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明显和我国加入WTO后,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实践证明,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已摆在了突出地位。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面临的现状
1、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选择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不能很好地对企业和职工负责。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作为企业核心的企业管理者的配置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象其它劳动者一样,进入劳动力市场。然而,当前在部分国有企业中的主要经营管理者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而且可以随时撤换。即使是完成了公司制改造的国有企业,由于董事会成员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所以,董事会在选举公司总经理时,基本上是遵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图,选举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推荐的人来担任。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产生非常相似,所以许多人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称之为“企业官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这样,就往往容易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思想上、行动上只对上级领导负责或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容易导致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出现短期行为,淡化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2、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营业绩缺乏科学、客观的评判标准。依据什么标准来评判国有企业经营的好坏,是一个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性的关键问题。在国有企业现行的运行机制中,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经营管理者经营业绩的考核机制。国有企业自己制订经营目标,或者有的根本没有经营目标,这些经营目标是不是具有科学性,并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判定。而且这些自身制订的目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即使没有实现,也无须由谁来承担责任。就是说,企业经营的好坏,与经营管理者没有太大的利益关系。这样,经营管理者是否真正把企业搞好,完全凭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自觉性。那些把企业努力做大做好的企业管理者,更多的是凭一种良心,靠一种奉献精神。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管理是不科学的,也是很脆弱的。
3、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不尽合理。由于当前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国有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还必须背负着“企业办社会”的包袱,致使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仅要做好企业的生产、营销和管理工作,而且还要比私有企业的管理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些无疑要加大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和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使企业不能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二、如何创造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健康成长的新机制呢
针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所处的环境现状,要切实搞好国有企业,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1、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进程,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再是“企业官员”。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要加大企业用人机制改革力度,花大力气培养一批懂经济、懂管理,事业心强,道德高尚的职业企业家队伍,建立职业企业家人才库,为国有企业选择经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人才资源储备。在选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时,要克服视野狭窄,渠道单一的弊端,敞开大门,打破行业区域限制,公开向社会招聘,实行公平竞争,任人唯贤,择优聘用。要尽量避免在本企业选用经营管理者,以减少利益、人情等方面的感情困扰。应建立一套适合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选拔制度和标准,避免用选拔国家党政领导干部的标准来选拔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经选拔应聘的人员须与有关部门签订经营合同后再正式上岗。上岗后,在任期内主管部门不要任意调动,不能随意免职。
2、尽快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评价体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经营业绩评价标准。由权威部门或专门机构对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进行权威评估,并根据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结构、负债情况、社会负担、地理条件等客观条件,科学确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幅度。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企业经营目标,使企业家的经营业绩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管理者的任期、权力、责任、利益。
3、尽快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真正轻装上阵,一心一意搞经营。“企业办社会”问题,是一个困扰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始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许多国有企业想了很多办法,如进行体制改革,把这些“社会单位”推向市场,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等。如宝光集团实行“公司制”改制后,设立了“宝光股份公司”,把“企业办社会问题”留在集团公司,让股份公司甩掉包袱,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大胆的偿试,其优点是:让跑得快的跑得更快,跑得慢的自我调节,负重前进。但“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并不可能迎刃而解,只是一种包袱的转嫁而已,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那些不该由企业负担的社会责任真正由政府和社会承担起来。让企业经营管理者腾出精力完全投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中去。对于下岗职工和内退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如果社会暂时确实不能承担起来,可由企业来暂时承担,但必须根据企业下岗和内退职工的多少,以及为此而实际承担的经济压力的大小,来评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经营管理者为社会保障工作做贡献的积极性,确保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而优秀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如同国民经济支柱的基石,必须勇敢坚强,坚韧不拔。国有企业好的机制创立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就会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潜能,甩开膀子经营企业,使国有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当然,好的机制还必须有好的经营管理者来运作,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素质。1、具有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和想象,经营管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战略性。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3、具有广阔的胸怀和健全的心智,善于发现、培养、挖掘使用、激励人才,发挥众人的智慧。4、具有全球观念,了解国内外的文化、法律、地理知识,善于开拓国际市场。5、具有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敢做超前的工作。只有这样,也就是既创造了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新机制,又注重培养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两者相得益彰,才能使国有企业充满活力,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面临的现状
1、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选择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不能很好地对企业和职工负责。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作为企业核心的企业管理者的配置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象其它劳动者一样,进入劳动力市场。然而,当前在部分国有企业中的主要经营管理者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而且可以随时撤换。即使是完成了公司制改造的国有企业,由于董事会成员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所以,董事会在选举公司总经理时,基本上是遵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图,选举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推荐的人来担任。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产生非常相似,所以许多人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称之为“企业官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这样,就往往容易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思想上、行动上只对上级领导负责或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容易导致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出现短期行为,淡化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2、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营业绩缺乏科学、客观的评判标准。依据什么标准来评判国有企业经营的好坏,是一个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性的关键问题。在国有企业现行的运行机制中,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经营管理者经营业绩的考核机制。国有企业自己制订经营目标,或者有的根本没有经营目标,这些经营目标是不是具有科学性,并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判定。而且这些自身制订的目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即使没有实现,也无须由谁来承担责任。就是说,企业经营的好坏,与经营管理者没有太大的利益关系。这样,经营管理者是否真正把企业搞好,完全凭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自觉性。那些把企业努力做大做好的企业管理者,更多的是凭一种良心,靠一种奉献精神。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管理是不科学的,也是很脆弱的。
3、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不尽合理。由于当前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国有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还必须背负着“企业办社会”的包袱,致使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仅要做好企业的生产、营销和管理工作,而且还要比私有企业的管理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些无疑要加大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和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使企业不能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二、如何创造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健康成长的新机制呢
针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所处的环境现状,要切实搞好国有企业,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1、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进程,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再是“企业官员”。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要加大企业用人机制改革力度,花大力气培养一批懂经济、懂管理,事业心强,道德高尚的职业企业家队伍,建立职业企业家人才库,为国有企业选择经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人才资源储备。在选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时,要克服视野狭窄,渠道单一的弊端,敞开大门,打破行业区域限制,公开向社会招聘,实行公平竞争,任人唯贤,择优聘用。要尽量避免在本企业选用经营管理者,以减少利益、人情等方面的感情困扰。应建立一套适合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选拔制度和标准,避免用选拔国家党政领导干部的标准来选拔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经选拔应聘的人员须与有关部门签订经营合同后再正式上岗。上岗后,在任期内主管部门不要任意调动,不能随意免职。
2、尽快建立科学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评价体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经营业绩评价标准。由权威部门或专门机构对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进行权威评估,并根据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结构、负债情况、社会负担、地理条件等客观条件,科学确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幅度。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企业经营目标,使企业家的经营业绩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管理者的任期、权力、责任、利益。
3、尽快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真正轻装上阵,一心一意搞经营。“企业办社会”问题,是一个困扰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始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许多国有企业想了很多办法,如进行体制改革,把这些“社会单位”推向市场,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等。如宝光集团实行“公司制”改制后,设立了“宝光股份公司”,把“企业办社会问题”留在集团公司,让股份公司甩掉包袱,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大胆的偿试,其优点是:让跑得快的跑得更快,跑得慢的自我调节,负重前进。但“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并不可能迎刃而解,只是一种包袱的转嫁而已,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那些不该由企业负担的社会责任真正由政府和社会承担起来。让企业经营管理者腾出精力完全投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中去。对于下岗职工和内退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如果社会暂时确实不能承担起来,可由企业来暂时承担,但必须根据企业下岗和内退职工的多少,以及为此而实际承担的经济压力的大小,来评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经营管理者为社会保障工作做贡献的积极性,确保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而优秀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如同国民经济支柱的基石,必须勇敢坚强,坚韧不拔。国有企业好的机制创立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就会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潜能,甩开膀子经营企业,使国有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当然,好的机制还必须有好的经营管理者来运作,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素质。1、具有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和想象,经营管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战略性。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3、具有广阔的胸怀和健全的心智,善于发现、培养、挖掘使用、激励人才,发挥众人的智慧。4、具有全球观念,了解国内外的文化、法律、地理知识,善于开拓国际市场。5、具有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敢做超前的工作。只有这样,也就是既创造了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新机制,又注重培养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两者相得益彰,才能使国有企业充满活力,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