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探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在这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急流勇进。但在冷静地思考之后,也隐约感到似乎有“不祥之兆”,如教学中过于强调“新”,过于追求“前卫”,过于时兴“否定”,而置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于不顾。因此,处在“浪尖”上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有必要作些反思,重新审视我们过去和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自主与导引的关系
  
  自主性学习是“新语文”在学习方式上的重要理念。让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和评价学习效果等,是我们在时下的课堂上经常所见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似乎有点“放任”,时效性不高。这是不是缺乏教师应有的导引呢?我看是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来就不应该离开教师的导引。我们说,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活动应该是有目的的、有目标的,而小学生又恰恰是“无知”的,所以很容易发生“意外”和出现“差错”,这当然就需要教师作及时的正确的导引,以使学生能够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和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另外,小学生尽管也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有对事物的“好恶喜厌”,但毕竟“幼小”,难免存有“随意”和“粗野”,这就需要教师作些适当的点拨与提示。比如说,在读课文时,说“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我说,课文难道就没有一种需要正确把握的“情脉”吗?这是不是需要“点一点”?所以说,自主与导引必须“合二而一”,必须“高度统一”,只有这样,自主性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二、多元与取舍的关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建议”。我觉得这条“建议”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把握”。允许“多元”实际上是对学生认识的肯定,也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在此建议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学生确实都“活”得多了,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是,我们也看到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故弄玄虚地玩“多元”,动不动就提些问题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如“除了砸缸救人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救人的办法?”“除了曹冲讲的那种称象方法之外,你还可以想出别的更好的方法吗?”甚至还有“赖宁的死、刘胡兰的死到底值不值得?”之类的问题。每当听到这样的发问,笔者就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这些课文的教学非得要提这样的问题吗?在设计这些课文的教学问题时,我们能不能作些必要的“取舍”呢?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已经进入到“多元”的学习情景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评判,或者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取舍呢?比如“称象”那个问题,除了“往船上装石头”(曹冲的办法)之外,学生还想出了 “往船上装人”等办法。很明显,“装人”比起“装水”和“装泥沙”来,要巧妙得多。在类似这样的问题上,如果能够做到“多元”了之后再加以“取舍”,是不是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呢?
  
  三、生活与课堂的关系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大家的共识。因此,“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他们致力于文本生活化、课堂生活化的语文教育实践,致力于走向生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学语文的语文教育模式的构建。我们甚至看到有不少语文课就是“生活”,就是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堂就在社区、街道、厂矿、公园和一些自然与人文的景点处。
  但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千万不要“冷落”了相处已久的真正的课堂。学生生活的时间与空间,多数还是在40分钟的课堂上。这40分钟,如何让学生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感到收获多多、感到身心愉悦,无疑更值得我们深深地思索和细细地探究。许多有见地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常教常新,令人目不暇接;许多有作为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充实饱满,令人感动不已;更有许多有建树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独树一帜,令人肃然起敬。
  这样的课堂教学,难道我们不应该发扬光大吗?当然,笔者的意思,不是要将生活与课堂对立起来,也没有“我存你亡”的用意,只是强调两者必须统一。其实,课堂本身就是生活。不少语文教师竭力争取做到“还课堂以生活、让生活进课堂”,对此,我们应当热烈鼓掌!
  
  四、创新与务实的关系
  
  当今来说,“创新”一词获得了高频率的使用,也获得了众多仁人志士的向往与追求。自从“创新教育”提出以来,教育界便风起云涌,“磨刀霍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为教育究竟如何创新而孜孜以求。语文教育自然不甘示弱。其间,我们已经目睹到不少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如问题设计得精妙,板书设计得精美,媒体设计得精致,活动设计得精巧,话语设计得精练,等等。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也是需要继续发扬的。
  但笔者还是觉得应当注意到创新与务实的关系,创新一定要在务实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创新使课堂变得更实。比如说,课堂上某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看看是否有必要;突破常规来设计教学环节,要想想是否可行;课堂上活动组织形式的突然改变,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有把握控制……
  我很赞赏朱作仁教授曾经提出过的“大三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和“小三实”(真实、朴实、扎实),课堂教学的确应该“实”为先!这如同造房子,牢固、坚固(实)都没有做到,美观、别致(新)有何用?因此我要说,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创新是一种要求,务实也是一种要求,而且是更高的一种要求。
   (河北省邱县香城固中心总校)
其他文献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教材上册 68—70 页的“认识 11……20 各数”   1.教材简析。本册教材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以图画、故事等情境引出新课,改变了原来教材过分强调学科内容的系统性,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素材。使学生知道身边处处有数学,并学以致用。   2.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思维较强,理解能力、自控
期刊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面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如何改革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四点:生活实际入手,引发数学问题;加强直观操作,形成清晰表象;鼓励动手实践,实
期刊
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以小组讨论代阅读,华而不实。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教学。其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渴望创新    兴趣是学生探索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物理“难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成为困扰广大学生和物理教师的“老大难”问题。就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而言,如果不入门、不上路,基础打不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升学,更影响着现代中学生乃至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师
期刊
小学数学探索式学习,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在数学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性活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探索教学理念并逐步推行,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各学科领域中,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探索式学习愈发显现出特有的价值与意义。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笔者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
期刊
苏霍姆林斯说过: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的面前出现疑问”。质疑是求新求异的开端。既学且思,思而生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期望。   有了疑问,思维的源头就会永远激荡着求实、求新、求异的活水,学生学会质疑,便会终生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从转变观念入手,变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期刊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一、游戏教学法      低年级儿童天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