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百草游戏起源与发展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cxue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
  关于“斗百草”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
  按《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踏百草,即今人有斗百草之戏也。宗则字文度,常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炙有验。《师旷古》曰:“岁多病,则病草先生。”艾是也。今人以艾为虎形,或翦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是日竞渡,采杂药。[1]
  可见,斗百草游戏与端午节踏百草、采杂药习俗有关。康熙十三年湖南营田《李氏族谱》中记载“端午日晨,田夫赤足于草中行,尽沾露谁,谓蹋百草露水,以祛泥中湿热,去夏秋癣痛之苦。”[2]《荆楚岁时记》中亦载:“五月俗称恶月,多禁。”[3]《太平御览》卷二二引汉朝董勋《问礼俗》曰:“五月俗称恶月。俗多六斋放生。”民间认为,端午日百草都是药,草上凝聚的露水具有祛毒、去湿热的作用,人们便在农历五月初五的早晨,赤足或穿上新布鞋,在有露水的草丛中行走,直到足部沾满露水为止,这一活动被称为“踏百草”或者“蹋百草”。另外,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此时南方的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生长在潮湿环境的蛇、蝎、蜈蚣等毒物也开始繁殖、活跃起来,导致这个时期各种疾病瘟疫开始流行,由于当时人们认识水平有限,还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就把这一时期视为“恶月”,又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日”,如果要渡过这个难关,必须采集百草来摆脱厄运,这种活動称为“采百药”。而且农历五月植物花草的根、茎、叶都已生长充分,许多草药更容易获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的五月五日这一天“浴兰”、“采艾”等活动也是为了清洁禳毒、祛病禳灾。
  人们在踏百草、采杂药的活动中,花草成为天然的游戏工具。“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其法以草为器,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或斗草之韧性,或斗品种多寡,或巧对花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4]人们采集花草用来赌胜负,或对花草名,或比赛采集的花草数目、种类、韧性,多而韧者为胜,寡而断者为负。正如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引宗懔《荆楚岁时记》曰:“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可见,到了南朝梁时,“斗百草”游戏作为一种端午民俗被宗懔记录在《荆楚岁时记》中。但斗百草游戏早在此之前便已存在,只是没有完整的文献记载,只能通过一些零星的记载对其进行推断和考察。
  唐宋时期,斗百草游戏更是十分盛行。唐代主要的文学样式唐诗中就有许多关于斗草游戏的描写。据统计,《全唐诗》中出现“斗百草”和“斗草”字眼的诗歌就有16首,主要是对儿童和妇女斗草情形的描写,表达斗草踏青的乐趣。其中也有借斗草游戏,表达妇女闺怨情绪的作品,如“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有恨簪花懒,无聊斗草稀”、“斗草深宫玉槛前,春蒲如箭荇如钱”,这也说明了唐代妇女对斗草游戏的喜爱,反映出斗草游戏在唐代的盛行情况。另外,到了唐朝末期还出现了斗草赌博的情况,郑谷《采桑》“何如斗百草,赌取凤凰钗”便是对这一现象的描写。
  据统计,在《全宋词》中出现“斗草”字眼的词共34首,从这些词作中可看出,宋代斗百草时间不仅限于端午时节,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吕渭老《极相思》“寒食清明都过了”、史达祖《玉楼春》“社前一日”都说明在寒食节、清明节、春社这些节日里斗草也很盛行,可见宋代斗百草游戏集中在农历三月到五月间;另外,宋代关于斗百草的词作,其主题已不单是对儿童和妇女斗草场景的描写,更多的是通过斗草寄托女子春闺寂寞、情怀缭绕之情,有的还暗含春天将尽,表达一种怀旧和感伤的情绪;从汪晫《贺新郎》“开禧丁卯端午中都借石林韵”作词时间和“或道芸香能去蠹,有宫中、斗草盈盈女”句中还可以推断出,到了南宋时期宫中也有端午时节斗百草的风俗。
  元明清时期,对妇女春日斗草嬉戏场景的描写类题材甚多,例如元代黄子常词《绮罗香》“绡帕藏春,罗裙点露,相约莺花丛里”、元代张小山小令《柳营曲·明月楼》“斗草踏青,语燕啼莺,引动俏魂灵”、明代吴兆长诗《秦淮斗草篇》“君有麻与,妾有葛与。君有萧与艾,妾有蘅与芷。君有合欢枝,妾有相思子。君有拔心生,妾有断肠死”,其中作品中也包含了女子韶华易逝的春怨春愁,有的还借斗百草游戏传达出女子对意中人的爱恋和相思之情。此外,斗百草游戏不仅出现在诗、词中,还出现在明清小说里,李如珍的《镜花缘》中,作者用一个多回目六千字去描绘草圃中众多才女斗草的场景。在《红楼梦》第62回中把香菱、芳官等人在大观园红香圃斗草的情景写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综上所述,斗百草作为一种端午习俗被记载在《荆楚岁时记》中,此后其流传更加广泛和迅速。这在诗、词、小说中都有所反映。并且随着“斗百草”游戏从民间向士大夫阶层的转变,“斗百草”在形式上也有所变化,不仅作为一种游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转变为一种曲调活跃在戏曲舞台,从而变得更有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
  注释:
  [1]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47页。
  [2]叶大兵、乌丙安主编《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2页。
  [3]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46页。
  [4]乔继堂、朱瑞平《中国岁时节令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8页。
其他文献
摘 要:《三国演义》中,刘备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在人性上表现为非常复杂的人物。《三国志》中并没有突出刘备的“仁君”形象,而仅仅是作为一名英雄进行描写。《三国演义》中将刘备作为“仁君”,其中不乏政治层面的寄托。本论文针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人物形象展开研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
摘 要: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高似孙〈纬略〉校注》,其中注释颇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参以相关资料,从《高似孙〈纬略〉校注》中择出22处似欠妥之注释,敷衍成文,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高似孙;《纬略》;注释商榷  作者简介:熊伟(1978-),男,汉族,贵州纳雍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职于中国电信昆明市分公司,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其中在《刺客列传》中,以荆轲、聂政、豫让、曹沫和专诸为主要人物进行历史故事发展。司马迁从多角度的观点分析了刺客的忠诚信义,本文介绍了刺客的概念界定,以及刺客形象在《史记》中精神内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史记》中描写的刺客形象。  关键词:《史记》;刺客形象;精神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
摘 要:本文以朝代发展和更迭为线索,探讨了《古文观止》中的田园山水描写。从南北朝时期到唐、宋时期,列举了一些名家作品,由此展开分析。希望能为高中生提供参考,深化对《古文观止》中田园山水文章的理解。  关键词:《古文观止》;田园山水;描写手法  [中圖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  田园山水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寄寓人生、抒发情感
摘 要:李白的诗歌中体现着他对时间的态度和意识,一方面,咏史之作蕴含了他对历史的清醒认识,也书写着对现实的冷静观察,另一方面,李白对当前个人生命状态思考的诗歌,在对“永恒”的追求中通过似真似幻的方式传达出对于自由、理想的向往。他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往往从现实政治需要出发,因此并未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对于现实生命状态的把握带有强烈的“惜时”特点,即便风格潇洒隐逸的诗作,实际上也是对现實苦闷的一种有意识的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维多利亚中后期文学与民族道德的重构研究”(AHSKY2014D110)。  摘 要:《现代爱情》是英国作家乔治·梅瑞狄斯的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心理意象。  关键词:现代爱情;心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现代爱情》是英国作家乔治·梅瑞狄斯的经典作品,写作特色也与他的其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小说意境发展史研究”[2015]第369号。  摘 要:《聊斋志异》主要描写的是神仙狐鬼之间的故事,创作思想奇特,人物形象血肉饱满,作品总体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聊斋志异》在创作的过程中将人物故事、环境氛围等都上升为一种诗化意境,增添了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为此,文章结合《聊斋志异》作品内容,重点从情景交融、写意表达、意蕴体现等方面分析作品的意境
摘 要:杜甫这位才华横溢、对世界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传世之作多达1500余首,如一座恢宏壮观的诗歌大厦。杜甫的诗作实现了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其诗一直受到广泛重视并吸引众多诗词爱好者的研究。现通过对杜诗修辞艺术的研究了解诗人跨越时空咏史抒情时充斥在字里行间的历史感与其阔达深远的意境。  关键词:杜诗的拟人;杜诗的对比;杜诗的互文  作者简介:郭瑛瑛,女,汉族,1989
摘 要:五千言的《道德经》为道家学说奠定了道家学派的哲学基础。美学是哲学在艺术和审美方面的延伸。老子的思想决定了道家美学思想的历史走向。老子认识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关系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进行挖掘、探讨和学习对今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子;哲学;美学;生态  作者简介:吴健峰,男,1979年12月出生,汉族,江苏省丹阳市人,硕士,江西外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