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统战部为何1939年才成立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gh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即在中央组织机构中设立了组织部、宣传部等职能部门,而统战部是到1939年1月5日才成立的。为什么时隔18年之后才成立中央统战部?笔者根据一些一般性的文献著述和回忆录,把中共中央统战部成立之前的党史分为若干阶段,并根据每一个阶段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此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和分析。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这个阶段,在中国现代史上称为大革命时期或国民革命时期。这个阶段,全国的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紧迫的形势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领导机构中不可能成立统战部。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首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发展和扩大党的组织,发动工人和农民运动。党成立后,把革命目标放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推翻封建军阀的压迫两大方面。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其基本依靠力量当然是受压迫最深最重的中国工人和农民。当时,中共领导人大都在大中城市开展活动。因为大量的产业工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就必须把城市里的产业工人组织起来,必须有许多党员深入工人群众。然而,党刚成立时,党员只有几十人,就是到了1927年中共五大时,党员也只有5.6万人。显然,要广泛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力量远远不够。所以,党成立前后的工作重心,必然要放在全力加强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党员,进而投入力量,向工人、农民和社会各界宣传党的思想理论上。从现有的史料看,当时中共主要领导人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这几项工作中去了。这就决定了中共中央不可能考虑设立统战部。
  二、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是党内合作,不可能在自己的机构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统战部门。中共三大后,党虽然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但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斗争。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采取的是党内合作的形式,即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合作后,由于国民党右派势力作祟,出现了摩擦和矛盾。他们到处挑刺,攻击“共产党要溶化国民党”、“共产党要取代国民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共中央设立了统战部,就更给了国民党右派以攻击的口实,不利于两党的合作。对两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就中共方面来说,是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党中央召集的会议来处理和解决的;就国民党方面来讲,是经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来处理和解决的,因此,中共不可能为了解决两党的摩擦和斗争,去专门设立一个统战工作机构。加上当时受党内右倾思想影响,中共在与国民党的合作中不注重强调自己的独立性,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行动带有很大的依附性、妥协性。正像毛泽东指出的,我们与国民党的合作,就像一个新娘子住到新房里却不是新房子的主人。既然不是主人,怎么可能有积极主动的作为呢?
  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是按照苏联共产党的组织机构来设立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和布尔什维克的组织模式组建起来的,因此,设置哪些组织机构,极有可能借鉴或模仿当时共产国际所属的共产党的组织形式。根据一些关于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的材料,在他们当时的组织机构里,是没有设立统战部的。因此,中共成立之时,也就不会设立一个统战工作机构。
  
  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35年中央红军到陕北
  
  这一阶段,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形势严峻而危急,工作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上指导思想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倾错误,使城市和农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因此,从总体形势看,这一阶段中共中央也不可能设立统战部的。
  一、中共中央在白区的工作处于秘密状态。1927年以后,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使中共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党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为了保存力量,中共中央的许多机构都撤销合并了,中央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处于非常分散的状态,工作也不得不转入秘密状态。为了在白色恐怖中开展工作,党在白区设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如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等。这些机构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和工作任务而设置的。1927年11月,周恩来秘密到达上海,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1934年,由于“左”倾错误的危害,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被迫从白区撤到了江西中央苏区。就是说,中共中央在白区的这段时间,主要是从事党组织的联络和恢复工作,同时尽可能地从事工人运动和一些合法活动,加之党自身力量已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因而已没有力量和精力再增加新的不必要的组织机构了。
  二、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土地革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在形势逼迫下,中国共产党只能放弃城市,到省际边界的山区农村建立根据地。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就必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显然,土地革命是党在这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四一二”之后,统一战线的范围实际上大大缩小了,民族资产阶级、甚至是小资产阶级都跑到了蒋介石的一边。从中国共产党当时所使用的“农民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的统一战线”等名称看,统一战线事实上在缩小。这就决定了统战工作的内容和任务也相应减少,因而党没有可能去组建统战部。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中国共产党又面临着组织和扩大军队、对付国民党军队的频繁“围剿”等情况,繁重的军事斗争任务,也决定了党没有可能组建统战部。
  当然,为了能够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生存和发展,为了能够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中共还必须做一些协调关系、瓦解敌军、争取友军的工作,必须在经济上做出一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政策,以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1935年成立的中央白区工作部就是一个这样的部门。中央白区工作部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部门,并不是一个专门的统战工作机构,其目的与作用是为了适应形势,使革命根据地在艰难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三、这个时期中共指导思想发生了三次“左”的错误,关门主义盛行。这些错误过高估计了中国革命的形势,认为中国革命不是处于低潮而是处于高潮,国民党统治的总危机就要爆发,全国革命的形势就要到来,而这时,革命的性质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判断,必然在政策行动上表现为对非工农的阶级阶层进行排斥打击,对非工农的阶级阶层所抱有的革命情绪持怀疑态度,对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对国民党的左派势力也坚决排斥,甚至还把小资产阶级视为最危险的敌人,进而实行关门主义,要建立“清一色”的工农阶级的联合战线。所谓“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思想行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对统战工作造成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党是不可能成立统战部的。
  
  从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到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
  
  这一阶段,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步步加深,民族危机日趋加重,社会各界对联合抗日有了强烈的要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统战工作因而有了重要的作用。统战工作虽然越来越重要了,但中共中央仍然没有设立统战部。从当时的形势看,原因大概有这么两个方面:
  一、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性,但在中央层面的任务还不是很重。1935年,日军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重,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与一切抗日的党派集团进行合作。在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党已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而与国民党再次合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国民党迫于形势,主动与中共接触,但还处于秘密谈判中。
  当时的这种社会形势非常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的统战工作,但这些统战工作还没有到必须由中央直接来抓的程度,一些工作和事务由北方局、华北局来做。如北方局在华北地区的统战工作比较多,所以在北方局设立了具有统战性质的联络局,由彭雪枫负责。在山西则有薄一波负责的与阎锡山合作的具有统战性质的抗日决死队和牺盟会。
  既然这个阶段党的统战工作任务还不是很重,那么就没有成立中央统战部的迫切要求。
  二、有的地方已成立了统战部,但就全党而言,统战范围还不是很广。虽然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但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还没有实现,中共的活动在范围上仍是受限制的,因而要在城市广泛深入地从事上层统战工作,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要贯彻落实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还有一个发展过程。
  不过,随着统战工作的增多,一些地方已成立了省委统战部。如1935年在陕西省委设立了统战部,这是较早的一个省委统战部。随着统战工作内容的增加,并且大多局限于军事方面,所以,1937年1月至7月,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之下设立了统一战线部。这也算是一个比较早的级别较高的统战工作部门,但还不是中央直属的工作机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迫切需要成立中央统战部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侵略,民族凝聚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发展壮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成立中央统战部。
  一、统战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既然国共两党的合作是为了全民族的抗日,必然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大量的合作内容。如军事上,中共军队要编入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序列,同时要共同制定抗日计划,共同商定具体的战役方案;政治上,在坚持抗日民主这一根本前提下,中共与国民党在合作形式上要继续谈判,在争取各党派的合法地位等政治问题上要与国民党的独裁政治进行斗争;经济上,要协助国民党政府把东南沿海的工厂企业和大专院校迁移到西南地区;文化上,要与国民党合作,共同组织和发动广泛的群众抗日文化运动。除此之外,为了团结社会各界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国统区的统战工作,加强了与各族各界、各阶层各党派的联系,共同商讨和推进抗日战争。所以,从当时的情况看,统一战线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和许多地区,成立统战工作部门已是一种客观要求。
  二、统战工作的任务越来越多。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需要中共中央直接来抓、需要中央领导人直接过问的统战工作内容。抗战初期,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办事机构,先后在南京、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武汉、广州、长沙、贵阳、桂林、重庆等地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的工作大多属于统战性质,有大量情况和信息情报,需要中共中央及时了解、掌握和处理。在陕甘宁边区,由于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投奔而来,如何把这些积极的力量团结起来,也要求中央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并加以贯彻。在各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首先是统一战线问题,比如,在抗日根据地中怎样建设抗日民主政权,采取什么形式,如何处理与“敌、伪、顽、匪、特”等方面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农村地主、绅士、富家、中农和贫农的关系,如何组织发动农村的群众抗日工作等等,都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问题,需要中央给予明确的指示和引导。而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趋于尖锐复杂,统战工作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越来越重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都迫切要求在中央建立一个专门处理统战工作事务的机构。
  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研究和把握。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虽然各族各界、各党各派的共同目标和根本利益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其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和思想分歧,有的时候还存在着尖锐、激烈、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尤其是国民党内部的一些顽固势力专门制造摩擦,挑起事端。如何处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需要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如在国共合作中,如何处理和把握两党在合作中的相互关系问题,如何处理两党合作中的一些军事政治问题,如何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如何制定和实施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政策策略。这些重大的原则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解决,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还会破坏统一战线。1937年12月,王明从共产国际到了延安,之后又率领中共代表团到武汉,发表了许多讲话,一些讲话并没有经过中央同意,其观点主要是否认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否认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这种右倾错误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必然要加强力量进行调查研究,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原则,纠正统一战线中的右倾错误。同时,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必须及时了解、掌握和研究统一战线中的各党派、各军队、知识分子、少数民族等方面的情况和动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设立专门的统战工作机构。
  由此可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后,随着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统战工作任务的加重,成立一个中央级别的统战工作机构已提上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1939年1月5日,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决定组建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3月20日,中央书记处又发出《关于统战工作部的指示》,要求“各局各省各特委还无统一战线部者应迅速成立”。从此以后,统战工作形成了一套机构体系,正式被建立起来。
其他文献
说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能不提到袁庚,他在深圳的南头半岛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蛇口工业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一系列改革实验;他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曾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口号;他敢于启动舆论工具对权力实施制约,允许批评自己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这位特区的“拓荒牛”、深圳建设的先锋、改革开放的功臣,历史不会忘记他,人们不会忘记他,深圳特区更不会忘记他。    最早提出
期刊
天遗铸错,越空群,仔肩党首。惋惜公,文人高格,介政遭谋。《多余的话》余景慕,绝代蘅译推泰斗。论治印,落刀琱璀璨,明石纽。  吞山河,爱中国;笑青嶂,傲瀛洲。迁流风林吼处,且唱高歌;盘腿席地巍峨坐,令敌开枪朝胸口。泣天地,撼动鬼神,魂不朽。  注释:空群:指有才干的人亦被选拔一空。仔肩:指担负重要职务。《诗经周颂敬之》:“佛时仔肩”。蘅译:指短短几年著译达500万字之多。明石:制作印章的石材,指花乳
期刊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在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下,共歼灭和俘虏国民党军55.5万人,使国民党在华东和中原的主力部队丧失殆尽。淮海战役的胜利使我人民解放军将战线推进至长江北岸,为渡江战役的胜利进行及夺取全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今年1月是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本刊特设专栏,以示纪念。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结束后,在前线视察战场的华东野战
期刊
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始于安徽,可是一直以来,人们只知道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和肥西县山南区的包产到户。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初,地处大别山下的霍山县,改革的涓涓山泉已汇成了奔腾春潮。  霍山地处鄂皖通道,向得风气之先。霍山人历来走在时代潮流前沿,曾铸造过辉煌的历史。1919年就有人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就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7年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9年六霍起义胜利后该县成立了安徽第一
期刊
金融危机中的劫船风暴    海盗是一种古老的在海上抢劫犯罪的活动。最早的海盗记录出现在公元前1350年,它被记载在一块黏土碑文上。据现有资料,最早将在海上抢劫用“海盗”一词来表述的,是公元前140年的古罗马史学家波利比奥斯,希腊的史学家布鲁达克在公元100年左右给海盗行为下了最早的定义。  在人类跨进新世纪后,海盗活动又死灰复燃。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索马里海盗疯狂劫持经过索马里海域的各国船只,将“东
期刊
张恺帆(1908—1991),安徽省无为县人。他1926年投身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受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解放后,曾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在血与火的战争岁月,他出生入死,坚贞不屈,一心为革命事业奋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中,他呕心沥血,全心全意,勤政为民;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曲折坎坷,能屈能伸,胸怀坦荡。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安徽人民群众
期刊
(接第十期)   为了使社会各界了解皖南事变的真相,叶剑英于1941年1月19日领导军事组起草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经周恩来核准后交新华日报社印成单张,通过各种渠道散发重庆和各地党政军民机关团体以及外国友人。  当时,中共中央十分担心周恩来和南方局其他重要成员的安全,两次来电要求“恩来、剑英、必武、颖超及办事处、报馆重要干部于最短期间离渝”。南方局在周恩来的房间里召开了一个会议,讨论中
期刊
熟悉毛泽东诗词的朋友一定知道1930年2月毛泽东在率部进击江西吉安县城途中所作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这首词首句“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展现了红军将士无所畏惧、志在必得的信念信心。其实,此句的原稿为“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无翠柏”,毛泽东最早是想借此来抒发对一位朋友的思念。这位令毛泽东在雪地行军中仍不能忘怀的人名叫傅柏翠(1896-1993),曾是中国革命浪潮中的风云人物,却又因命运的曲折坎坷
期刊
陈独秀与陈炯明,一个是曾经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赫赫有名的民主斗士,一个是手握重兵、权倾一时的粤系军阀,两人虽然立场、地位迥异,但却曾为发展广东教育事业这一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成为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朋友;后来,由于政见不合,陈炯明炮轰孙中山总统府,而同情孙中山的陈独秀遂与陈炯明公开决裂,走向其对立面。两人的这段历史交往,客观上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那纷纭复杂、变幻莫测的社会现实。    一    陈炯
期刊
抗日战争初期,安徽桐城活跃着一支能文能武、声名远播的抗日武装队伍——桐城抗日学兵队。这是一群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啸聚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青年书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桐城地方组织的领导下,拿起武器,并在地方组织和新四军四支队的指挥下,凭一腔青春热血和爱国激情,挟一身正义肝胆和铮铮铁骨,做出了一番可歌可泣的抗日壮举,最后百川归海,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的强大洪流之中。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