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改革,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工作,强调教育的公平性,以便实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因师资条件和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在英语教学方面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偏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则有所忽视,不利于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因此加强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策略
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基础就是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多只对读和写这两方面的教学加以重视,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严重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材逐步完善与修正,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育具有了全新的认知,需要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改革教育方式方法,制定科学的教育模式,使英语教育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实现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阻碍因素分析
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阻碍因素主要表现为三点:
1.学校因素
农村小学生基本是在学校和课堂上学习与练习英语,但因师资力量的限制,教师课堂教学中很少与学生进行英语对话,基本是采用一板书、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形式,口语练习局限于书本的机械训练,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上、思想上的互动交流。同时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测试,测试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方法与内容,但是农村地区的测试多是以笔试为主,辅之以听力测试,没有对英语口试的引起足够重视,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口语的培养。
2.社会因素
学生只有在特定有效的口语交际环境中,才能成功习得语言,准确判断语言形式的得体性,便于学生根据语境理解语言的意义与形式。然而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范围过于狭小,基本是过着“学校—家庭”的单线生活,没有较多的机会结合真实的英语交际情景,只能在课堂上学习和训练语言,明显限制着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
3.家庭因素
目前农村小学生的留守问题比较严重,隔代抚养问题很多。老人们对英语教学十分模式,往往将学校给出的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不了解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无法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而英语学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要求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说、去听、去练习,但许多学生只能完成教师布置的笔头作用,很少花费时间与精力练习口头作业,自然在课堂上也不敢开口,不能实现英语口语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1.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英语作为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其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讲解都是以语言交际运用为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意识到英语的交际本质,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使用英语语言,使学生能开口说英语。通常听说训练与笔试成绩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在实际英语中应该积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语言环境,通过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进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帮助学生开口说英语。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临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段,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如上课之前播放欢快的英语歌曲,让学生能在上课之前形成一个良好过渡,为英语知识的学习准备一个宽松的环境。除此之外,教师可在学生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之后,引导与学生进行英语会话练习,通过娱乐活动、时事新闻、生活常用语、课堂教学等常见的语句或词汇,利用词语替换、对话和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讲英语意识,扩大学生的词汇领域。同时运用单词卡片、图片和实物等,为学生提供会话素材,强化英语对话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提高口语教学效果。
3.立足课堂,循序渐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具备说的兴趣,才能自主参与英语口语训练活动。因此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解,引导学生讲英語,采用唱歌和游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英语口语兴趣。另外,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说英语,这就要求在尝试说时要循序渐进,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适应过程,降低说英语的难度。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调和语音,然后在大量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操练,达到一定的“度”后,教师可适当提出一个主题,鼓励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自由进行对话。这样才能增加学生讲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准确把握句型,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4.加强家校合作
通常农村小学生感知语调语音的主要来源就是与教材同步的磁带和教师的语调语音,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规范自然的语调语音,让学生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中适当指导学生对段、句、词的朗读,鼓励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降调和升调,掌握不同音调对语意的影响。由于英语课堂的时间有限,为了保证语调语音的优美,教师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课后听读训练,做好家长的工作,通过家校的通力合作,做好学生读、听等方面的督促工作,促进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高质量人才的基本条件,而英语口语的培养必须要从小抓起,但是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学校、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立足课堂,循序渐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加强家校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学习、使用英语,促进自身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海霞.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69.
[2]毕晶晶.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5,15:239.
[3]孙春玲.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和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02:77-81.
[4]王丽.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239.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策略
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基础就是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多只对读和写这两方面的教学加以重视,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严重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材逐步完善与修正,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育具有了全新的认知,需要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改革教育方式方法,制定科学的教育模式,使英语教育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实现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阻碍因素分析
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阻碍因素主要表现为三点:
1.学校因素
农村小学生基本是在学校和课堂上学习与练习英语,但因师资力量的限制,教师课堂教学中很少与学生进行英语对话,基本是采用一板书、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形式,口语练习局限于书本的机械训练,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上、思想上的互动交流。同时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测试,测试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方法与内容,但是农村地区的测试多是以笔试为主,辅之以听力测试,没有对英语口试的引起足够重视,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口语的培养。
2.社会因素
学生只有在特定有效的口语交际环境中,才能成功习得语言,准确判断语言形式的得体性,便于学生根据语境理解语言的意义与形式。然而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范围过于狭小,基本是过着“学校—家庭”的单线生活,没有较多的机会结合真实的英语交际情景,只能在课堂上学习和训练语言,明显限制着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
3.家庭因素
目前农村小学生的留守问题比较严重,隔代抚养问题很多。老人们对英语教学十分模式,往往将学校给出的笔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不了解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无法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而英语学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要求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说、去听、去练习,但许多学生只能完成教师布置的笔头作用,很少花费时间与精力练习口头作业,自然在课堂上也不敢开口,不能实现英语口语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1.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英语作为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其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讲解都是以语言交际运用为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意识到英语的交际本质,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使用英语语言,使学生能开口说英语。通常听说训练与笔试成绩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在实际英语中应该积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语言环境,通过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进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帮助学生开口说英语。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临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段,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如上课之前播放欢快的英语歌曲,让学生能在上课之前形成一个良好过渡,为英语知识的学习准备一个宽松的环境。除此之外,教师可在学生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之后,引导与学生进行英语会话练习,通过娱乐活动、时事新闻、生活常用语、课堂教学等常见的语句或词汇,利用词语替换、对话和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讲英语意识,扩大学生的词汇领域。同时运用单词卡片、图片和实物等,为学生提供会话素材,强化英语对话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提高口语教学效果。
3.立足课堂,循序渐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具备说的兴趣,才能自主参与英语口语训练活动。因此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解,引导学生讲英語,采用唱歌和游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英语口语兴趣。另外,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说英语,这就要求在尝试说时要循序渐进,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适应过程,降低说英语的难度。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调和语音,然后在大量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操练,达到一定的“度”后,教师可适当提出一个主题,鼓励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自由进行对话。这样才能增加学生讲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准确把握句型,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4.加强家校合作
通常农村小学生感知语调语音的主要来源就是与教材同步的磁带和教师的语调语音,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规范自然的语调语音,让学生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中适当指导学生对段、句、词的朗读,鼓励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降调和升调,掌握不同音调对语意的影响。由于英语课堂的时间有限,为了保证语调语音的优美,教师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课后听读训练,做好家长的工作,通过家校的通力合作,做好学生读、听等方面的督促工作,促进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高质量人才的基本条件,而英语口语的培养必须要从小抓起,但是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学校、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立足课堂,循序渐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加强家校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学习、使用英语,促进自身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海霞.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69.
[2]毕晶晶.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5,15:239.
[3]孙春玲.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方法和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02:77-81.
[4]王丽.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