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谁手还未定”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g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务周刊》:您最早什么时候开始有再造搜狐的想法?
  张朝阳:它是一段时间对企业竞争形态的观察和个人了悟的结果。再造搜狐之前的一段时间,我认为互联网公司靠一些创新、靠结构调整、靠找对人,我在幕后稍微隐退一点,公司也可以稳定的发展。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的,不进则退,竞争太激烈了。它是整体的一个势。这是一段时间的个人感悟,这种感悟让我下定决心再战江湖,要把整个搜狐的势做出来。过去两年我一直在寻找让搜狐走向未来的这样一个团队,在培养接班人,观察业务等,现在都还在继续,我准备再拼搏一下。
  
  《商务周刊》:为什么您会觉得搜狐需要再造,需要打通血脉,是哪里出了问题吗?
  张朝阳:我们这两年稍微有点沉寂,大家的方向感不像以前那么强了。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好的资源,有相当充足的现金、被广泛使用的搜狗输入法、强大的媒体平台,还有非常好的收入和一个不错的团队,有这些资源,本应该做得更好。历史上我们错过一些机会,现在有这样的资源,有新的文化凝聚力和执行力,我们可以继续我们的梦想,来打造一个伟大的公司,成为中国互联网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
  
  《商务周刊》:具体通过什么来打通呢?
  张朝阳:一个是产品方面的打通,这个比较重要,我们在2007年已经打通一部分,就是用搜狐通行证3.0,现在这个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但这次打通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整个公司文化的打通,包括公司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品牌上也还是会像以前那样做足够的宣传投入,像去年的“上搜狐,知天下”,还有以前很多的市场策划,但这次主要是公司内部的文化再造。
  
  《商务周刊》:关于产品的打通,目前看搜狐整个产品线还是比较松散,没有整体的感觉和明显的特点,未来有没有可能形成一个可以将所有业务进行整合的平台产品?
  张朝阳:搜狐有一个不错的客户端产品,就是搜狗输入法,但输入法的登录需求不太强,所带来的入口和平台可能更偏向百度那样的。腾讯QQ是登录行为,搜狐要产生登录行为还是要靠Web2.0产品,一旦2.0产品出来,我们会有强大的渠道推广这个产品。关于搜狗输入法能不能形成带动整个搜狐的平台,也是我们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商务周刊》:您对于目前互联网竞争的整体态势是一个什么样的判断?
  张朝阳:之前十多年,三大门户的崛起满足了中国人对资讯的需求,后来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产生出一些新秀,而且新秀做成了巨头,广告收入也很好。但中国互联网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导致小公司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大公司可以随便挖人。最后的格局就是传统门户占据了媒体和品牌广告的市场,新兴的公司搜索像腾讯这样的,因为商业模式比较好,获得很大的市值和收入。但是在未来到底中国互联网垄断型的公司鹿死谁手现在还不能定,新的公司和产品随时可能爆发。新浪微博的爆发就是很奇特的事情,搜狗也可能爆发,竞争还没有结束,还有第二幕。
  
  《商务周刊》:搜狐在第一轮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的经验有哪些?
  张朝阳:一个是我们的宣传战略非常好,让搜狐的品牌一直高高在上,让人们知道。第二,每次机会涌现的时候我们都去尝试、调整,能够对公司进行改造。如果我们在2004年、2005年不进行技术改造的话,那么搜狐到现在可能会像之前很多公司一样消失了。同时,我们也懂得适当地坚持。1999年、2000年社区起来的时候,有一种声音说放弃新闻、放弃媒体来做社区,很多公司就跳进去了,但是搜狐坚持做新闻,坚持到现在,品牌广告这个模式一直在稳定成长。当短信起来的时候,中国互联网赚钱的机会不太多,突然涌现一个赚钱机会,我们就彻头彻尾跳进去,后来做得太大了,彩信被中国移动罚;游戏出来的时候我们也跳进去,多次失败,最后做成了,而且成为搜狐非常重要的支柱。
  
  《商务周刊》:在第二幕战争当中,搜狐想要制胜,主要靠什么?
  张朝阳:肯定是综合的,管理结构、组织结构、文化、技术各方面。搜狐发展的历史上,我们曾经在不同的阶段谈论不同的价值趋向。曾经是以市场导向、宣传为主,品牌打得特别好;我们也曾经是技术驱动,搜狐这几年技术非常强,推出了好的产品,这在早年是不可能的。但是光有一招是不行的,要有组合的东西。那些年,三大门户很牛的时候,谁也不相信马云会做成,觉得他整天特忽悠,到处演讲,在海外打广告,但他就走出一条路来。不能有定见,产品可以创新,组织结构可以创新,文化可以创新,再造搜狐肯定是一个综合的优势。
  
  《商务周刊》:5年以后整个搜狐会是什么样子?您有没有设定一个目标或者一个清晰的概念?
  张朝阳:互联网这个领域是不进则退,5年以后,在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非常多的情况下,搜狐应该都是几大巨头之一,活得还相当不错,是一个很值得尊敬的公司,拥有让网民非常喜欢使用的产品的公司。
其他文献
与诸多跨国巨头一样,日立转型的重要支点是中国。目前,中国大陆的销售额已经占到日立全球的11%,未来他们的目标是把这个比例提升到20%。而中国市场的快速成长,对于这些想有所作为的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将原来为其本土市场或欧美市场服务的“中国事业战略”转换为更具针对性的“中国市场战略”。针对此话题,《商务周刊》对日立制作所会长川村隆进行了专访。    《商务周刊》:日立“社会创新事业”的关键词之一是“全
期刊
始于1970年代能源危机时期的可再生能源探索,让丹麦拥有世界一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合理的能源结构。2006年,中丹两国政府合作启动了中丹风能发展项目(WED),并使其绕过本轮危机的阻碍,于2010年圆满结束,为中国特别是项目试验范围内的东三省风电产业带来了风资源评估、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准模板、风电并网等领域的技术和知识成果。  2010年初,丹麦和中国政府把合作范围进一步拓展至其他可再生能源领
期刊
公共投资在任何扶贫经济战略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数众多的经济体凭借庞大的国有经济部门取得其经济成功,相反,许多不成功的经济体的国有经济部门非常之小。国有企业不是经济增长的负担,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面临的问题都非常类似,诸如委托代理、搭便车和软预算约束问题。私有化不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出路,如果政府有能力引导好私有企业,就有能力经营好国有企业;反之,如果政府没有能力经营好国有企业,政府也不会有能力引导一
期刊
意大利柯马公司隶属于菲亚特集团旗下,在汽车行业,除了核心零部件,很少有公司会进入其他上游行业,但柯马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发展的不错,1976年诞生至今,柯马的业务已涉及车身焊装、动力总成、汽车工程、机器人、航空、工业服务六大领域,服务的客户来自汽车、航空、钢铁、石化、铸造等行业。  1997年进入中国后,柯马完整的工程解决方案赢得了包括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集团、广汽集团等众多车商的青睐,并将除航空
期刊
● 中国成为一个好的生产基地,不仅是因为它的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它的效率也高。开始的时候它是向全球其他的地方学习经验,很快这里就变成了全球其他地方的老师。中国的工资水平固然会逐渐涨上来,但这里有一些受过良好教育、又很尽心尽力投入工作的人才  ● 我们不能预期所有研发的项目都能够有结果,我们必须要允许这种项目的失败。如果项目都成功了,那只能说明我们的目标不够高  ● 降低成本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特别
期刊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给日本经济复苏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在2009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经济刺激计划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首相麻生太郎破天荒地承认日本依赖传统电子和机电产品的出口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显然,日本“二战”后不断调整的经济发展模式又要经历一次重大变革。今年迎来创业百年的日立,正是纵横世界几十年的日本制造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在大幅收缩传统家电业务的同时,日立提出了“社会创新事业”的新战略,聚焦
期刊
从十二大到十七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中央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南。近一段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诸常委分赴国内多个地区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密集调研。今年2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商务周刊》就如何认识和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特邀顾问刘国光教授。    《商务
期刊
尽管对一哄而上的批评此起彼伏,在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振兴规划》中风能仍将占据重要席位。一个中国与风电大国丹麦的合作项目试图弥合产业“大跃进”所留下的空白    去年秋天,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副主任杨振斌站在吉林西部的风场上,竖起挡风的衣领。这里正在进行中丹风能发展项目(WED)测风仪器的安装。  “长期以来,因为地形对风的局地影响,以及观测技术等原因,我们有些项目最终测得的风资源情况与
期刊
8月10日,多元化的工业产品制造商伊顿公司在北京宣布,将与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下属的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为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项目提供支持。伊顿拥有电气和工业两大业务集团,其中后者包括宇航、液压和车辆3个部门,2009年全球销售额达119亿美元。  中国商飞于2009年3月启动国产大飞机供应商招标工作,去年基本完成了国内供应商的选择,国外供应商的选择将在今年完成。投标的国外供应商基本
期刊
10月12日下午4点,在中国茉莉花茶的袅袅香雾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两位营销学教授兼沃顿互动媒体项目联席主任,埃里克·布莱特劳(Eric T.Bradlow)和彼得·费德(Peter S.Fader),跟记者分享了他们关于互联网营销的观念和看法。彼得·费德的脸型偏尖,几丝银发增添了他的儒雅学者风范;埃里克·布莱特劳则长着一张团圆脸,圆睁的眼睛显出探究的渴望。  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湖面引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