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立足医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针对网络成瘾的特点和类型,从调查反馈现象中分析网络对个体的危害和成瘾的原因,提出网络成瘾和个性成熟度之间的关联,提高人们对网络合理使用的警觉性,并提出防治方式。
[关键词]医药类 大学生 网络成瘾 剖析与防治
一、网络成瘾的剖析
(一)特点和类型
“网络成瘾”系行为成瘾的一种,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突显性、情绪调节作用、耐受性、停药症状、冲突、反复。笔者利用“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个性成熟问卷”两张用表对医药类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做了调查。在个性成熟度的问卷中发现,接受调查的医药类学生,其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上表现得最强。其次,是在团体的讨论会中的表现和应对能力较为成熟,行为方式较为妥当。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成熟度分数处于50分左右,即处于一般成熟的临界状态。这个符合大学生20岁左右个性的两重性。这种可塑性的个性使他们更有可能网络成瘾,这一结论与国内的有关报道是一致的。医药类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特点较为明显地表现在情绪调节作用上,上网易产生激动、兴奋、紧张等情绪体验,来获得内心安宁,或实现逃避现实、麻木自我的目的。这一点与专业学习的压力和当前医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压力有很大的联系。
(二)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障碍,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1.网络本身的特点和现实的压力
网络本身有新异、可操作性、匿名性、即时性,因为使用文字交流使网络交流具有的高自我揭露和高亲密感。在生活压力面前,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中寻求安慰和减压,网络的这些特点正是使得人们在上网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空间更好地满足真实生活中需付出艰苦努力才能感受的改变感知体验的需要、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要。
2.个体的心理缺陷
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较为严重的个体,不仅在其社交焦虑、羞耻感和说谎等方面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的网络使用者,而且抑郁程度也显著高于正常群体。调查中发现,那些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者的学生,其人际交往的回答普遍过于自信。原因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要方面把人际交往能力提到最为重要的一点,而学生们正当年少气盛,争着要得到社会、周围人的赞许需要较高。这一点和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是一致的
3.社会媒体的不恰当引导
媒体对世界软件行业巨头盖茨和美国在线的董事长史蒂夫等人的吹捧,让很多人患上了“盖茨、史蒂夫崇仰症”。网络精英迅速成为大学生所推崇的成功人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许多大学生把上课的时间挪用于休息、睡觉,把本应该睡觉的时间上网。
(三)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分析如下:
1.生理方面的危害
上网时间并不是判定网络成瘾的直接标准,然而网络成瘾者最明显的表现是:花大量时间上网。这种长时间在电脑前僵坐的状态,容易引起人体腕关节综合症、背部扭伤、视力下降、暗适应能力降低等不良生理反应。同时,因为长期痴迷于网络,会造成睡眠剥夺和生物钟紊乱,由此导致了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出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疼、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2.心理方面的危害
(1)认知危害。①不利于感觉培养。目前,大多数网络是一个单调的纯粹的视觉世界,无法提供对人类认识外部世界来说非常重要的各种感觉信息——声音、手势、表情、眼神、气味、温度,视觉成为获得信息的唯一通道,网络成瘾者长时间上网,必将严重影响对信息认识的准确性,并产生相关心理活动的扭曲,如感觉迟钝、注意力分散、记忆力衰退等;②容易使思维混乱。网络世界中,各种信息缤纷杂乱,成瘾者长时间面对各种超量的信息,必然使思维的速度受制于多余信息,造成思维的阻断或破裂;③使道德认识模糊。色情、暴力、凶杀等不健康的内容充斥网络世界,不同的文化与道德冲突也不可避免,成瘾者长期沉醉于此,极易淡化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产生道德认识的模糊,引发行为中的道德失范;④陷入自我意识危机。网络成瘾者流连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隐匿了真实身份的自我,以假面具来伪装自己,长此以往,极易失去自我感和现实感,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分解,产生自我意识的危机。
(2)人际交往危害。网络中的交往仅停留在简单的符号传递上,缺乏手势、语言、表情等媒介,缺乏现实情感的体验,当网络成瘾者在网上寻求情感满足、对网络产生依赖感的同时,必然导致对现实情感与人际交往的疏远,造成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产生“交往剥夺”感。
(3)学习危害。目前,在校生因迷恋网络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普遍。武汉大学生上网率已高达80%。其中,仅以网上聊天为重要目的者占84%。
二、网络成瘾的防治方式
针对调查反馈的成瘾情况,我们对医药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方式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积极开展各种网络活动,自身装备“网络心理健康防火墙”,使大学生自觉地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1)培养学生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信心。在学生碰到困难的时候能及时给予帮助,通过心理上的开导,行为上的引导,协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2)以身作则,合理使用网络。通过模范示范的教育方式让青年学生明白网络世界是现实的延伸,但是不能取代现实世界,它只是人类知识共享的另一种高速渠道。
(3)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爱好与兴趣,使网络不再是业余时间的第一选择。
2.加强成瘾者的自我教育
(1)学会自我控制的方法,培养成瘾者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听音乐、漫步静思、与挚友畅谈、给亲朋好友写信等方式,发展积极的自我感觉,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不焦虑、不回避,积极应对,合理解决。必要时找心理辅导人员寻求心理帮助。
3.开展心理疏导,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测,筛选出不同等级的网瘾学生,并实行不同程度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对网络成瘾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咨询与治疗,可采取一些心理疗法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
总之,面对信息网络的新挑战,面对大学生对网络使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积极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新模式,积极做好上网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运用立法手段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和使用,通过法制教育、网络正确利用和网络道德教育,以提高网络的利用率,避免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翠红.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 (11).
[2]曹松林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及其对策浅探[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9.
[3]金鹏,林畅.大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研究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160.
[4]吴国正.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特点初探[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7).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
[关键词]医药类 大学生 网络成瘾 剖析与防治
一、网络成瘾的剖析
(一)特点和类型
“网络成瘾”系行为成瘾的一种,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突显性、情绪调节作用、耐受性、停药症状、冲突、反复。笔者利用“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个性成熟问卷”两张用表对医药类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做了调查。在个性成熟度的问卷中发现,接受调查的医药类学生,其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上表现得最强。其次,是在团体的讨论会中的表现和应对能力较为成熟,行为方式较为妥当。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成熟度分数处于50分左右,即处于一般成熟的临界状态。这个符合大学生20岁左右个性的两重性。这种可塑性的个性使他们更有可能网络成瘾,这一结论与国内的有关报道是一致的。医药类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特点较为明显地表现在情绪调节作用上,上网易产生激动、兴奋、紧张等情绪体验,来获得内心安宁,或实现逃避现实、麻木自我的目的。这一点与专业学习的压力和当前医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压力有很大的联系。
(二)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障碍,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1.网络本身的特点和现实的压力
网络本身有新异、可操作性、匿名性、即时性,因为使用文字交流使网络交流具有的高自我揭露和高亲密感。在生活压力面前,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中寻求安慰和减压,网络的这些特点正是使得人们在上网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空间更好地满足真实生活中需付出艰苦努力才能感受的改变感知体验的需要、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要。
2.个体的心理缺陷
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较为严重的个体,不仅在其社交焦虑、羞耻感和说谎等方面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的网络使用者,而且抑郁程度也显著高于正常群体。调查中发现,那些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者的学生,其人际交往的回答普遍过于自信。原因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要方面把人际交往能力提到最为重要的一点,而学生们正当年少气盛,争着要得到社会、周围人的赞许需要较高。这一点和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是一致的
3.社会媒体的不恰当引导
媒体对世界软件行业巨头盖茨和美国在线的董事长史蒂夫等人的吹捧,让很多人患上了“盖茨、史蒂夫崇仰症”。网络精英迅速成为大学生所推崇的成功人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许多大学生把上课的时间挪用于休息、睡觉,把本应该睡觉的时间上网。
(三)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分析如下:
1.生理方面的危害
上网时间并不是判定网络成瘾的直接标准,然而网络成瘾者最明显的表现是:花大量时间上网。这种长时间在电脑前僵坐的状态,容易引起人体腕关节综合症、背部扭伤、视力下降、暗适应能力降低等不良生理反应。同时,因为长期痴迷于网络,会造成睡眠剥夺和生物钟紊乱,由此导致了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出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疼、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2.心理方面的危害
(1)认知危害。①不利于感觉培养。目前,大多数网络是一个单调的纯粹的视觉世界,无法提供对人类认识外部世界来说非常重要的各种感觉信息——声音、手势、表情、眼神、气味、温度,视觉成为获得信息的唯一通道,网络成瘾者长时间上网,必将严重影响对信息认识的准确性,并产生相关心理活动的扭曲,如感觉迟钝、注意力分散、记忆力衰退等;②容易使思维混乱。网络世界中,各种信息缤纷杂乱,成瘾者长时间面对各种超量的信息,必然使思维的速度受制于多余信息,造成思维的阻断或破裂;③使道德认识模糊。色情、暴力、凶杀等不健康的内容充斥网络世界,不同的文化与道德冲突也不可避免,成瘾者长期沉醉于此,极易淡化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产生道德认识的模糊,引发行为中的道德失范;④陷入自我意识危机。网络成瘾者流连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隐匿了真实身份的自我,以假面具来伪装自己,长此以往,极易失去自我感和现实感,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分解,产生自我意识的危机。
(2)人际交往危害。网络中的交往仅停留在简单的符号传递上,缺乏手势、语言、表情等媒介,缺乏现实情感的体验,当网络成瘾者在网上寻求情感满足、对网络产生依赖感的同时,必然导致对现实情感与人际交往的疏远,造成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产生“交往剥夺”感。
(3)学习危害。目前,在校生因迷恋网络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普遍。武汉大学生上网率已高达80%。其中,仅以网上聊天为重要目的者占84%。
二、网络成瘾的防治方式
针对调查反馈的成瘾情况,我们对医药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方式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积极开展各种网络活动,自身装备“网络心理健康防火墙”,使大学生自觉地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1)培养学生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信心。在学生碰到困难的时候能及时给予帮助,通过心理上的开导,行为上的引导,协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2)以身作则,合理使用网络。通过模范示范的教育方式让青年学生明白网络世界是现实的延伸,但是不能取代现实世界,它只是人类知识共享的另一种高速渠道。
(3)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爱好与兴趣,使网络不再是业余时间的第一选择。
2.加强成瘾者的自我教育
(1)学会自我控制的方法,培养成瘾者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听音乐、漫步静思、与挚友畅谈、给亲朋好友写信等方式,发展积极的自我感觉,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不焦虑、不回避,积极应对,合理解决。必要时找心理辅导人员寻求心理帮助。
3.开展心理疏导,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测,筛选出不同等级的网瘾学生,并实行不同程度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对网络成瘾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咨询与治疗,可采取一些心理疗法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
总之,面对信息网络的新挑战,面对大学生对网络使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积极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新模式,积极做好上网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运用立法手段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和使用,通过法制教育、网络正确利用和网络道德教育,以提高网络的利用率,避免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翠红.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 (11).
[2]曹松林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及其对策浅探[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9.
[3]金鹏,林畅.大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研究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160.
[4]吴国正.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特点初探[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7).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