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初三毕业复习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
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xoy,已知点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问题分析: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2)和点O(0,0),需要确立等腰△AOP的第三个顶点P的位置,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知:△AOP中必须有两条边相等,同时要注意边OA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因此本题可以采用分类思想寻找点P。为避免产生遗漏和重复,通常分为两类,即以OA为底;OA为腰。
略解:如图2:⑴当以OA为底时,作OA的中垂线与y轴交于点P1,易得P1(0,-2)。⑵当以OA为腰时:①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y轴有两个交点P2、P3,易得坐标为P2(0,-2),P3(0,2)。②以点A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y轴交于点P4, 易得坐标为P4(0,-4)。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有四个,其坐标分别为(0,-2),(0,-2),(0,2),(0,-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应该是解题之初的预测,直到一个解法完成后的延续这样一个思维全过程”,解题后的反思是解法完成后的延续,因此我在同学们完成这个例题后,引导学生做了如下几个反思:
反思一:我们在解决这个例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知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圆的性质,勾股定理,线段中垂线性质,点的坐标等。]
反思二:在解决这个例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
反思三:该例题能否做适当的延拓和推广呢?
变式拓展一:将上例条件中的“在y轴上确定点P”改为:“在x轴上确定点P,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你能求出它们各自的坐标吗?”[满足条件的点P有4个,其坐标分别为P1(-2,0),P2(4,0),P3(2,0),P4(2,0)。]
变式拓展二:将上例条件中的“在y轴上确定点P”改为:“在坐标轴上确定点P,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综合例题和拓展一,可得满足条件的点P有8个。]
变式拓展三:将上例条件中的“使△AOP为等腰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改为:“使△AOP为直角三角形,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根据已知,可得满足条件的点P有2个。]
变式拓展四:将上例改为:“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2),在坐标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直角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根据已知,可得满足条件的点P有4个。]
变式拓展五:将上例改为:“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分别与x、y轴交于点A、B,若以AB为一边的等腰三角形ABC中有一个角为300,求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根据提意,可得满足条件的点P有6个。]
由此可见,通过解题后的反思,能够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强化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能够使学生通过解题活动获得策略性知识,培养学生发展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408000重庆市涪陵区第十四中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xoy,已知点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问题分析: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2)和点O(0,0),需要确立等腰△AOP的第三个顶点P的位置,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知:△AOP中必须有两条边相等,同时要注意边OA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因此本题可以采用分类思想寻找点P。为避免产生遗漏和重复,通常分为两类,即以OA为底;OA为腰。
略解:如图2:⑴当以OA为底时,作OA的中垂线与y轴交于点P1,易得P1(0,-2)。⑵当以OA为腰时:①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y轴有两个交点P2、P3,易得坐标为P2(0,-2),P3(0,2)。②以点A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y轴交于点P4, 易得坐标为P4(0,-4)。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有四个,其坐标分别为(0,-2),(0,-2),(0,2),(0,-4)。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应该是解题之初的预测,直到一个解法完成后的延续这样一个思维全过程”,解题后的反思是解法完成后的延续,因此我在同学们完成这个例题后,引导学生做了如下几个反思:
反思一:我们在解决这个例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知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圆的性质,勾股定理,线段中垂线性质,点的坐标等。]
反思二:在解决这个例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
反思三:该例题能否做适当的延拓和推广呢?
变式拓展一:将上例条件中的“在y轴上确定点P”改为:“在x轴上确定点P,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你能求出它们各自的坐标吗?”[满足条件的点P有4个,其坐标分别为P1(-2,0),P2(4,0),P3(2,0),P4(2,0)。]
变式拓展二:将上例条件中的“在y轴上确定点P”改为:“在坐标轴上确定点P,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综合例题和拓展一,可得满足条件的点P有8个。]
变式拓展三:将上例条件中的“使△AOP为等腰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改为:“使△AOP为直角三角形,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根据已知,可得满足条件的点P有2个。]
变式拓展四:将上例改为:“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2),在坐标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直角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根据已知,可得满足条件的点P有4个。]
变式拓展五:将上例改为:“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分别与x、y轴交于点A、B,若以AB为一边的等腰三角形ABC中有一个角为300,求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根据提意,可得满足条件的点P有6个。]
由此可见,通过解题后的反思,能够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强化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能够使学生通过解题活动获得策略性知识,培养学生发展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408000重庆市涪陵区第十四中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