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步让你走出健康来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人老先老腿,树老先老根。”人的根基就是两条腿,经常锻炼我们的双腿对于全身的健康都会起到促进作用。在太极拳运动中,腿部基本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步不稳则拳乱”。太极拳谚中也提到:“手进三分,腿进七分。”这些都充分说明,腿功是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和先导。
  太极拳的基本腿功练习主要以站桩和走太极步为主。站桩主要是原地静止练习,而太极步则是以行走的方式进行练习,需要运动起来。太极步,又称猫行步,因其酷似猫的行走姿态而得名。杨澄浦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有训:“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武禹襄在《打手要言》中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即要求在练拳时要如猫行走般轻灵、稳健。
  
  太极步的走法
  
  松静站立,双手自然垂于体侧或背后,右脚脚尖外摆45度。
  上体正直,双腿屈蹲(下蹲幅度不宜过大,保证膝盖不超足尖),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缓慢提起左腿,向前方迈步。此时注意以膝领腿,略绷脚尖并前探,同时要松胯、圆裆、重心下沉。
  左脚以脚跟先落地,撑稳身体后,右腿发力蹬地,将右腿撑直,同时左脚变为全脚掌着地,形成左弓步,重心落于双腿之间。注意左腿弯曲程度仍以膝盖不超足尖为准。
  移动身体重心回到右腿,即回到成左弓步前的姿式,左脚跟点地,脚尖翘起,右腿屈蹲支撑身体重量。
  左脚外摆45度,上身保持正直微向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脚全脚掌落地,缓慢提起右腿,向前方迈步。(与之前左腿要领完全一样)
  (与上述第三点一样,只是换成右腿)右脚以脚跟先落地,稳身体后,左腿发力蹬地,将左腿撑直,同时右脚变为全脚掌着地,形成右弓步,重心落于双腿之间。
  移动身体重心回到左腿,即右弓步前姿式,右脚跟点地,脚尖翘起,左腿屈蹲支撑身体重量。
  不断重复上述动作内容。结束收步时,如左腿在前,则将右腿前收,反之,则前收左腿。
  
  太极步的健身作用
  
  太极步的运动特点决定了它具有特殊的健身作用,腰脊不停转动,伴随两下肢均匀缓慢地交替支撑全身体重,使腰、腹,腿部、脚踝等各部位肌肉、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锻炼。同时因旋转产生的力对腰、腿部的经络也有着良好的刺激作用。
  强肾壮腰 补益先天
  中医讲“腰为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髓通脑,是人体生命的根源,有促进人体生殖发育和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等重要作用”。故经常进行太极步的锻炼能够温补脾肾,巩固先天之精,有助发挥正常的生长发育与新陈代谢功能。
  加强腿部肌力 调控身体平衡
  久练太极拳者,腿部肌肉发达,下肢有力,主要因为太极步是双腿不断地进行虚实交替,其间还要有单腿支撑全身的过程。单腿独立是对支撑腿肌力的考验,而由于太极运动缓慢,故腿部肌肉多处于缓慢的静力收缩状态,张力不断增加。这种形式对于腿部肌肉力量的增长是极有助益的。当双腿的肌力增长到可以完全支持全身重量时,身体的整体平衡性自然得到提高,太极步走得也更加平稳、轻盈。又因太极拳练习要求静心,对于大脑及神经系统都有着良好的放松作用。在放松的状态下,肌肉内的神经传导也会更加灵敏迅速,这也有助于人整体平衡性的提升。
  活动脚踝 刺激原穴
  中医认为人体十二经脉对应有十二原穴,“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原,本源、根源也。原穴基本都位于人体的手腕与脚踝部。经常活动腕踝,可以刺激原穴,畅通经脉,达到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练习太极步的好处还在于它易学易练,不受年龄、场地和器材等条件限制,可走路的地方即可练习,强度也是依自身状况自由调节。然而,尽管它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但这些作用的发挥也绝非立竿见影之事,需要一段长期坚持的过程才能显现。
其他文献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它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的统称。不少得了泌尿系结石病的病人,经过手术取出结石或非手术治疗排出结石后,不久又发现新的结石形成而复发,那紧张和苦恼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认识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因,注意和消除可能的复发因素,对减少复发有重大的意义。     一、泌尿系结石是怎样形成的    泌尿系结石的病因极为复杂,专家们半个多世纪来进行了研究,取得很大成果;
期刊
早春三月,阳气生发,万物萌生,肝气当令,肝五行属木,木的特性就是条达生发。中老年人应顺应春季的特点,注意饮食养生。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说:“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遵生八笺》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酸入肝,肝火更旺,必然会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在这一时期,科学的饮食调养对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很有帮助。春季,中老年人怎么护肝呢
期刊
郑先生今年60多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总感到头晕、疲倦、记忆下降、思维迟纯,特别是总犯困,想打瞌睡。女儿不放心,硬要他去医院检查,经过化验,告知他血液黏稠度明显增高,应该治疗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因饮水不足、出汗过多、纤维蛋白元增加等原因,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黏稠度简称血黏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的一个主要指标,也是提示脑卒中、心肌梗塞等发生的早期报警信号。血液流动性质异常,血液黏稠度增加,会
期刊
专家简介  张宏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知名的变态反应学专家。2006年退休后应邀到武警总医院从事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协助建立了过敏科(变态反应科)。现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学》杂志主编。从事与变态反应相关的临床及科研工作40多年,在过敏原的体内外诊断、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抗过敏药的研究,迄今已
期刊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合欢蠲忿,萱草忘忧。”《中国药学大辞典》亦谓:“合欢树植立庭院,使人不忿而欢乐。”所以,自古以来,合欢便成了使人不怒、不气、不愁、令人欢乐愉快的象征性植物。    清代医家吴尚先,在其所著《理瀹骈文》中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的确是这样,每当我悲伤忧愁、心情烦闷之际,听一曲欢快的乐曲,或到公园看看五彩缤纷的鲜花,愁烦很快就会烟消云散。我爱花,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骨关节疾病致病根本原因的认识,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一直针对疼痛、肿胀等症状对症治疗,处在治标难治本的境地,治疗的同时,病症继续发展,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强直,功能完全丧失,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科学研究已证明,骨关节病(也称骨关节炎)是一种已知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根本原因是关节软骨的破坏和丧失,简而言之,关节炎—病在关节,根在软骨。因此,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正确有效的方法是修复破损的关
期刊
眼病分虚实两大类型,实证以“赤眼”最为多见,或因风热,或因肝火,宜用疏散风热或清泻肝火的成药治疗;虚证则多因肝肾不足所致,常见的有视物昏花、内障及夜盲症等,均宜用补益肝肾的成药治疗。    治疗实证眼病的中成药    明目上清丸 本品由荆芥、薄荷、菊花、连翘、蒺藜、蝉蜕、黄芩、黄连、栀子、熟大黄、生石膏、玄参、麦冬、天花粉、赤芍、当归、桔梗、枳壳、陈皮、车前子、甘草制成。具有散风、清热、明目的功能
期刊
腰背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甚高,且发病原因很多。一些非外伤性的脊柱病变,如腰骶部先天性异常所造成的肌肉、韧带、关节面不对称、不平衡等,以及老年人退行性或增生性病变都可引起腰背痛。外伤性腰背痛,常由于急性扭伤未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当,以致迁延为慢性腰肌劳损。  中医对痛与不痛有个认定的说法,即通则不痛,气血调和也;痛则不通,气血壅滞也。因此,治疗痛就要以调理气血,畅通经脉为主。根据这一理论,笔者
期刊
台湾和祖国大陆连根同源,就连许多风景名胜,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随着台湾方面开放大陆观光客赴台旅游,我们便有机会观赏这些被喻称为海峡两岸的“姐妹景”、“孪生景观”。   当游客们一听到台湾日月潭,也许马上会想到浙江省鄞县城南门外有一个可与之媲美的日月湖。日月湖由一桥相连分一为二,北半湖呈圆形,南半湖呈长形。日月潭被一小岛隔成两半,北半湖形同日轮,南半湖状似弦月。日月湖和日月潭有着相似的走向和形状,
期刊
李大爷年过七旬,与咳、喘、憋相伴了大半辈子,长期药不离口,氧瓶不离手,可病情依然反反复复,迁延不愈。这老毛病让他吃足了苦头—痰堵、气堵、喘息难平……近来,他的病况更糟,一到夜里,肺里就像在“拉风箱”似的,发出“呼哧”“呼哧”的肺音,让他彻夜难眠……这可真应了那句俗话—“活人能让一口痰憋死!”    排痰消炎、通气增氧、恢复肺功能,是国际公认的治疗咳、喘、憋等症状的根本途径!    肺病专家指出,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