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万卷书,记生活感
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缺乏思想,内容枯燥,主要原因就是腹中货太少。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强积累: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写作材料。首先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养成写生活札记、写观察笔记、写日记的习惯。其次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坚持写读书笔记。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是思想意识的源头活水。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想象力就越丰富,见解也就越深刻,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强,写出的文章也自然就高人一筹。因此,我们必须把读书作为我们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精心立题,有感而发
在平时的作文写作时,要精心立题,让学生有写作的兴趣,有话有说。题目命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心理。所以题目要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给学生有倾吐为快之感,这样学生就乐于写,也才能表现出个性。题目还要和时代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学生有东西可写,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鼓励学生写随笔。中学生的生活虽然很平淡,但细细观察,每天都有新东西,要把写作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如读了书,写读后感;看了电影,写观后感;上了课,写课后感;与同学发生争执,写吵后感。总之,每天写日记,每天写一感,日积月累便养成了写作的好习惯,思想认识水平也不知不觉有了提高。开始不一定规定学生要写什么内容,无需约束。为了打开学生思路,可以为学生专门开设一些札记栏目,如: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等。
现在的作文教学应该倾向于对呆板的模式套路的背弃,对独立思想、创造品质的呼唤。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状态,关注人类的未来与命运,都应该成为写作的题材。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该有所顾忌,有所回避。我们要鼓励学生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社会,并善于从中发现写作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美好的人物与事物,发现严峻现实中尴尬、丑恶、阴暗的现象,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宽容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评头品足,宽容学生对社会中丑恶事物的偏颇抨击,宽容学生对社会各路名流或许有失公正的臧否。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放言,才敢直面人生,也才会写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深度的文章!
三、亲身实践,教学相长
一般而言,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然后教师批阅,改几个错别字写几句评语。较负责的老师会挑一些好的作文在全班读一下,仅此而已。这样的做法往往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任务观念,不会把写作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起思考,教师常“下水”,与学生一起作文,作文后共同切磋、讨论、批改,把写作文的过程变成一个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我们教师通过下水写作,一是能够发现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学生的写作困难具体在哪一个方面,二是让学生作文时真正地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像这样写而不是像那样写: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作文教学不是纯原理的灌输和纯技巧的传授,而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撞击、共鸣与磨合。写作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就是思想的指导。一个教师,如果只是讲书本上的东西,没有自己内心的感受,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便很难说服学生,更谈不上感染学生。
四、多种手段,激发热情
我们要运用多种手段,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源,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成立文学社团,主办校报校刊,要大量刊登学生习作。对外要积极推荐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还有一个我们容易忽略的但是事实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作文讲评来交流品评学生习作。每次学生的作文收上来,我们要趁热打铁,及时迅速的批阅,及时讲评。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就让学生到讲台上自己朗读或者张贴在橱窗、黑板报上,让其他同学进行品评。由于是自己班级同学的作文,具有可比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想:他们所写的那些事我也经历过,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别人的文笔那么优美,我为什么那么差呢?下一次我也要争取“发表”自己的作文。这样,燃起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生下一次写作就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作文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新的时代,必须有新的作文理念。说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直言不讳,推崇创新,张扬个性,这应该成为学生作文“真”与“情”的基本要求,也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的导向。笛卡尔曾经说过:“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在浩淼的宇宙中,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头脑。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作文承载自己真实的思想,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
一、读万卷书,记生活感
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缺乏思想,内容枯燥,主要原因就是腹中货太少。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强积累: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写作材料。首先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养成写生活札记、写观察笔记、写日记的习惯。其次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坚持写读书笔记。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是思想意识的源头活水。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想象力就越丰富,见解也就越深刻,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强,写出的文章也自然就高人一筹。因此,我们必须把读书作为我们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精心立题,有感而发
在平时的作文写作时,要精心立题,让学生有写作的兴趣,有话有说。题目命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心理。所以题目要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给学生有倾吐为快之感,这样学生就乐于写,也才能表现出个性。题目还要和时代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学生有东西可写,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鼓励学生写随笔。中学生的生活虽然很平淡,但细细观察,每天都有新东西,要把写作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如读了书,写读后感;看了电影,写观后感;上了课,写课后感;与同学发生争执,写吵后感。总之,每天写日记,每天写一感,日积月累便养成了写作的好习惯,思想认识水平也不知不觉有了提高。开始不一定规定学生要写什么内容,无需约束。为了打开学生思路,可以为学生专门开设一些札记栏目,如: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等。
现在的作文教学应该倾向于对呆板的模式套路的背弃,对独立思想、创造品质的呼唤。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状态,关注人类的未来与命运,都应该成为写作的题材。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该有所顾忌,有所回避。我们要鼓励学生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社会,并善于从中发现写作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美好的人物与事物,发现严峻现实中尴尬、丑恶、阴暗的现象,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宽容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评头品足,宽容学生对社会中丑恶事物的偏颇抨击,宽容学生对社会各路名流或许有失公正的臧否。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放言,才敢直面人生,也才会写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深度的文章!
三、亲身实践,教学相长
一般而言,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然后教师批阅,改几个错别字写几句评语。较负责的老师会挑一些好的作文在全班读一下,仅此而已。这样的做法往往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任务观念,不会把写作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起思考,教师常“下水”,与学生一起作文,作文后共同切磋、讨论、批改,把写作文的过程变成一个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我们教师通过下水写作,一是能够发现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学生的写作困难具体在哪一个方面,二是让学生作文时真正地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像这样写而不是像那样写: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作文教学不是纯原理的灌输和纯技巧的传授,而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撞击、共鸣与磨合。写作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就是思想的指导。一个教师,如果只是讲书本上的东西,没有自己内心的感受,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便很难说服学生,更谈不上感染学生。
四、多种手段,激发热情
我们要运用多种手段,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源,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成立文学社团,主办校报校刊,要大量刊登学生习作。对外要积极推荐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还有一个我们容易忽略的但是事实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作文讲评来交流品评学生习作。每次学生的作文收上来,我们要趁热打铁,及时迅速的批阅,及时讲评。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就让学生到讲台上自己朗读或者张贴在橱窗、黑板报上,让其他同学进行品评。由于是自己班级同学的作文,具有可比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想:他们所写的那些事我也经历过,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别人的文笔那么优美,我为什么那么差呢?下一次我也要争取“发表”自己的作文。这样,燃起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生下一次写作就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作文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新的时代,必须有新的作文理念。说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直言不讳,推崇创新,张扬个性,这应该成为学生作文“真”与“情”的基本要求,也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的导向。笛卡尔曾经说过:“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在浩淼的宇宙中,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头脑。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作文承载自己真实的思想,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