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使他们自觉持续的学习数学。本文结合个人的一些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体会,就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些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因素;情感教育;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然而多年来的数学教学中,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大部分学生以失败的心态对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受到挫伤,自信心受到严重摧残,数学成为一部分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障碍。学生十之八九怕数学,学习数学自信心严重不足,反映了数学教学中严重的情感缺失。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决不能忽视了。那如何才能让情感教育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呢?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波利亚《数学的发现》中说过:“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的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实验已证明,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强认识活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
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唯师尊严”的观念仍普遍存在,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板着面孔、过于严肃甚至冷漠的不在少数,遇到顽皮的学生,教师或严厉批评,或罚抄罚站。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教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多数时候僵硬而平淡,缺乏生气,这对天真活泼的学生是不适应的,甚至是残酷的。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尤其是数学教师,除了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加强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从而提高自身情感修养。
二、激活课堂数学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法则。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倾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用别人催促,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主动地学习、思考,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疑激趣,用数学知识的数学美诱发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
(2)、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十分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教师就教的愉快而尽力,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因此,教师要有和学生做朋友的意识,抛弃高高在上、唯师独尊的思想,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沟通交流,可以学习评价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心情轻松愉快,而不是焦虑压抑。
(3)、要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
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毫无情感色彩,既枯燥又抽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尽可能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决定了课堂活动为双边活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心理特征,创设充满数学情感的学习情境,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精心创设认知冲突,设疑要注意技巧,因人设疑,让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讨论、探索、评判,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方法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比如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过年时的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几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三、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史渗透情感教育
在课程改革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数学史主要起两方面作用: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提供少量“花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一轮中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史首先被看作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也是体验人类智慧的途径。新课程对于数学史的把握更科学和更理性。)
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目标都围绕三个基本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
度情感价值观,对于理科课程,还进而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尝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千锤百炼、天衣无缝,同时也相对地失去了生气与天然的、经被标本化了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历史上许多著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还十分有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
这些结果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思维和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都是重要的,而把它们作为历史上的著名工作来介绍,又会增添许多文化韵味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
结束语
对于中学数学中应加强情感方面的教育,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实践经验还有很多不足,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意地进行了情感方面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可是不知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新课程标准中把情感与态度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提出,也反映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在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本文出于对中学生情感的关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促进学生能够终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中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作了粗略的探讨。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中学数学教师的重视、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2]BarbaraL.McCombs&JamesE.Pope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3]何小亚.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因素;情感教育;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然而多年来的数学教学中,智育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大部分学生以失败的心态对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受到挫伤,自信心受到严重摧残,数学成为一部分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障碍。学生十之八九怕数学,学习数学自信心严重不足,反映了数学教学中严重的情感缺失。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决不能忽视了。那如何才能让情感教育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催化剂呢?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波利亚《数学的发现》中说过:“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的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实验已证明,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强认识活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
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唯师尊严”的观念仍普遍存在,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板着面孔、过于严肃甚至冷漠的不在少数,遇到顽皮的学生,教师或严厉批评,或罚抄罚站。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教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多数时候僵硬而平淡,缺乏生气,这对天真活泼的学生是不适应的,甚至是残酷的。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尤其是数学教师,除了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习,加强文学、艺术、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从而提高自身情感修养。
二、激活课堂数学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法则。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倾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用别人催促,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主动地学习、思考,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疑激趣,用数学知识的数学美诱发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
(2)、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十分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教师就教的愉快而尽力,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因此,教师要有和学生做朋友的意识,抛弃高高在上、唯师独尊的思想,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沟通交流,可以学习评价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心情轻松愉快,而不是焦虑压抑。
(3)、要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
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毫无情感色彩,既枯燥又抽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尽可能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决定了课堂活动为双边活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心理特征,创设充满数学情感的学习情境,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精心创设认知冲突,设疑要注意技巧,因人设疑,让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讨论、探索、评判,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方法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比如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过年时的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几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三、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史渗透情感教育
在课程改革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数学史主要起两方面作用: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提供少量“花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一轮中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史首先被看作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也是体验人类智慧的途径。新课程对于数学史的把握更科学和更理性。)
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目标都围绕三个基本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
度情感价值观,对于理科课程,还进而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尝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千锤百炼、天衣无缝,同时也相对地失去了生气与天然的、经被标本化了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历史上许多著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还十分有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
这些结果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思维和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都是重要的,而把它们作为历史上的著名工作来介绍,又会增添许多文化韵味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
结束语
对于中学数学中应加强情感方面的教育,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实践经验还有很多不足,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意地进行了情感方面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可是不知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新课程标准中把情感与态度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提出,也反映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在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本文出于对中学生情感的关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促进学生能够终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中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作了粗略的探讨。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中学数学教师的重视、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2]BarbaraL.McCombs&JamesE.Pope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3]何小亚.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