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国在个别地区试点新理念课改初中化学,至今初中课改化学教学在我国已进行了五、六个年头,经过五、六年的教学和探索,笔者深刻地感受到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来说是一种挑战,对学生学习和后继的发展来说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挑战。同时,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新理念下的教学的步履艰难。
一、教材安排与课时安排不尽合理
新课程教材编排存在着不足:第一,教材编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矛盾。化学在初中毕业班才开设,且课标要求每周三课时,每堂课又只有四十分钟,有不少教学内容不知如何安排课时才好,讲少了造成教材很难顺利完成,讲多了很难给学生思考探究的余地。第二,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下册看起来很薄内容好象不多,但难度过大,教师要增讲的内容太多,学生要记要练的太多,且知识跨度大,相互串联难度大。中考当前,科科都进入了临考前的总复习,都在挤、抢、赶时间;升学体制没变――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升学意向。这样把教材分成上下册,更是加剧了矛盾,教学中造成前松后紧,教学进度和效果严重受到影响,全国的初中化学竞赛、各地区的模拟考试基本上都安排在4月份进行,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3月底到4月初完结束新课程,而要在短短个把月的时间内学完下册内容谈何容易,何况还要出成绩,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第三,教材的编排思路明显有利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相当多的内容非常适合于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实验的模式,而广大中小城镇和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简陋,有的学校连教师的演示器材都不足,学生实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将进一步拉大各地区各学校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和化学基本能力的差距;而且不少教学内容和社会调查对中小城镇、农村学生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般的遥远,很难有切身的体会,虽然教师做了适当的讲解,学生仍觉得空洞,这容易使学生感到化学只是一门高深的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下降。第四,教材有些改编包括实验的选择是非常好的,但也有不少内容的安排过于零散,难以把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如:物质的分类,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这些学生都不易掌握。总之,新教材存在的缺陷很容易影响到新教学思路的全面实施。
二、教师对新课改革的认识不足
虽然课改到现在也有好几个年头了,但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还不适应。部分教师没能领会新课程标准要点,有的感觉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依据性和导向性不强,有的感觉是对内容标准部分叙述得不具体,对具体知识没有做详细的要求说明,再就是对学习目标的水平中叙述的层次要求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混乱,在教授过程中也明显地感觉到混乱,有的分不清教学内容的轻重(这也与各地的中考要求有关)。教师的观念转变不彻底。如今的许多教师,几乎都是在旧版人教版教材中学习长大的,学生时代的学习和教师时代的再学习接受的基本都是传统应试教学下的旧模式,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对新教材、教学观念的转变或多或少出现了不够和不彻底的现象。教师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课程目标,必然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基本不予考虑,有的教师比较全面考虑了“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改变,讨论、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广泛用于课堂,但只求形式,探究活动中只求过程的完整,花架子做得十足,不求质量,观念与行为脱节,滥用多媒体教学,没有让新课程走进常规教学中。教师对学习方式的理解有偏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些教师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教师专业素养存在问题。新课程、新教材等对教师在专业素养上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接受各种培训和再学习,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等,但有些教师忙于完成教学课程迎接中考,一下无法跟上新课改发展的步伐。
三、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与升学考试的矛盾,教学研究的开展与考评考核的矛盾
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切入点的,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入广泛的科学探究,不仅使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人终身受益,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但是社会、学校、家长,包括学生本身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往往是以为能考上一所心仪的高一级学校为目标。所以,学生的自由时间比其它年级少之又少,如果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感兴趣的问题上必将影响学习成绩,也容易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这无疑会引起学校、家长、其他教师的反对。
因为一年制教学时间短而紧,学生知识贮备尚不足,如果按课标进行授课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授课时间要到五、六月份才完成新课,学生无法进行综合复习,家长和学生就会给教师施压,有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直接问教师:“中考要考这些吗?”为了中考有个好成绩,有些学生只学“考点”,所以只要中考的指挥棒不改变,内容又大同小异,教师和学生就会换汤不换药地围绕知识点、必考点转,而不愿意去搞什么课外(或家庭)小实验,否则消费了时间,教师就只能靠加班加点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了。虽然中考有些地区开始了考实验操作,但实际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触动并不大(监考教师一般为本区或县的教师)。另外,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评价考核是与学生的成绩是息息相关的,教师们谁也不愿意干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没有新的评价制度,没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师的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永远都是一句空话。总之,中考的大方向没有质的改革,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就存在隐患,甚至可以说这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现有的教材运用中渗透新的理念尚存在很大的难度。笔者深知,实施新课程是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在新理念的不断渗透下,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单位:617066四川省攀枝花市第32中学)
一、教材安排与课时安排不尽合理
新课程教材编排存在着不足:第一,教材编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矛盾。化学在初中毕业班才开设,且课标要求每周三课时,每堂课又只有四十分钟,有不少教学内容不知如何安排课时才好,讲少了造成教材很难顺利完成,讲多了很难给学生思考探究的余地。第二,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下册看起来很薄内容好象不多,但难度过大,教师要增讲的内容太多,学生要记要练的太多,且知识跨度大,相互串联难度大。中考当前,科科都进入了临考前的总复习,都在挤、抢、赶时间;升学体制没变――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升学意向。这样把教材分成上下册,更是加剧了矛盾,教学中造成前松后紧,教学进度和效果严重受到影响,全国的初中化学竞赛、各地区的模拟考试基本上都安排在4月份进行,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3月底到4月初完结束新课程,而要在短短个把月的时间内学完下册内容谈何容易,何况还要出成绩,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第三,教材的编排思路明显有利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相当多的内容非常适合于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实验的模式,而广大中小城镇和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简陋,有的学校连教师的演示器材都不足,学生实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将进一步拉大各地区各学校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和化学基本能力的差距;而且不少教学内容和社会调查对中小城镇、农村学生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般的遥远,很难有切身的体会,虽然教师做了适当的讲解,学生仍觉得空洞,这容易使学生感到化学只是一门高深的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下降。第四,教材有些改编包括实验的选择是非常好的,但也有不少内容的安排过于零散,难以把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如:物质的分类,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这些学生都不易掌握。总之,新教材存在的缺陷很容易影响到新教学思路的全面实施。
二、教师对新课改革的认识不足
虽然课改到现在也有好几个年头了,但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还不适应。部分教师没能领会新课程标准要点,有的感觉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依据性和导向性不强,有的感觉是对内容标准部分叙述得不具体,对具体知识没有做详细的要求说明,再就是对学习目标的水平中叙述的层次要求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混乱,在教授过程中也明显地感觉到混乱,有的分不清教学内容的轻重(这也与各地的中考要求有关)。教师的观念转变不彻底。如今的许多教师,几乎都是在旧版人教版教材中学习长大的,学生时代的学习和教师时代的再学习接受的基本都是传统应试教学下的旧模式,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对新教材、教学观念的转变或多或少出现了不够和不彻底的现象。教师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课程目标,必然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基本不予考虑,有的教师比较全面考虑了“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改变,讨论、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广泛用于课堂,但只求形式,探究活动中只求过程的完整,花架子做得十足,不求质量,观念与行为脱节,滥用多媒体教学,没有让新课程走进常规教学中。教师对学习方式的理解有偏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些教师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教师专业素养存在问题。新课程、新教材等对教师在专业素养上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接受各种培训和再学习,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等,但有些教师忙于完成教学课程迎接中考,一下无法跟上新课改发展的步伐。
三、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与升学考试的矛盾,教学研究的开展与考评考核的矛盾
化学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切入点的,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入广泛的科学探究,不仅使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人终身受益,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但是社会、学校、家长,包括学生本身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往往是以为能考上一所心仪的高一级学校为目标。所以,学生的自由时间比其它年级少之又少,如果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感兴趣的问题上必将影响学习成绩,也容易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这无疑会引起学校、家长、其他教师的反对。
因为一年制教学时间短而紧,学生知识贮备尚不足,如果按课标进行授课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授课时间要到五、六月份才完成新课,学生无法进行综合复习,家长和学生就会给教师施压,有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直接问教师:“中考要考这些吗?”为了中考有个好成绩,有些学生只学“考点”,所以只要中考的指挥棒不改变,内容又大同小异,教师和学生就会换汤不换药地围绕知识点、必考点转,而不愿意去搞什么课外(或家庭)小实验,否则消费了时间,教师就只能靠加班加点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了。虽然中考有些地区开始了考实验操作,但实际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触动并不大(监考教师一般为本区或县的教师)。另外,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评价考核是与学生的成绩是息息相关的,教师们谁也不愿意干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没有新的评价制度,没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师的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永远都是一句空话。总之,中考的大方向没有质的改革,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就存在隐患,甚至可以说这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现有的教材运用中渗透新的理念尚存在很大的难度。笔者深知,实施新课程是大势所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改革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我坚信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在新理念的不断渗透下,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单位:617066四川省攀枝花市第32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