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以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创新意识增强为主线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目标定位;社会需求;能力培养
会计是一门实际应用程度极高的学科,通过充分认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高要求为出发点。而高职会计专业如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关键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
动手能力强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目前理论教學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高职教育,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突出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略了职业道德、法律与法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的培养。因此,有的高职会计专业照搬本科培养目标,有的是只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即可等等。所以,树立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教学目标是首要的。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高职特色不明显
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仍然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本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也只是中职或本科课程模式的改版,真正具有高职会计专业特色的精品教材也很少。在针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也没有大的突破,课件内容照搬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一专多能 ”的多样化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滞后
在高职会计教学中,教师仍然占主体地位,填鸭式教学还经常出现,单独讲授取代了互动讨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会计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很多经济业务是用各种单证、票据记载的,但是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讲解记录经济业务的各种单证、票据的经济内容、作用及传递程序,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很难学到实践需要的技能。除此之外,教师缺少对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的解说和分析,对会计分录和会计报表的讲述比较生硬,教学方法的失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式不够灵活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考核评估仍是以应试为目的,基础会计课程和其他主要课程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而闭卷考试的题目比较容易,大部分是选择题和需要背诵的知识,分析性综合题和会计实务题比重偏低。这达不到考查学生会计实际技能的目的。另外,在会计等级评定中,实际操作成绩虽占一定比例,但比例相对较低,理论课考试成绩仍是评定一个学生学习优差的主要标尺。除此之外,校外实习评估是以学生的实习报告为标准,而实习报告的评定结果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这样的考核评估系统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形成,将会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课,不注重提高动手能力的后果。
二、新时期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
(一)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要求专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而高职会计专业正是肩负着培养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因而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正确的专业认同,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能适应会计及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其次,专业培养目标由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和学校共同确定。是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的基础上, 结合专业现状调查、人才需求状况、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的情况,提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基本理论、必须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强化操作技能。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施开门办学,推进学生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的有效
对接
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打破企业不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局面,打破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技能训练模式,积极实施开门办学的方针,争取校企多方合作结合,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来办高职,在具体的实施中,学校可以延揽具有会计专业教学的发展服务。实际工作能力,又有理论积累的会计专业人才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特聘教授,充分发挥其经验优势,给予学生第一手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在职业道德培养、业务技能训练、会计实务处理等方面获得实践化的个人体验,为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理解知识、形成能力奠定基础
(三)以能力为本位,改进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用典型、具体的事例,把复杂的理论问题通俗、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同时还要通过案例向学生提示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最好的教学方式,能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讨论与分析, 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案例当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重点,构建互动式课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多渠道的获取知识
除了理论课教学外,几乎所有的专业课都在模拟实验室上,前面是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台,后面是各种手工模拟的凭证和帐册,一边讲一边做业务。由于仿真模拟的业务源于企业,又是企业大量业务的凝缩,所以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在学习中还可以吸收许多从事实务工作的人员的丰富经验,从而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前期基础。而打破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校企多方合作结合的结果使得同学们可以面对面与成功企业家、实践专家进行沟通,答疑,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贾赟,刘颖,颜玉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
[2]何军峰,黄红球.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J].会计之友,2006(3).
[3]王扬铭.论教育制度创新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8,1.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目标定位;社会需求;能力培养
会计是一门实际应用程度极高的学科,通过充分认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高要求为出发点。而高职会计专业如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关键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
动手能力强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目前理论教學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高职教育,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突出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略了职业道德、法律与法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的培养。因此,有的高职会计专业照搬本科培养目标,有的是只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即可等等。所以,树立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教学目标是首要的。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高职特色不明显
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仍然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本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也只是中职或本科课程模式的改版,真正具有高职会计专业特色的精品教材也很少。在针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也没有大的突破,课件内容照搬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一专多能 ”的多样化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滞后
在高职会计教学中,教师仍然占主体地位,填鸭式教学还经常出现,单独讲授取代了互动讨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会计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很多经济业务是用各种单证、票据记载的,但是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讲解记录经济业务的各种单证、票据的经济内容、作用及传递程序,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很难学到实践需要的技能。除此之外,教师缺少对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的解说和分析,对会计分录和会计报表的讲述比较生硬,教学方法的失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式不够灵活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考核评估仍是以应试为目的,基础会计课程和其他主要课程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而闭卷考试的题目比较容易,大部分是选择题和需要背诵的知识,分析性综合题和会计实务题比重偏低。这达不到考查学生会计实际技能的目的。另外,在会计等级评定中,实际操作成绩虽占一定比例,但比例相对较低,理论课考试成绩仍是评定一个学生学习优差的主要标尺。除此之外,校外实习评估是以学生的实习报告为标准,而实习报告的评定结果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这样的考核评估系统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形成,将会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课,不注重提高动手能力的后果。
二、新时期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
(一)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要求专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而高职会计专业正是肩负着培养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因而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正确的专业认同,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能适应会计及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其次,专业培养目标由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和学校共同确定。是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的基础上, 结合专业现状调查、人才需求状况、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的情况,提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基本理论、必须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强化操作技能。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施开门办学,推进学生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的有效
对接
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打破企业不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的局面,打破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技能训练模式,积极实施开门办学的方针,争取校企多方合作结合,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来办高职,在具体的实施中,学校可以延揽具有会计专业教学的发展服务。实际工作能力,又有理论积累的会计专业人才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特聘教授,充分发挥其经验优势,给予学生第一手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在职业道德培养、业务技能训练、会计实务处理等方面获得实践化的个人体验,为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理解知识、形成能力奠定基础
(三)以能力为本位,改进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用典型、具体的事例,把复杂的理论问题通俗、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同时还要通过案例向学生提示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最好的教学方式,能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讨论与分析, 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案例当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重点,构建互动式课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多渠道的获取知识
除了理论课教学外,几乎所有的专业课都在模拟实验室上,前面是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台,后面是各种手工模拟的凭证和帐册,一边讲一边做业务。由于仿真模拟的业务源于企业,又是企业大量业务的凝缩,所以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在学习中还可以吸收许多从事实务工作的人员的丰富经验,从而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前期基础。而打破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校企多方合作结合的结果使得同学们可以面对面与成功企业家、实践专家进行沟通,答疑,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贾赟,刘颖,颜玉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
[2]何军峰,黄红球.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J].会计之友,2006(3).
[3]王扬铭.论教育制度创新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