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看下瞧里究外探”轻松解诗词鉴赏题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free9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的重点题。考试大纲对此有明确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并能“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鉴赏能力,都在古诗词鉴赏中有所体现。诗词鉴赏虽然历年来都是一个只有8分的小板块,但有着较大的区分度,解题不得法往往会失分。
  为提高复习效率,我以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的部分诗词鉴赏题为例,我们一起“上看下瞧里究外探”轻松解诗词鉴赏题:
  上看:看诗词题目
  诗词的题目,虽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提示作用,但是很多题目会为我们提供很丰富的信息。如:有的题目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广东卷白珽的《余杭四月》;有的题目告诉了诗歌的类型,湖北卷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有的题目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新课标卷晏几道《思远人》,安徽卷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有的题目反映诗歌表现手法,全国卷修睦的《落叶》,天津卷杨万里的《野菊》,就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下瞧:瞧诗词注释
  有的诗词后附有注释,阅读这些注释,可以帮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知识典故、关键字词、难解字词、时代背景)。虽不是所有考题都有注解,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了,阅读时我们要引起足够重视。例如:2012年重庆卷诗歌([金]王寂)《鹧鸪天·预报》(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从注释看,说明作者的机巧之心荡然无存,作者用了一个典故表明自己不想做官了,想回去钓鱼,颐养天年,不让钓鱼台再荒却了,表现作者淡然恬静的超人情怀。忽视小注释,理解就费力了喔!
  里究:究作品与文人之际
  “诗言志”,诗人的人生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创作风格,人生经历不同,他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孟子提出:“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作家本人的人生道路和思想状况;所谓“论世”,就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的时代环境以及生活经历突破,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辽宁卷张耒《初见嵩山》,张耒,很多人都对他不熟悉,但在[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我们很熟悉苏轼的人生经历,那么我们就很好理解作品的情感,理解“清瘦”的精神内涵了。
  外探:探诗词意象
  古代诗词,常常借用一些传统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抓住诗歌意象也有助我们读懂诗词。诗词中许多意象都有特定含义,一般表意上具有一定稳定性,我们平时就要多加积累,做题时,调动积累,揣摩意象含义,弄清作者感情。
  例如: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诗的首联、颔联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尾联中的孤舟联结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来渲染凄冷感伤的气氛,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其他文献
【简要说明】  语文具有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是语文课发展的方向。而关注作者本人乃是其中之一。作者,这个站在文本之后的神秘之人,他有着怎样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以及对自然对人生独特的感受,本节课以此作为探讨的重点。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走近作者郁达夫。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发学习动机  同学们!大家都读过苏轼的《赤壁赋》,在这篇描写秋景的文章中,我
期刊
在有限的时间里,高三学生如何建错题集才能真正费时少、收益好呢?根据多年的探索与思考,我觉得以下办法对高三学子十分有效:  一、一轮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建议学生用以下的方式建立错题集:  1.知识性的东西,比如语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等知识点,尽量在自习课大声朗读,边读边抄,抄写时故意留出空白供以后填写,填写时尽量在草稿本上进行,凡是有错的用铅笔圈起来,第二天进行其他内容前先集中精力解决
期刊
“环境描写”题是小说考查的常见题型,它有三考:一考特点,二考手法,三考作用。分析作用是考查的重点,但不少学生答作用类试题时常出现答题不具体、不全面、术语不明等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备考经验,特提出三点建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回归课本,熟练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活动的历
期刊
于漪曾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要深于传情,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因此,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将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优化,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认为,教学语言对师生情感优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优美,如听仙乐——运用审美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传导情感的媒体,良好的教学语言应当是情感性与知识性的完善统一,如果教学语言只传递教学信息,却不能
期刊
诗歌鉴赏,其考点设置主要有四个角度: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方式。因此,完成基本的知识积累后,学生需要将零散获得的鉴赏知识进行归纳,做到“三明确”“六注意”,从而清晰审题,全面准确答题。  一、“三明确”  要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全面了解答题技巧,才能准确理解诗歌。  (一)常见提问方式及解题思路  1.这首诗在表现(达)手法(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期刊
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积淀在自己心中的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 作文应是学生本真的坦露,是压抑的冲动,是秘密的公开,是温馨的表白,是内在的觉醒,是跳跃的音符。作文世界应是“言”的世界,“心”的世界,“情”的世界,“人”的世界,是丰富的精神家园。  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再现,是让学生用眼睛
期刊
高高的额头,让人艳羡;蓝蓝的眼睛,引人深思;颀长的身材,惹人着迷,显然,她只凭年轻貌美就能“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知道,外表的美丽是短暂的,不是她的目标,她所追求的是永恒的精神之美、人生之美。于是她舍弃了富丽堂皇,选择了烟熏火燎,终于两次问鼎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就是这样,既拥有让人嫉妒的外表美,更拥有跨越百年的人格美。下面,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看看居里夫人是如何实现美丽的百年跨越
期刊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语言是一朵有生命力的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伊,在水那边,或美或丑,看得到或看不到,它就在那里,亭亭玉立,而且会按照生老病死、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去经风沐雨,随世沉浮。花开,花谢,是它自打出现那刻起天赋的权利,人力可以改变它,捧红它或者是灭绝它,但是却否定不了它来来去去的客观存在。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朝代更迭
期刊
古人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那么,又如何写出秋之精神?又如何写出秋声之精神?也许在欧阳修的《秋声赋》里能寻到答案。  秋声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  秋声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声,像奔腾澎湃的河流在汹涌,又像暴风骤雨突然来临。风狂雨疏流急,变化快,来势猛,令人心悸肉跳色变,真可谓“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声如金属相撞时的铿锵之声,又如开赴敌阵的士兵,口中
期刊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社会对能力型、创新型人才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教育正面临着新的考验,而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教师来说,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更新迫在眉睫。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格素质,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即引导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容易走极端,不是让学生一味地泛泛而写,就是让学生使劲儿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