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隧道,与诗人同行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很多中学语文老师都普遍认为古诗歌比较难教,究其原因是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对学习古典诗歌不免丧失兴趣和热情。因此让学生对学习古典诗歌产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解决时空的隔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穿越时空隧道,让学生接近作者,了解作者,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建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导学生探寻诗人的生活,与诗人面对面交流
  诗歌教学要选好突破口或者切入点,诗歌是诗人情感宣泄的载体,只有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知识,才能追随诗人的思想轨迹,领悟作者想要倾吐的心声,从而产生共鸣。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使学生对所学的诗歌感兴趣,首先要激发他们对作者有了解的兴趣。在教学时笔者一改过去在教学的起始阶段自己讲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的做法,而是改为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些与作者有关的生平知识。通过探寻诗人所在的时代生活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足迹,还搜集一些与作者写作有关的典故、趣闻、轶事,以讲故事、手抄报等形式展示,这样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诗人的生活,实现与诗人面对面的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如在教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笔者让学生搜集杜甫的生平知识,了解他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困苦不堪,以至小儿子饿死,在“安史之乱”他被叛军所俘,避居四川成都一间草堂的情况。让他们做成《我所了解的“诗圣” 》的手抄报,在这过程中学生走进杜甫的生活,深刻感受到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懷,也理解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了。又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让学生搜集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和爱菊花的故事,就很容易理解他的归隐田园的思想了。
  总之教师在诗歌教学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探寻作者的生活,对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思想发展及个性气质等有个总体的了解,使诗人形象铭刻学生心中,知人论世,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很好的把握诗歌形象极其诗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引导学生走进诗人情感世界,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
  新课标中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宏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重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文本意义 ”。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诗人的情感较难理解。过去在教学时,笔者发现自己尽管很详细地跟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但无论我怎样形容、渲染学生就是感受不到诗人的情感,进入不了诗歌的那种优美的意境中。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入情入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走进诗人情感世界。只有与诗人情感融为一体,达到彼此合一的境界,才能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真情实意,并产生感情共鸣。
  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力, 走进诗人情感世界捕捉意象,再从整体上感知解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笔者尝试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时空穿越法,让学生在理解词句义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初步领会诗意,再结合诗人当时的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把自己幻化成作者,使自己的思绪与诗人的心境吻合,置身其中,去品味诗人当时的心境,领悟诗的意境。
  如在教学陶渊明《饮酒》这一首诗时,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较难理解陶渊明田园生活的隐居乐趣。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笔者首先让学生找出诗中所描写的菊 、篱 、南山 、日夕、飞鸟等景物,告诉学生这些景物都是有特殊的意义的,这些承载着作者感情的景物就叫做意象。笔者问学生这些景物组成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化身为陶渊明,把当时在东篱下采菊的情景再现出来,让他们想象:假如你是陶渊明,在此时此景下,你会做些什么,想什么,说些什么呢?然后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表演情景剧,为大家再现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所以他们都很感兴趣。旁白的学生是这样描述诗中的意境:在古朴的庭院有一位隐士悠闲地采着菊花,无意间抬头看见了南山,顿时被夕阳下的山中美景吸引住了。看着倦鸟结伴归巢,他感慨万分地说到:倦鸟回家了,我也回家了,那污浊的官场不是我的家,这宁静田园才是我的家啊。而扮演陶渊明的同学把诗人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惟妙惟肖再现,让人感觉诗人好象从时空隧道穿越而来,在我们面前悠闲地采着菊花。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角色化,使自己的思绪与与诗人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就能很好地领悟诗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再现诗歌的意境,不仅可以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而且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笔者在教学中转换角色,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建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歌的兴趣。
  三、与诗人一起轻吟浅唱,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
  古人读书讲究吟诵之道,吟诵要口到,心到,情到。现在的诗歌朗读更应该保持这种吟诵情韵,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因为笔者参与了我校语文科组《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笔者在诗歌教学中进行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训练学生多形式的朗读。以往的诗歌教学通常是放录音来范读,然后就是全班齐读。由于形式单一,学生读起来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感情色彩、始终进入不了诗歌的意境中去。因此在诗歌教学笔者都尽量自己先进行范读为学生营造情感的氛围,再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咏,把声音的快慢、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然后笔者仍然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时空穿越法,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想象在当时的情景下,你的情感是怎样的?
  例如,在教学《行路难》时,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假如你是作者李白,虽怀才不遇,但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时,你的心情会怎样?此时因为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感情有了共鸣,在吟诵之时,会感觉自己就是诗人,惘然四顾,虽苦闷、悲愤但仍信心满怀,就会情不自禁地以高昂的基调和乐观的情感朗声吟诵读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因为诗歌具有极丰富的情感,通过吟咏诵读学生能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所谓“三分诗靠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只有通过吟咏诵读,才能切身体会到诗歌那种直接进入人心的力量,学生才能感受到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清婉。
  通过朗读点拨后,等学生有了丰富的朗读体验,笔者还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练习。如个人朗读、齐读、示范朗读、跟读、默读、配乐朗诵等形式进行阅读等。学生在朗读练习中,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已经初步把握,再通过反复的吟咏诵读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最终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提高。
  此外笔者在诗歌教学中还贯穿一些仿写诗句的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动学生创作诗歌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他们文学的整体鉴赏能力。总之,诗歌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能够以生为本,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欣赏,相信学生就会爱上诗歌的。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引用堆的思想。达到了在选最小边时能充分使用原有比较信息的目的,对PRIM算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无向带权图 最小生成树 堆  中图分类号:TP31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6-0061-02    1 传统PRIM算法原理和实现过程    1.1 PRIM算法的原理  设G=(V,E)是一个连通网络,U是顶点集V的一个真子集。若(u,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通过单纯的语文教学已经几乎无法满足各个教育阶段的阅读需求,特别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的阅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为此,全国各地的小学展开了大阅读活动。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以广东某小学(以下简称“该校”)所开展的“三连接三融合”阅读策略为例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阅读;三连接;三融合  一、引言  近年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尽快提升广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美丽乡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2014年4月,广西区党委、区政府决定建设2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其中包括玉林市。  根据自治区的示范区建设要求,玉林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努力将“五彩田园”建设成为广西2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龙头和标杆,将“五彩田园”现代特色
设施数字化生产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自动化装备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大田农业生产相比,设施农业具有生产空间固定、生产环境相对稳定、作业条件人为干预便利的特点,有利于推广使用先进的工业装备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已被以荷兰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生产先进国家所证明。设施数字化生产中的数字化代表的是利用计算机对设施生产进行自动控制,并对生产过程进行计算机
摘要:利用U32函数M_ShowJPG轮流显示大小逐渐变动的文字。  关键词:Authorware U32函数 系统函数  系统变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6-0051-02    让文字轮流显示,且显示时每个文字能由小变到大,然后又由大变到小,是多媒体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文字显示方式。这种显示方式是无法通过设置显示特效来实现的,但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压缩矩阵的分布式关联规则挖掘算法-CMDMA算法。  关键词:压缩关联矩阵 项集的元向量 分布式关联规则挖掘  中图分类号: TP31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8)03-0006-0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介绍使用Office工具制作成绩通知单的方法。  關键词:Word Excel 邮件合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8)02-0060-0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 要 主要以Microsoft word中的书签(bookmark)作为试题的标志完成试卷中定位,通过设置不同题型的模版并利用随机抽取算法实现了对题库中题目的随机抽取,在Word中实现了试卷的自动生成。  关键词 Microsoft Word VBA 书签 随机抽取算法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1-0025—02
“好的艺术”,这是一个太大太难的问题。其实“好”是不太一样的,西洋画的好和中国画的好就不太一样,民间艺术和专业美术的好也不太一样;好在色彩,好在线条,好在构图,好在思想的深刻,好在形式的美感,好在独创,抑或是好在全面。审美无争辩,见仁见智。而联系到人民需要怎样的艺术,人民的需要,以前是清晰的,今天有时候会有点儿模糊。回答这个问题,总是挂一漏万,因此我试着勉为其难回答吧。  我以为,人民需要的“好的
参加首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中组地理决赛既是一次教学能力比拼,又是一次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一是抓基础。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避免概念混淆导致无法正确分析地理事物或事件。通过图文整合、点面结合等方式,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扎根于学生思维中。二是抓运用。应注重指导学生将地理学原理与规律,应用到分析和解決现实中具体的问题,提高学生正确调动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