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要摘: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学生 创新意识 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构建以创新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数学教育活动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体验,才能发现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地学,引导他们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一段公路长30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题目出示后,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几分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或小组的见解。并根据他们的意见,板书出相应的算式。
(1)30÷(30÷10+30÷15)
(2)1÷(1÷10+1÷15)
我让学生说说这样列式的根据,学生各抒己见,其中一位学生说:我们组不仅吧30千米的这段公路看作单位“1”,而且分别用60千米,90千米代替30千米,发现都是6天完成,所以我们认为不管这段公路的长度是多少千米,可以直接把这段公路的总长看作单位“1”。多么有创新的见解!随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找出正确的算式和简洁的解题方法,弄清了单位“1”和工效问题。这样做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里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敢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坚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和一提多变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1、一题多解。老师应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去剖析数量关系,纵横沟通,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2、一题多变。一题多变可以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到知识的大海中搏击,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坚决问题,在实践中看到应用题是怎样由简单变复杂的,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开拓和创新精神。
例如:王师傅要加工200个零件,计划5小时完成,由于改进了加工方法,每小时多加工10个,实际只需几个小时?
学生做完题后,老是启发提问:谁会把“每小时多加工10个”这个条件改为简洁叙述的形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大胆发言:计划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是实际的80%;实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是计划的125%;实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比计划多25%;计划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比实际少20%;实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与计划每小时加工的个数的比是5:4;计划每小时加工的个数与实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的比是4:5等等。
三、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坚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曾经说:“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难倒教师和同学的问题。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出创新火花,使思想上出现新难度。例如:教学这样一道题:“一件100元的毛衣,先降价10%,后涨价10%,结果是几元?”
题目出示后,立即有学生回答还是100元。这时,我有意表示“赞成”这个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对同学和我的这个答案进行质疑。开始,有些同学不敢说,经过我再三鼓励,有个同学鼓起勇气,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你和同学的见解,我认为应该是99元。”我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他立即回答了自己的想法。我听完,首先肯定了这个同学的答案是对的,并对这个同学敢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扬。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了,对问题能进行主动的探索,在探索中求同存异,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学生 创新意识 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构建以创新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数学教育活动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体验,才能发现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地学,引导他们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一段公路长30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题目出示后,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几分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或小组的见解。并根据他们的意见,板书出相应的算式。
(1)30÷(30÷10+30÷15)
(2)1÷(1÷10+1÷15)
我让学生说说这样列式的根据,学生各抒己见,其中一位学生说:我们组不仅吧30千米的这段公路看作单位“1”,而且分别用60千米,90千米代替30千米,发现都是6天完成,所以我们认为不管这段公路的长度是多少千米,可以直接把这段公路的总长看作单位“1”。多么有创新的见解!随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找出正确的算式和简洁的解题方法,弄清了单位“1”和工效问题。这样做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创造性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里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敢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坚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和一提多变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1、一题多解。老师应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去剖析数量关系,纵横沟通,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2、一题多变。一题多变可以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到知识的大海中搏击,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坚决问题,在实践中看到应用题是怎样由简单变复杂的,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开拓和创新精神。
例如:王师傅要加工200个零件,计划5小时完成,由于改进了加工方法,每小时多加工10个,实际只需几个小时?
学生做完题后,老是启发提问:谁会把“每小时多加工10个”这个条件改为简洁叙述的形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大胆发言:计划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是实际的80%;实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是计划的125%;实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比计划多25%;计划每小时加工的个数比实际少20%;实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与计划每小时加工的个数的比是5:4;计划每小时加工的个数与实际每小时加工的个数的比是4:5等等。
三、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坚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曾经说:“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难倒教师和同学的问题。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出创新火花,使思想上出现新难度。例如:教学这样一道题:“一件100元的毛衣,先降价10%,后涨价10%,结果是几元?”
题目出示后,立即有学生回答还是100元。这时,我有意表示“赞成”这个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对同学和我的这个答案进行质疑。开始,有些同学不敢说,经过我再三鼓励,有个同学鼓起勇气,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你和同学的见解,我认为应该是99元。”我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他立即回答了自己的想法。我听完,首先肯定了这个同学的答案是对的,并对这个同学敢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扬。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了,对问题能进行主动的探索,在探索中求同存异,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