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燃真阳之火是迈进自我保健的大门。
张紫阳《悟真篇》曾经指出:“道自虚元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既说出了宁静的状态,也说出了宁静中身体经络气血变化。真阳之火点燃之后,经络凉热行气现象。
后来近人更说得明白:活子时一阳生,阳热温暖之气生。
到底是在什么部位关系紧密呢?
“一阳生”的出现,表明人体内部先天元气发动起来了。若以现代医学而论,是性腺功能增强,性激素分泌增强。而性激素与人体抗衰老和恢复青春有密切关系。尤其对老年人来讲,经过这个关头以后,有人还会出现头发由白变黑落齿重生的奇迹。
由此可见,是肾脏的作用,肾气足了,作用于器官的反应。
无独有偶,印度瑜伽也要求激发肾系统的重要经穴发热。
瑜伽修持海底轮,讲求守侯、意念,静候“拙火炽燃、灵热生起,入拙火定”。海底轮和什么关联呢?“海底轮”位于生殖器与肛门之间,脊椎尾骨, 即会阴穴所处之气轮,显然还是和肾密切相关。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各门各派注重宁静中阳热、温暖之气的产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先后天之精相互为用,相辅相成。一方面,后天之精的化生有赖先天之精的支持,另一方面,先天之精也须依赖后天之精的培补。脏腑精气充盈,经脾之运化输布全身,其剩余部分通过肾气的作用与先天之精相结合,闭藏于肾。当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生殖机能成熟时,肾之精气又可化为生殖之精。可见,先、后天之精亦可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这就是肾在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作用在于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具备生殖能力。因为肾所藏“先天之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所藏“后天之精”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所以,养肾和以肾做保健养生的基础一般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人体生、长、壮、老、已过程与肾中精气盛衰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了肾中精气由未盛到逐渐充盛,由充盛到逐渐衰少继而耗竭的演变过程,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认识到随着肾中精气的逐渐充盛,人体出现“齿更”、“发长”等生长发育的现象。
肾寓真阴真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类经附翼·求正录·三焦包络命门辨》指出:“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生死之窦……此谓性命之大本。”又说:“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命门之火即真阳,命门之水即真阴。真阴、真阳闭藏于肾,为五脏六腑阴阳的发源地。
肾的阴阳亏虚可累及五脏,五脏所伤亦“穷必及肾。”如肾阳虚衰不能温运脾土,可致脾阳不振,出现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症;反之脾阳不足,久必累及肾阳,终致脾肾阳虚之证。
明代赵献可提出:“人身五行之外,另有一无形之火、无形之水,寄于两肾中间,故曰五脏之中,惟肾为真。”
《济生方·补益》说:“人之有生,不善摄养,虚劳过度,真阳虚衰,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此皆真火虚衰,不能蒸蕴脾土而然。”
《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中说:“命门即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之中,《内经》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也,名曰命门,是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而两肾之中,是其安宅也。”
明代孙一奎则认为命门在两肾中间,为非水非火,而只是存在着的一种元气发动之机,是一种生生不息、造化之机枢而已,即《难经·八难》所说的“肾间动气。”他在《医旨绪余·命门图说》中指出:“越人(扁鹊)亦曰:‘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命门之意,盖本于此。……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
从生命系统论的角度看,命门的物质基础来源于父母之“真精”,它是人体生命之基态,是早期生命系统的集中,它包含有人体某些精细的调控机制、密码系统。
从历代医家治疗经验可以知道:命门真火的实质是人体生命生化动力系统的总括。可见导引肾经络,强化肾气,激发命门真阳之火是保健养生的关键!
张紫阳《悟真篇》曾经指出:“道自虚元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既说出了宁静的状态,也说出了宁静中身体经络气血变化。真阳之火点燃之后,经络凉热行气现象。
后来近人更说得明白:活子时一阳生,阳热温暖之气生。
到底是在什么部位关系紧密呢?
“一阳生”的出现,表明人体内部先天元气发动起来了。若以现代医学而论,是性腺功能增强,性激素分泌增强。而性激素与人体抗衰老和恢复青春有密切关系。尤其对老年人来讲,经过这个关头以后,有人还会出现头发由白变黑落齿重生的奇迹。
由此可见,是肾脏的作用,肾气足了,作用于器官的反应。
无独有偶,印度瑜伽也要求激发肾系统的重要经穴发热。
瑜伽修持海底轮,讲求守侯、意念,静候“拙火炽燃、灵热生起,入拙火定”。海底轮和什么关联呢?“海底轮”位于生殖器与肛门之间,脊椎尾骨, 即会阴穴所处之气轮,显然还是和肾密切相关。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各门各派注重宁静中阳热、温暖之气的产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先后天之精相互为用,相辅相成。一方面,后天之精的化生有赖先天之精的支持,另一方面,先天之精也须依赖后天之精的培补。脏腑精气充盈,经脾之运化输布全身,其剩余部分通过肾气的作用与先天之精相结合,闭藏于肾。当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生殖机能成熟时,肾之精气又可化为生殖之精。可见,先、后天之精亦可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这就是肾在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作用在于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具备生殖能力。因为肾所藏“先天之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所藏“后天之精”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所以,养肾和以肾做保健养生的基础一般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人体生、长、壮、老、已过程与肾中精气盛衰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了肾中精气由未盛到逐渐充盛,由充盛到逐渐衰少继而耗竭的演变过程,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认识到随着肾中精气的逐渐充盛,人体出现“齿更”、“发长”等生长发育的现象。
肾寓真阴真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类经附翼·求正录·三焦包络命门辨》指出:“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生死之窦……此谓性命之大本。”又说:“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命门之火即真阳,命门之水即真阴。真阴、真阳闭藏于肾,为五脏六腑阴阳的发源地。
肾的阴阳亏虚可累及五脏,五脏所伤亦“穷必及肾。”如肾阳虚衰不能温运脾土,可致脾阳不振,出现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症;反之脾阳不足,久必累及肾阳,终致脾肾阳虚之证。
明代赵献可提出:“人身五行之外,另有一无形之火、无形之水,寄于两肾中间,故曰五脏之中,惟肾为真。”
《济生方·补益》说:“人之有生,不善摄养,虚劳过度,真阳虚衰,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此皆真火虚衰,不能蒸蕴脾土而然。”
《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中说:“命门即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之中,《内经》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也,名曰命门,是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而两肾之中,是其安宅也。”
明代孙一奎则认为命门在两肾中间,为非水非火,而只是存在着的一种元气发动之机,是一种生生不息、造化之机枢而已,即《难经·八难》所说的“肾间动气。”他在《医旨绪余·命门图说》中指出:“越人(扁鹊)亦曰:‘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命门之意,盖本于此。……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
从生命系统论的角度看,命门的物质基础来源于父母之“真精”,它是人体生命之基态,是早期生命系统的集中,它包含有人体某些精细的调控机制、密码系统。
从历代医家治疗经验可以知道:命门真火的实质是人体生命生化动力系统的总括。可见导引肾经络,强化肾气,激发命门真阳之火是保健养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