后讲解”的主张理念,在新课教学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借助视频观看先行了解学习内容,有意识地串联、归纳,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讲解“水循环”的内容时,考虑到内容涉及水循环、类型、过程等要点,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很难理解,无法发挥预习实效,达到预期“形成系统化知识链”的目的。于是,我就结合内容制作微课,借助课件将水循环的流程生动呈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之后,以“黄河”为例,提问引导:黄河最终流向何处?以此过渡到要点“水循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将“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以及“陆地内循环”联系起来,逐渐形成知识网,在正式学习前有整体的初步感知,加深学习印象,为课堂探究奠定基础。
  之后,进入新课学习,基于效率的考虑,可借助我微课导入,利用视频生动、形象的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在兴趣的驱动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课时,我就播放“昼夜交替”的视频,生动呈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象,以此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活话题的讨论引入新课教学,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究。这样一来,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其快速融入新课学习,还可优化导入,直接切入主题,将知识点相互联结,促进其理解掌握,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促进知识体系的建立,以此达到预期目标。
  二、 课中——突出重点,答疑解惑,深化认知理解
  有效的教学不仅要面面俱到,更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着重引导,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让其在不断地交流、碰撞中发展、提升,实现能力的突破。微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过程中突出主干知识,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点,形成对某一要点的系统认知,进而完善认知,落实目标,有效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对于要点的理解,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搞不清楚“是什么”与“不是什么”的问题,对此就要积极引导,将这两个问题辨析清楚。以“昼夜交替”为例,采取的传统单一讲解,学生很难消化,对此就可借助微课引导,明确“昼夜交替”是指在地球表面昼和夜的不断转换的现象,不是“昼夜交替”的产生。在此基础上,适当辐射,点明“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这一概念就有了本质性的理解。这时,就可再次运用微课巩固,强调“昼夜交替”不是指“昼夜长短”的变换,其变化产生的原因在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经历了这一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掌握,还能渗透学法,让其清楚应该如何做,在之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此外,日常讲解过于单一,学生时常会有不理解的地方,相关知识印象呈现出模棱两可的问题。对此,就可借助微课生动呈现,将知识理解形象化,在教学“锋面系统”时,学生对于“冷暖锋的形成原理以及其将会对天气产生何种影响”的问题产生了疑惑,为了帮助其理解,我就制作微视频,生动呈现这一过程,有效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其提高判断的正确率。
  三、 课末——升华提高,总结反馈,满足个性需求
  总结回顾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影响,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及时了解自身不足,做好完善;另一方面促进教学反馈,引导我们调整教法,落实课堂目标。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总结反馈的工作通常是由教师一人完成,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可适当改善,组织学生自主制作,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这一活动虽然要有一定的时间投入,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总结、夯实,对于知识点理解了然于心,即便有不懂的地方也能借助微课、互动解决。在时区计算知识的回顾中,由于时间的原因,大多数学生记得计算公式,但对于具体的过程、注意事项不是很清楚。对此,我就让其自主复习,合作制作微课,增加相关的习题训练,像“求2016年4月23日10时,北京与西雅图的时区差?”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我就会组织合作交流,让其自主解决,并且反复观看视频,以此掌握计算步骤,扎实基础,切实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不仅如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下载微课视频,随时随地反复观看,直到理解。其中,出现疑问可以在班级分享,大家一起解决,之后共同制作解答视频,保存下来,等到稍后复习时循环利用,以此便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大化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微课作为新时代教学的手段,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已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模式。尽管如此,在运用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将其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其作用,助力课堂教学,有效落实课堂目标。
  作者简介:
  葛雄波,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南红河州石屏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铁谱技术在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磨粒识别是铁谱分析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磨粒识别方法,利用前馈型神经网络模型对七种典型磨损磨粒进
摘 要: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不但带来了很大机遇,随之而来还有很大挑战。信息化技术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中国家现代化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社会对信息应用人才极度渴求,而学校有责任义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必须不断创新信息时代计算机教学,把握时代脉搏,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水平。本文综合高职技术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教学特点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明显不足,提出对应的参考
微机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的要点,给出了一个实例。 Computer real-tim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software design points, gives an example.
《指南》中提到:“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
摘 要:制造类课程专业性较强,且课程内容有较多的重复。传统教学模式下,制造类课程相互独立,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合力。详细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出了制造类课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措施,指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类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对制造类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程整合;制造类课程;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教学评价  一、 引言  制造类课程是指包
对海南割舌罗野果进行营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割舌罗野果营养成份丰富,是生产饮料、果酒等的上好原料,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摘 要:历史是高中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尤其对文科生而言。历史的综合性、趣味性都很强。高中学生历史成绩的好坏,小的方面,决定其高考的成败;大的方面,决定其人生的走向。因此,这就要求历史老师采取正确、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历史,这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传授方法不恰当、不正确,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即使老师耗费了精力,但教学效果会大大降低。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