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最真、最好、最全面的体现。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写作兴趣;作文教学;途径;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方是上策。人们求知的过程告诉我们:兴趣是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探索知识宝库的“入门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个性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特点。换言之,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1]培养作文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学生对作文有了明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内部态度”,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精神。这时,他们就会把作文看做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而不认为是苦差事,写作时大脑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表现出追求探索的倾向,努力提高作文水平。为此,他们平时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积累素材、认真作文,都会成为一种兴味盎然的自觉行动,明显地表现出作文兴趣的定向作用。
培养作文兴趣既是学生对作文价值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心理活动的交流过程。因此,培养作文兴趣的途径、方法可以有多种。在本文,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研究:
一、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
一方面,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一定哲理的。从阅读入手学习写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也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揣摩原文的语言特点、用词造句、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找出主题句,分析扩展句,总结概括文章大意,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注重课堂阅读的前提下,如遇到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下来便于日后写作的积累。
另一方面,通过朗读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亲近了文本,在不知不觉中一切内容与想法都化为了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宝贵的一种境界。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运用朗读法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语文教师要善于朗读,并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如果教师都把课文读得干瘪吃力,怎么能使学生对语文朗读有兴趣呢?所以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备好朗读课,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自己的课堂营造一種氛围。
二、多读、多写,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的练习。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茅盾也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多记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的兴趣。当然,写好作文需要有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提出明确的目标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培养骨干,多法并举,通过师生协作,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非常愿意做他们感兴趣的事,笔者在巩固学生的兴趣上刻意做了三件事:1、有意识地与通过调动兴趣、增强兴趣、激活兴趣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有意识地与他们结交朋友,取得学生们的信任,这样学生们就会对写作文更加感兴趣。2、努力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推荐到报刊上发表,并定期举行写作心得座谈会,让学生谈创作心得,让其它同学共同分享写作的成功经验。3、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的成功。如把学生发表、获奖的作文收集起来,装订成册,让班级同学相互传阅,并作为班级荣誉,在家长会、学校活动中展出,让家长共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他们对某个学科的兴趣往往随着对这个学科教师的情感变化而变动,喜欢这个教师,就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亦然。[2]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使教学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要关心、爱护、帮助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消除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感,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使学生了解教师,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从而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同时,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后,就会把思想活动告诉教师,跟教师交流思想,就会认真完成作业任务。我所任教的班级,师生关系融洽,许多学生暗下决心:“写好作文,为老师争光。”因此,通过增进师生情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四、创造成功机会,双边批改。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 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3]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 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绝对一无是处。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激起喜悦的心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 功的快感,就会焦虑、自卑,因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教师应该沉到作文中去,从粗石中挑出白玉,挑出学生的自信心,挑出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让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补齐不足,发挥优点。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的方法,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批改,随后再让学生自己批改;或先由学生互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两相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再进行个别或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妥贴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说理是否严密合乎逻辑、立意是否深刻有意义,等等,都得动脑分析推理,然后作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学到方法,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 。对于一些较好的作文,可以在班级自办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上刊出,或推荐给学校的报纸、广播台,扩大作文的读者对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竞争的心理,而且也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注意社会效果,增强了写作的投入感。
五、做好作文评语,强化学生写作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无论从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教育,还是从各方面所能提供给学生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都无法与城里的孩子相提并论,因此,他们所承受的生活以及学习的压力可能比城里的孩子要更大。长期以来,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他们的思想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性情受到压抑,若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别人真诚的理解,就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学生流露心迹的最好方式就是作文,因此,引导学生象正确的方向发展就成了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写好评语就是语文老师同学生交流的最佳途径。[4]学生作文是心灵的流露,情感的抒发,教师批改则是思想的启迪,感情的疏导,每批改一次作文,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一次情感的交流。如学生在作文中常写到同学关系难处,人心叵测,内心苦闷,我就给他写上这么几句:“不必如此,事在人为,以善良宽容之心待人,你会收获很多。”学生感到有人理解他,更加积极认真地写作,同时尝试着微笑面对生活,最终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和友谊。教师的评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故不可等閑视之,更不可敷衍了事。很多学生都在作文后记中这样写到:“老师,我几乎都能背下您每次给我写的评语,这将让我受益终生。”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充分利用作文评语,既教其如何作文,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又教其如何做人,文道结合,相辅相成。这既体现了作文的要求,也提出了做人的原则,使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能力同步发展,这一点,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尤为重要。
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只要我们教师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写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由讨厌写作变成乐于写作,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高,一篇篇好文章就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朱晓方.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4期.
[2] 曾宪春.张扬主体个性 激发写作创新[J].中学语文,2010年06期 .
[3] 赵剑飞.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0年03期.
[4] 王海峰.写作教学须多让学生收获成功[J].中学语文,2010年06期 .
【关键词】写作兴趣;作文教学;途径;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方是上策。人们求知的过程告诉我们:兴趣是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探索知识宝库的“入门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个性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特点。换言之,兴趣有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1]培养作文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学生对作文有了明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内部态度”,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精神。这时,他们就会把作文看做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而不认为是苦差事,写作时大脑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表现出追求探索的倾向,努力提高作文水平。为此,他们平时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积累素材、认真作文,都会成为一种兴味盎然的自觉行动,明显地表现出作文兴趣的定向作用。
培养作文兴趣既是学生对作文价值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心理活动的交流过程。因此,培养作文兴趣的途径、方法可以有多种。在本文,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研究:
一、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
一方面,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一定哲理的。从阅读入手学习写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也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揣摩原文的语言特点、用词造句、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找出主题句,分析扩展句,总结概括文章大意,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注重课堂阅读的前提下,如遇到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下来便于日后写作的积累。
另一方面,通过朗读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亲近了文本,在不知不觉中一切内容与想法都化为了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宝贵的一种境界。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可以运用朗读法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语文教师要善于朗读,并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如果教师都把课文读得干瘪吃力,怎么能使学生对语文朗读有兴趣呢?所以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备好朗读课,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自己的课堂营造一種氛围。
二、多读、多写,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的练习。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茅盾也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多记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的兴趣。当然,写好作文需要有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提出明确的目标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培养骨干,多法并举,通过师生协作,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非常愿意做他们感兴趣的事,笔者在巩固学生的兴趣上刻意做了三件事:1、有意识地与通过调动兴趣、增强兴趣、激活兴趣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有意识地与他们结交朋友,取得学生们的信任,这样学生们就会对写作文更加感兴趣。2、努力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推荐到报刊上发表,并定期举行写作心得座谈会,让学生谈创作心得,让其它同学共同分享写作的成功经验。3、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的成功。如把学生发表、获奖的作文收集起来,装订成册,让班级同学相互传阅,并作为班级荣誉,在家长会、学校活动中展出,让家长共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他们对某个学科的兴趣往往随着对这个学科教师的情感变化而变动,喜欢这个教师,就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亦然。[2]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使教学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要关心、爱护、帮助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消除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感,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使学生了解教师,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从而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同时,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后,就会把思想活动告诉教师,跟教师交流思想,就会认真完成作业任务。我所任教的班级,师生关系融洽,许多学生暗下决心:“写好作文,为老师争光。”因此,通过增进师生情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四、创造成功机会,双边批改。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 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3]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 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绝对一无是处。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激起喜悦的心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 功的快感,就会焦虑、自卑,因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教师应该沉到作文中去,从粗石中挑出白玉,挑出学生的自信心,挑出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让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补齐不足,发挥优点。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的方法,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批改,随后再让学生自己批改;或先由学生互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两相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再进行个别或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妥贴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说理是否严密合乎逻辑、立意是否深刻有意义,等等,都得动脑分析推理,然后作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以学到方法,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 。对于一些较好的作文,可以在班级自办的学习园地、黑板报上刊出,或推荐给学校的报纸、广播台,扩大作文的读者对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竞争的心理,而且也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注意社会效果,增强了写作的投入感。
五、做好作文评语,强化学生写作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无论从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教育,还是从各方面所能提供给学生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都无法与城里的孩子相提并论,因此,他们所承受的生活以及学习的压力可能比城里的孩子要更大。长期以来,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他们的思想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性情受到压抑,若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别人真诚的理解,就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学生流露心迹的最好方式就是作文,因此,引导学生象正确的方向发展就成了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写好评语就是语文老师同学生交流的最佳途径。[4]学生作文是心灵的流露,情感的抒发,教师批改则是思想的启迪,感情的疏导,每批改一次作文,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一次情感的交流。如学生在作文中常写到同学关系难处,人心叵测,内心苦闷,我就给他写上这么几句:“不必如此,事在人为,以善良宽容之心待人,你会收获很多。”学生感到有人理解他,更加积极认真地写作,同时尝试着微笑面对生活,最终赢得了同学的信任和友谊。教师的评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故不可等閑视之,更不可敷衍了事。很多学生都在作文后记中这样写到:“老师,我几乎都能背下您每次给我写的评语,这将让我受益终生。”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充分利用作文评语,既教其如何作文,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又教其如何做人,文道结合,相辅相成。这既体现了作文的要求,也提出了做人的原则,使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能力同步发展,这一点,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尤为重要。
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只要我们教师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写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由讨厌写作变成乐于写作,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高,一篇篇好文章就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朱晓方.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4期.
[2] 曾宪春.张扬主体个性 激发写作创新[J].中学语文,2010年06期 .
[3] 赵剑飞.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0年03期.
[4] 王海峰.写作教学须多让学生收获成功[J].中学语文,2010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