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一直是人们所重视的方面,从古至今教育都处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如今的教育思想和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前认为老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侧重于教授知识和技能。但是现今的教育思想认为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导演,而学生是主角,教育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完善的人格。本文就将从学生主体性的特征以及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等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主体作用
班级是我国学校教育中最基础的单位,班级管理又是整个学校管理中最基础的管理单位,学生是每一个班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班级管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关键还看班主任导演的好不好,若导演的不好,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果作为主角的学生都不没有主体意识了,变成了牵线木偶了,那么这个班级也不能称为正真意义上的班级,没有任何生气。如果形成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良好的班集体,那么其中的学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发展好了又会推动班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
从上可知,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体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何为主体性呢?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作为个体对自身主体角色和主体地位的自觉认识,包括对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充分理解和感悟。
学生主体的特征可归纳为一下几点:
1、主动积极,自觉性强[2]
在班级中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一切事务中去,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那么就说明学生讲班级当成了自己的班级,已经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或者更加可以说成是已经将自己当做了班级的主人,具有了主人翁意识。
2、好思、好问、好奇、好强[2]
好思,表现为喜欢思考琢磨的问题,对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出现问题会自己寻求解决方法。甚至会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
好问,指在自己思考的前提下,喜好向教师提问,对问题喜欢好寻根问底,追根溯源。有时还会有许多的奇思妙想,并且乐此不疲。
好奇,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兴趣,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时还会标新立异,出现很多奇思异想。
好强,表现为不甘落后,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与自我。
3、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学习是学生最为主要的任务,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老师和家长要求我学习。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不是被动的。不被动的前提就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样学习不仅会轻松很多,而且利于学生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而不仅仅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1、作为教师应做好表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不少教师将学生的管理工作错误的认识为单纯的“管学生”,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对学生的管理应该以“理”为主,“管”为辅,当教师能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顺着学生的思想去引导学生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向着教师所设想的方向发展,“管教”学生自然而然的也简单了很多。作为教师不止要有教师的威严,还要能融入学生群体之中去。这其中教师的魅力也起着重要作用。我认为魅力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作为教师平时就应注重自身魅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听话,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的发展。
2、使用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主体,做到这一点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思想方面一个是行为方面。[3]学生如果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主体的话那么从行动上也会表现出主体性。如果在行为上不断强调主体性也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为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从一下几点进行实施:
(1)在班级中设置班级委员。通过设置班委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自主活动。而不是事事都需要老师来管理,来安排。但是在设置班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首先班委千万不能变成摆设。现在可以说是个班级就有班委,但是其实很多班委都是摆设,挂个名字而已。这样的班委还不如没有。同时,对于班委的设置应尽量覆蓋到全部学生,不能老是固定的几个人做班委。如果一直是固定的几个人做班委,那其他人就没有了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其他人似乎都成了看热闹的人。[4]
(2)让学生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什么地方都会有规矩的存在。在学校中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体现的十分明显。但是在学校有了规章制度却很难让学生自愿的去服从。学生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屡见不鲜,其实规章制度的制定的本意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有个更好的发展。但是学生并不明白这些,他们只会觉得很烦,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制定规章制度的人没有人性。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原因呢?其实还是应为学生和管理者没有处在同一立场上。如果让学生换位思考一下,说不定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所以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去,就会省去很多麻烦。规章制度是大家制定的,是大家同意的,那么大多数人就会心甘情愿百分之百的去服从这个制度。
3、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空间
一个良好的氛围不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都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环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好一个氛围呢?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集体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班会,班干部,班风的提出等手段来形成良好的氛围。氛围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所以氛围形成的初期是很重要的。当班级氛围形成后,教师就可以减少对班级的干预,慢慢将管理的职责交到学生手里,并且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当有了做够的空间时,学生的自主性自然会发挥出来。不少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孩子还小,需要管教,这就压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是其实孩子有着自己的思想,有时孩子的想法甚至比成人的要优秀很多。所以一定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空间,让孩子去尽情的发挥,教师和家长只需要在旁稍作指导即可。
参考文献:
[1]沈福珍.班级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性思考[J].新课程(下旬):班级管理2011年6月28日
[2]周学荣.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与条件[J]中国学校体育:理论探索 2003-5 p62
[3]孙晓茹.论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鸡西大学学报, 2009年8月,9(3):P3~4
[4]李伟胜:《班级管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主体作用
班级是我国学校教育中最基础的单位,班级管理又是整个学校管理中最基础的管理单位,学生是每一个班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班级管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关键还看班主任导演的好不好,若导演的不好,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果作为主角的学生都不没有主体意识了,变成了牵线木偶了,那么这个班级也不能称为正真意义上的班级,没有任何生气。如果形成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良好的班集体,那么其中的学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发展好了又会推动班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
从上可知,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体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何为主体性呢?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作为个体对自身主体角色和主体地位的自觉认识,包括对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充分理解和感悟。
学生主体的特征可归纳为一下几点:
1、主动积极,自觉性强[2]
在班级中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一切事务中去,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那么就说明学生讲班级当成了自己的班级,已经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或者更加可以说成是已经将自己当做了班级的主人,具有了主人翁意识。
2、好思、好问、好奇、好强[2]
好思,表现为喜欢思考琢磨的问题,对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出现问题会自己寻求解决方法。甚至会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
好问,指在自己思考的前提下,喜好向教师提问,对问题喜欢好寻根问底,追根溯源。有时还会有许多的奇思妙想,并且乐此不疲。
好奇,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兴趣,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时还会标新立异,出现很多奇思异想。
好强,表现为不甘落后,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与自我。
3、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学习是学生最为主要的任务,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老师和家长要求我学习。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不是被动的。不被动的前提就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样学习不仅会轻松很多,而且利于学生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而不仅仅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1、作为教师应做好表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不少教师将学生的管理工作错误的认识为单纯的“管学生”,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对学生的管理应该以“理”为主,“管”为辅,当教师能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顺着学生的思想去引导学生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向着教师所设想的方向发展,“管教”学生自然而然的也简单了很多。作为教师不止要有教师的威严,还要能融入学生群体之中去。这其中教师的魅力也起着重要作用。我认为魅力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是在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作为教师平时就应注重自身魅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听话,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的发展。
2、使用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主体,做到这一点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思想方面一个是行为方面。[3]学生如果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主体的话那么从行动上也会表现出主体性。如果在行为上不断强调主体性也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为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从一下几点进行实施:
(1)在班级中设置班级委员。通过设置班委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自主活动。而不是事事都需要老师来管理,来安排。但是在设置班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首先班委千万不能变成摆设。现在可以说是个班级就有班委,但是其实很多班委都是摆设,挂个名字而已。这样的班委还不如没有。同时,对于班委的设置应尽量覆蓋到全部学生,不能老是固定的几个人做班委。如果一直是固定的几个人做班委,那其他人就没有了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其他人似乎都成了看热闹的人。[4]
(2)让学生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什么地方都会有规矩的存在。在学校中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体现的十分明显。但是在学校有了规章制度却很难让学生自愿的去服从。学生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屡见不鲜,其实规章制度的制定的本意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有个更好的发展。但是学生并不明白这些,他们只会觉得很烦,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制定规章制度的人没有人性。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原因呢?其实还是应为学生和管理者没有处在同一立场上。如果让学生换位思考一下,说不定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所以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去,就会省去很多麻烦。规章制度是大家制定的,是大家同意的,那么大多数人就会心甘情愿百分之百的去服从这个制度。
3、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空间
一个良好的氛围不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都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环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好一个氛围呢?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集体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班会,班干部,班风的提出等手段来形成良好的氛围。氛围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所以氛围形成的初期是很重要的。当班级氛围形成后,教师就可以减少对班级的干预,慢慢将管理的职责交到学生手里,并且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当有了做够的空间时,学生的自主性自然会发挥出来。不少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孩子还小,需要管教,这就压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是其实孩子有着自己的思想,有时孩子的想法甚至比成人的要优秀很多。所以一定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空间,让孩子去尽情的发挥,教师和家长只需要在旁稍作指导即可。
参考文献:
[1]沈福珍.班级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性思考[J].新课程(下旬):班级管理2011年6月28日
[2]周学荣.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与条件[J]中国学校体育:理论探索 2003-5 p62
[3]孙晓茹.论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鸡西大学学报, 2009年8月,9(3):P3~4
[4]李伟胜:《班级管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