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机械重工·电子信息系统共有企业146家,职工19万人,其中,劳务工4.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4%,涉及劳务用工的企业近百家,相关劳务派遣公司48家,另外,非在连注册外协企业18家,其中,除少量管理人员外,全部为劳务工。近年来,劳务工总体数量以及所占职工总数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步成為部分行业的用工主体,有近6%的劳务工从事脑力劳动或管理工作。劳务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其利益诉求意识也不断增强。维护好劳务工合法权益,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大连市机械重工·电子信息工会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总结出以用工单位为突破口,通过“三化”建设以及扎实推进“四项机制”开创了劳务工入会以及规范化建设的新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目前,全系统劳务工会员4.3万人,入会率达96%,非在连注册外协企业建会实现动态全覆盖,工会组织的各项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劳务工入会新模式
为了切实抓好劳务工入会工作,我们积极争取企业党委和行政的支持,共同探索劳务工入会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构建适合产业特点,促进劳务工入会工作开展的“机重模式”,为劳务工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机制保障。
1、形成合力,齐抓共建。产业工会高度重视劳务工入会工作,多次请示分管主席并积极与市总工会有关部门沟通,商讨劳务工入会工作。成立了由产业工会主席牵头,工会副主席、组织部长、部分用工单位党委、行政、工会干部组成的劳务工入会工作领导小组。努力形成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工会运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通过组织研讨、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使大家认识到,劳务工已经成为企业生产任务的主力军,不仅仅是维护劳务工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加快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工会组织践行“三为理念”,履行工会基本职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3、深入调研,摸清底数。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各基层单位组织劳务工入会可能出现的问题,产业工会采取积极措施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二、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全力推动劳务工入会工作扎实开展
劳务工入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立足实际,大胆尝试,紧紧抓住用工单位这一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打造适合自身工作开展的“机重模式”,最大限度的将劳务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
1、宣传动员广泛化
产业工会从劳务工和用工单位、外协企业两方面入手,通过积极的引导,保证劳务工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劳务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非常渴望得到社会的关注,渴望自身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护。我们从劳务工最为关心的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加入工会组织的益处。带动各级工会组织主动关心劳务工生产生活,在衣食住宿、医疗救助、困难扶住、就业援助、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他们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在学习培训、文化生活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在工资收入、安全生产、作息时间、民主权利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保障。
2、组建形式灵活化
由于劳务用工形式的复杂性,我们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会组建形式,来保证劳务工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打破“工会关系随劳动关系走”的框框,要求用工单位按照依法吸纳劳务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一方面,对于在派遣企业已经加入工会组织的劳务派遣工会员要组成一个工会小组或工会分会,作为团体会员委托用人单位工会统一管理,融入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对于未加入工会组织的劳务派遣工,用人单位要积极主动吸收其加入自己的工会组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于非在连注册的外协企业建会,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对于所涉外协企业较多,3家单位以上的,外协企业要成立联合工会,由用工单位工会委员会委派一名工会专干兼任联合会主席,外协企业工会联合会可以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受用工单位工会领导。另一种方式是对于所涉外协企业较少,3家单位以内的,可以归属用工单位以分支会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对于有条件单独成立工会组织的外协企业产业工会也积极鼓励并指导其成立工会组织,独立自主开展工作,隶属于产业工会管理。
3、征缴渠道多样化
根据组建形式的灵活性,我们在经费征缴渠道方面也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鼓励基层工会采取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收缴方式,来保证劳务工会员享有同样的待遇标准,促进劳务工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劳务用工的特殊性,其工资未算入用工单位工资总额内,地税代缴工会经费时不涵盖这部分用工支出,造成工会经费收缴困难。产业工会根据这一情况,为弥补经费缺口,提出以下收缴方式:一是对于作为用工单位工会分支会、小组形式存在的隶属于用工单位的劳务工工会,其会员按每人每月3元左右(低于0.5%标准)收取会费,并纳入用工单位工会集中管理使用,协调用工单位行政给予一定经费补贴;二是外协企业工会以职工在册人数,按每人每月3元左右收取会费,可自由支配也可纳入用工单位工会集中统一管理使用,外协企业行政给予一定补贴;三是以外协企业独立工会形式存在并隶属于产业工会的,按照工资总额填报六联单上解经费并按照4:6回拨,对于确有困难,无法上解经费的单位,按照每人每月3元左右收取会费,企业工会独立管理使用,行政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
三、建立机制、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劳务工入会工作的长效运作
通过建立四项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机重模式”,保证劳务工入会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1、权利约束机制。为推进劳务公司和外协企业建立工会组织,我们积极争取用工单位党委、行政的支持,依法提高准入门槛,即用工单位在与劳务派遣公司、外协企业签订委托合同前,用工单位将对这两类公司依法进行资格审核,其中是否建立工会是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凡是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公司,用工单位将终止与其合作关系。
2、分级管理机制。所有外协企业建立工会后,按照双重领导、管理的原则,单独建会的外协企业工会接受产业工会的直接领导的同时,用工单位工会要协助产业工会指导其日常工作开展,外协企业工会联合会接受用工单位工会的直接领导,并同时接受产业工会的业务指导。
3、规范服务机制。为推进劳务工入会工作,我们通过选取试点,总结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外协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建会经验,围绕如何规范劳务工加入工会组织、外协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规范化运作,出台并正在起草一系列相关意见及实施办法,重点从入会对象、入会办法、会费和经费收缴办法、使用规定,劳务工会员的权利义务界定,享受待遇,包括各级工会承担的主要责任等,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和规范,使用工单位、外协企业等各级工会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劳务工入会工作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4、奖励激励机制。产业工会将劳务工入会工作与各项评比考核实行对接。一方面规范工会组织建设,积极促进劳务工会员同正式职工享有同样的政治、文化权利和参与工会组织各种评比活动的权利,另一方面严格将外协企业建会工作、劳务工入会工作的开展情况衡量用工单位工会组织工作成效,作为各种评选表彰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虽然我们在劳务工入会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我们立足产业实际,总结经验,发扬成绩,为切实维护劳务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劳务工入会新模式
为了切实抓好劳务工入会工作,我们积极争取企业党委和行政的支持,共同探索劳务工入会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构建适合产业特点,促进劳务工入会工作开展的“机重模式”,为劳务工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机制保障。
1、形成合力,齐抓共建。产业工会高度重视劳务工入会工作,多次请示分管主席并积极与市总工会有关部门沟通,商讨劳务工入会工作。成立了由产业工会主席牵头,工会副主席、组织部长、部分用工单位党委、行政、工会干部组成的劳务工入会工作领导小组。努力形成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工会运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通过组织研讨、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使大家认识到,劳务工已经成为企业生产任务的主力军,不仅仅是维护劳务工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加快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工会组织践行“三为理念”,履行工会基本职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3、深入调研,摸清底数。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各基层单位组织劳务工入会可能出现的问题,产业工会采取积极措施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二、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全力推动劳务工入会工作扎实开展
劳务工入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立足实际,大胆尝试,紧紧抓住用工单位这一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打造适合自身工作开展的“机重模式”,最大限度的将劳务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
1、宣传动员广泛化
产业工会从劳务工和用工单位、外协企业两方面入手,通过积极的引导,保证劳务工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劳务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非常渴望得到社会的关注,渴望自身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地维护。我们从劳务工最为关心的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加入工会组织的益处。带动各级工会组织主动关心劳务工生产生活,在衣食住宿、医疗救助、困难扶住、就业援助、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他们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在学习培训、文化生活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在工资收入、安全生产、作息时间、民主权利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保障。
2、组建形式灵活化
由于劳务用工形式的复杂性,我们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会组建形式,来保证劳务工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打破“工会关系随劳动关系走”的框框,要求用工单位按照依法吸纳劳务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一方面,对于在派遣企业已经加入工会组织的劳务派遣工会员要组成一个工会小组或工会分会,作为团体会员委托用人单位工会统一管理,融入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对于未加入工会组织的劳务派遣工,用人单位要积极主动吸收其加入自己的工会组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于非在连注册的外协企业建会,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对于所涉外协企业较多,3家单位以上的,外协企业要成立联合工会,由用工单位工会委员会委派一名工会专干兼任联合会主席,外协企业工会联合会可以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受用工单位工会领导。另一种方式是对于所涉外协企业较少,3家单位以内的,可以归属用工单位以分支会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对于有条件单独成立工会组织的外协企业产业工会也积极鼓励并指导其成立工会组织,独立自主开展工作,隶属于产业工会管理。
3、征缴渠道多样化
根据组建形式的灵活性,我们在经费征缴渠道方面也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鼓励基层工会采取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收缴方式,来保证劳务工会员享有同样的待遇标准,促进劳务工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劳务用工的特殊性,其工资未算入用工单位工资总额内,地税代缴工会经费时不涵盖这部分用工支出,造成工会经费收缴困难。产业工会根据这一情况,为弥补经费缺口,提出以下收缴方式:一是对于作为用工单位工会分支会、小组形式存在的隶属于用工单位的劳务工工会,其会员按每人每月3元左右(低于0.5%标准)收取会费,并纳入用工单位工会集中管理使用,协调用工单位行政给予一定经费补贴;二是外协企业工会以职工在册人数,按每人每月3元左右收取会费,可自由支配也可纳入用工单位工会集中统一管理使用,外协企业行政给予一定补贴;三是以外协企业独立工会形式存在并隶属于产业工会的,按照工资总额填报六联单上解经费并按照4:6回拨,对于确有困难,无法上解经费的单位,按照每人每月3元左右收取会费,企业工会独立管理使用,行政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
三、建立机制、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劳务工入会工作的长效运作
通过建立四项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机重模式”,保证劳务工入会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1、权利约束机制。为推进劳务公司和外协企业建立工会组织,我们积极争取用工单位党委、行政的支持,依法提高准入门槛,即用工单位在与劳务派遣公司、外协企业签订委托合同前,用工单位将对这两类公司依法进行资格审核,其中是否建立工会是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凡是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公司,用工单位将终止与其合作关系。
2、分级管理机制。所有外协企业建立工会后,按照双重领导、管理的原则,单独建会的外协企业工会接受产业工会的直接领导的同时,用工单位工会要协助产业工会指导其日常工作开展,外协企业工会联合会接受用工单位工会的直接领导,并同时接受产业工会的业务指导。
3、规范服务机制。为推进劳务工入会工作,我们通过选取试点,总结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外协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建会经验,围绕如何规范劳务工加入工会组织、外协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规范化运作,出台并正在起草一系列相关意见及实施办法,重点从入会对象、入会办法、会费和经费收缴办法、使用规定,劳务工会员的权利义务界定,享受待遇,包括各级工会承担的主要责任等,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和规范,使用工单位、外协企业等各级工会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劳务工入会工作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4、奖励激励机制。产业工会将劳务工入会工作与各项评比考核实行对接。一方面规范工会组织建设,积极促进劳务工会员同正式职工享有同样的政治、文化权利和参与工会组织各种评比活动的权利,另一方面严格将外协企业建会工作、劳务工入会工作的开展情况衡量用工单位工会组织工作成效,作为各种评选表彰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虽然我们在劳务工入会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我们立足产业实际,总结经验,发扬成绩,为切实维护劳务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