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明确乡村医疗公益事业地位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udy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身白大褂,一个药箱,24小时待命,长期以来,乡村医生充当着我国农民健康的守护者,奔波在农村第一线。
  但是,人才匮乏、设备经费不足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有些乡村医生无奈辞职或者转行,也有人依靠务农种地、兼送快递等方式维持,乡村医生“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凸显。
  “这是个老大难问题了。”谈到村卫生所的发展及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林绍彬说。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调研,为乡村医生群体化解困境鼓与呼。
  民生周刊:您一直关注乡村医生,根据您的调研,乡村医生的境遇近年是否有所改善?
  林绍彬:应该说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而且各个地区情况有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乡村医生在待遇、绩效等方面都有所改善。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乡村医生待遇还是没有保障,病人较多的时候可以维持,病人少的时候收入就很少。
  对待乡村医生,每个地方的政策也不一样。对村卫生所,有的地方列入乡镇统一管理,有的地方各干各的,按照健康管理、疫苗接种人数给予补助。一般来说,列入乡镇统一管理、给予统一待遇的会比较好。
  村卫生所的发展,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需要国家深入开展调研,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资待遇、社保等方面进行规划。
  民生周刊:这些年,鄉村医生出走、辞职、转行的不少,您怎么看?
  林绍彬:乡村医生与民办教师一样,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没有跟民办教师一样转为公办身份。各地乡村医生的待遇差别比较大,待遇不好的地方,就留不住人才。
  乡村医生所做的工作属于公益事业,比如,在疫情期间他们都在疫情防控一线,为村民做体温监测、进行入户宣教等。我希望,对于乡村医生国家有一个统一的政策及规划,这样,地方政府才会为乡村医生的工作买单。
  民生周刊:乡村医生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林绍彬: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问题。乡村医生人员数量及质量不高,人才队伍后继乏力。以东南沿海某县级市为例,全市有13.3%的行政村为乡村医生“空白村”,现有乡村医生中45岁以上的占比高达49.7%,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5.2%,持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仅占12.9%。
  还有一个是经济问题。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部分农村人口日趋减少,导致乡村医生靠医疗服务获取的收入减少;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后,村卫生所使用的药品必须由卫生院统一采购管理,限制了原有“以药养医”模式,乡村医生收入锐减。
  乡村医生还是半医半农的体制外人员,虽然养老保障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但失业、工伤、医疗等其他社会保障问题尚未解决。
  乡村医生医疗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参差不齐。他们工作的地方,有的要自己花钱租赁,有的是村里统一安排,千差万别。加上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住房简陋、信息化建设滞后、孩子教育困难等,大大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民生周刊: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稳定并壮大乡村医生队伍?
  林绍彬:首先,要明确村卫生所的定位为公立事业单位,彻底改变乡村医生的身份。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将村卫生所定位为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乡镇卫生院与所辖村卫生所为同一法人,实行“七统一”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房屋建设、设备购置、正常运行等经费参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县级财政保障,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是,全国还不平衡,建议加大力度予以推进。
  其次,要提高村医合理待遇。提高乡村医生岗位津贴补助标准,并实行政策倾斜,争取逐年递增,适当提高在偏远山区服务及工作年限满20年的乡村医生的津贴补助标准。
  建立科学的乡村医生最低工资保障线,探索实行乡村医生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制度,乡村医生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县级财政全额补助。
  建立村卫生所收入分配与村医绩效工资动态增长机制,从村卫生所医务性收入和考核后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结余中,提取较大比例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并制定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再次,要加强村医人才队伍建设。各省份应制定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培养实施规划,县级政府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向大中专院校或社会招聘等形式,提前做好村医人才储备,保障空缺岗位及时得到补充。
  最后,要改善村医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尤其是对一些尚未解决村医医疗用房及设备的村卫生所,各级政府应该拨出专款予以及时解决;对于孩子就学、配偶就业困难的村医,提供优惠政策,允许其户口落在城镇,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
  民生周刊:除了让乡村医生留得下,还要让他们干得好,怎样提升村医的服务能力,进而提升乡村医疗水平?
  林绍彬:各地应该针对村医的工作特点及当地病人的需求,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计划,给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要实现带薪培训,很多村医不愿意参加培训,就是因为参加培训影响绩效,所以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此外,加强村医继续教育,定期组织村医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临床实践,通过多种形式切实帮助乡村医生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其他文献
在与费正清教授的治学方法作比较时,黄仁宇先生说:“他重分析,我主张综合;他坚持以二十年为研究的范围,我动辄牵涉一个世纪或一个朝代;他用演绎法,我用归纳法。”[1]说到时政热点,人们习惯将它和时事热点互用,甚至完全等同起来,偏重指近一二年所发生之大事件或热点现象。受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治学方法启示,本文所谓时政热点并非指近期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之类,而是指一百多年来对国家命运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或造
当前时空观念的课堂渗透,较多停留在史事的时空定点和进程梳理上,仍不脱知识立意的窠臼。素养立意下的历史学习,应讲求形成历史通感、理解历史要旨,其对应的时空框架不仅服务于对史事定点定位的“知其然”(如全面抗战爆发于1937年的卢沟桥),更应容纳丰富的线索以服务于“知其所以然”(如为何爆发于1937年?为何爆发于卢沟桥?)。如此,时空要素的价值方得彰显,进而才可谈时空观念的涵养、孵化问题。在下文中,笔者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宫蒲光  全国两会期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带来“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支持力度”的议案。  议案主要是从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慈善事业法治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制度性激励力度、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
金秋十月,为进一步加强 2019 届高三复习备考工作,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并开展了全市历史学科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缘起于高三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困惑与思考,例如:如何引导教师将用试题训练建立碎片化知识结构的教学方式,转换为用科学合适的学习情景建构知识体系。如何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同一节课中呈现知识建构从简单到复杂的分层需求。带着这些困惑,我们一起进行探索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阅读”栏目,配合教材正文,提供简要的文献材料,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内容供学生阅读,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解释史料的能力。[1]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阅读、分析、解释并运用史料,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进而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呢?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以下简称“本课”)“史料阅读
在了解日本是如何具体应对阿尔茨海默病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阿尔茨海默病普遍的治疗情况。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阿尔茨海默病的治愈率也在慢慢提升。但是很可惜,调查的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依然无法治愈,提前筛查、提前预防、提前干预是控制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唯一的、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日本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公共医疗制度,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来还原一位日本阿尔茨海默病患
部编七(上)(2017年版,下同)历史教材的编写以时序为轴,呈现历史事件在时空中的演进,使学习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但新教材也存在时序不清和史实不清的问题。本文对部编七(上)教材中几处编写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同时与诸位同仁商榷研讨。  商榷一:历史事件的叙述要注意逻辑关系和时序  第2课《远古农耕生活》对中国早期农业文明的叙述是这样编排的:1.半坡居民的生活2.河姆渡
“老百姓的认可,是我最大的收获。”刚刚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的四川省开江县任市镇党委书记李皓,回到镇上就去田间察看“稻田 ”的春种。他说,脱贫攻坚战虽然胜利了,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启,把任市镇发展成全省特色镇、中心镇,是他设定的新目标。  近年来,开江县围绕“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总体目标,坚持走“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改革活县、人才兴县、文旅靓县”发展路径,以县域集成改革为突破口
在高考历史试题考查中,材料式客观题占比较高,它通常也称为材料式选择题,其题干提供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提炼,或者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释材料的能力。教师教给学生常规的解题思路是:阅读题干材料后,立即对照四个选项,用排除法排除干扰项,得出正选项。排除法有其合理处,但缺陷也相当明显,即选项的干扰性强,常会让学生在选项中纠结,无法准确判断,导致失分严重;同时,让学生囿于别人的见解,独立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涉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知识点非常清楚,但要上得精彩也不容易。笔者,听过几位历史教师上此课内容,总感觉浮于浅表,其关键是缺乏宽阔的视野和深层的思考,换言之,缺乏问题意识。当下,学界提倡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教师应开展深度教学。基于此,笔者就“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提出四个问题,以就教于同仁。  一问:“一边倒”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