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组织学生多角度参与,促进学生大面积提高。本文从创设参与环境、培养参与精神、落实参与活动、加强实验参与四方面简述之。
关键词:以生为本;参与效度;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鉴于此,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学生的参与,再好的教法也是空中楼阁。课堂教学以学生参与为基石,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创设参与环境
课堂上不讲民主会扼杀学生的参与意识。传统教学的讲授把学生头脑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正襟危坐,不允许学生发出声音,不允许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坐上几年,不但无参与能力可言,而且连原始的参与欲望也终被扼杀。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越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伙伴,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转换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的位置,甘愿充当学生的服务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参与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同,尤其是集体的认同。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尤其是经受反复失败后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会,陷入自卑状态的那些学生,要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教师对他们必须充满积极的期望和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通向成功的“台阶”,如多给予他们回答简单问题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表现了自己的才干,享受了成功的乐趣。点滴积累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促进他们学习科学的自觉性。
以往教育的弊端之一就在于学生赖以活动的机会缺乏。许多成功的教学证明,学生越是有机会表现自己,就越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而且对形成参与精神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落实参与活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的接受有时是非常浅显的。很多学生说:“我听得懂,但不会做。”这些事实说明,教师一味地讲述,课堂效益是非常低的。就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教得好的外因只有通过学得好的内因才能起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真正办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凭借参与,可以将知识内化,掌握技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关键应把教学时间充分用在学生身上,而不是花在教师的讲授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积极调动学生眼、脑、口、手的参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
1.多设问。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教师要设疑引思,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内容,经过思考,能释疑解难,这样学习的知识内化程度大,学生学得透。如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装好药品、接好装置后,引导学生观察试管里的固体物质的颜色。管口稍向下倾斜,导管直伸到试管底部有氧化铜的上方。实验开始时,让学生注意操作程序。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观察试管里物质的颜色,试管口有什么物质,利用实验间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氧气后再加热?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还要通氧气至冷却?黑色物质变红色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必要的点拨、启发,使他们的认识步步深入。
2.多活动。很多学生一般都存在有意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改变大段讲授的倾向,做到边讲边练边记。教学中多穿插提问、讨论、游戏、记忆训练等。这样不仅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活动,动脑、动手,大大提高课堂效益,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的发展也通过逐步积累得到实现,这种良性的循环又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只有参与,才会有发现,才会有收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时间一般要达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又由于保证了学生的参与时间,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加强实验参与
科学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要学好科学,一定要重视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是使学生动脑,动手,培养研究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学习物体浮沉条件时,在盛有一定密度盐水的烧杯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出液面。当学生面对上述物理现象时,必然开动脑筋寻找原因,整个身心就会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演示实验也是如此,它们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最好的办法。笔者常看到学生围着科学教师面前的仪器团团转,摸摸这个,动动那个,这是学生最强烈的参与意识的表现。
分组实验要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针对实验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一手包办,另一个同学当抄写员、没有动手机会的现象,可采用两种办法:一种是规定实验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动手操作,另一学生指点;二是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实验室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多进行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等活动,使学生在“玩”中获得成功和喜悦,在“玩”中增长才干。
总之,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要迅速调整教学中心,使学生多角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让他们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以生为本;参与效度;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鉴于此,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学生的参与,再好的教法也是空中楼阁。课堂教学以学生参与为基石,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创设参与环境
课堂上不讲民主会扼杀学生的参与意识。传统教学的讲授把学生头脑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正襟危坐,不允许学生发出声音,不允许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坐上几年,不但无参与能力可言,而且连原始的参与欲望也终被扼杀。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越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伙伴,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转换主体角色,摆正教与学的位置,甘愿充当学生的服务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参与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同,尤其是集体的认同。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尤其是经受反复失败后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会,陷入自卑状态的那些学生,要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教师对他们必须充满积极的期望和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通向成功的“台阶”,如多给予他们回答简单问题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表现了自己的才干,享受了成功的乐趣。点滴积累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促进他们学习科学的自觉性。
以往教育的弊端之一就在于学生赖以活动的机会缺乏。许多成功的教学证明,学生越是有机会表现自己,就越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而且对形成参与精神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落实参与活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的接受有时是非常浅显的。很多学生说:“我听得懂,但不会做。”这些事实说明,教师一味地讲述,课堂效益是非常低的。就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教得好的外因只有通过学得好的内因才能起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真正办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凭借参与,可以将知识内化,掌握技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关键应把教学时间充分用在学生身上,而不是花在教师的讲授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积极调动学生眼、脑、口、手的参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
1.多设问。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教师要设疑引思,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内容,经过思考,能释疑解难,这样学习的知识内化程度大,学生学得透。如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装好药品、接好装置后,引导学生观察试管里的固体物质的颜色。管口稍向下倾斜,导管直伸到试管底部有氧化铜的上方。实验开始时,让学生注意操作程序。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观察试管里物质的颜色,试管口有什么物质,利用实验间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氧气后再加热?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还要通氧气至冷却?黑色物质变红色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必要的点拨、启发,使他们的认识步步深入。
2.多活动。很多学生一般都存在有意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改变大段讲授的倾向,做到边讲边练边记。教学中多穿插提问、讨论、游戏、记忆训练等。这样不仅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活动,动脑、动手,大大提高课堂效益,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的发展也通过逐步积累得到实现,这种良性的循环又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只有参与,才会有发现,才会有收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时间一般要达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又由于保证了学生的参与时间,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加强实验参与
科学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要学好科学,一定要重视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是使学生动脑,动手,培养研究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学习物体浮沉条件时,在盛有一定密度盐水的烧杯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出液面。当学生面对上述物理现象时,必然开动脑筋寻找原因,整个身心就会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演示实验也是如此,它们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最好的办法。笔者常看到学生围着科学教师面前的仪器团团转,摸摸这个,动动那个,这是学生最强烈的参与意识的表现。
分组实验要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针对实验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一手包办,另一个同学当抄写员、没有动手机会的现象,可采用两种办法:一种是规定实验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动手操作,另一学生指点;二是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实验室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多进行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等活动,使学生在“玩”中获得成功和喜悦,在“玩”中增长才干。
总之,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要迅速调整教学中心,使学生多角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让他们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课堂教学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