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现状,对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原则和体系设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梳理了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的主体、对象和方法以及内容和作用,对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更好地建立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 预算执行 绩效评价体系 目标
随着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发展,传统的预算管理机制已经不再适用,高投入低产出的实际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客观全面的进行绩效评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利用率,以保障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要在充分结合自身预算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切实深入吸收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优化创新。在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学校要按照有关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考评,奖优罚劣,充分发挥预算的约束作用。
1 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目标及原则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就必须实现系统目标、评价指标、评价目的三者有机统一,以提高实际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1.1 评价目标
高职院校要把各部门预算的完成情况如实纳入考核指标,将绩效考核的对象设定为参与预算的各个责任中心,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最终确立我国高校现代预算管理方式。
1.2 绩效评价的原则
1.2.1 整体优化原则。实行绩效考评的主要目的是对组织行为活动的效能进行科学测量与评定。考评系统整体比较复杂繁琐,涉及到对大量变量的输入、输出、统计分析。绩效评价指标应当是多维度,包含可以反映工作绩效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的考评系统中,选用的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实现绩效评价的目的。因此,加快建立起一套相互联系、有重点的指标体系对于实现高效总体绩效评价至关重要。而在制定绩效指标时,高校的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过多,以免影响对重点项目的评价。
1.2.2 长期利益的原则。在对具体部门的财务绩效评价时,不要过分注重短期的利益,因为一时的短期利益可能比较片面,不足以反映部门整体的财务状况,甚至过分强调短期利益有可能会对长期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1.2.3 动态完善原则。财务绩效的评价需要坚持动态完善这一原则,在各部门实际运作过程中各项考评指标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才实际考评时要对相应的指标做出合理调整。
1.2.4 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在设计时要着重加入一些可以量化比较的数据,在同类别部门之间要实现横向的比较,在本部门不同的会计期间内要能够进行纵向比较。
1.2.5 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以能够实施操作为前提,没有实际操作性,即便设计再完美的评价指标也没有多大意义。可操作性原则不仅要求原理上正确可行,在具体执行落实环节也要有细化措施,合理有效、简便易行,找准目标定位,使得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实施操作。
2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界定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在概念上可以定义如下:学校各单位的预算执行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实际上是反映高职院校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之间的一种比价关系。
3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与对象
明确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与对象是进行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一步。
3.1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的界定
评价主体实际上就是组织实施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单位或个人,一般来说,行为主体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①有相应的义务与匹配的权力,这是评价主体展开工作的基础。②严格按照高职院校内部评价流程执行有关任务,科学合理、公开透明。③评价主体具备独立的调查评价地位,在评价标准的设计、工作流程的制定、评价手段的实施过程中,不受其他单位部门干预。
3.2 预算绩效评价对象界定
根据相关预算编制框架,一般来说,校内基层单位预算汇总是校级预算的重要部分。剖析预算管理的层面可以得知,在高职院校内部的下属学院系部、教辅教学管理机构等属于基层预算单位,包括高职院校下属二级独立核算单位,这些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一般都可以作为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
4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的内容及作用
4.1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最基本的内容应涵盖:预算编制决策的评价,预算执行情况评价和对预算效果的评价。这三个基本模块式构成一套完整评价体系的最基本内容。
4.2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作用
可以从其评价内容的不同层次分析其作用,首先是通过对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进行评价,这一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提高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发挥预算编制的导向作用。在时间的不同资金使用单位之间做出较为清晰明确的界定,能够实现预算资金的最大效益。第二,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这一过程是对实际执行阶段完成执行情况的及时评价反馈,是高职院校进行预算资金监督控制的重要手段。预算的正确执行,关系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学校各教学单位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的保障。在这一阶段要更加侧重对集体项目的跟踪监督考察,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控制风险。第三、对预算效果的评价是对上述两个阶段实施效果的最后考核。通过综合的实际评价效果反馈,为下一个预算年度提供参考意见。
5 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的方法
工作分析法(确定职务技能、职责和工作任务,分析工作环境、流程和工作关系)。
个案研究法(对个人或团队做深入细致的研究,重点是典型人物、事件和资料)。
问卷调查法(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的使用)。
专题访谈法(主要针对关键人员进行,重点是任职人员的胜任素质、工作特点和工作主要成效等问题)。 经验总结法(由人力资源部门或直接部门组织总结经验,归纳出有关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完善)。
6 指标体系设计
首先明确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目标,形成目标层;其次根据绩效内涵,将高职院校预算资金流动过程进行分解,按评价目标确定各个环节的观测点,形成准则层; 最后依据每个观测点的评价内容,遵循相关原则选取关键性评价指标,形成指标层,最终构建完成一套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树状结构指标体系。
6.1 目标层设计
评价目标是构建指标体系的动因和出发点,也是设计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指南。公共产品理论认为,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政府必须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私人产品应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应该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提供,根据其产品外部效应的大小,决定财政支持的力度。政府有必要根据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大小,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6.2 基准层设计
对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进行评价时应关注预算资金流动的全过程。高职院校预算支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投入和产出系统,投入的是财政预算资金,这些投入经过高职院校的管理与使用,转化为不进入市场,主要体现为具有社会效益的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产出。在预算资金使用阶段,应重点对资金管理的效率性进行评价,即评价高职院校使用资金的合理化程度,是否将预算资金配置到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方面,管理的效率性可用管理水平类指标体现,通过评价有利于实现“加强预算资金支出管理”的评价目标。
6.3 指标层设计
为保证绩效评价结果达到预期目标,选择指标时,应遵循相关性、系统性、重要性、经济性等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能够反映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系统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能够全面反映绩效水平;重要性原则要求从评价客体的实际出发,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指标;经济性原则要求选择的评价指标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7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是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为了实现评价目标,以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更合理的应用,应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在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为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①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②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8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高职院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资金来源的局限性与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却日益突出,阻碍了高校的正常发展。因此,如何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机制,努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绩效评价质量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指标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包建玲.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4).
[2]陆嫒.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3]王晓芳.金融业经营趋势与证券公司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2006(4).
[4]易艳红.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2011(33).
[5]许云川.论高职院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在示范校建设中的意义及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6]陈晓梅,康建军.绩效预算: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政策导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预算执行 绩效评价体系 目标
随着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发展,传统的预算管理机制已经不再适用,高投入低产出的实际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客观全面的进行绩效评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利用率,以保障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要在充分结合自身预算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切实深入吸收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优化创新。在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学校要按照有关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考评,奖优罚劣,充分发挥预算的约束作用。
1 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目标及原则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就必须实现系统目标、评价指标、评价目的三者有机统一,以提高实际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1.1 评价目标
高职院校要把各部门预算的完成情况如实纳入考核指标,将绩效考核的对象设定为参与预算的各个责任中心,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最终确立我国高校现代预算管理方式。
1.2 绩效评价的原则
1.2.1 整体优化原则。实行绩效考评的主要目的是对组织行为活动的效能进行科学测量与评定。考评系统整体比较复杂繁琐,涉及到对大量变量的输入、输出、统计分析。绩效评价指标应当是多维度,包含可以反映工作绩效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的考评系统中,选用的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实现绩效评价的目的。因此,加快建立起一套相互联系、有重点的指标体系对于实现高效总体绩效评价至关重要。而在制定绩效指标时,高校的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过多,以免影响对重点项目的评价。
1.2.2 长期利益的原则。在对具体部门的财务绩效评价时,不要过分注重短期的利益,因为一时的短期利益可能比较片面,不足以反映部门整体的财务状况,甚至过分强调短期利益有可能会对长期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1.2.3 动态完善原则。财务绩效的评价需要坚持动态完善这一原则,在各部门实际运作过程中各项考评指标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才实际考评时要对相应的指标做出合理调整。
1.2.4 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在设计时要着重加入一些可以量化比较的数据,在同类别部门之间要实现横向的比较,在本部门不同的会计期间内要能够进行纵向比较。
1.2.5 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以能够实施操作为前提,没有实际操作性,即便设计再完美的评价指标也没有多大意义。可操作性原则不仅要求原理上正确可行,在具体执行落实环节也要有细化措施,合理有效、简便易行,找准目标定位,使得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实施操作。
2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界定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在概念上可以定义如下:学校各单位的预算执行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实际上是反映高职院校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之间的一种比价关系。
3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与对象
明确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与对象是进行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一步。
3.1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的界定
评价主体实际上就是组织实施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单位或个人,一般来说,行为主体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①有相应的义务与匹配的权力,这是评价主体展开工作的基础。②严格按照高职院校内部评价流程执行有关任务,科学合理、公开透明。③评价主体具备独立的调查评价地位,在评价标准的设计、工作流程的制定、评价手段的实施过程中,不受其他单位部门干预。
3.2 预算绩效评价对象界定
根据相关预算编制框架,一般来说,校内基层单位预算汇总是校级预算的重要部分。剖析预算管理的层面可以得知,在高职院校内部的下属学院系部、教辅教学管理机构等属于基层预算单位,包括高职院校下属二级独立核算单位,这些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一般都可以作为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
4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的内容及作用
4.1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最基本的内容应涵盖:预算编制决策的评价,预算执行情况评价和对预算效果的评价。这三个基本模块式构成一套完整评价体系的最基本内容。
4.2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作用
可以从其评价内容的不同层次分析其作用,首先是通过对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进行评价,这一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提高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发挥预算编制的导向作用。在时间的不同资金使用单位之间做出较为清晰明确的界定,能够实现预算资金的最大效益。第二,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这一过程是对实际执行阶段完成执行情况的及时评价反馈,是高职院校进行预算资金监督控制的重要手段。预算的正确执行,关系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学校各教学单位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的保障。在这一阶段要更加侧重对集体项目的跟踪监督考察,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控制风险。第三、对预算效果的评价是对上述两个阶段实施效果的最后考核。通过综合的实际评价效果反馈,为下一个预算年度提供参考意见。
5 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的方法
工作分析法(确定职务技能、职责和工作任务,分析工作环境、流程和工作关系)。
个案研究法(对个人或团队做深入细致的研究,重点是典型人物、事件和资料)。
问卷调查法(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的使用)。
专题访谈法(主要针对关键人员进行,重点是任职人员的胜任素质、工作特点和工作主要成效等问题)。 经验总结法(由人力资源部门或直接部门组织总结经验,归纳出有关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完善)。
6 指标体系设计
首先明确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目标,形成目标层;其次根据绩效内涵,将高职院校预算资金流动过程进行分解,按评价目标确定各个环节的观测点,形成准则层; 最后依据每个观测点的评价内容,遵循相关原则选取关键性评价指标,形成指标层,最终构建完成一套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树状结构指标体系。
6.1 目标层设计
评价目标是构建指标体系的动因和出发点,也是设计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指南。公共产品理论认为,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政府必须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私人产品应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应该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提供,根据其产品外部效应的大小,决定财政支持的力度。政府有必要根据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大小,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6.2 基准层设计
对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进行评价时应关注预算资金流动的全过程。高职院校预算支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投入和产出系统,投入的是财政预算资金,这些投入经过高职院校的管理与使用,转化为不进入市场,主要体现为具有社会效益的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产出。在预算资金使用阶段,应重点对资金管理的效率性进行评价,即评价高职院校使用资金的合理化程度,是否将预算资金配置到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方面,管理的效率性可用管理水平类指标体现,通过评价有利于实现“加强预算资金支出管理”的评价目标。
6.3 指标层设计
为保证绩效评价结果达到预期目标,选择指标时,应遵循相关性、系统性、重要性、经济性等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能够反映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系统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能够全面反映绩效水平;重要性原则要求从评价客体的实际出发,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指标;经济性原则要求选择的评价指标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7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是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为了实现评价目标,以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更合理的应用,应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在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为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①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②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8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高职院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资金来源的局限性与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却日益突出,阻碍了高校的正常发展。因此,如何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机制,努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绩效评价质量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指标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包建玲.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4).
[2]陆嫒.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3]王晓芳.金融业经营趋势与证券公司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2006(4).
[4]易艳红.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2011(33).
[5]许云川.论高职院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在示范校建设中的意义及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6]陈晓梅,康建军.绩效预算: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政策导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