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不如表现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3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诗词专家顾随说:“说明不如表现。”在他看来,语言文字到说明已落下乘。他批评张炎之《高阳台·西湖春感》“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不是表现,因为新愁该是什么样子呢?读者无法从作品中获得具体印象,作者只给人以概念。同样,他认为老杜“心清闻妙香”也不好,因为妙香该是什么样子呢?作者只有说明,没有表现,读者获得的仅是抽象的概念。概念是议论的工具,记叙文的魅力在于具体生动的表现。
  比如下文:
  舌尖上的幸福
  在我家,奶奶最拿手的便是那一碗普普通通却意义非凡的炖蛋。
  小时候的我肠胃不好,什么荤菜素菜全都吃不下去。为此,疼我入骨的家人自然焦急万分,想尽一切办法补充我的营养。最后,还是那一碗炖蛋最能俘获我的心。
  听见开水咕噜咕噜响的声音,便是可以起锅的时候了。一揭锅,热气腾腾的白雾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随着雾气的散去,一晚金黄味美的炖蛋便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奶奶装好了稀饭,在炖蛋上均匀地撒了酱油,再放入些肉松,便就着稀饭舀一勺送入我的口中。
  口中软糯的稀饭与香滑的炖蛋融合在一起,我幸福地眯起了眼睛,迫不及待地吞下口中的食物,向奶奶索要起了第二口,第三口……一顿饭过后,我的胃也像是被热气包围了一般,暖烘烘的,舒服极了。
  尽管现在一天天长大,肠胃也变得好了许多,我依旧时时馋起那美味的炖蛋。但我渐渐发现,随着奶奶年纪大了,牙齿也变得越来越脆弱,稍微硬脆一点的食物都无法咬碎。于是,我便想起了这美味而神奇的炖蛋。
  我向爸爸苦学了炖蛋的技巧。我第一次克服了生火时的胆小,第一次克服了油花迸溅时的疼痛。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我的第一碗炖蛋终于成型了。
  我把我的“作品”端到了奶奶面前,奶奶又惊又喜,笑盈盈地看着我,慈爱的皱纹层层摞上眉头。看着她慢慢吃着嫩滑金黄的炖蛋,我竟有些恍惚:面前的她似乎与记忆中小时候的我重叠在了一起,都是那样的幸福!
  这篇记叙文选材精巧,通过一碗普通的炖蛋叙写了奶奶的慈爱之恩和我的反哺之情。前部分写奶奶制作炖蛋过程精细,体验真切,有“咕噜咕噜”的听觉感受,还有“金黄”“白雾”的视觉感受,更有“软糯”“香滑”“暖烘烘”的触觉感受。在这些感觉的充分铺陈中,奶奶的慈爱形象跃然纸上。文章后半部分,作者感念奶奶年事已高,亲手为奶奶做一碗炖蛋表达拳拳之情。但是此处作者表达概念化,仅一句“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我的第一碗炖蛋终于成型了”便交代过了。“不懈努力”是怎样的呢?读者未能获得生动的印象。在笔者的指导下,原作者改这句话为:水咕噜咕噜响着,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仿佛过了好久好久,我小心翼翼地移去锅盖,挥动双臂,奋力将白雾驱尽,终于看到碗里的金黄炖蛋,就像刚刚穿出浓雾的金黄的太阳。
  和前部分的描写相对照,同样是“咕噜咕噜”的水响,这时传达的是作者的紧张,同样是升腾的“白雾”,这时传达的是急切,同样是扑入眼帘的“金黄”,这时传达的是大功告成的兴奋和激动。修改后,读者获得的便是生动的感受,而非抽象的概念。
  有哪些办法可以帮助作者在记叙文写作中提升表现力呢?
  一、慢镜头
  古语云“说时迟,那时快”。但在文章写作时,快事可以慢写,慢事也可以快写。先锋作家马原认为,文章其实是在处理着时间。要给读者留下生动具体的印象,不妨让时间的脚步慢下来,还原事件,让读者徐徐展开全貌,让读者细细回味动人的细节。比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一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朱自清把时间定格在父亲买橘子往返的过程上,忠实细腻地记录下每一个动作。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慈爱化为生动的场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二、多层次
  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可以思考如何从不同的层次来展示。比如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中介绍高邮鸭蛋有名的一段: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作者为把高邮鸭蛋“有名”的印象深植在读者的脑海,从多个层面进行介绍。先是陌生人对自己高邮籍贯的敬意,然后是上海商铺的特别提醒,再对比介绍高邮双黄鸭蛋的产量,接着又巧妙地以退为进说明其他地方的鸭蛋无法媲美,作者还引清代袁枚的《食单》证明高邮鸭蛋出名时间之早,最后又在吃法上与别地的鸭蛋再做比较。经过作者这么千回百转,层次繁复的介绍,读者心中由衷以为高邮鸭蛋“出名”是名至实归的。
  三、巧修辞
  愁之于李白是三千丈的悠长,之于李清照是蚱蜢舟承载不了的沉重,之于李煜是春水肆流的漫漶……一种愁绪,因为诗人的妙喻,化身万千形象,感染人心。妙用修辞把概念形象化也是让读者获得具体印象的重要方法。比如肖复兴在《苦瓜》中描绘母亲精心培育苦瓜后收成的景况:
  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的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作者用博喻描绘了苦瓜瓤和籽的红,以船喻瓜,以落日盛况喻苦瓜收成,以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喻母亲带给儿子的惊喜,生动如见,具体感人。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桂坛校区]
其他文献
考场写作过程中,议论性文体往往由于开篇立意容易上手、结构模式比较固定、写作素材容易组织等优势更受考生的欢迎。而在阅卷评分时,同样是议论性文体,感论文在选材、语言、抒情、说理等诸多方面更能提升文章的内涵和审美,会比常规的证论文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亲睐。  证论文又叫立论文,以阐释、论证为主要方法,正面论说见解,往往是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用来创建理论和推广理论的。往简单处说,证论文观点先行,论证
期刊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美好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或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诗人余光中《乡愁》中的一段。什么是乡愁?可以说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写乡愁的诗人很多,古代的如李白、孟浩然、苏轼等,现代的如冰心、三毛、席慕蓉等,可以说不计其数。当代诗人中,写乡愁的更多,李南是其中一个。
期刊
噫!今之世人,皆以情被天下。或为情徇私枉法,或以情离经叛道。然则理之为物,明得而实亡矣!念及此,观此师之危言危行,余以为甚善。  夫教育者,但为广识而已耶?非也!教书,以育人——如果只看前者,那么学生抄袭作业却达到了获取知识的目的,奚以追究其不诚信的行为?而这位教师显然十分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有诚乃立。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此之谓乎?学习终日,而有才无德,则学有何用?  二战后德
期刊
一、经典启迪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读音bì,股,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这则《淮南子·人间训》里
期刊
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人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大。有的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有的为了生存客居异乡,有的为了事业云游四海,有的为了发展远走他乡……他们可以统称为游子。游子远离故土,漂泊在外,历经风雨沧海,心中便会产生诸多感慨。一缕月光,一片落叶都可能在游子的心中激荡。唐朝诗人张籍借秋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遂成《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表达游子情怀的诗篇很多
期刊
【主题导语】  叶春雷是活跃于《思维与智慧》《散文》等期刊的知名作家,近年来发表了不少有关庄子的历史文化散文。他的散文立足现实,融古入今,大气磅礴,反思深刻,学者气息浓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学的神韵,社会学的视野,文化的倒影,历史的呢喃,都在他笔下摇曳生姿,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琢磨。  【选文一】  庄子的台阶  叶春雷  所有的台阶,自然是能上也能下的,这才叫台阶。但是庄子的台阶,却只能下行不能
期刊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柳宗元少年时就才华出众,崭露头角,平步青云,身居高位,后因参与“永贞革新”,受到牵连,被朝廷一贬再贬,但在担任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职期间,为后世留下了《永州八记》等诸多不朽诗文。为此,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说,即使让柳宗元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可以在一个时期内出将入相,但是用仕途上的得意来换取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何者为得,何者
期刊
【原文呈现】  《水浒》中唯一完美的女性  一部《水浒传》,几乎全是坏女人。  《水浒传》中共出现78个女性,其中的青年妇女,大多薄情放荡,不守妇道,像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白秀英、贾氏等人。至于三个粗豪的梁山女头领,基本和男人相差无几。  因为对女性描写过于苛刻,从民国到今天,作者施耐庵被无数“义愤填膺”的读者痛骂为“侮辱女性,人性扭曲”。  实在是委屈了施耐庵。  一  《水浒》中坏女人多,
期刊
从小时候的“摇头晃脑”,到如今,时常沉浸于淡淡书香中,吟唱一句诗,陶醉于袅袅茶香中,诵读一段经典;从小时候的“装腔作势”到如今,时常思绪连篇,震耳发聩。不知不觉中,古诗文已经陪我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她推开了我心灵的一扇窗。  读古诗文,我赞叹祖国的锦绣山河。郦道元游三峡,见“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真乃巍峨逶迤,峭拔雄险,一派君临天下之气势;皓月当空,刘禹锡览八百里洞庭,微风徐来,
期刊
【主题导语】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多年以后,韩少功辞去海南省文联主席,在湖南老家八溪峒一地购地建房,种菜养鸡,栽树修路,在山清水秀的如画风景里过起了半隐居生活,散文集《山南水北》就是他在这里生活的点滴记录。隐居只是一种姿态,重要的是内心对于自我决断的选择。  《山南水北》中,韩少功力图将那山、那水、那民嵌入新的中国认同的形成过程中,韩少功曾说:“那些平时看起来巨大无比的幸福或痛
期刊