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4129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人文素质的培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前沿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只有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如何创设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
  一、尊重学生个性特征,营造愉悦、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古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个性的不同,选择学习方式也不同,对课文理解和领悟也不同。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在语文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承认学生的个性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尊重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让学生充分选择学习的自由空间,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情发挥。如我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根据课文主要内容: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去描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我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采取自学的方式,可以同桌交流、可以邀请老师为学习伙伴共同学习,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与文本有关的内容,学习积极性高,学得较深入。在反馈时,同学们都各自把学到的内容汇报清楚。最后再让学生把课文优美语句诵读一遍,教师进行小结,西沙群岛不但富饶而且还很美丽。一堂原本口干舌燥的课,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愉悦的人文环境中渡过。
  2、流露真情,宣泄内心情感。
  语文课堂是孩子们流露真情实感的课堂。课堂上应该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让孩子们走进文本。如我在执教《美丽的小路》一课时,通过比较读、自由读、配乐读、表演读等朗读形式,让学生把自己领悟的通过情感读流露出来,如在读“美丽的小路好香啊!”有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有的学生学生边读边想小路好香的情景。教师应认同每个学生的情感,让孩子们在读中宣泄内心情感使读在课堂中真情流露。
  3、认同学生个性差异,认同各抒己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把课堂构建成“多言堂”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
  二、利用好现成的语文教材,仔细品味,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在的语文课本中佳作连篇,几乎每篇中都包含着人文精神,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发挥,把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意的熏陶。日积月累,无疑会逐步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养成良好的人文习惯。
  1、反复品味,激活情感体验,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材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只有在反复品味中才能体验。课堂上对美文佳作进行讲析时,抓住精彩段落、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人文内涵,只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别是人文性有了感同身受的认识后,才会油然而生认同心理,进而被其中的人文精神所感染。如《穷人》一文教学时让学生反复品味,用心体验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的美好心灵就跃然纸上。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人文教育水到渠成
  多读、熟读,在联系延伸中培养人文素养。
  佳作美文,往往渗透着作者不可遏止的感情:或者热爱祖国;或者热爱人类;或者热爱大自然;或者热爱人类文化与文明……;虽然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人文性却是明晓的。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懂得了什么是爱,怎样善待生命,如何关心他人他物以后,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谈感想,然后形成书面文字,使人文精神深留学生的脑海中。
  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把握好课堂资源外,更要开发课外语文学习资源。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外资源,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1、引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了发展。看的东西多了,积累在“肚子”里,能慢慢地发酵。在适当的时候,它会自然地通过言语倾吐出来。
  2、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实际活动中去亲身体验,亲密接触课文以外的世界,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发现、去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抒发自己的情与感。如编演课本剧,叙写故事,开展辩论演讲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其创造力。又如在班级中开展《我长大了》、《我是父母的好帮手》、成语接龙、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我,珍惜自我。让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荣誉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尊和自信,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淀自己的人文素养。
  总之,新课程的语文课堂呼唤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渗透一些人文教育,也就是新课标所体现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愉悦、宽松、和谐的人文学习环境,通过各篇课文,各种语文活动,努力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进入高三学习,此阶段高中课程基本结束,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复习知识,俗话说“复习是学习的根本”,但是这学习的根本并不是那么好把握的,并不是轻易的就寻到方法,所以复习课程怎样有效的进行成为了高三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高三阶段的老师对于课堂学习的思考一直停留在了研究解题方法的研究之上,没有综合对基础性的知识进行复习,与课堂学习相关的隐性知识和内容发掘不出,降低了课堂复习的效率,怎样提
期刊
新一轮的高三生活又已过半,一切都如预想一样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成绩、班级都还算稳定。学生也像一下子长大了,他们会尽量克制自己少犯错误,不想在最后一段时间和老师剑拔弩张。我也努力劝说自己以最平和的心态,最和蔼的态度来面对突发的一切,为他们最后的冲刺营造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然而,几次月考后,我发现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问题——男女生成绩严重不均。  是女生真的不适
期刊
沙氏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ex Maxim为玄参科鹿茸草属半寄生草本植物。干燥全草入药,药材名为鹿茸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祛风止痛、凉血止血作用。目前鹿茸草来源仅靠野生采挖,近年来随着鹿茸草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过度采挖和生态环境变化使沙氏鹿茸草资源濒临枯竭。因此,为保障沙氏鹿茸草原料的持续供给,开展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是解决沙氏鹿茸草资源匮乏的必由之路。但由于目前沙氏鹿茸草种子特性及萌发条件相关研究资料欠缺,阻碍了其人工栽培进程。因此,研究沙氏鹿茸草种子特性、
语文是以语言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因此,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一定要讲得精,点得实,引得活,练得巧。如果我们在阅读中紧紧抓住文本语言,细心品析,仔细揣摩,一定能在字里行间发现许多意外的收获。  小学生的点滴语文知识主要是从词句中获得的。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语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品词析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一个不可缺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生物教学需要不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新课改要求我们高中教育必须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本,全方位地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育教学 思考  踏上高中生物教学的岗位以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
期刊
初中生物会考内容多、时间紧,要在较短时间内做好会考复习并取得较好效果,是摆在每个初二学生和老师面前的严峻课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初二同学参加会考,并与同行们共同研讨会考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本人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会考复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看法,请同行不吝赐教。  一、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家长、学生都重视起来。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生物说是会考,其实是中考,又是打先锋的科目,生物和地理做为先锋官,能否
期刊
【摘要】美术以其视觉形象直观的反映人类社会。美术欣赏不仅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现行中学美术欣赏教材选编的内容太多事古今中外的大师名作,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德育教育 审美能力
期刊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同一主题建构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由于群文阅读文本的增加,如教师在课前设计不当,课堂上落实不够,课后缺乏有效的反馈,必然会导致群文阅读教学量足而质不优。下面就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量足质优”谈谈个人看法。  什么是群文阅读教
期刊
建国之初,中国就确立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再有1982年5月5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中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其中都把“德育”就放在了首位。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阐述“教育中国梦”时讲到:“我们教育的孩子应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世界发展潮流需要的
期刊
在递推数列中,经常提到“不动点法”求数列的通项。我翻阅了几本竞赛书籍(高中教材中没有),都没有详细的说明,只给出了结论,而且数列类型总结也不完整。如果我们只讲结论,不讲过程。这就给学生带来了记忆负担(有些结论很难记),若学生记不住公式就做不起题。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讲述整个过程,特别是思维的来源。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在做题的时候,可把证明过程融入到解题过程中去,则降低了记忆公式的负担,提高解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