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 ,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播音主持行业本身具有语言传播的属性,能更好地将时代精髓和文化成果记录下来并传承下去。本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提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应从优化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浸润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推广, 才能不断提升"准"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出去。
关键词:传统文化;播音主持;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生源质量有待提升
近几年来,随着视听媒体产业的更迭,直播、短视频、知识付费等业态快速发展,融媒体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自媒体汹涌袭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行业经济增长点。播音主持就业岗位增加,播音与主持专业报考人数越来越多,招生数量越来越多, 但相关的配套却没有跟上。播音主持专业生源大多是非美艺术类专业学生,学生经过艺术培训和艺术联考,艺考成绩差异不是很大,文化成绩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综合能力和知识结构就会跟不上专业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目前业界将播音主持专业分类划分为非美艺术专业新闻传播范畴。在对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 有些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比例设置不合理;有的强调新闻采写技能、突出新媒体主持人技能;有的主持类、语言类课程占50%以上。而且这些课程内容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不够突出, 大多都是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以及播音主持实训,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课程较少。外,在公共选修课中,中国文化、中华诗歌、中国戏曲、艺术鉴赏等文化艺术类型课程开设不足,有些虽然开设了-至两门文化类型的课程,但在文化讲座、 讨论互动、表演展示、视频播放、“线
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交替运用上还不够灵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将更多关注度放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上,而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专业的具体举措
(一)优化课程体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过去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度还不够,想要将其融入播音主持专业中,需要在播音主持的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与教学模块。
第一,单独设置中华文化类型课程。
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国传统科技文化、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地域文化等为主要教学内容,采取大小讲座、课堂讨论、情景模拟、动画视频点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建立文创产业丰富的教学资源库,阐发并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
第二,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
比如在《视频节目播音与主持》课程中,增加文艺晚会节目主持单元,以道德经典诵读创设情景, 让学生充分参与节目主持,用雅言传承文明,让经典浸润人生。在《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课程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元愫, 采访非遗传承人物,进行节目主持环节语言设计,让学生感悟非遗传承人的匠人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在《文艺作品演播》课程中,可以选取优美的古诗词、四大名著精彩片段、古代文学等作为演播素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学生的心田。
(二)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未来传媒领域将更加智能化。高校传媒专业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拥有“采、写编、播、销”能力,又有丰富传统文化知识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师资队伍,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全媒体人才培养需求,提升新媒体播音主持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在教师招聘方面,除了要招聘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好,拥有-线传媒行业经验的“双师’教师,还应着重寻找具有传统文化深厚功底的教师,提高播音主持教师应聘标准。
其次,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鼓励教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运用微助教、蓝墨云班课、腾讯课堂等教学软件,借助动画、视频慕课、微课、全息投影技术等,或者采用翻转课堂创设和营造教学情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
再次,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文化沙龙讲座。定期召集专业教师每月设计不同的文化主题,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如何将文化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每一个播音主持专业教师都应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法学等各领域知识有所涉猎,以此构建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型知识结构体系。
最后,可以建立不同层级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联动机制。以播音主持为核心能力、以文化筑基,开展传统文化雅集活动,设立相关师生参加的文化赛事, 比如诗歌朗诵会、古风配音、传统婚礼主持、直播+文化等实现赛训一体、教学相长,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老师的传统文化教学实践能力。
結语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传统文化都不应该被丢弃。而且播音员、主持人因其文化价值传播的特殊属性,更应该具备 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自觉担起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播音主持专业特色实践实训课程的试金石”,只有“准"播音员、“准”主持人掌握了传统文化精髓,并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优秀文化作品,才能真正实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2.0”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祺,程欣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互融互进——以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为例[J].公关世界,2021(16):77-78.
[2]张为昱.聚焦融媒时代 探索声音艺术——评《融媒时代的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传媒,2021(16):100.
关键词:传统文化;播音主持;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生源质量有待提升
近几年来,随着视听媒体产业的更迭,直播、短视频、知识付费等业态快速发展,融媒体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自媒体汹涌袭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行业经济增长点。播音主持就业岗位增加,播音与主持专业报考人数越来越多,招生数量越来越多, 但相关的配套却没有跟上。播音主持专业生源大多是非美艺术类专业学生,学生经过艺术培训和艺术联考,艺考成绩差异不是很大,文化成绩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综合能力和知识结构就会跟不上专业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目前业界将播音主持专业分类划分为非美艺术专业新闻传播范畴。在对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 有些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比例设置不合理;有的强调新闻采写技能、突出新媒体主持人技能;有的主持类、语言类课程占50%以上。而且这些课程内容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不够突出, 大多都是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以及播音主持实训,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课程较少。外,在公共选修课中,中国文化、中华诗歌、中国戏曲、艺术鉴赏等文化艺术类型课程开设不足,有些虽然开设了-至两门文化类型的课程,但在文化讲座、 讨论互动、表演展示、视频播放、“线
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交替运用上还不够灵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将更多关注度放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上,而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专业的具体举措
(一)优化课程体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过去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度还不够,想要将其融入播音主持专业中,需要在播音主持的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与教学模块。
第一,单独设置中华文化类型课程。
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国传统科技文化、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地域文化等为主要教学内容,采取大小讲座、课堂讨论、情景模拟、动画视频点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建立文创产业丰富的教学资源库,阐发并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
第二,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块。
比如在《视频节目播音与主持》课程中,增加文艺晚会节目主持单元,以道德经典诵读创设情景, 让学生充分参与节目主持,用雅言传承文明,让经典浸润人生。在《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课程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元愫, 采访非遗传承人物,进行节目主持环节语言设计,让学生感悟非遗传承人的匠人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在《文艺作品演播》课程中,可以选取优美的古诗词、四大名著精彩片段、古代文学等作为演播素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学生的心田。
(二)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未来传媒领域将更加智能化。高校传媒专业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拥有“采、写编、播、销”能力,又有丰富传统文化知识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师资队伍,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全媒体人才培养需求,提升新媒体播音主持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在教师招聘方面,除了要招聘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好,拥有-线传媒行业经验的“双师’教师,还应着重寻找具有传统文化深厚功底的教师,提高播音主持教师应聘标准。
其次,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鼓励教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运用微助教、蓝墨云班课、腾讯课堂等教学软件,借助动画、视频慕课、微课、全息投影技术等,或者采用翻转课堂创设和营造教学情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
再次,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文化沙龙讲座。定期召集专业教师每月设计不同的文化主题,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如何将文化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每一个播音主持专业教师都应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法学等各领域知识有所涉猎,以此构建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型知识结构体系。
最后,可以建立不同层级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联动机制。以播音主持为核心能力、以文化筑基,开展传统文化雅集活动,设立相关师生参加的文化赛事, 比如诗歌朗诵会、古风配音、传统婚礼主持、直播+文化等实现赛训一体、教学相长,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老师的传统文化教学实践能力。
結语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传统文化都不应该被丢弃。而且播音员、主持人因其文化价值传播的特殊属性,更应该具备 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自觉担起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播音主持专业特色实践实训课程的试金石”,只有“准"播音员、“准”主持人掌握了传统文化精髓,并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优秀文化作品,才能真正实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2.0”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祺,程欣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互融互进——以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为例[J].公关世界,2021(16):77-78.
[2]张为昱.聚焦融媒时代 探索声音艺术——评《融媒时代的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传媒,2021(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