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实行新课标以来,全国语文教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巴班斯基、波兰尼、叶澜、布鲁姆……这些名字充斥于各种资料、论文和我们的视野中,令人眼花缭乱。于是,第一线的教师被组织起来,观摩、学习、取经、研讨,回来后,依样画葫芦,语文课堂越发热闹,讨论、辩论、唱歌、跳舞、演戏、画画……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各种形式不一而足。在“繁荣”背后,我们尴尬地发现:语文课堂热闹了,语文教师的地位却没有了,语文教师沦为语文课堂上的旁观者、局外人;语文课堂热闹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却没有实质性地提高。
  现实带给我们无数困扰,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是怎样的课堂?
  一、语文课堂是教师主导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似乎比较多地呈现出“一言堂”、“满堂灌”的特点,因而广为人们诟病;一段时间以来,大概害怕被扣上这样的帽子,语文课堂上满是学生的声音,教师渐渐变成了语文课堂的“局外人”,似乎这样才是给学生自主权。即便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上,有些老师一上课就分组、合作,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教师的作用仅仅是组织教学,在学生发言后或不置可否,或一概“很好”、“不错”,完全失去了课堂上的话语权。殊不知,当一个语文教师堕落到这一步,已经不能称其为教师;这种看似学生极其自主的信马由缰式的语文课堂,已经不能称之为课堂。
  关于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笔者比较赞同布鲁纳的理论。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應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发现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创设民主、和谐、积极、活泼的教学情境,多给学生思考、提问和发言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应当注意到,发现学习一定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去探索,或把太过高深的东西教给与之不相应的年龄的学生,一定是不切实际、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探究性学习不能超越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我们不能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以为创新,就要全盘否定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一提探究性学习就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这种片面的形式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重形似不重神似,浪费精力,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即便把教师放到学生的地位,在课堂上,他也应该是有话语权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和对课文的理解、思考、判断,作为一种意见,不是强制的,而是平等的,提出来供学生参考。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和看法理应作出回应,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含糊不得,不能因为怕被冠以“一言堂”就含糊其辞,一带而过。须知,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尚不全面,有些甚至是肤浅的、错误的。面对这样的认知,教师不能一概叫好,否则,对教学而言,是一种失职;对学生而言,就是犯罪。
  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话语权,这是语文教师的悲哀,是中国教育的悲剧。
  二、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语文课堂越来越花哨,2009年南通市语文优课评比活动后,一位语文教研员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像多媒体课或是音乐课、美术课及其他什么课,就是不像语文课”。究其原因,在于没有语文味。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其义不言而喻,但什么是语文味儿,语文味儿又从哪里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语文味儿来自阅读,尤其是朗读,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一种误解:似乎语文课一提读书,就一定是读得摇头晃脑的那种,是过去私塾的那一套,又不敢“满堂灌”,于是就表演,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
  诚然,传统的书塾式的语文教学形式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所抵触,但阅读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有效形式,甚至可以说是基本形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新课标背景下,各种形式的阅读不仅不应该淡化,反而应该大行其道。
  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一方面来自于语文教材。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教材中所收录的名家名篇,其中的文言诗词、文言散文都是千百年来广为传颂、极具历史与人文内涵的作品,需要细细品味、久久涵咏。《语文标准》在四个学段总共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开列了古诗文篇目120篇,其中7—9年级50篇;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新课标还加强了对背诵的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些都要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要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积累。
  这种特殊性来自教学过程。现代阅读理念认为,阅读是一个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是阅读的主体,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动态的、积极的、创造性的,而不应该是静止的、消极的、被动性的。语文课不是教文本,而是读文本。只有放手让学生读,学生才能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者的心理,与作者产生共鸣。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指向这个终极目标,而不是在无关紧要处搔首弄姿或隔靴搔痒。
  以上是我对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些现象的思考,不当之处,请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其他文献
街道体制改革,在外部,主要是理顺市、区、街的纵向关系,明确分工,下放权力,充实街道力量,提高街道管理的综合服务功能;在内部,主要是理顺党、改、企之间的横向关系,各司其职
摘 要: 文章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缺失现状,研究如何利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课前三分钟演讲以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媒介进行阅读的内容为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一段时间后,学生阅读范围扩大,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丰富了阅历,提高了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 课前演讲 课外阅读 阅读范围 阅读方法 阅读兴趣  一  义务教育语
一位诗人说:“诗者,从言从寺,西方人在教堂里做什么,中国人就在诗歌里做什么。”我想起了《尚书》中的一句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志”即指诗人的志向、抱负、思想感情等。西方人把精神寄托在教堂,中国人则把感情寄寓诗歌。因此,诗歌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辉煌华美的殿堂,激发学生继承和传播中国古代诗歌这笔丰厚文化遗产的热情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我就教学实践谈谈看
摘 要: 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有一定的比重,学习古诗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和智慧。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方面对古诗词教学有明确的要求: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者与学生一起分析、欣赏,不断探索、研究,积极寻找适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美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当前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难教、难学的困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造成鲁迅作品教学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外部的文化语境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济体制转型期,文学迅速由中心走向边缘,精英文化急速衰退,世俗化特征日益明显。从鲁迅作品教学内部看,从选文到主题解读、从教学指导思想到具体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从鲁迅作品本身看,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师应不断摸索、探究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师生互动 主体地位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热爱学习。在教学方法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症状进行证候学分类,以此归纳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
目的:探讨在产科护理当中互动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将100名产妇按照随机分配的结果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随机各分配5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多有这样的经验,看到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首先是题目或书名、封面吸引了自己:
中国画是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精髓,也展示着中国的发展变迁.将中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传承紧密相连,可以拓展文化传播的途径,深化中国画创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