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目前的作文教学令人担忧,本文从师生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制约学生作文提高的自身因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制约因素; 症结 剖析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往往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写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从而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那些自觉性强,上课专心,阅读面广的同学,作文能力较强;而懒于动笔,作业拖拉,不肯用功的学生则逐渐退步,这在初中阶段尤为明显。如何提高那些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使较好的学生作文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具有创新的能力,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的课题。
1 制约学生作文提高的自身因素,
首先,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作文对于学生来讲成为无米之炊。由于各种因素,当前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够,基本的词汇、句式、语法、修辞等等知识是少而又少,一些学生缺少基本的文体知识,这样,学生做起作文来,不是错字满篇,就是语句不通,或者词不达意,更不要谈什么立意谋篇,连最起码的问题往往都谈不清楚,学生作文难以提高。
其次,学生的阅读量太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近年来,随着考试指挥棒的魔力的不断增大,许多老师和家长过于注重考试技巧和能力,我们今天的学生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大量的书籍,更有甚者,个别同学阅读课外书还被家长或个别老师认为是不务正业。致使脑子里面也没有几篇范文,甚至没有多少词汇和优美的句子。语感也极差。这样,写不出好的作文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次,学生缺少写作的兴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的写作基础差,很少尝到成功的喜悦,老师又少鼓励而多批评等等,以致学生对作文敬而生畏,只能仰视作文,却不能积极地进入到作文实践中去。久而久之,对作文的反感情绪也就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要写出好的作文来,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第四,学生缺少足够的生活积累。好的作品一定是来自于生活当中,绝不会是书上看来的或想出来的。现在的学生,大多课业负担重,加之学校、家庭、社会的原因,很少能使学生积极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加上一些老师对此认识不清、指导不够、强调不够,也没有教会学生较多的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方法,没能使学生做生活当中的有心人,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缺乏生活的底蕴,从而使学生的作品过于显得浮浅。当然,学生作文的制约因素远不止这些,但这几个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学生作文提高的较为重要的因素,它理应成为我们语文工作者的关注热点和工作重点之一,并能由此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作文成绩,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症结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点分数,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症结二: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注重“一言堂”,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们注重老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理论和方式的影响,过分的看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笔者曾经做过六个班的作文心理调查,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3%,情况可见一斑。
症结三: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科教学都有追求“大运动量”的趋势,作文训练也不例外,许多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地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的鼓励学生多写多练,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地批改,讲解,师生不堪重负。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究其原因,一是受理科教学的影响,搞题海战术,错误地以为广种就能博收。二是“多读多写”一直被公认为是传统经验而加以推广,教学大纲也要求老师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更多的写作机会,许多老师静止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没有将“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没有认真地研究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症结四: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
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级别的考试,一律有规定的题目和要求,许多学生只能是根据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乱凑字数,甚至虚构。因此,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让学生下大功夫背诵应试范文。直接后果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在2003年的以“自信”话题中考作文阅卷场地,笔者改到作文有许多学生都用同一个例子:在玉米地里有一个个大长相丑陋的玉米遭到其他玉米的嘲笑,老奶奶一次次忽视它,但这颗玉米很自信,经过一夜暴风雨的洗礼,其他玉米都禁不起打击纷纷弯下了腰,这颗玉米因此被老奶奶选为种子。很显然,这是老师事先训练的结果,一旦考试就能用上,但这如何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呢?
参考文献:
[1] 周子房;;关于写作教学起点的思考——来自杜威经验课程理论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年02期
[2] 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石志华;论“以人为本”作文教学的实施[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涛;《语文课程标准》与主体间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根强;;作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J];语文学刊;2007年12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制约因素; 症结 剖析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往往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写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从而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那些自觉性强,上课专心,阅读面广的同学,作文能力较强;而懒于动笔,作业拖拉,不肯用功的学生则逐渐退步,这在初中阶段尤为明显。如何提高那些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使较好的学生作文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具有创新的能力,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的课题。
1 制约学生作文提高的自身因素,
首先,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作文对于学生来讲成为无米之炊。由于各种因素,当前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够,基本的词汇、句式、语法、修辞等等知识是少而又少,一些学生缺少基本的文体知识,这样,学生做起作文来,不是错字满篇,就是语句不通,或者词不达意,更不要谈什么立意谋篇,连最起码的问题往往都谈不清楚,学生作文难以提高。
其次,学生的阅读量太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近年来,随着考试指挥棒的魔力的不断增大,许多老师和家长过于注重考试技巧和能力,我们今天的学生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大量的书籍,更有甚者,个别同学阅读课外书还被家长或个别老师认为是不务正业。致使脑子里面也没有几篇范文,甚至没有多少词汇和优美的句子。语感也极差。这样,写不出好的作文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次,学生缺少写作的兴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的写作基础差,很少尝到成功的喜悦,老师又少鼓励而多批评等等,以致学生对作文敬而生畏,只能仰视作文,却不能积极地进入到作文实践中去。久而久之,对作文的反感情绪也就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要写出好的作文来,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第四,学生缺少足够的生活积累。好的作品一定是来自于生活当中,绝不会是书上看来的或想出来的。现在的学生,大多课业负担重,加之学校、家庭、社会的原因,很少能使学生积极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加上一些老师对此认识不清、指导不够、强调不够,也没有教会学生较多的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方法,没能使学生做生活当中的有心人,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缺乏生活的底蕴,从而使学生的作品过于显得浮浅。当然,学生作文的制约因素远不止这些,但这几个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学生作文提高的较为重要的因素,它理应成为我们语文工作者的关注热点和工作重点之一,并能由此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作文成绩,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症结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点分数,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症结二: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注重“一言堂”,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们注重老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理论和方式的影响,过分的看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笔者曾经做过六个班的作文心理调查,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3%,情况可见一斑。
症结三: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科教学都有追求“大运动量”的趋势,作文训练也不例外,许多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地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的鼓励学生多写多练,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地批改,讲解,师生不堪重负。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究其原因,一是受理科教学的影响,搞题海战术,错误地以为广种就能博收。二是“多读多写”一直被公认为是传统经验而加以推广,教学大纲也要求老师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更多的写作机会,许多老师静止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没有将“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没有认真地研究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症结四: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
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级别的考试,一律有规定的题目和要求,许多学生只能是根据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乱凑字数,甚至虚构。因此,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让学生下大功夫背诵应试范文。直接后果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在2003年的以“自信”话题中考作文阅卷场地,笔者改到作文有许多学生都用同一个例子:在玉米地里有一个个大长相丑陋的玉米遭到其他玉米的嘲笑,老奶奶一次次忽视它,但这颗玉米很自信,经过一夜暴风雨的洗礼,其他玉米都禁不起打击纷纷弯下了腰,这颗玉米因此被老奶奶选为种子。很显然,这是老师事先训练的结果,一旦考试就能用上,但这如何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呢?
参考文献:
[1] 周子房;;关于写作教学起点的思考——来自杜威经验课程理论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年02期
[2] 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石志华;论“以人为本”作文教学的实施[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涛;《语文课程标准》与主体间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根强;;作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J];语文学刊;200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