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技法或技术的传授或修炼,而是社会创造的文化符号,包括人们接受美、学习理解和使用其符号的方法。这一改变,源于美术观的根本性变化,即从“情绪”层面到“认知”层面的转变。这一倾向与后现代社会的文化动向相結合,引发重视认知和社会脉络的文化教育以及融合性教育的讨论。
关键词:美术课程;面向未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在工业4.0时代的背景下,美术课程应当从个人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养成的角度来培养全球竞争力和全球意识,推广对于全球社会有意义的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活动提炼大观念,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带有创新特征的学习成果,并逐渐使学生树立自身的文化理解和价值认同,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和价值选择,理解美术学科的价值与意义,实现美育的“育人”目标。
施瓦布(Schwab,2018)强调,为了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功,只有将全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聚集在一起,发挥智慧,才能有效处理人类面临的问题。为此,他强调要培养并发展以下四种智能:1.情境智能(Contextual Intelligence), 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与创意相关;2.情感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指将思想和感情结合起来,与自己和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与感性教育相关。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世界里,情绪智能较高的学习者往往具有创意思维,同时具有敏捷和快速的恢复力;3.灵感智力(Inspired Intelligence),指为实现共同的目的和解决共同的问题,运用多种方法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与共同体力量有关;4.身体智能(Physical Intelligence),指随着变化速度的加快和复杂化,在巨大的压力下,建立和维持个人与他人健康和幸福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与认同感有关。1
二、面向未来的美术教育方向
进入20世纪中叶,美术不再是欣赏的对象,而是对精神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全面尊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艺术教育不仅要为个人的灵魂作出贡献,更要为社会作出贡献。他们表示,个人性和多元主义倾向可以在社会团结的脉络下忠实地实现。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探索艺术标准,而是社会创造的文化符号,接受美术,学习理解和使用其符号的方法。在美术教育方面,所有的变化,基本都源于艺术观的根本性变化,即从“情绪”的层面到“认知”的层面。这种倾向与后现代社会的文化动向相结合,引发重视认知和社会脉络的文化教育和融合性教育的讨论。当时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提高创意性和社会认识及沟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金泰熙,2011年)。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和他人、个人成长,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意识到地球村社会,这种脉络主义倾向正在形成。最后,我们知道美术是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从全球的角度,不断强调对自己和共同体以及场所的意识的贡献(Andresn & Milbrandt,2004/2007:35)。
三、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方向
李柱演等学者综合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美术教育的特征等,提出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方向。
第一,应开展以高阶思维能力为中心的融合型课程。在美术教育中,“思维能力”在以认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和STEAM(融合教育)的影响下对核心能力很重要。“思维能力”,是指能够准确地解释和综合判断各种信息,以发现新含义或创造新含义并解决给定问题的能力,通过创造性美术活动可以进一步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融合性思维。(李如妍,张妍子,2017)。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应通过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融合性思维和元认知等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第二,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应以美术感性力量为重点,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感性力量”。(李珠妍,张娟,2017)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人类独有的特性和属性为基础,突出数码媒体美术家们所强调的人类的特性和属性,关注人类能够发挥其自身价值的感性力量。
第三,为实现社会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应强调基于关怀和利他主义的共同体力量,尊重文化的多元价值,培养共同体意识和全球公民意识,提升共同解决问题和发展的能力(李柱演,张燕姿,2017)。
第四,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应着重于帮助学习者建立“独立的地球人”身份,追求个人价值和人生意义。生活中的价值追求是个人与整个社会和谐相处的根本。基于对自己及他人的省察和理解,美术课程应提供启发学习者自我实现所需的能力。
四、结语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美术课程需要注入新时代的概念与内涵。我们要积极引导学习者对美术的学习提升至高阶思维层面,灵活地运用美术及跨学科的方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稳定、安全、和平,推动人类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OECD.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Education 2030[EB/OL].[2021-01-04].http://www.oecd.org/education/2030/oecd-education-2030-position-paper.pdf.2018.
[2]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21-01-0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l.
关键词:美术课程;面向未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在工业4.0时代的背景下,美术课程应当从个人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养成的角度来培养全球竞争力和全球意识,推广对于全球社会有意义的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活动提炼大观念,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带有创新特征的学习成果,并逐渐使学生树立自身的文化理解和价值认同,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和价值选择,理解美术学科的价值与意义,实现美育的“育人”目标。
施瓦布(Schwab,2018)强调,为了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功,只有将全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聚集在一起,发挥智慧,才能有效处理人类面临的问题。为此,他强调要培养并发展以下四种智能:1.情境智能(Contextual Intelligence), 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与创意相关;2.情感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指将思想和感情结合起来,与自己和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与感性教育相关。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世界里,情绪智能较高的学习者往往具有创意思维,同时具有敏捷和快速的恢复力;3.灵感智力(Inspired Intelligence),指为实现共同的目的和解决共同的问题,运用多种方法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与共同体力量有关;4.身体智能(Physical Intelligence),指随着变化速度的加快和复杂化,在巨大的压力下,建立和维持个人与他人健康和幸福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与认同感有关。1
二、面向未来的美术教育方向
进入20世纪中叶,美术不再是欣赏的对象,而是对精神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全面尊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艺术教育不仅要为个人的灵魂作出贡献,更要为社会作出贡献。他们表示,个人性和多元主义倾向可以在社会团结的脉络下忠实地实现。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探索艺术标准,而是社会创造的文化符号,接受美术,学习理解和使用其符号的方法。在美术教育方面,所有的变化,基本都源于艺术观的根本性变化,即从“情绪”的层面到“认知”的层面。这种倾向与后现代社会的文化动向相结合,引发重视认知和社会脉络的文化教育和融合性教育的讨论。当时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提高创意性和社会认识及沟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金泰熙,2011年)。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和他人、个人成长,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意识到地球村社会,这种脉络主义倾向正在形成。最后,我们知道美术是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从全球的角度,不断强调对自己和共同体以及场所的意识的贡献(Andresn & Milbrandt,2004/2007:35)。
三、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方向
李柱演等学者综合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美术教育的特征等,提出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方向。
第一,应开展以高阶思维能力为中心的融合型课程。在美术教育中,“思维能力”在以认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和STEAM(融合教育)的影响下对核心能力很重要。“思维能力”,是指能够准确地解释和综合判断各种信息,以发现新含义或创造新含义并解决给定问题的能力,通过创造性美术活动可以进一步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融合性思维。(李如妍,张妍子,2017)。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应通过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融合性思维和元认知等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第二,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应以美术感性力量为重点,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感性力量”。(李珠妍,张娟,2017)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人类独有的特性和属性为基础,突出数码媒体美术家们所强调的人类的特性和属性,关注人类能够发挥其自身价值的感性力量。
第三,为实现社会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应强调基于关怀和利他主义的共同体力量,尊重文化的多元价值,培养共同体意识和全球公民意识,提升共同解决问题和发展的能力(李柱演,张燕姿,2017)。
第四,面向未来的美术课程应着重于帮助学习者建立“独立的地球人”身份,追求个人价值和人生意义。生活中的价值追求是个人与整个社会和谐相处的根本。基于对自己及他人的省察和理解,美术课程应提供启发学习者自我实现所需的能力。
四、结语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美术课程需要注入新时代的概念与内涵。我们要积极引导学习者对美术的学习提升至高阶思维层面,灵活地运用美术及跨学科的方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稳定、安全、和平,推动人类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OECD.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Education 2030[EB/OL].[2021-01-04].http://www.oecd.org/education/2030/oecd-education-2030-position-paper.pdf.2018.
[2]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21-01-0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